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埃塞俄比亞歷史

來自维基百科

埃塞俄比亞非洲搭世界最古老个獨立國家。舊稱阿比西尼亞,直到二次大戰後。搭一般非洲國家弗同,埃塞俄比亞拉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王國入侵(1936-1941)之前,渠个古老个君主搭制度儕一直保存下來,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个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拿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埃塞俄比亞个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推翻以後,埃塞俄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

青銅時代托埃及个聯繫

[編輯]

埃塞俄比亞个最早記錄出乃朝古埃及古王國時期。埃及商人約公元前3000年稱努比亞庫施个南部為朋特之地搭Yam。 Richard Pankhurst指出,早拉第一王朝或第二王朝時古埃及人就擁有沒藥 (出產自朋特之地), 所以拉古埃及時,兩處已存在貿易。詹姆斯·亨利·布雷斯特德假設可以通過陸路達到尼羅河搭渠个支流(即青尼羅河阿特巴拉)來實現箇種早期貿易。 古希臘歷史學家地理學家Agatharchides曾記載早期古埃及个航海: "拉古王國時期个繁榮時期, 拉前30世紀托前25世紀期間, 為了控制尼羅河航線,古埃及个最遠航行到紅海个出產沒藥个國家."[1]

聖經上个傳說

[編輯]
主文章:示巴女王

希伯來聖經列王紀上》第10章中記載,公元前1000年左右,非洲曾經有一個示巴女王由於所羅門王个知識而來訪以色列王國

又根據埃塞俄比亞基於希伯來聖經延伸个傳說,示巴女王是埃塞俄比亞个女王,曾上耶路撒冷所羅門王問智慧,渠被所羅門王所誘惑,傳說兩人發生關係,並生下一名兒子曼涅里克一世,後來埃塞俄比亞个第一任國王;曼涅里克一世長成後回到以色列留學,回國時所羅門王送渠一個複製个約櫃,但曼涅里克一世設計換成真个約櫃(一說偷走),並成功拿約櫃帶回埃塞俄比亞。傳說真个約櫃仍拉埃塞俄比亞,又傳說以色列政府已再1993年秘密派特種部隊拿約櫃運回以色列,約櫃个真假仍有待考證,弗過可以確定个是,埃塞俄比亞皇族的確有猶太人(或白人)个血統,渠拉个膚色的確較一般平民為白。

乃朝,還有一小部份个猶太人還帶着非洲血統,有着黝黑个皮膚,而埃塞俄比亞个語言也搭希伯來聖經後期使用个文字很接近。乃朝該國个大部份人口儕是基督徒,使該國拉鄰近个伊斯蘭國家當中顯得很突出,並弗時成為衝突个源頭。

阿克蘇姆王朝

[編輯]
主文章:阿克蘇姆王朝

埃塞俄比亞第一個可考證个王朝是西元前1世紀个阿克蘇姆王朝波斯个先知摩尼摩尼教个創始者)拿阿克蘇姆托羅馬、波斯搭中國並列為當時个四大強國。阿克森王朝个起源仍然弗清楚,雖然專家們已提供了渠拉个推測。

基督教拉330年左右傳入埃塞俄比亞。箇個新宗教拉一開始並弗成功,直到5世紀才較穩固。

阿克蘇姆王朝拉6世紀左右將領土擴展到今天个葉門。國王卡勒卜拉520年左右由於猶太國王Dhu Nuwas迫害基督徒个行為入侵葉門,並罷黜渠,指派Sumuafa' Ashawa'為總督。拜占庭學者普羅科匹厄斯記錄拉大約5年後,Abraha罷黜了總督並自立為王。除了幾次橫跨紅海个入侵嘗試之外,卡勒卜並沒能逐出Abraha,並默認箇個改變;箇是埃塞俄比亞軍隊最後一次離開非洲,直到20世紀个韓戰。Ezana搭卡勒卜在位个時期是箇個王朝最輝煌个辰光,由擴展到印度錫蘭个大型貿易得益,並托拜占庭帝國有着固定个往來。

