隨著2023年1月8日,大陸重新完全開放邊境,旅客及民眾入境不再需要隔離,宣告疫情時代的結束。《東森新媒體ETtoday》用疫情下衍生出的「關鍵字」,幫讀者整理大陸疫情這3年的生活日常,一同邁入後疫情時代。
從武漢醫生李文亮「吹哨」,再到2023年解除邊境封鎖,大陸走過了疫情封控的3年。《東森新媒體ETtoday》帶讀者回顧,在過去的1105天中,大陸是如何從爆發走向「清零」,再從嚴格封控,走向全面放開。
史上最大缺工潮來襲!在少子化衝擊與疫情改變求職者心態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我國正面臨史上最大的缺工窘境,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職缺數創下歷史新高,以住宿餐飲為主的服務業也處在相對高點。《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發現,「缺工」已成了不同產業間的共通話題,甚至已經開始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工商界齊聲呼籲,政府務必開放服務業移工與再鬆綁僑外生留台工作限制。
烏俄戰爭爆發後,屢被點名同樣「極高戰爭風險」的台海地區,也在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引發中國大陸對台灣進行一系列「實彈」演習。面對全球軍力排名第3的鄰居,台灣除了傳統軍事戰力部署與訓練外,民眾的防衛意識是否準備好了?
四年一度世足熱,台灣社會又關心起足球,有人看著現實排名認為世界盃遙不可及,有人看見基層足球蓬勃發展感到未來一片希望。台灣是不是足球沙漠?當大家爭論不休,有一群人珍惜著這裡所有能踢球的機會,就算在沙漠,也能開出自己的花。
又下雨了!很多人抱怨天氣濕冷的時候,卻不知道,多雨的臺灣其實是全球排名前18名的缺水國家,而且,缺水狀況比大家想像的更嚴重。在世界先進經濟體中,臺灣的降雨量世界排名第1,既然如此,為什麼臺灣還缺水?為什麼國人分配的水量卻很少?雨水到底去哪了?在水資源短缺的現在,那些從我們生命中路過的雨水,有沒有可能透過有效的方式,留下來變成有用的資源呢?
台灣長照人力長期依靠移工和長照制度,但新冠疫情後讓原先脆弱的結構崩塌,兩項制度的銜接問題浮上檯面,許多失能重症者家庭四處求助無門。《東森新媒體ETtoday》推出「台灣長照家庭圖鑑」專題,從5個重症家庭故事出發,深入採訪多位照顧者、被照顧者、學者、團體與官員,發現衛福部主管的長照制度,與勞動部主管的移工制度長期脫節,導致重症家庭面臨「全有」或殘缺式長照的選擇,陷入天人交戰的困境,是造成問題的主因。究竟台灣未來的長照要走去哪?要怎麼走?
曾入圍金鐘獎的攝影師——王艾如aka大寶,在拍攝一部電影當中,意外收獲「通靈技能」,看她是如何從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變成通靈人,過程經歷驚訝、自我懷疑到接受,而這段奇遇故事,仍正在她的人生進行著。
走逛生鮮超市大賣場,冷藏區的陳列架上愈來愈常見水蓮,一包150公克要價40-50元,適合作為現代人的輕食料理。10多年前水蓮不是那麼常見,只有在海產攤、快炒店,點上一盤炒水蓮,大火快炒馬上就能上桌,脆嫩爽口很受喜愛。是什麼原因讓水蓮愈來愈普遍?從產地到餐桌循著脈絡去探究,竟然是一部歷經40多年,史詩級的傳奇故事。
第3頁共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