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偏鄉代理師非自願離職領不到15萬久任獎金 教育部將從寬

導盲磚常遭車輛占用又斷線成了「整盲磚」 新人行道棄用

導盲磚常被機車、單車占據,視障者舉步維艱。記者林伯東/攝影
導盲磚常被機車、單車占據,視障者舉步維艱。記者林伯東/攝影

導盲磚是視障者通行的重要設施,近年許多地方政府陸續棄用引導型導盲磚,改在路口鋪警示帶,昔日鋪設的導盲磚更加破碎、被占用、維管不當,讓視障者走得膽顫心驚。視障者陳宏嘉說,「設置導盲磚不是錯,破損或不連貫反而危險」。

近年導盲磚存廢引起討論,新北市視障愛心協會理事長蘇延平是全盲,他說,台灣導盲磚最大問題是不普及,常走一走就「斷線」。缺乏系統性,輪椅族也反映影響通行,都是導盲磚逐漸退場原因。

記者和陳宏嘉實地直擊,視障者出門、回家的路過程宛如「障礙賽」。周日中午,陳宏嘉走出北市士林真理堂後,沿著導盲磚走往捷運士林站,搭車回淡水。這是陳宏嘉的日常,但才剛踏穩人行道上導盲磚,不遠處就有單車、機車在導盲磚上,陳宏嘉的白手杖掃到異物,趕緊停下腳步。

陳宏嘉坦言,導盲磚實用性低,很多地點走到一半就斷了,就怕處於陌生環境,一旦遇到障礙物可能進退兩難。

「破碎的導盲磚,也是另一種危險。」陳宏嘉說,引導型導盲磚逐步退場,缺乏維管,破損、塌陷、凸起,猶如危險陷阱,一不小心可能摔得鼻青臉腫。「導盲磚」成了「整盲磚」。

基隆去年部分騎樓開放停機車,導盲磚常被機車占據,視障者叫苦連天。李姓視障者說,基隆市區導盲磚不多,又被機車占據,只要一段被阻擋,就易搞錯方向,舉步維艱。

基隆市信一路中國信託銀行前設有導盲磚,李男說,騎樓停滿機車,導盲磚走到一半被擋住無法繼續往前走;仁五路第一警分局前,導盲磚也常因機車擋道中斷。

基隆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武清台指出,導盲磚不能中斷,亂象須被正視;交通處說,如有占據會要求警方取締。

基隆工務處說明,導盲磚有助盲人通行,但也影響人行道平整度,為兼顧不同需求,引導型導盲磚線改以地面鋪材提供整齊邊界線,透過顏色、材質、觸感或敲擊聲差異供視障者辨識。

新北養工處養工二科長陳衍派說,導盲磚政策一直在變化,目前是重要路口才設導盲設施,其餘路段提供明確邊界線供視障者行走。新北市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長楊貴閔說,導盲磚逐步退場並非全因輪椅族反映所致,而是導盲磚凸起材質易磨損,維管不易,且須鋪設正確,才不會引路不成還添危險。

近年許多地方政府陸續棄用引導型導盲磚,改採整齊邊界線,指的是側牆、植栽帶、綠籬、騎樓柱子等。記者林伯東/攝影
近年許多地方政府陸續棄用引導型導盲磚,改採整齊邊界線,指的是側牆、植栽帶、綠籬、騎樓柱子等。記者林伯東/攝影
近年許多地方政府陸續棄用引導型導盲磚,改採整齊邊界線,指的是側牆、植栽帶、綠籬、騎樓柱子等。記者林伯東/攝影
近年許多地方政府陸續棄用引導型導盲磚,改採整齊邊界線,指的是側牆、植栽帶、綠籬、騎樓柱子等。記者林伯東/攝影

基隆 視障者

延伸閱讀

視障行路難 有聲號誌常兩光…不少因夜間聲音擾民「遭破壞」

看不見更貼近患者內心 盲人醫師蘇建銘鼓勵中途失明者接受定向訓練

影/視障者行的正義還差一哩路 直擊導盲行穿線亂象

濃厚耶誕氛圍遍灑周邊 璀璨絢麗廊道奇幻登場

相關新聞

醫院個別總額 台大憂「灰犀牛效應」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於四月一日上路,不少醫院院長對內信心喊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此新制比喻為「灰犀牛效應」,但只能「知其不...

晚間雨勢趨緩!下一波鋒面將來襲 周末慎防凶猛雨彈

氣象署表示,今晚雨勢趨緩,下一波鋒面預計12日至13日清晨影響,中部以北有局部大雨;13日白天起東北季風增強轉涼,北部整...

「搭捷運20幾年沒看過」淡水信義線豪雨灌車廂 北捷回應了

受到鋒面影響,台北市今天出現豪雨,北捷淡水信義線由於半開放式站體,導致大雨沿著車廂門流進車廂。北捷表示,已動員車站清潔人...

網路成癮就醫人數 3年增2倍

我國於四年前將「網路成癮症」列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就醫人數,一一○年二九四人,一一三年增至八八一人,患者以十三至十...

膝關節損傷不只能換人工關節 還可用軟骨再生微創手術

台灣老年人口逐漸成長,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普遍,膝關節軟骨磨損不可忽視,若能提早發現並治療,就可選擇軟骨再生修復,避免走到...

紫紗裙女子站鐵軌拍花旗木美照 網友罵:不要命了

彰化縣二水鄉員集路的花旗木正盛開,清明連假期間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賞花,但最近有網友po網一名紫紗裙女子竟跨越護欄,站在集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