阿克蘇姆王朝个滅亡搭渠拉个起源一樣神秘。由於詳細歷史个缺乏,王國个滅亡被認為搭持續个旱災、無限制放牧、砍伐森林、傳染病、貿易路線个改變等有關。

7世紀,由於阿拉伯帝國个興起,埃塞俄比亞成為少數歐洲以外个基督教國家。

黑暗時代

[編輯]

約1000年左右,一個非基督教个公主Judith,屠殺了大部份个皇族搭貴族。只有一個嬰兒國王被一些忠誠个擁護者運到Shewa,一個渠个統治權仍然被承認个地方;而Judith搭其後裔則統治大部份个地方。

弗過Judith个後繼者拉下世紀个某个辰光被阿皋族人所推翻,並建立了札格維王朝,拉利貝拉个石鑿教堂大約拉箇個辰光被建造。

1270年左右,原來个皇族復位,建立了所羅門王朝,逐出了最後一位札格維國王。

所羅門王朝

[編輯]

所羅門王朝个皇帝們儕宣稱渠拉是所羅門王示巴女王个直屬後裔。1270年,阿姆拉克(Yekuno Amlak)建立了新興个所羅門王朝,定儕安姆伯格爾。箇個古老个王朝一直弗間斷个存在到1974年。

箇一時期,恢復元氣个所羅門王朝个領域甚到超過了阿克蘇姆極盛時期,重新奪回紅海貿易權。所羅門王朝時代个基督教已經戰勝了世俗權力,完全掌握了帝國个上層生活。基督教弗但掌握文化教育權利,占有大量地產,竟然有權操縱王位繼承,挑撥封建領主內戰。說所羅門王朝个埃塞俄比亞托西歐中世紀十分相似是弗為過个,統一個中央政權權力很小,領主權力很大,國家時常處拉分裂狀態中。

葡萄牙个影響

[編輯]

拉當時个歐洲流傳着一個傳說,拉遙遠个東方有一個基督教王國,渠个君主稱為傳教人約翰;因此許多歐洲探險隊爭相出發尋找箇個傳說中个國家。1490年左右,一個葡萄牙探險家Pedro de Covilham抵達了埃塞俄比亞,並認為箇就是挨傳說中个基督教國家。

1507年,一個叫馬修个亞美尼亞人被埃塞俄比亞皇帝派到葡萄牙並請求葡萄牙國王个出兵以對抗穆斯林。1520年一個葡萄牙艦隊,其中搭載有馬修,進入了紅海達成了箇個任務;其中一個從艦隊來个使者團並拜訪了皇帝達維特二世。使者團拉埃塞俄比亞待了6年,其中一個使者Francisco Alvarez神父,寫了一個到今最早有關箇個國家个詳細記錄。

1528年到1540年,由艾哈邁德·伊本·易卜拉欣領導个穆斯林軍隊侵擾了整个國家,皇帝再度要求葡萄牙个協助。1541年2月由克里斯托弗·達·伽馬率領个葡萄牙艦隊由印度抵達,7月克里斯托弗率領了400名火槍兵進入了內陸,一開始渠拉托當時軍隊合作成功个對抗了敵軍,但拉1542年8月打了敗仗,指揮官被俘並被處決;弗過艾哈邁德拉1543年2月也被殺,穆斯林勢力也被逐出。之後,皇帝搭葡萄牙人个弗搭開始浮現,渠拉要求皇帝皈依羅馬,但被拒絕。

王子時代

[編輯]
主文章:王子時代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埃塞俄比亞所羅門王朝皇權旁落,地方貴族各行渠个是,相互征伐,並分別扶植代表自身權力个傀儡皇帝。箇一時期,埃塞俄比亞皇位交替頻繁,最甚者如特克萊·喬治斯,渠先後六次即位,又六次遭到廢黜。箇一時代被稱為「王子時代」。王子時代个終結者是特沃德羅斯二世,渠通過軍事征討統一了埃塞俄比亞,開啟了埃塞俄比亞个現代史。

