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
」 碳費 環境部 彭啟明 台股 ETF不再似寶2/川普2.0石化殺戮戰會更慘 專家:台塑四寶恐等2030年才回神
2024年1月,台塑(1301)股價79.2元,6月開股東會時,跌到60.2元,81歲的前董事長林健男哽咽喊話,「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而2024年最後一天,台塑只剩下35.5元,南亞(1303)更不給面子,跌破30元大關,收在29.9元。股價反映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2024年最終數據還沒出來,但1到11月總營收1.35兆元,年減2.3%,第三季財報更驚見稅後虧損80.4億元。「2025年也不會太好,還是要看中國大陸的內需,如果2026年的下半年有機會上來,說不定能讓產業有些轉機」,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向CTWANT記者強調,「是2026年喔,如果要比較穩,搞不好要等到28、29、甚至到2030年才會好。」過去石化業景氣約7年一個循環,但目前已發生結構性改變。「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還把自己當作是循環性產業,認為只要能撐過去,下一個cycle來就可以活起來,但其實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何耀仁2024年5月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時,發現業界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時間會拖得很久」。事實上,因低碳經濟當道,世界上老牌的石油公司都陸續在關廠轉型,業內人士跟CTWANT記者表示,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近幾年已關閉世界各地多家煉油廠,因全球經濟放緩,加上新廠投產競爭,殼牌在今年第三季煉油利潤率下降近30%,從上一季的每桶7.7美元降至5.5美元,化學品業務甚至出現虧損。美國新總統川普預計會大力發展頁岩油氣。(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而美國新總統川普將在1月20日上任,由於他選前就喊出「鑽油吧,寶貝!」(Drill, baby!Drill!)口號,是否會帶動新一波的黑金商機?「對亞洲市場來說反而更辛苦!」,何耀仁表示,美國德州有很多頁岩氣,川普支持開採,因為它成本更低、量又更大,原本歐美就是用天然氣當原料生產乙烯和丙烯,一噸成本大約是400美元,但亞洲這邊是用每噸900美元的石油腦去煉,每噸賣520美元,成本結構完全不一樣。而中國近期開出大量新產能,設備貴會有折舊成本,為讓銀行覺得有還款能力、保持現金流,而維持開工率,導致這些新廠難以減產的惡性循環。何耀仁表示,還好台灣與日韓星這些地方的老廠折舊差不多結束了,若需求不好,能隨時停工。何耀仁表示,目前外界期待川普上任後的新機會,還是俄烏戰爭結束,畢竟俄羅斯為了打仗要賺錢,產油量一直保持在900多萬桶,若戰爭結束,有機會壓下俄羅斯產量,跟OPEC國家協調,每桶油價可能比現在高個5到10美元。中美兩國的產能是外患,台塑自己也有內憂,一資深台塑員工向CTWANT記者透露,過去台塑成功模式是「化繁為簡」降低成本,但近來化簡為繁、官比兵多,前幾年太好賺所以無所謂,但現在利潤變差,問題全湧上檯面,高層誰也不服誰,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反而在cost down製造現場的保養成本,很多管線都已老舊,但等退休的人不想改,新人一進來看到也不敢接,好不容易培育了AI人才卻留不住。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圖/CTWANT資料照)接下來還有碳費問題,先前從事科技業的投資達人「股魚」算出,若碳費每公噸300元,不考慮優惠費率的話,光是台塑石化(6505)一家公司的碳費預估要付73.2億元,但近四季淨利才61.3億元,賺不夠付。「無法逃避,只能全力跳脫紅海!」台化(1326)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大陸石化新增規模是天文數字,會持續推動「做精、做廣」,暫停不賺錢的產品、發展高值化產品,並且把產品賣到更多地方。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集團2024年成立新的「企業轉型專案組」,讓集團各公司一起尋找有前瞻性的產業,包括產品、事業、低碳、能源與數位轉型;像是南亞朝電子用化學品發展,把過去老的PU廠拆掉、改成無菌醫材產線,價值翻倍。台塑董事長郭文筆表示,石化產業明年可能會看到曙光,因為中國有許多提升經濟措施,業界也傳出政府打算出手整併,還有歐美通膨降溫、俄烏戰爭告一段落等利多,狀況有機會改善。台塑化董事長曹明也提到,其實集團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也有頁岩氣的投資項目。不過外界對此還是相當悲觀,證券分析師「股添樂股市新觀點」也提到,四寶現在價格非常便宜,往下空間有限,但沒人投資是為了買到便宜價,是為了賺錢,目前四寶正歷經轉型陣痛期,搞不好要拖上3、5年,今年四寶獲利明顯縮水,可見未來配息肯定跟著縮水,甚至不配息,「試問,你能等這麼久嗎?」
不再似寶1/台塑四寶上兆市值蒸發套牢87萬股民 石化慘成水餃股
「我是台塑台化小股東,今年得申請勞工紓困貸款才能過年回家吃年夜飯!」近期網路上各種酸言酸語,衝著台塑四寶股價而來,總結2024年台股「新慘業」就是石化,多家企業已成雞蛋水餃股,原本的龍頭台塑四寶股價也跌破金融海嘯低點,還可能出現史上首度營運虧損,這波「石化冰風暴」可能會讓全台超過87萬名小股東的荷包凍很久。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高點分別為:台塑(1301)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1303)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1326)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6505)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而在2024年12月31日,台塑收在35.5元,南亞正式跌破3字頭、收在29.9元,台化收在27.3元,台塑化則為34.55元,網友戲稱不是股價「腰斬」、是「腳踝斬」,2024年市值蒸發1.18兆元,剩下不到1兆元。曾是台灣之光的台塑四寶,成功經歷數個景氣循環,如今營收及股價表現一路慘跌,不再「似寶」,最大關鍵在於中國大陸石化業的「內捲」。「不要小看中國,他們的技術真的超級厲害,我從來沒看過塑膠袋可以做得這麼薄!」在2009年,當時的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曾跟CTWANT記者開玩笑說了這句話,當時是在諷刺中國製造的偷工減料,沒想到過了15年,一語成讖。大陸官方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投資煉化一體廠,一連打造了包括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浙江寧波、上海漕涇、廣東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七大石化園區,被媒體稱為「七個王永慶」,在中國刻意扶植與複製台塑六輕的成功經驗下,2020年後產能集中開出,到2026年前計畫新增化工原料產能超過8300萬噸,導致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但新冠疫情後,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原本預期上半年會開始反彈,但實際上沒發生,現在景氣走勢,無法用傳統的產業架構來解讀了,人為干擾變因太多」2023年11月底,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向記者們介紹剛從敦化北路搬至內湖的新總部,當時氣氛輕鬆,他笑說不會讓幫他賺錢的老臣們退休。2024年,台塑、台塑化接連換了董座,記者也很難見到王文淵了。央視新聞報導天津新增乙烯年產量120萬噸。(圖/翻攝自央視網)「近日,年產120萬噸乙烯項目在天津經開區南港建成投產,專案投產運行後,中國石化天津基地的乙烯年產能將達到250萬噸,並將帶動千億級下游產業發展。」大陸第一官媒央視新聞在2024年11月興奮播報這條新聞。光是這一家公司、一個基地產能,就超過半個台灣一年400萬噸的產量,而這僅是眾多石化投產新聞的一條,12月還有内蒙古寶豐、萬華化學和山東裕龍等陸續開出新裝置,又多了210萬噸的乙烯投產。