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9字
肥胖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挑戰之一。在台灣,根據統計,肥胖率已達50.3%,而這一數字背後隱藏的,是日益攀升的健康風險。減重不僅僅是體重數字的下降,降低體脂肪和內臟脂肪才是真正的健康關鍵。
台北秀傳醫院減重門診主治醫師陳君琳表示,肥胖是多種健康問題的誘發因子,像是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都與肥胖密切相關。在台灣2023年的十大死因中,有多達七項與肥胖有關,這些數據凸顯了控制體脂和內臟脂肪的重要性。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不容忽視的危機
陳君琳指出,台灣成人和兒童的肥胖率分別以每年4.1%和5%的驚人速度增長,反映出國內飲食結構、生活型態的問題。而肥胖帶來的「共病」(即伴隨肥胖而來的疾病)眾多,從糖尿病、高血壓到心血管疾病,危害全面且深遠。她強調,減重的目的不是追求極端體重下降,而是以健康為導向,透過降低體脂肪和內臟脂肪來達成身心的改善。
降低體重的不同幅度與疾病風險的改善
台北秀傳醫院減重門診主治醫師陳君琳提及,減重幅度的多寡,直接影響著不同疾病的風險降低程度:
減少原體重0%~5%
可有效改善高血壓和高血糖等基礎代謝問題。
減少5%~10%
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並改善血脂異常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減少10%~15%
有助於舒緩心血管疾病、胃食道逆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等。
減少超過15%
可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改善心臟衰竭及第二型糖尿病緩解的機率。
由此可見,減重不僅影響外觀,還能為身體健康帶來實質性改善,尤其在關鍵的內臟脂肪部分。
內臟脂肪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莊海華補充,內臟脂肪是肥胖健康風險中最不容忽視的部分。與皮下脂肪不同,內臟脂肪堆積在重要器官周圍,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並增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的風險。
莊海華醫師提醒,單純追求體重下降可能導致瘦肉組織或水分流失,而非真正的脂肪減少。因此,在減重過程中,應更加關注體脂和內臟脂肪的變化。然而有效減脂的策略需結合飲食控制、運動計畫與生活習
慣調整:
1.均衡飲食
減少高糖分、高脂肪的攝取,增加高纖蔬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的比例。
2.規律運動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有效燃燒脂肪,搭配重量訓練提高基礎代謝率。
3.良好作息
睡眠不足與壓力過大都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脂肪囤積,養成健康作息至關重要。
減重不僅僅是美的追求,更是對健康負責的實踐。莊海華醫師強調,減重的核心在於改善體脂與內臟脂肪,透過飲食、運動與適當的藥物輔助,能讓身體不僅輕盈,還更具活力與健康。透過GLP-1RA研究顯示,肥胖並非無法解決的難題,關鍵在於採取正確的方式與心態,透過科學的支持和持續的努力,為自己的身心贏得全新的開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