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70字
摘要:作者出生在一般家庭,出社會後,毫無計畫亂花錢的頻率增加。孩子出生時,銀行存款只剩82日圓,他在轉職後業績長紅,最後資產超過3億日圓。30歲時的他,公司營運出問題,因此從平面設計師轉換跑道成為房仲,有機會認識許多身家超過十億日圓的「有錢人」。
一開始他對富人的所作所為有所誤解,在向150位以上的富人取經後,傾聽、摸索、模仿他們的金錢智慧,成功躋身富人行列。各世代對「經驗」的投資,應該在何時挑戰什麼?作者認為,最低風險且高回報的是「此刻」就開始。
作者: 立川健悟
金錢的最大價值在於可買到「經驗」
許多富人不論幾歲都在持續挑戰。然而,實際上也有許多人感到焦慮,其根本原因在於「年齡增長後,失敗所失去的東西也會增加,而成功所獲得的東西則會減少」。這點改用投資來看會比較好懂。
例如三十歲時損失三百萬日圓,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挽回,所以失去的東西比較少。而獲利三百萬日圓時,不管是金錢的使用方式,還是花錢可換取的價值都會比較多。也就是低風險高回報的狀態。反之,七十歲時損失三百萬日圓則難以挽回,所以損失較多。即使獲利三百萬日圓,不管是金錢的使用方式,還是花錢可換取的價值都會比較少。也就是高風險低回報的狀態。
換言之,隨著年齡增長,投資效率下降。這不僅適用於金融投資,也適用於經驗的投資。年輕時不管怎麼失敗都能挽回,但年老後的失敗往往會直接以失敗告終。
我身為理財規劃顧問,每次問客戶想在何時實現自己的夢想或願望時,不少人會想著先滿足某些前提條件,例如「累積某種程度的經驗後」或「存夠錢後」才會考慮行動。但這樣下去,投資效率會逐漸逼近「高風險低回報」。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有想做的事就盡快付諸行動。從投資效率的角度看,這可說是最合理的做法。
我們總是能找到一堆「不做的理由」。正因如此擁有「該如何才能做到」的想法十分重要。
我們可以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方法,或向父母預借資金等,藉此消除「不做的理由」吧。然後盡快展開行動,這是以「低風險高回報」獲得經驗的鐵則。
各年齡層該花錢在什麼事情上才能提升經驗值?
光說「經驗」兩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應該挑戰什麼才好吧。
接下來我要傳達的「各年齡層建議的投資對象」,是我與多位富人討論後的總結。在猶豫如何花錢時,可以作為參考。
【二十歲】花錢累積有助未來成功的「失敗經驗」或「知識」
花錢獲取能讓未來成功的「失敗經驗」和「新知」吧。這個時期是積累各種經歷,深化知識,培養專業的時期。這些專業性將成為你的基礎,成為未來人生中創造價值和財富的源泉。
這個時期還不需要開始金融投資。雖然有些人從二十多歲開始就會投資S&P500等信託基金,但透過累積經驗提升技能,加強工作能力為自己加薪,這才是投報率比較高的投資。
【三十歲】花錢累積「人脈」拓寬視野,同時開始「投資」替未來做準備
三十多歲時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應將錢用於拓展「人脈」,開拓自己的視野。這個時期可以參加社群等聚會,或自行策劃活動等,增加與他人接觸的機會藉此豐富自己的人生。這個時期開始金融投資可說是很理想的時機。因為就算出現損失,仍有足夠時間扳回一成。
此外,三十多歲時一樣要繼續花錢累積知識。許多人在工作中某種程度已經能夠獨當一面,這使得學習新知的態度最容易在三十多歲時消失。如果此時不養成學習的態度或習慣,未來將難以持續成長。
【四十歲】將錢用於「自己」和「家人」的成長、創造回憶及「風險對策」