產能大增、價格崩跌,不但讓大陸市場內捲,還逼到整個亞太地區產業鏈失衡,重蹈大陸過去在太陽能、面板產業的覆轍,補貼扶持、產能過剩、削價競爭,然後就是倒閉潮。《朝鮮日報》報導,中國乙烯年產能在2023年已超過5千萬噸,是韓國的4倍,導致韓國公司不斷虧損,樂天化學過去3年已慘賠數千億韓元,考慮賣掉廠房,但找不到人接手,搞得韓國政府要幫忙借錢補貼、還讓原料石油腦進口關稅直接為0,免得公司倒了。全亞洲產能過剩,也讓台股的塑化股壓得抬不起頭,前私募股權操盤手「股人阿勳」整理,過去兩年半的股票投資報酬率,國喬(1312)為負47%,12月31日股價收在10.45元,台聚(1304)負48%、股價10.75元,華夏(1305)負55%、股價11.95元,大多成了雞蛋水餃股,台塑四寶更是負56%到61%。韓國樂天化學過去3年已慘賠數千億韓元。(圖/翻攝自樂天化學官網)令人訝異的是,台塑2024年股價跌一半,寫下22年新低,小股民卻增加6.4萬人,達到33.1萬人新高;南亞股價為16年來新低,股東增加約4.2萬人,共26.3萬人;台化也是22年來新低,股東增加2.3萬人,共18.2萬人;台塑化更是掛牌以來最低,股東卻破10萬人,增加3.4萬人,四寶股東人數近88萬人。愈跌愈愛買,就是看上台塑「大到不會倒」而逢低買進,然而許多分析師都在勸退,一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很多大戶套在50元左右,短期解套不易。「買股不是談戀愛,拖這麼久沒用」股人阿勳說,現在大戶都在賣、散戶接,千張以上大戶兩個月內已減少2%,台塑四寶的毛利率至少要回到8到10%以上才能損益兩平,15%以上才能讓股價回到過去,若再考慮碳費成本,至少要25%以上,「雖然價格很低,但轉型期太長了,建議立馬停損。」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也跟CTWANT記者說,台塑四寶明年仍不OK,可能要等到2026年後。四寶陸續在2024年12月宣布發行114年度國內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合計募資金額將達470億元,盼籌資度過營運寒冬。業內人士也開玩笑表示,台塑家大業大不缺現金,可能是要以此「喊窮」,為2025年不發股利「鋪路」。
2025年新制上路 6大領域22項目「基本工資上漲」
目前時序已經來到2024年12月31日,明日就準備進入2025年。而在2025年開年之初,就有6大領域22條新制準備上路,涵蓋範圍從薪資調整、醫療健保到交通、環境與教育,每一項都與民眾的荷包和生活息息相關。薪資與勞動條件調整1.基本工資調漲每月工資從27,470元上調至28,590元,時薪從183元調升至190元。受惠人群約189.5萬人,其中本國籍勞工152.7萬人,外籍勞工36.8萬人。但同樣的也會因此帶動勞保費和健保費的增加。勞保費部分,勞工每月負擔增加56元。雇主每月負擔增加195元。健保費部分則有771萬人會受到影響,平均每人每月多繳21元。但此舉也讓每年增加健保收入約53億元。2.軍公教調薪軍公教薪資調整3%,是自2018年來第4次調薪,實質薪資累計提升14.7%。而中央機關約僱人員、工友及約用人員月薪調整至不低於最低工資的1.1倍(約31,449元)。3.勞保與職災保險給付增加配合基本工資調漲,月投保薪資最低級由27,470元提升至28,590元。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基數也隨之調整,約124萬人受惠。醫療健保改革1.健保住院自付額調整單次住院上限增至51,000元,全年累計最高為86,000元。這項改變不影響經濟弱勢或重大傷病患者,但中高收入者將面臨更高的負擔。2.癌症篩檢範圍擴大大腸癌的篩檢年齡降至45歲(有家族病史者降至40歲);乳癌方面,女性篩檢年齡擴至40至74歲;子宮頸癌方面,篩檢對象年齡降至25歲以上;肺癌方面,有重度吸菸者與具家族病史者將納入篩檢;胃癌方面,從2025年起將提供45至74歲民眾幽門桿菌檢測。3.全民免費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對所有6個月以上民眾免費接種,開放至疫苗用罄為止。4.公費HPV疫苗接種35歲、45歲、65歲女性適用公費HPV檢測。國中男生自2025年9月起納入公費接種對象。5.幼兒A肝疫苗接種時程調整滿18個月和27個月分別接種一劑A型肝炎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時程搭配,提升便利性。民生與補助措施1.租金補貼擴大補貼戶數提升至75萬戶,針對無自有住宅個人或家庭提供補助。這項政策將延長至2025年後,中央預算達300億元。2.文化幣發放16至22歲每人可領取1,200點。除此之外,還新增13至15歲每人可領取600點,用於觀看表演、購書等文化活動。3.生育津貼加碼台北市方面,第一胎補助40,000元,第二胎45,000元,第三胎50,000元。而在花蓮縣富里鄉當地,每胎最高補助120,000元。交通與觀光政策1.汽機車噪音檢測未通過噪音認證的改裝排氣管將被罰款900至1,800元,累犯最高可罰30,000元。2.機車駕訓補助原有1,300元駕訓補助,新推出3.0計畫,持學習駕照者參加課程最高可獲補助2,500元。3.旅宿業限用一次性備品旅宿業不得提供小於180毫升的瓶裝盥洗用品,違者最高罰6,000元。鼓勵消費者自備用品,並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大瓶裝。4.TPASS 2.0常客優惠為鼓勵公共運輸使用,累計乘車次數可享月度回饋。5.觀光優惠台灣好行「花蓮路線」免費搭乘,其他路線半價。台灣觀巴部分行程1折起,部分地區2人同行1人免費。環境與新規1.碳費徵收每噸碳排放起徵價300元,2026年正式繳費,涵蓋281家公司。2.手機回收新規手機製造商須設置回收設施,並標明分類回收標誌。3.寵物登記強制為貓咪植入晶片,未登記者最高罰15,000元。出國與護照便利1.自動通關系統使用年齡降至10歲以上,身高限制降至120公分以上。2.線上換發護照提供有條件式線上申換護照,減少民眾往返不便。3.日本入境事先確認桃園機場實施日本入境資料預確認,縮短入境排隊時間。
元旦新制來了!最低工資調漲至28590元 2025年「17項新制」一次看
2024年已經走到盡頭,行政院綜合業務處今(26)日於院會報告「2025年元月起實施之重大政策及惠民措施」,內容包含「照顧」、「發展」兩大方面,內容包含勞工最低工資上路並調漲、軍公教調薪3%、調高2024年度免稅額等稅制優化措施、擴大發放文化禮金(文化幣)、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續辦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等總共17項政策。行政院也強調,惟因立法院預算審議尚未通過,且「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部分政策可能受影響。「照顧」方面:第一、勞工最低工資上路,同時為連續第9年調漲,明年月薪將由27470元,調整至28590元;時薪由183元調整為190元,約257萬名勞工受惠。第二、軍公教人員調薪3%,係自2018年來第4度調薪,實質薪資提升14.7%;另中央機關約僱人員、工友及約用人員之月薪調整至不低於最低工資1.1倍(約31449元)。第三、調高2024年基本生活費用及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幼兒學前、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等減稅優惠,約687萬戶受惠,明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調高2025年遺產稅、贈與稅之課稅級距金額;調增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銷售貨物」業別由8萬元調高至10萬元,「銷售勞務」業別由4萬元調高至5萬元,約12萬家受惠;延長購買復康巴士及載運輪椅使用者車輛免徵貨物稅至2029年。第四、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透過「築夢工場組」、「海外翱翔組」、及「年度旗艦計畫」3大實踐途徑,提供大專校院學生及青年海外學習機會,鼓勵青年開拓國際視野。第五、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擴大肺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大腸癌等之公費篩檢對象及年齡範圍,並新增婦女人類乳突病毒篩檢項目。第六、延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至2026年,補貼戶數並由50萬戶提升至75萬戶。第七、提高托育人員薪資、準公共托嬰中心及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獎助金額。