托歐洲殖民力量个互動

[編輯]

埃塞俄比亞托賴比瑞亞是非洲僅有兩個從未被歐洲殖民个國家。

19世紀中葉,歐洲國家開始了對埃塞俄比亞个滲透。1867年,英國入侵埃塞俄比亞,次年埃塞俄比亞戰敗,國王狄奧多爾二世自殺,埃塞俄比亞割讓了英屬索馬里蘭地區。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歐洲國家拉埃塞俄比亞个活動變得頻繁起來。法國圖謀使法屬西非法屬索馬里蘭連成一片,積極謀求占領埃塞俄比亞。意大利拉1882年占領了厄立特里亞阿薩布後,也謀求吞併埃塞俄比亞。英國為遏止法國,支持意大利。

1888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佔領了厄利垂亞全境。從此該地區從未再歸屬過埃塞俄比亞。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儕亞个斯亞貝巴,奠定現代埃塞俄比亞疆域。

1889年,意大利托埃塞俄比亞簽定了《武恰萊條約》。1890年,意大利進而據此宣布埃塞俄比亞為意大利保護國。1895年9月,埃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發表抗戰宣言,第一次意埃戰爭爆發。1896年3月1號——2號,兩國軍隊拉阿杜瓦決戰,箇就是阿杜瓦戰役。結果意大利慘敗。戰爭拉5月結束。10月,兩國拉亞个斯亞貝巴簽定和約,意大利無條件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廢除《烏西阿利條約》,保證弗拿厄立特里亞轉讓渠國,並賠款1000萬里拉。箇成為19世紀非洲抗擊歐洲殖民勢力中惟一個一次徹底勝利。

此外,埃塞俄比亞為非洲最晚受殖民主義侵擾之國家,拉非洲對抗殖民大國个戰爭搭反抗有支持个作用,以下是渠對歐陸國家个一些戰事:

1895年: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爆發,此戰是意大利人个嚴重失敗,弗但讓埃塞俄比亞脫離殖民者个魔掌,更令意大利賠償一千萬里拉給埃塞俄比亞。

1935年: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此戰令厄立特里亞脫離埃塞俄比亞,該地成為意大利个殖民地。

現代歷史

[編輯]

1930年,海爾·塞拉西一世即位。1935年意大利入侵,皇帝流亡英國。1941年,埃塞俄比亞搭聯軍共同擊敗意大利軍。1945年,埃塞俄比亞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並拉韓戰時出兵,箇是埃塞俄比亞近代最後一次海外出兵。

塞拉西是一個有爭議個人物,有人認為渠讓埃塞俄比亞走向現代化,也有人認為渠太專制獨裁。

1965年起,埃塞俄比亞開始連年發生大旱災,1974年更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个旱災,20萬人餓死(參見埃塞俄比亞饑荒)。1974年9月12號,海爾·塞拉西一世被罷黜,並被臨時軍事政府取代。軍事政府殺害了59名皇室成員搭前政府官員,海爾·塞拉西也拉1975年8月22號拉渠皇宮下个地下室死去,埃塞俄比亞綿延千年个王朝滅亡。

1975年君主政體廢除,建立軍政府,宣稱信奉社會主義,並得到蘇聯古巴个協助,到1987年正式成立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1991年,門格斯圖政府被霍查派領導个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

1998年5月,托厄利垂亞个邊境戰爭開始,直到2000年6月。連年个戰爭搭饑荒嚴重个影響了該國个經濟。

2001年,吉爾馬·沃爾德-喬治斯當選為總統。

參考文獻

[編輯]
  1. Agatharchides, in Wilfred Harvey Schoff (Secretary of the Commercial Museum of Philadelphia) with a foreword by W. P. Wilson, Sc. Director, The Philadelphia Museums.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Travel and Trade in the Indian Ocean by a Merchant of the First Century, Translated from the Greek and Annotated (1912). New York,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pages 50 (for attribution) and 57 (for quote).

參見

[編輯]

Template:Portal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