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學者:COP29訂碳交易機制 台灣有望藉此減碳

本文共704字

中央社 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

COP29通過碳排大國將每年提供3000億美金的氣候融資。中研院學者指出,融資並非無償金援,未來執行細節仍待推敲;台灣可關注會中所訂全球碳交易機制,透過購買碳權緩解減碳遲緩。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落幕。經激烈談判,全球通過一項氣候協議,富裕國家暨歷史上的碳排大國承諾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氣候融資,但受氣候災害惡化影響最嚴重的貧窮國家感到不滿,稱這筆金額侮辱性地低。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寳貫今天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說明,這些「融資」並非直接無償的「金援」,所以未來的執行計劃看來仍有待細節推敲。

然而,王寶貫提到,氣候變遷的衝擊對一般國家而言,尚落在氣溫增暖或雨量變大的層次,但對一些國家,已經達到國家存亡的等級了,如吐瓦魯全國平均標高不到5公尺,海平面的逐漸升高會使得一次的近日點大潮,可能淹沒國土的一大部分。

王寶貫也呼籲,台灣應把氣候變遷調適的議題提到執行的層面上,這幾年的各項天氣記錄已經指出,氣候劇烈變遷已然在進行中,而不是還以為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這次大會討論方向包含氣候金融、全球碳交易機制與調適。碳交易相關規範仍待規劃,何時能達成共識可以實際運作,恐怕還有一段時間;台灣減碳速率嚴重遲緩,壓力極大,如果這項機制順利運作,或許可透過購買碳權緩解,但還是得付出相當的經濟代價。

徐晃雄說,在調適部分主要是要協助最低開發國家推動氣候調適工作,但重點是必須有已開發國家的金援,否則光有計畫,無資源推動,仍舊無法改變現狀;台灣或許可以主動關注這項工作,提供援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民團批四接中央政策霸凌 台電盼回歸理性討論
下一篇
CPTPP入會傳遭擱置 政院:靜候聯合聲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