第八、放寬自動查驗通關系統申請及使用資格,有戶籍國民申請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年齡自12歲以上調降至10歲以上,身高限制自140公分以上調降至120公分以上,並開放無戶籍國民得以「免許可」申請及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在臺設有戶籍且已成年人,護照已逾期且資料頁記載事項不需變更之民眾,可全面使用自然人憑證(或行動自然人憑證)上網申請換發護照。「發展」方面:第九、延長實施現股當沖證券交易稅稅率減半(1.5‰)3年至2027年,並自2025年1月6日起,取消創新板投資門檻,可交易人數由30萬戶增加至1,300萬戶。第十、續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至2027年,並擴大適用全球臺商及外人投資企業,聚焦五大信賴產業、服務業及大健康產業,以及要求具備AI運用元素,預計3年可創造投資金額6,000億元及4萬個就業機會。第十一、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以「3策略、3配套、1窗口」,協助中小微企業落實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發展通路,同時提供普惠貸款、租稅優惠及信保機制等配套措施,並建立單一服務窗口。第十二、推動「1集、2轉、3加3」稻米產業精進措施,鼓勵農民加入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加碼獎勵雜糧旱作,目標於3年內,提高產地乾穀價格每公斤3元。第十三、持續發放16至22歲青年1,200點文化幣,並推動13至15歲試辦發放600點文化幣。第十四、為振興花蓮觀光,自202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持電子票證搭「台灣好行」(含行動支付),可繼續免費搭乘花蓮路線,其他路線則享半價優惠;「台灣觀巴」花蓮地區套裝行程推出1折優惠,其他地區則享2人同行1人免費優惠。第十五、實施碳費徵收制度,2025年排放量正式納入碳費徵收計算,2025年試申報不繳費,2026年起,收費對象約281家公司(計500廠),將依據2025年排放量及適用之費率進行繳費,預估至2030年可減量3,800萬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第十六、觀光旅館業、旅館業、民宿及其他住宿業不得提供容量180毫升以上之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及乳液,亦不得於營業場所陳列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及浴帽等個人衛生用品供消費者自由取用,鼓勵消費者自備。第十七、改裝排氣管(替換用消音系統)認證管理規範上路,民眾安裝非原廠(改裝)排氣管,可購買噪音合格認證排氣管,或自費委託環境部許可噪音實驗室進行噪音檢測;如未辦理排氣管變更登記,將處900元至1800元罰鍰。
需求面4大利多2025底子「硬」 林正雄:房市仍有黃金20年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23日召開年終記者會,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今年9月下旬央行驟然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今年房市呈現虎頭蛇尾,來不及因應,求貸無門,讓今年房市成為「最錯愕的一年」。不過他也認為1998年以前出生,現年25~45歲的購屋主力族群登場,再加上超過30年屋齡的房子共占全國56%,每年還有19.1萬棟房子邁入30年屋齡,舊換新需求不間斷,因此「房市將迎來20年黃金時代。」林正雄認為現在需求面仍有4大利多,包括購屋主力人口持續登場、家戶結構改變家戶數增、建築技術提升喚起購屋需求,以及都市防災刻不容緩。其中,1998年以前出生的人,介於25~45歲的購屋主力人口,共有692萬人。雖然人口進入負成長,但以購屋主力45歲族群,推估後續20年,平均每年34.6萬人將準備購屋,出生率低目前只影響嬰兒用品、婦產科需求下降,但房市將進入黃金20年。再看家庭結構的改變,2015~2024年的10年間,人口減少7.8萬人,戶數卻稱增加82.7萬戶,因為每戶自3.1人降至2.5人,家戶數仍持續增加中。另外建築技術的進步,以及屋齡老化,市場還有舊換新的需求。林正雄進一步解釋,1999年的921大地震,讓2002年完成修法提高建築耐震係數,目前全台屋齡20年內的住宅僅24%,超過7成住宅都不符合耐震設計。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數據,全國10年內新成屋共113萬棟,占12%;11~20年屋齡110萬棟占12%,21~30年屋齡有191萬棟,占21%,31年以上屋齡則有516萬棟,占55%。林正雄表示,這10年每年進入都更預備軍,也就是屋齡邁入30年的住宅就有19.1萬棟,「但每年新成屋完工核發使照量只有約10萬戶,所以是供不應求。」展望2025年,房市將維持「價穩量縮」格局,因此聯盟總會預測房市代表字為「硬」,意旨面對挑戰,不動產業將展現「硬實力」,因台灣房市擁有家戶數增加與安全宅換屋需求的「房市硬底子」,消費者也懂知曉置產抗通膨的「投資硬道理」、不動產同業更以創新因應綠色通膨衝擊,專注於永續品質與服務展現「產業硬實力」。林正雄也表示,國內建築業因應ESG趨勢,碳費、電價、物價蠢動、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困境,房地產就是將土地與建材加工而成,雖然國際原物料行情非政府所能撼動,但「建築用地」與「容積率」供給正是政府最能影響房價的權柄。反觀全國平均屋齡33年的狀況下,屋齡超過50年的住宅即占比13%共124萬棟。那個在全國統計空屋率9.32%占比中,有多少是屋況不良的「無效供給」?建請政府全面檢討住宅的需求與真正的「有效供給」,並針對缺乏供給之區域予以擴大,才是紓緩房價漲幅的良方。
第7波打房掀起「金龍海嘯」 楊金龍:五味雜陳有點SORRY
針對日前推出的房市政策被外界稱之為「金龍海嘯」,央行總裁楊金龍19日透露他的心境「五味雜陳」,「我不覺得是英雄,中央銀行政策目的希望是帶來正面的,有時矛盾,正面或有些負面」,「對房仲、建築等相關從業人員影響,感到有點SORRY抱歉。」中央銀行19日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以來國內通膨率大致維持緩步回降走勢,且明年可望續降至2%以下;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受惠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近月台灣出口穩健增加。內需方面,年中以來,資本設備進口大幅成長,民間投資增溫;民間消費持續成長,預測本年經濟成長率為4.25%。央行9月祭出第七波四大打房措施衝擊市場,被形容是「金龍海嘯」,總裁楊金龍表示,站在央行的立場,必須出手打炒房,對預期心理能夠扭轉,「這是我的安慰」,但「我不是英雄」,也是希望讓大家生活共好,央行基於政策難免會有矛盾,有些正面、有些負面,整體來說希望比較正面,正面是我們的政策目的。央行指出,展望明年,預期全球貿易量穩健成長,且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將續帶動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加以最低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預期民間消費續增,本行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13%;惟未來美國新政府經貿政策變動,將是影響國內經濟成長的重要變數。至於明年,雖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將調高,碳費亦將開徵,惟國際機構預期國際油價趨跌,加以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維持緩降走勢,本行預測明年國內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續降為1.89%、1.79%。未來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均將影響國內通膨發展。對於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未來一年(本年第4季至明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9月第七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資料顯示,房市交易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之預期心理趨緩,且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近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均回降,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居高,至11月底為37.4%。央行將持續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改善方案之情形,並督促其積極落實。
