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銀髮居住正義/新商業模式 尚未發展成熟

本文共548字

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台北報導

研究日本高齡友善住宅課題的學者陳政雄說:「在超高齡社會,有照顧的地方才是你的家。」對於「廣義的家」的服務內涵,台灣還需要儘快補足。

在日本,不少社區型的住宅會為不同健康程度的高齡者,提供包括在宅服務、居家照護、日間照顧等相關服務,甚至還有夜間到宅的24小時巡迴照護服務,細緻滿足超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需求。

「我覺得台灣的服務營運商都還沒長出來!」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代組長黃毓瑩嘆了一口氣,黃毓瑩曾協助內政部說服大樓裡的保全或物業業者,在既有業務之上,「順道」發展可以進到住戶屋子裡的生活協助業務,像是燈泡壞了、馬桶不通了可以協助整修,但「物業覺得太麻煩,無法交叉整合出全套的服務出來。」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代組長黃毓瑩。 記者曾吉松/攝影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代組長黃毓瑩。 記者曾吉松/攝影

明道大學代理校長林博文認為,台灣有那麼多物業管理公司在做大廈保全工作,應該最有條件發展成為營運商,只要附加新營業項目,擴及到提供對人的需求,再針對這些附帶服務收取管理費即可,例如將協助住戶接送長輩與叫車服務等串聯起來,就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但是很可惜,這樣的想像,並沒有成真。

「關鍵原因,還是工作太繁瑣,利潤太薄了!」黃毓瑩直言。另外,用人也是大問題,林博文說,不論是大廈或社區裡的總幹事,物業管理公司的人員也好,「用平常薪資僱用,怎麼可能找得到提供附加服務的人!」台灣的銀髮產業距離市場化,還有很大的發育空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推動市場化 避免世代對立
下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應對超高齡 普及「識老教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