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柯瑞「Logo shot」奪MVP 俠客隊全明星賽登頂

半導體風雲/再捲地緣風暴 台積電傳調派大將坐鎮美廠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 第一名組合「彈指間有豐厚收益」

大學申請入學 294系只參採1科

歷年採計科目數量變化。製表/馮靖惠
歷年採計科目數量變化。製表/馮靖惠

大學申請入學管道愈多校系降低參採學測科目,有兩百九十四個校系只參採學測一科。記者許正宏/攝影
大學申請入學管道愈多校系降低參採學測科目,有兩百九十四個校系只參採學測一科。記者許正宏/攝影

大學招生競爭激烈,愈來愈多校系選擇「自降門檻」。一一四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管道有兩百九十四個校系只參採學測一科,比一一三學年增加廿四校系,甚至有第二類理工學群的學系僅採計國文一科。大學及專家分析,如果只是以「撈得到」學生心態而減少參採科目數,最終可能還是躲不過少子化浪潮,同時建議高中端引導學生發展「強科思維」。

一一四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管道有二一六八個校系參與招生,兩百九十四個校系只參採學測一科,從去年百分之十二提高到今年百分之十三點五,比一一三學年成長約一成。採計兩科占百分之廿七。採計一或兩科首度破四成。

逢甲大學副校長唐國豪說,少子化壓力下,降低門檻或簡化招生程序以吸引更多報名,可能是一些學校採用的策略,且應會持續攀升。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表示,採計一或兩科,是希望擴大目標學生範圍。考試科目愈多,經過篩選後學生變少,自然影響招生註冊率。某些科系學習與未來專業能力可能與特定學科密切相關,例如文史哲科系只採計國文或社會,藉此尋求該領域有潛力的學生。有些學校希望透過降低參採科目數量,讓學生有更多元升學選擇,特別是對學測成績部分科目有優勢的學生。

升學輔導專家黃仕親指出,高中端應引導學生發展「強科思維」,比起五科平均表現,更鼓勵學生針對自己有興趣且擅長學科深耕,透過專題研究、自主學習與多元表現,建立學科專長,在選填志願時展現優勢。學生不必疲於奔命每科都好。

至於只參採一科的兩百九十四個校系中,其中一百六十七個校系只參採國文,五十一個校系只參採社會,四十四個校系只參採英文。

皮世明說,國文不僅評估語文素養,也涉及思辨能力、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對於許多科系是基本的學術要求。相較國文,社會科採計更可能用來篩選具有專業背景或興趣的學生,確保能夠快速融入該科系學習。然而,只採一科也可能導致評估的片面性,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能力與潛力。需要透過面試階段,再做進一步篩選。

「生成式AI的出現,突顯語言的重要。」唐國豪表示,生成式AI成為主流,要將生成式AI融入各專業中,要靠精準文字表達與邏輯結構才能產生完整的提示詞。但他也說,有第二類學群學系僅採國文一科,就有一點劍走偏鋒,不值得鼓勵。如果要「撈得到」學生的心態而減少參採科目數,最終可能還是躲不過少子化浪潮。(系列二)

AI 學測 少子化 申請入學 科系 門檻
💑 情人節撩男內衣款式五款推薦,最後一款太性感

延伸閱讀

考完放寒假!學測2月25日公布成績、各科5標 申請入學3月開跑

114年大學學測 社會試題與解答

114年大學學測 數學B試題與解答

114學測國文/題目「易寫難精」 補教名師:設有多個隱藏陷阱

相關新聞

大學考招教戰/個人申請面試3錦囊 答題練習說故事

不少大學科系個人申請需要面試,考生不妨趁著新年假期,在家中好好練習面試秘訣。得勝者文教多元入學專家胡天爵根據多年指導學生...

大學考招教戰/教授:審學檔不會盲目數獎狀、營隊

大學學測成績二月廿五日公布,想透過申請入學上大學的考生,緊接著就要開始準備備審資料,整理過去兩年多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大...

大學考招教戰/高職師建議 技高生透過學檔探索自己

普通高中學生多以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備審資料,但學生團體指出,技術型高中學生僅有四成採用,過半選擇上傳PDF檔,究其原因可能...

成大碩士班近2萬人報考 創全國之最 這系錄取錄不到2%

國立成功大學114學年度碩士班考試2月10日、11日在台南考場(國立成功大學)及台北考場(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開跑 20校參與招生

114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將於114年2月正式展開,凡高級中等學校畢(結)業或同等學力的學生,符合簡章規定技...

114學年頂大獨招管道 學士後醫學、護理系一次看

年後114學年大專校院招生陸續開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學士班今年轉型為公費專班單獨招生,分作機械群與電機電子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