綠建材需求暢旺 冠軍建材明年挑戰45億營收
受惠於近年淨零建築趨勢,綠色建材有望成廠商新的成長動能。冠軍建材(1806)旗下產品比重有55%屬於綠建材,總經理林祐宇展望明年建材市場,預期樂觀,「訂單能見度已到上半年,有望挑戰45億元營收。」林祐宇於國際建材展中表示,冠軍持續投入支持淨零建築的綠建材,如最新推出能助力低碳的冠軍自平泥,生產端也投入12億元引進最新設備整改產線,有效減少耗能2成以上,同時也增加產能3成以上。冠軍建材同時也推出「科技節能石」搭配「節能外牆乾掛系統」,已申請高性能綠建材專利。林祐宇表示,該系統可增加外牆空氣對流,大幅降低建築物能耗,具備高安全性、施工快速、省時省工及後續維護成本低等多項優點;有效達到室內降溫4℃,冷氣用電可減少24至36%,且「科技節能石」的價格約石材的3~5成。目前,該產品已在台北大巨蛋、高雄內惟藝術中心、清華大學成功湖步道等地標使用。明年展望,林祐宇指出,他逛了一圈建材展發現國產廠商多了很多參展,大家都有新穎產品與概念推出,很樂觀看待明年建材榮景,冠軍今年業績也大有提振,明年將有機會挑戰45億元營收。2024年11月合併營收達3.0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0%。累計2024年1至11月合併營收達31.70億元,同步較去年同期成長11.54%。對於近期房市冷卻是否有影響?林祐宇回應,過往接單都是提前半年、1年以上,當前需求狀況良好,能見度已到明年上半年都有訂單,下半年也會持續接單,「過往只要上半年接單滿載,下半年都會差不多」,今年產線整改產能擴大後,產能利用率目前都處於滿載。對於通膨、徵收碳費,是否調價?林祐宇表示,隨著今年成本墊高,已進行相當調整,目前若無重大事件影響成本的話,將不會調漲產品價格。
確定了!明年健保費「不調漲」 健保會:將維持現行費率5.17%
明年健保一般保費確定不漲!全民健康保險會10日宣布,明年健保費率已確定不調漲,將維持現行費率5.17%。另針對短期開源節流措施建議,健保會預估114年投資收益率為1.52%,如能「活化運用現有資金」,將投資報酬率提高至5%,推估1年可增加52億元收入,幾乎等同112年7月調整民眾部分負擔費用所產生的財務效果。據了解,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年曾多次強調未來2年不會調漲健保費用,而健保會在今年11月20日召開的第6屆113年第10次委員會議,審議全民健康保險114年度保險費率,依據114年度總額協商結果及健保財務推估,在現行費率5.17%下,114年底的安全準備累計餘額約為2.17(付費者方案)或2.08(醫界方案)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符合健保法第78條所定保險安全準備總額,以相當於1~3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為原則之規定,審議結果建議114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指出,110至113年度健保財務預估值與實際值差距高達百億元以上,且有增加之趨勢,儘管政府公務預算每年挹注健保費用及其額度多寡難以預測,但為長期財務穩健著想,應審慎研析財務推估與實際值差異的原因,並提出改善作法,以提高未來財務推估的準確度。健保會提到,近來健保收入面討論,多集中於補充保險費收取制度,但其僅占整體保險收入10%以下,主要收入仍為一般保險費,建議著重研析,精進收繳制度,如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可行性。健保會建議,應整體盤點各項提升健保收入措施,如爭取碳費、房地合一稅與營業稅等比照菸捐,提列特定百分比作為健保補充性財源,並研議其可行性後,提出明確改革方向,同時也檢視政府應負擔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計算方式的適法性。關於中長期開源節流措施之看法與建議,健保會認為,必須正視健保財務收支失衡問題,及早規劃並提出相關改善策略,包括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化相關措施(含管理作為、審查核減等)、檢討總額公式、研議節流效益如何回饋至總額預算等。健保會強調,現行一般保險費係以薪資所得論口計費,對年輕人、多眷口家庭、以薪資為主之被保險人較為不利,致使工作年齡世代成為保費的主要負擔者,造成世代分配不公問題,未來檢討保費收繳制度時,宜一併考量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
2024代表字「旺」 祝文宇:新青安是我看過最好政策
愛山林(2540)今(29)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祝文宇認為今年代表字「旺」,「新青安政策是我看到台灣做最好的住宅政策。」對於下半年市況冷卻,他坦言來人剩1/10,「但問題出在天氣不佳,不是政策影響。」對於未來房市,他預期「量縮,價緩升」。祝文宇表示,雖然央行打房讓市場急凍,但新青安是他從事房地產40、50年來,看到台灣做最好的一次住宅政策,年輕人喜歡住新房、要停車位、要好環境、要管理,是市場趨勢,年輕人買房從不可能變可能,是非常好的政策。他認為,目前有市場需求有2類,一是年輕人,另一是年紀大的人,舊房子超過30年以上的很多,年紀大還要爬樓梯又沒車位,等都更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除了新青安,政府應該也要考慮老年人住房政策。對於第七波信用管制以後市場冷卻,他也坦言,來人剩1/10,不過他認為,9月以來地震、颱風、下雨,「光是颱風拆招牌就花了300萬元以上,上禮拜六天氣才開始好,是事實上不是因為政策的關係。」若真有降價情形,也不會在雙北,「主要還是供過於求的區域容易房價鬆動。」對於市況,愛山林總經理張境在則表示,房市要看國內經濟發展,2024資金動能很強,房價漲幅快,因此央行踩煞車,第六波煞車沒踩到底,第七波踩深一點,他認為過完年後大家領完年終獎金還貸款,明年排隊放款的現象會好一點,同時他也看好過完年後的整體買氣,「量慢慢出來,價穩,消費者期待降價,憑良心說,營建成本高居不下,明年又有碳費徵收,1月1日又調漲基本工資,都影響營建成本,川普當選全世界通膨加溫,整體看起來房市不悲觀。」祝文宇表示,甲山林上市7、8年來,自建案和營造業績逐漸展現,含非上市今年度自建案執行超過600億元,明年準備推出1000億元自建案;今年代銷賣了1000多億元房子,2025年擬推代銷案共2307億元。祝文宇說,資本額擴大希望資金進到上市公司做土地及材料的取得,愛山林的優勢是代銷做得久,對市場清楚,所以會比較、預判,做好先期布局,選擇土地時比較有方向,找到哪裡較有發展,公司選案都避開供過於求的區域,因此公司較不受到政策波動影響。愛山林今年第三季以前累計營收75.02億元,當期淨利16.02億元,每股盈餘2.6元。2023年營收81.02億元,今年第三季前累計營收已經逼近去年全年,目前正在向百億營收挺進。愛山林代銷部分,今年1~10月代銷入帳1015億元,全案尚可售金額約有1054億元,2025年預計推出總銷2307億元;目前自建案總銷金額共2631.6億元。近年愛山林積極轉攻自建案,愛山林建設總經理祝藝表示,今年自建案開始交屋,對今年10月、11月較有貢獻反映在財報,2025年開始大量交屋落在,每年會有大量體自建案營收進帳,明年自建案營收超過代銷事業體,愛山林明年準備推出1000億元自建案,其中包括「中和左岸明珠」,目前執照正在申請變更,預計農曆年後推出,本月23日起已在現場熱身舉辦公益活動,預計帶動1萬來人。祝藝也補充說,該案建照下來就會立刻用最快速度動工,2029年底取得使用執照,2030年完工入帳。
投資「減碳」術1/明年進入碳有價時代! ESG主題ETF這樣選碳排大戶
