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轉戰獨行俠首秀就傳壞消息 戴維斯腿傷至少缺席1個月

NCC「750元之亂」民進黨團急赴政院反映民意 沈伯洋曝協調2解方

1月Gogoro賣不到千台 電動機車銷售慘烈超乎市場預期?

屏東縣3鄉上月零新生兒 鄉長嘆兩年10多張紅帖、100多張白帖

屏東縣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新生兒登記均為0,圖為枋山鄉街景。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新生兒登記均為0,圖為枋山鄉街景。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人口數跌破79萬,今年1月底縣內總人口數78萬8785人,屏東縣33鄉鎮市,今年1月出生人數283人,有3個鄉出生登記零,分別枋山鄉、獅子鄉與麟洛鄉。其中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出生人口登記均為零,枋山鄉長羅金良嘆,上任兩年來,收到約10多張紅帖(喜帖)、100多張白帖,生不如死。

屏東縣枋山鄉是通往墾丁門戶,鄉內狹長,南北長達32公里,鄉內4個村,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人口今年1月底統計4960人。

「收到喜帖會特別開心,上任至今兩年,才收到10多張紅帖、白帖100多張」,枋山鄉長羅金良嘆,他去年提高生育津貼補助,第一胎2萬元,第二胎4萬元,第三胎8萬元,第四胎10萬元,第五胎12萬元,另外也有結婚補助1萬元,少子化,老年人口一直增加。

枋山人口外流,羅金良說,枋山產業主要芒果、洋蔥。有年輕人願意回來顧芒果,又以加祿村年輕人回來較多,傳承產業,但現今面臨缺工,工人難請,恐影響地方產業,要提升地方產業,沒有就業機會,年輕人都跑到外面。

羅金良說,枋山鄉公立幼兒園學生越來越少,今年7月將縮編,鄉立幼兒園學生今年預計畢業10多人,全部約50多名學童。

一樣在恆春半島,枋山鄉旁獅子鄉是山地原住民鄉,今年1月出生人口登記也是零,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公所提高生育津貼補助,一胎1萬,兩胎2萬元。也有結婚補助,一方設籍獅子鄉就可領1萬,男女都設籍就可領2萬元。

朱宏恩說,獅子鄉全鄉人口數4895人,8村15部落,鄉內人口大都往中北部發展,鄉內今年加強地方創生產業行銷,透過在地推動觀光培育人才,想辦法讓年輕人有認同感。

緊鄰屏東市都會區的麟洛鄉今年1月出生人口登記0人,麟洛鄉7村,全鄉人口數1萬500人。麟洛鄉長鍾慶平說,公所也有生育津貼,但只是杯水車薪,大家都會比較哪個地區設籍的福利較好,城鄉差距就此拉開了。

屏東縣府民政處指出,新生兒出生依規定60天內登記。枋山鄉今年1月沒有出生通報,麟洛鄉、獅子鄉都有出生通報,麟洛鄉3人,獅子鄉1人,出生通報是指生母是該鄉設籍人口。枋山鄉去年12月出生通報3名,但最後兩個登記在里港鄉、1個登記在屏東市。

屏縣府民政處指出,屏東縣提高生育津貼補助,縣民可以跟公所生育津貼補助同時領取,縣長周春米上任後第一胎補助2萬元,去年宣布,今年起第二胎補助3萬元,今年1月申請第二胎補助93人。

屏東縣 獅子 生育

延伸閱讀

苗栗縣人口「生不如死」 獅潭高齡化嚴重人口跌破4000

苗栗通霄祭出11萬元生育補助 人口排序打出漂亮「翻身仗」

影/屏東市凌晨驚傳住宅火警 烈焰竄天 1死1傷

147年客家文化資產 屏東佳冬元宵前夕辦「拜新丁新枝」見證四代同堂

相關新聞

寒流襲台…連6天每天超過50人猝死!本月至今415人內科OHCA

寒流襲台!中央氣象署今天持續發布低溫特報,雲林以北、南投、宜蘭、花蓮、台東及金門有持續10度或6度以下氣溫。據消防署統計...

今晨全台普遍10度以下 鄭明典:最冷時間點應該過了

今晨全台普遍10度以下,中央氣象局前局長鄭明典在臉書po圖指出,全台都冷。不過,最冷的時間點應該過了。

沒新生兒 鄉鎮特色產業後繼無人

「生不如死」情況惡化,許多鄉鎮今年一月的出生人數掛零或個位數,加上高齡化夾擊,地方憂心如宜蘭三星蔥、嘉義番路鄉的柿子、屏...

生育津貼加碼 苗縣人口仍續跌

各地競發生育津貼,但有錢未必能「催生」。苗栗縣人口持續下跌,各鄉鎮祭出金額不一的生育津貼,仍難止跌回升;通霄鎮去年七月推...

補助再上調、配專責醫師 台東新生兒連3年成長

迎戰少子化,雲林縣去年祭出「二年六億萬寶龍」計畫,生一胎可獲六萬補助等多項福利,實施十三個月,成功催生七千名新生兒。

台大醫院長:健保不改 醫療會崩壞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批評,健保資源錯置,讓年輕醫師犧牲善良才獲得應有報酬,引發各界討論,有人認同,有人認為他拿醫德勒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