四十多歲是用錢方式大幅分歧的時期。已婚有家庭的人應該把錢花在與「家庭」創造回憶,促進子女成長。此外,有家庭也會伴隨重大的責任。所以也要把錢用在「風險對策」上,讓自己就算身故也能讓遺留的家人生活無虞。但不要在風險對策上花太多的錢。資產越是增加,家人為生活所困的風險也會逐漸減少,請取一個平衡,將錢用於最低限度的風險對策。
獨身的人在這個時間點應該為老後做準備,正式開始「資產累積」。由於可自由支配金錢,一不小心就會花費過度,所以要確實制訂計畫。
【五十歲】將錢用於「健康」和「時間」,確保手頭寬裕並為老後做準備
五十多歲時,花錢的主軸會放在「健康」和「時間」。為了在老後能活得健康快樂,應該在五十多歲時就開始有意識地把錢花在健康上。不要為了省錢而只吃便宜的垃圾食品,如果弄壞身體反而要花更多的錢看醫生。同樣,適度運動也很重要。如果慢跑鞋或帥氣的運動服能提高運動意願,那可以嘗試購買吧。
五十多歲時,把錢花在「時間」上也很重要。你是否有過小時候感覺一天長到可以一直玩下去的經驗?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會感覺時間流逝得越來越快。這種感覺被稱為「詹納定律(Janet' law)」。這種觀點認為「在人生的某個時期所感受到的時間長度,與年齡的倒數成正比」。十歲時所感受到的一年是人生的十分之一,而五十歲感受到的一年則會變成至今人生的五十分之一,一年在人生中的占比會逐漸變小,這會讓人有時間變短的錯覺。
感覺時間過得快的另一個原因,是大腦習慣了重複的生活。換句話說,這個時期如果漫無目的地度過,時間就會飛快流逝。想像小時候那樣延長體感時間,最有效方法就是「挑戰」。
挑戰新事物,透過反覆試錯給予大腦適度的壓力,就能讓大腦認為那段時間很充實,藉此延長體感時間。在人生後半段應該把錢花在挑戰新事物上,避免自己無所事事造成時間飛快流逝。
【六十歲後】充分運用至今學到的「合理用錢方式」享受人生
老後是人生的集大成。充分運用至今掌握的技巧,過上快樂的人生吧。此處介紹的「各年齡層投資方向」僅為範例。邁入六十歲還是能學習新知,或進行拓展人脈的投資吧。
為了實現第三章所述的「人生規劃」,透過逆向思維掌握自己該在何時做哪種挑戰,如此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經驗哪些事情。
富人的合理思維越早開始投資在經驗上就越能實現「低風險高回報」。按照人生規劃,不要猶豫,立刻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吧。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出版的《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學有錢人這樣想錢、生錢、存錢、花錢,他從月光族變身資產3億富翁!》
作者:立川健悟KENGO TATSUGAWA
知名理財規畫師
1980年廣島縣出生。出生在「盡可能節約不花錢」的勤儉家庭中,度過少有機會獲得人生經驗的幼兒期。
出社會後,毫無計畫亂花錢的頻率增加,孩子出生時存款只剩82日圓,常對金錢抱持不安感。
30歲時,轉換跑道任職於不動產科技類的新創企業工作。從事業務工作,因此在工作上認識許多富人,從他們身上學到讓人生更富足的聰明用錢法。將所學應用在自己的人生中,大幅提升了經驗、知識、技能、人脈和工作產能。後來奪下業界新簽約數日本第一的寶座,成績受到公司認可而升任執行董事。
後續公司上市,因身為主要股東而獲得超過3億日圓的金融資產,成功晉升富人行列。
為了讓更多人具備金融知識,聰明使用累積的資產,同時也希望藉由自身經驗讓更多人過上好生活,因此轉行從事理財規畫師。他的理財提案能夠減少人生風險,擬訂資產、累積前景,讓眼下生活更有餘裕,因此深受好評。
特殊才藝是設計。包含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從事平面設計師8年期間在內,總共製作了3000個以上的作品,作品種類涵蓋上市公司的LOGO或桌上遊戲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