台灣2025年進入碳有價時代,迎接2026年碳費正式徵收,衝擊上市櫃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即是獲利減項」,數百萬ETF投資族如何布局?目前市場共有17檔有ESG主題的股債ETF,其中8檔為去年及今年上架。CTWANT採訪投信投資長、基金經理,投資人高度關注兼具高股息、低碳因子,為ESG ETF商品成份股的主要選擇邏輯。全台碳排量超過2.5萬噸被列管的302家公司、553家廠區,包括141家為上市櫃公司,已完成2023年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查驗。依環境部公布,前十大排碳企業包括台積電、中鋼、台塑、日月光、大立光等為台股前五十大權值股,碳排大戶將在2026年5月開始繳納首筆碳費,一般費率每噸碳300元,若採優惠費率B的100元計算,預估2026年總計可徵收到60億元。「加徵碳費即是增加成本,為企業獲利的減項。」群益基金經理人邱郁茹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指出,「ESG已非是口號,發展是長遠的。」一語解釋了這兩年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成了ETF市場新顯學的關鍵。ESG主題ETF於台股發行上市已有7年歷史。右二為富邦基金經理人溫芳儀在富邦悍將主題日開球。(圖/富邦投信提供)CTWANT調查,以台灣2003年發行的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及2012年成立的富邦台50(006208)來看,皆追蹤台灣50指數,即被動鎖定前50大權值股為成分股;觀察0050成分股占比權重最高的為台積電56.7%,日月光投控1.21%、中鋼0.58%、大立光0.55%、台塑0.39%等。直到2017年5月富邦公司治理ETF(00692)掛牌上市,為台灣市場上最早發行的首檔ESG主題ETF,瞄準「永續、公司治理」等企業,追蹤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100指數,成分股也是以台積電占比49.09%最高,日月光投控1.31%、台塑化0.99%、台塑0.67%等。隨去年台灣碳有價政策拍板,ESG ETF再進階版「低排碳企業」,例如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追蹤臺灣ESG低碳50指數,成分股占比最高的也是台積電31.35%,日月光投控則為6.24%。CTWANT記者整理迄今台股ETF基金名稱含有公司治理、永續、ESG等字樣總共有17檔,包括債券5檔;其中,又以2020年7月發行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的規模超過3470.93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46萬人增長最大,為全台最大ESG、高股息基金。全球「淨零排碳」企業趨勢不變,我國明年進入到碳有價時代,年排放量2.5頓以上企業將在明年5月完成前一年度碳盤查登錄,作為2026年開徵依據。第一批徵收對象包含鋼鐵、水泥、電力、半導體業等製造業,推估徵收對象約為500家工廠,也包括台股五十大權值股中的企業,且部分也在這些ETF成分股中的話,接下來會受到甚麼影響?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ESG主題ETF為市值型會投資前五十大權值股,像是台泥、台塑等碳排大戶也是積極轉型做減碳改善,且像是台積電、鴻海等因應蘋果等客戶要求的淨零努力有「以大帶小」串起供應鏈一起做淨零的示範與社會責任,要走到淨零是一個過程有時間性,因此在成分股篩選中並非排除獲利佳的碳排大戶,反而更加看重其在ESG上的努力。富邦基金經理人温芳儀表示, 重點就是在於指數篩選邏輯原本就沒有包含碳排相關,但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都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前20%在ESG表現相對優秀的前段班學生。2026年起選股邏輯將從「公司治理評鑑」轉型為「ESG評鑑」,前者為10年前由金管會、證交所開始辦理第一屆公司治理評鑑迄今十屆,共評鑑四大構面「維護股東權益及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公布所有上市櫃公司排名;現隨著國際趨勢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而轉型為ESG評鑑。以今年表現跑贏同類型ETF的富邦公司治理(00692)成分股為例,兩年後除採用公司治理評鑑前20%優等生外,會再加上ESG選股條件,挑選出永續且具發展潛力的優良企業,其報酬亦顯現在基金的績效表現上。至於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為國內第一檔結合ESG+高股息的ETF,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游日傑表示,當時團隊觀察到原本國內永續主題投資商品的數量及規模並不大,難免有所謂曲高和寡的現象,思考如何讓永續概念較易被投資人看到、了解並接受,便結合環境永續概念,並加上國人相對偏好高股息內涵,因此讓更多投資人可以開始接觸並關注永續投資理念。00878追蹤「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會依據企業股利分數、ESG評級等綜合考量,而各產業有其碳排放量的固有水準,無法簡單以碳排放量高低去衡量好壞。故ESG的衡量是依不同產業中各公司是否有相對同業更合宜的減碳、環保舉措,以及管理供應鏈碳排放及製造流程的碳管理優劣,來評分其ESG評級高低。進一步觀察00878的30檔成分股,有六成電子、二成金融和傳產等,個股占比權重3~4%分散,最高的聯發科4.99%,日月光投控占比3.64%,還有七家金控股、一家銀行股等;未納入台積電並非因其為碳排大戶而排除,而是考量該檔ETF的特色需兼具高配息率所致。
投資「減碳」術2/存股族定期定額二大極端! ESG債券ETF闖三關
台股ETF的ESG主題隨著2026年正式徵收碳費,今年成了股民投資熱門選項,多位投信業者向CTWANT記者指出,除了配息外,投資人可跟著大盤布局偏重市值型ETF賺價差;分散風險時可選債券型ESG ETF或是全球型綠能ETF。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表示,隨著徵收碳費政策上路,指數碳排有碳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採國際認定標準,持續碳排改善也應鼓勵,不能只用絕對指標決定。國內企業將更重視碳排放,投資人也愈加關注既能領息的高股息、低碳因子(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篩選)的ETF,掌握低碳商機(是綠能、碳權交易等)。多位受訪的ESG ETF基金經理人向CTWANT記者表示,在投信公司發行ESG主題投資成分股中雖有碳排大戶企業,他們也有碳排平衡,例如買碳權或做一些減碳事項等,符合ESG評分系統就可納入,以「臺灣淨零轉型ESG 50指數」來看,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也是「淨零轉型」成分股前十大。ESG評分篩選成分股時,也會加入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圖/劉耿豪攝)群益基金經理人邱郁茹則進一步分析,以定期定額的存股族選擇熱門標的來看,分為兩大領域,一為在配息高不高的「高息型ETF」,一為看好台股大盤走向,能夠過ETF參與台股有資本利得賺價差機會,則偏重市值型ETF。林永祥說,以永豐投信來說即發行此類三檔ETF,像是永豐ESG低碳高息ETF(00930),是唯一同時聚焦「高股息、ESG、低碳」三大特色ETF;指數選股邏輯係根據低碳密度或低碳排量、ESG評級高、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等條件,並從中篩選出近三年均有配發現金股利之企業,最後精選出40檔成分股。還有永豐台灣ESG永續優質ETF(00888)其追蹤指數成分股為中大型且為台灣上市櫃的股票,以「ESG分數」及「股息殖利率」為重要加權因子,並採用富時ESG評鑑系統,包含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評選面向,從中挑選出ESG優質公司作為成分股,以實現永續投資目標。邱郁茹則以2023年3月掛牌上市的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為例,是首檔考量ESG、低碳選股邏輯的ETF,因此在碳排量的傳產業納入成分股的比例偏低,且也考慮到金融業非製造業、其碳排量低,篩選上即與其他產業分開選股,而台股成長獲利動能多來自科技股,確實在半導體、電子業等持股占比高。據CMoney統計,近九個月的績效的前十檔的表現,富邦公司治理(00692)以36%報酬率居冠,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00850)也有33%;其他依序也有雙位數的還有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永豐台灣ESG(00888)各為29%、22%;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則為16%;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中信上櫃ESG30(00928)也有15%~10%之間;兆豐永續高息等權(00932)、台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緊跟在後。在債券型ETF與ESG相關部分,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00958B)的追蹤指數成分債券為美元計價投資等級債券,由銀行所發行,剩餘年期達15年以上,在成分債篩選過程中,排除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為30分以上,被認為因ESG因素導致重大財務影響的風險較高及風險嚴重之公司,並排除無ESG風險分數的公司,,確保投資組合的可持續性。此外,標榜綠能ETF也為投資人當作投資ESG一選項,像是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FT潔淨能源(00899)、中信電池及儲能(00902)等。因應全球淨零轉型,富邦基金經理人温芳儀表示2022年發行富邦ESG綠色電力(00920)主要投資綠電相關龍頭企業,包括台達電、日本TDK、美國FIRST SOLAR INC、西班牙IBERDROLA SA、丹麥VENTAS WIND SYSTEM等,涵蓋全球的太陽能、風能、氫能、水力、地熱、生質能和電池儲能科技等綠電相關產業,並加入ESG評分做為篩選成分股的因子共涵蓋25個國家,有別其他檔,於非美國家佔比較高。温芳儀指出,俄烏戰爭後,歐洲額外投入2100億歐元提升綠能占比已達到能源自主,並於2023年開始試行課徵碳關稅,強迫各國能源轉型;美國也於今年8月通過通膨削減法案,將投入3690億美元推動綠能產業發展,其他國家也陸續推出法案實行綠電及訂定減碳目標,規劃繼續推出ESG相關ETF,有助提高台股國際曝光度。
氣候變遷減災挑戰…法令對都計影響薄弱 國土法使不上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除聚焦使用在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資金,如何建構能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健康城市,也備受關注。不過學者對照國內因應情形,認為《國土計畫法》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較難在各城市納入調適策略。台灣大學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石婉瑜說明,都市化是驅動全球暖化的關鍵因素,其土地利用變遷使自然調節機制劣化,加上人口、經濟活動集中,經常成為極端氣候衝擊受害最深的地方,因此,COP29主辦國亞塞拜然將「永續與氣候韌性的都市化」列為國家發展優先事項,預計在大會提出「城市韌性與健康行動宣言」,欲強化跨部門合作,引導城市在都市化的過程中,納入減緩災害與調適策略。她也指出,COP29另一個要點是討論如何藉由保育生物多樣性並且以自然解方提升調適能力,包含減少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調適規畫採用以自然為基礎的策略,亞塞拜然預計在大會提出與自然保育及復育相關的「水與氣候行動宣言」,可觀察其後續的效應。對照台灣現況,她分析,我國針對建構韌性健康城市,其實是各部門多分而治之,《國土計畫法》則對都市計畫區的影響力薄弱,難以進行都市成長管理或土地使用管制,台灣也沒有權責機構負責公告、執行管制氣候災害風險地區的任務,相關既有研究未能充分整合,多遭束之高閣。石婉瑜提到,台灣正夯碳匯,但執行層面較少考慮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健康,且多為政策口號,缺乏政策優先性與執行工具,難以抵擋土地開發利益,較傾向先開發再添綠、先砍伐再種植,沒有充分研究自然解方的調適效能。另外,我國不少縣市首長則正在爭取60億碳費一定比例留地方。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依照國際經驗,碳費用在地方是可行的,但沒有設固定比例,徵收碳費旨在促進減量,較合理的方式應是地方政府設定減量目標並提出相關計畫向中央申請使用碳費,由中央政府檢核落實情形,若是約定分配比例,以空汙費來說,地方政府不見得會執行直接與減空汙相關的事,政策效果反而會被削弱。
永豐三檔ETF公告配息 00901每股配發0.9元
永豐投信今天(1日)宣布旗下3檔ETF最新期前配息公告,00930永豐台灣ESG低碳高息40 ETF、00958B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基金及00901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每受益權單位預計配發金額各為0.43元、0.042元與0.9元,均在11月26日除息,最後買進日為25日,並於12月20日發放配息。永豐基金經理人王俞淳表示,環境部日前發布碳費制度的三項配套子法,正式宣告碳費制度將上路。政府訂立碳費的目的,主要是為加快國內減碳的步伐,引導企業能夠開始實施碳排轉型,一旦國內碳費徵收啟動,企業的獲利勢必會受到影響。王俞淳指出,除了因應碳稅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營收狀況,對投資人而言,未來在評估投資標的,也應考量到其碳排量。00930追蹤之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編制之特選臺灣ESG低碳高息40指數,成分股除了順應國際的碳排趨勢,納入低碳競爭力強的台灣企業,更鎖定相對高息標的,適合認同低碳成長趨勢及息收需求的投資人。永豐基金經理人陳鎮平則表示,今年9月美國進入降息循環,而債券價格與利率呈現反向關係,因此有利於債市走向多頭行情。除此之外,根據聯準會9月利率點陣圖,長期均衡下的聯邦政策利率約在2.5%-2.75%,較當前仍有8碼以上降息空間。掌握債市投資契機,建議透過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ETF,因為其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高,在利率下行階段,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資本利得機會。永豐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台灣是全球電動車的關鍵供應鏈之一,而00901追蹤的「特選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能高度反映台灣智能車4C供應鏈變化與優勢,尤其在全球綠能意識抬頭,「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下,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禁售法規、補助購車等政策,展現對電動車產業的大力支持,也帶動電動車在全球滲透率快速攀升,台廠相關供應鏈如車用電池、汽車零組件、車用晶片、充電相關設備等,營運自然備受激勵。
中火「增氣未拆煤」環評通過 許宇甄批:犧牲台中市民的肺幫忙發電
台中火力發電廠二期將增加4部燃氣機組,環評審查會議30日順利通過,台中市長盧秀燕今日批評環境部成為汙染的放水者、保護者,應該降格。對此,立法委員許宇甄表示,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灣面臨缺電危機,為了避免全台大斷電,只能犧牲台中市民的肺來幫忙發電,這對台中市民非常不公。盧秀燕提到,台中火力發電廠減煤超過600萬噸,都該歸功前總統馬英九、經濟部長張家祝、杜紫軍,若非馬團隊在103年編列通霄電廠擴建三部892.6MW高效率複循環燃氣機組,台中火力電廠就無法順利減煤,如今台中市政府要求民進黨政府落實「增1氣拆1煤」,賴清德政府不僅不願意,在台電沒有具體污染減量承諾的情況下,「橫柴拿入灶」快速通過環評審查。許宇甄認為,供電穩定事關國家安全,對於提升防衛韌性至關重要,但不能只靠台中火力電廠,不該靠台中人的肺,民進黨政府要解決缺電問題也不能一直犧牲台中市民的健康。「不害於政、不妨於民」,擴大台中火力電廠機組並非最佳解方,呼籲經濟部長郭智輝,不要只看大企業、有錢人的需求,也請多聆聽台中市民、平凡百姓的聲音。許宇甄指出,賴清德政府擔心缺電,只好讓台中火力電廠在不減燃煤機組的情況下,直接增建燃氣發電機組,中部的空污問題不僅沒解決,還可能越來越糟糕,加上環境部不願意碳費8成給地方,只想著留在中央當作私房錢,賴清德政府先是增加地方空污,又沒收地方碳費收入,這種「卯贏」心態非常可惡!許宇甄強調,民進黨執政以來,整個政府像強盜一般,為保障少數人既得利益,維護其政權統治,不惜犧牲社會公義,漠視台中市民生命財產的安危,若有人有意見,就出動國家機器,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民主法治瓦解殆盡。許宇甄續指,2050淨零排放是世界各國的環保政策,賴政府怕缺電,只想擴建台中火力電廠,保留老舊高排碳的燃煤機組,只要出現缺電,台中燃煤機組就要出來救援,不顧地方民意,只想著扯台中市政府、盧秀燕市長的後腿。賴清德就那麼害怕盧秀燕?不卡盧會難過?呼籲賴清德、卓榮泰、民進黨,尊重地方決策及全國民意,正視國人健康,落實立法院台中火力電廠「增1氣拆1煤」決議。
票價蠢動1/電價三年暴漲75%捷運票價凍袜條 怨中央懲罰大眾交通運輸
10月21日,台中市長盧秀燕偕手台北市長蔣萬安簽署台中捷運藍線合作備忘錄,象徵兩市捷運建設深度合作,蔣萬安也在會中聲援盧倡議的8成碳費留縣市主張。據了解,今年接連兩波電價大漲,用電成本大增,而政府又刻意抑制票價浮動,已經壓得大眾運輸業喘不過氣來,蔣萬安將持續爭取捷運適用優惠電價,避免點燃萬齊漲的「引信」。蔣萬安日前曾列席行政院會,爭取將北捷、桃捷、中捷、高捷等大眾捷運,列入電價優惠對象,但政院沒有明確回應。日前,他改弦更張,建請北市藍委推動修改經濟部主管的「優惠電價辦法」,讓國內所有捷運系統都適用優惠電價,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電價範圍。台北捷運運量逐年增加,111年度約5.9億人次,112年度成長到7.1億人次。北捷強調,近年努力節電,包括非油壓電梯照明改LED燈具,儘管遭部份乘客抱怨太熱,仍堅持使用高能源效率空調設備,盛夏控制站內冷氣溫度,配合賴總統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綠生活目標,提升大眾捷運使用率,減少汽機車使用人口。但近年不斷調高的電價,對北捷營運形成龐大壓力。北市府指出,民國111年台灣全年總用電7.22億度中,軌道動力用電(捷運、臺鐵、高鐵、纜車等)達40%,雖經縣市政府及軌道業者不斷爭取,但經濟部給予的用電優惠極少,且時有時無,相較於北捷每年為配合政府「凈零排碳」上交的電費,不成比例。捷運是公認的低碳運輸,近年卻因為電價不斷上漲,營運成本大增,票價面臨調整壓力,在野立委擔心部份民眾回頭使用汽機車,增加碳排。(圖/黃耀徵攝)本刊調查,經濟部111年核准的軌道電力優惠為5%,佔業者電費成本僅1.5%,112年經濟部以「買電成本」高於平均電價為由,不提供捷運業者電價優惠,113年又以國際能源價格趨勢、台電買電成本仍高,也未提供電價優惠,政府雖另頒給北捷節能優惠,但去年全年僅100萬元,相較電費成本上漲每年以億元計,杯水車薪。北捷公司目前股東結構是北市府73.75%,交通部17.14%,新北市政府8.75%,其餘股東為唐榮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北捷表示,近年旅客人數雖穩定小幅成長,但電價成本、租金都持續大漲,北捷112年度不含環狀線,虧損21.55億,唯因北捷還有經營小巨蛋與新兒童樂園固有盈餘,盈虧相抵後,今年合併盈餘0.98億,113年度1到9月,本業虧損金額是12.39億,盈虧互抵後,整體盈餘4.11億元。據了解,北捷近來主張切割主副業,另成立公司管理副業,收入回歸市庫,以真實反應捷運營運成本,也擔心因部份議員一直喊凍漲票價,影響北捷重置基金收入(用於買新車廂、提升服務品質)但如此一來,捷運每年本業虧損就得由北市府負擔,朝野議員仍有不同意見,暫時還沒有明確答案。市府強調,北捷肩負雙北大眾運輸重責,因此將建議立委修改電價優惠辦法,比照公私立大學、高中用電,給予軌道業者優惠電價(電價錶打97折)或「適度凍漲」,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降低業者財務壓力,抗通膨達成零碳生活目標。全國五條捷運業者組成「五捷聯盟」,並在今年兩度去函行政院與經濟部,爭取電價凍漲或者適用優惠電價,但到目前為止都未得到中央回應。(圖/趙世勳攝)其實,早在台電今年4月首波電價上漲(電價平均調幅11%)前,台中市長盧秀燕就預估中捷不包括車站內店面的間接電價,每年電價將因而大增1500萬元以上。在大眾運輸系統長期壓低票價與電價不斷上漲夾擊下,捷運系統的虧損正持續擴大,捷運業者終將不敵營運成本壓力,基於物價穩定考量,她串連各地捷運業者向中央請命爭取電價優惠;但10月產業用價再調漲14%,中捷自估電費將再暴增2200萬元。回顧從111年7月起迄今,捷運電費已4次調漲,前3次漲幅分別是15%、17%及14%,加上此次又調漲14%,累計加乘漲幅已逼近75%。知情人士說,面對中央凍漲的「道德性」呼籲,地方政府卻已無計可施,寄望蔣萬安向中央力爭能有好結果。全台運量最大的北捷已經連27年未曾調整票價,如今電價不斷上漲對捷運營運形成壓力。據悉,北捷11月將開董事會,針對電價成本不斷提高擬定因應策略,一旦爭取優惠費價「觸礁」,北捷票價恐怕「鳴槍」起漲。
神山痛腳1/台積電超強法說會竟暗藏「這風險」 業者:缺電會讓台灣經濟崩盤
「很少看到神山法說能夠在一個小時解決的,表示分析師不知道該問什麼。」知名分析師陸行之這句話,象徵台積電「一人救全村」的氣勢,全球科技業、投資人注目的晶圓龍頭台積電10月17日法說會,超標業績驚艷全場。2024年前3季營收2.02兆元、大賺7985.88億元,加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數度提到「AI需求真實且瘋狂」,讓在場提問的外資分析師們,過往經典題目如競爭對手、產能利用、甚至連地緣政治都拿不出手,美股與台股同步大漲,一片歡騰下,其實法說會中有一段很短、卻「不容忽視」的對話,成為護國神山腳下的定時炸彈,那就是電。法說會上,外資分析師提問,台灣面臨能源不足的挑戰,特別是台積電將推出2奈米製程技術,未來新竹與高雄新廠量產,擔憂電力供應問題,並提到世界大廠紛紛轉用核電,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他甚至問,台積電是否也考慮過自己設核電廠。「這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確實在台灣建設許多新廠,需要大量水電資源,所以我們與政府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並告知他們需求和計劃,「核能、綠能都是電力選項之一,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揭露用電計劃,但我們有政府的保證。」這話也讓大家想起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去年股東會上的名言:「台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因AI產業極度耗能,連比爾蓋茲都創辦起核電公司。(圖/翻攝自TerraPower官網)缺電問題像「定時炸彈」,是因台積電去年9月宣布,將提前10年、於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而2030年由40%提升為60%。經濟部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台灣總用電量為2765億度,其中台積電一家就花了247.75億度,台積電用的再生能源是25.92億度,11億度是在台灣發的,若以2030年台積電要用300億度電、還要RE60的目標,等於是要打造180億度的再生能源。台積電用電量約占台灣整體8%,預期2030年將會達到11到12%,「8%是真的超高,要是缺電,台灣經濟直接崩盤」,業者說。「我上次去台積電開會,他們說現在的問題不是缺電,是『大缺電』!」一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表示,「台積電說要在2030年達到RE 60,但現在才RE 12,這根本就是沒辦法的事,說要蓋電廠,但問題是臺中以北沒有地,地、電、水這3個條件都達不到,才會連屏東都傳出來要設廠。」全台綠電已用到最緊繃,就連水庫都要「斤斤計較」,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因雨量大增,各大水庫有超高的蓄水量,但「台電不敢任意放水,因為晚上用電吃緊,要做好準備隨時上場救援發電。」因能源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常被立委圍剿。(圖/黃威彬攝)為挺「全村希望」台積電,經濟部早已火燒眉毛,甚至不惜推翻過去政策,早在法說會前一個月,風電業者就因放鬆國產化政策一事狀告行政院,但能源署立場堅定,副署長李君禮跟記者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期併網,因為半導體、AI都需要綠電,如果國產化會影響風電的建設進度,那就可以不做國產化」最迫切的目標:把缺的電補齊。經濟部長郭智輝10月14日、15日出席活動時,一席「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電輸回台灣」言論,讓他16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被連番砲轟而道歉。不具名的業者跟CTWANT記者提到,「這是缺電缺到,要把能源議題,上升到外交軍事層級了,先不論海底電纜光是耗損率就超過三成,把發電命脈放在一個跟我們沒邦交的國家,電纜更是在領海衝突頻發地區,隨便一艘漁船就能讓我們斷電!」為此,一向標榜「民不與官鬥」的企業界也坐不住了,電電公會近期聯合產業界,拜會經濟部、行政院,就是要談電力和碳費問題。「綠電在台灣發展肯定遇到很多瓶頸,畢竟地這麼小。」業者表示。南臺灣的魚塭已被設置大量光電設施。(圖/報系資料照)「台積電沒辦法靠魚電、農電共生去匹配,也沒辦法買發展最快的屋頂型發電,因為他用電量太大。」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台積電美國廠陽光充足,日本九州廠綠電過剩,「只有台灣的綠電是沒ready的,今年新的綠電併聯量,大家很清楚會比去年少,如果沒有大型地面站開出,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少!」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能源合作組織最新的白皮書也提到,去年全台灣的再生能源僅7%由企業直接購買,若維持現有趨勢,2030年只能提升至約35%,台灣製造業對綠能缺口170到390億度,若半導體業與電子業配合1.5°C路徑調整目標,缺口還會擴大至360到700億度。電力問題,已成新政府的「阿基里斯之踵」。
碳費開徵動起來!臻鼎合作東元推PCB低碳節能 拚年減5000噸
機電大廠東元電機(1504)與PCB大廠臻鼎科技(4958)今(24)日共同宣佈,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波將在「智慧能源管理」項目展開全方位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並透過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共同推進PCB產業的低碳節能和綠色轉型。據悉,東元的廠房節能「減碳包」,已於2023年在臻鼎科技集團深圳園區和秦皇島園區順利完工,實現了相當於1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683萬)一年的電費節約,年減少碳排放約1800噸,效果顯著。東元電機董事長利明献表示,本合作案不但符合東元三年發展策略中的節能減碳項目,更進一步攜手建構PCB產業的低碳生態,雙方將以每年減碳5000噸以上為目標,持續優化升級。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沈慶芳指出,期望利用東元的智慧化管理技術,協助臻鼎建立設備健康管理平台,利用最新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行動通訊等技術,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全生命週期服務,並提供節能、創能及儲能等綠色能源整合方案。雙方合作範圍也涵蓋東元電機為臻鼎提供各種工況的技改服務,與各種動力能源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電機驅動系統、迴圈水系統、風機系統、空調系統、空壓系統、和餘熱利用等;在能源管理合作方面,雙方將優先試行太陽能、儲能系統建設與運維;同時對設備智慧健康運行的監測、預警、診斷、趨勢分析也將陸續展開深入合作。
再為各縣市請命 盧秀燕籲碳費所得80%留地方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表示,中央2025年徵收碳費上路後,希望至少保留8成款項留給地方政府,促進地方建設與環境治理,降低民眾因為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各國紛紛以徵收碳費,用以改善環境以面對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經過多年角力,2025年望將起徵碳費,但碳費徵收後的分配比例,仍未有明確有效之規範。盧秀燕日前與中台灣八縣市首長,聯名向中央喊話,希望碳費回饋地方建設引發熱議後,24日進一步北上台北市,在參加行政院會前,與環境部長彭啟明火線對話,為全國22個縣市政府請命,呼籲中央把碳費留80%在地方,讓地方政府直接推動減碳工作,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台中市政府環保局長陳宏益進一步呼籲,碳費分配應比照《空氣汙染防制法》第17條,在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母法後,分配一定比例到地方,由地方推動溫室氣體減排,進行相關防災、因地制宜之調適建設,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衝擊,地方力求80%回饋,畢竟地方政府與民眾休戚與共,減碳工作也最直接。陳宏益回顧,各地方政府和中央合作執行收取和使用空汙費,其中6成空汙費撥交地方已行之有年,地方對空氣汙染防制累積了實戰經驗,空氣品質也確實獲得改善,未來中央碳費起徵後,收入也應比照空汙費,才有望真正即時優化環境。盧秀燕強調,治理空汙、永續淨零是台中市甚至各縣市的共同重要課題,近期也與中火不斷協調,成功在一年內減少300萬噸燃煤,可見台中市推動淨零排放有成,未來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希望中央也能支持,讓地方好做事。
碳費即將開徵!排碳大戶台電中油成焦點 經濟部表態油電價格不轉嫁調漲
碳費從2026年要開始徵收,立委23日關心排碳大戶台電、中油營運壓力,虧損連連會不會轉嫁成本調漲油價電價。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表態:「我認為不應該漲價」,將要求兩家公司吸收。環境部正式公告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100元及50元,代表2026年將收取60億碳費,經濟部昨赴立院經委會報告碳費徵收對產業衝擊評估,立委呂玉玲指出,中油、台電現在有上百億或上千億的鉅額虧損,碳費開徵後會不會又調漲油電價格。立委王鴻薇因此要求確保碳費不會影響到油電價格。連錦漳指出,碳費開徵,台電、中油預計各要繳15億、16億元,合計31億元。但如通過高碳排自主減量計畫,可以降為5億、6億元。若只課這些,應該不影響油電價格。對於多縣市首長喊話碳費留地方,環境部長彭啟明呼籲勿將碳費當成利益分贓或政府財政手段,卻遭立委抗議。國民黨立委楊瓊瓔23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對彭的「碳費利益分贓」說表達嚴正抗議,強調中火碳排最高,台中應獲得碳費專款、專案增加補助。彭啟明說,若委員感到不舒服,他在此深深致歉,不過按照縣市人口數、排放量或受氣候變遷影響分配碳費,算法都不一樣,環境部希望由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討論。彭啟明強調有些縣市排碳量少卻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碳費運用需通盤考量。環團則呼籲,碳費用途勿淪為市場叫賣,應以氣候變遷調適、日常減碳作為和公正轉型為優先,並廣邀民間參與討論,地方政府則要先完備淨零法制與上位計畫,再談碳費使用。此外,勞動部委外研究顯示,電子零組件業2025年將有超過1萬勞工失業,2050年高達4萬以上人失業。彭啟明表示,這是理論推估的數值,台灣近2年每月綠領人才需求逾2.2萬,明年將與勞動部、經濟部合作推動綠領轉型平台,幫助弱勢勞工轉型、接受綠領相關職業訓練。
「碳費徵收費率」每公噸最高300元 環境部:明年1月1日生效
環境部依據碳費費率審議會決議之費率建議,核定碳費費率並完成相關法制作業程序後,於113年10月21日公告「碳費徵收費率」,並訂於114年1月1日生效。環境部說明,一般費率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300元、優惠費率A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5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00元。環境部於113年8月29日訂定碳費三項子法,正式宣告我國邁入碳定價時代,而各界關心的「碳費徵收費率」也完成公告,依據「碳費收費辦法」的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在115年5月時,就要依114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並繳交碳費。環境部強調,碳費徵收是以減量為出發點,徵收對象如果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達到減量指定目標者,可申請核定優惠費率,為協助徵收對象順利銜接碳費制度,環境部將辦理自主減量計畫研擬說明會,同時經濟部也將啟動相關輔導機制,提供產業專業技術諮詢及輔導,協助產業申請自主減量計畫,爭取適用優惠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