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
」 抗生素 細菌 抗藥性 食物中毒 超級細菌55歲男染肺炎桿菌…長期「1習慣」害病逝 重症醫嘆:明明有得救
一名55歲男性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原本可以針對細菌種類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然而藥物對他卻完全沒有作用,最終搶救無效身亡。重症醫師說明,該名患者長期亂吃抗生素,產生了全身性的耐藥性,「我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但敵人已經衍生具有強大的『護甲』」,讓人感到十分遺憾。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民眾習慣自己亂吃抗生素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戰,尤其是在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濫用的背景下。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每年約有70萬人因耐藥性感染死亡,如果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可能上升至每年1000萬人。醫師說明,在亞太地區,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尤為嚴重,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醫療基礎設施的不足,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監測報告,感染多重抗藥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發的敗血症,其28天死亡率高達36.5%。黃軒指出,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指的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對抗微生物藥物,例如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抗寄生蟲藥物,這些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降低,導致這些藥物治療感染的效果減弱甚至無效。這不僅會延長疾病的持續時間,還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率,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2050年,台灣每5人中就可能有1人因抗藥性感染而喪命。
網傳「超商麵包很傷身」? 事實查核中心發文闢謠
近日網路上莫名多出很多人拍攝影片,指稱「千萬別吃超商麵包,因為含有脂肪酸甘油酯和麥芽糊精,對健康有害」,並指超商麵包能放三天不壞都是因為這些添加物。但後續事實查核中心也就此詢問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及「好食課」執行長、營養師林世航均等人,證實這就是一起毫無根據的網路謠言。事實查核中心在官網發文表示,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及「好食課」執行長、營養師林世航均表示,脂肪酸甘油酯和麥芽糊精都是合法添加物,並沒有防腐作用。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種乳化劑,能幫助油水融合,使麵糰更加柔軟,而麥芽糊精則是一種澱粉的半消化物,有助於麵糰發酵膨脹。營養師指出,這些成分在麵包中的用量極少,正常飲食下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進一步表示,網傳說法中提到麥芽糊精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些說法並不精確。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麵包的主成分——麵粉,而非麥芽糊精。而且麥芽糊精在麵包中的占比非常低,一般人在正常飲食下不會攝取過量。針對網傳影片中提到的添加物,大豆卵磷脂也被列出。營養師林世航說明,大豆卵磷脂在麵包中主要作為乳化劑,由於其使用量極少,因此才需要加入少量的麥芽糊精填充,以方便使用。他也強調,這些添加物在食品標示中都會按照用量多寡依序列出,從網傳的超商吐司成分來看,麥芽糊精的排序在最後,代表其用量極低,並不是引起血糖反應的主要因素。此外,針對影片聲稱超商麵包能保存2至3天是因為添加了這些成分,營養師黃淑惠則指出,實際上,超商麵包能保存較久的原因是包裝時加了氮氣來抑制細菌孳生,而非脂肪酸甘油酯或麥芽糊精的作用。這兩種成分都不具防腐效果,因此與麵包的保存期限無關。營養師黃淑惠也提到,雖然脂肪酸甘油酯屬於反式脂肪,麥芽糊精也屬於小分子澱粉,這些成分可能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但實際情況並不像影片中誇大的那樣可怕。營養師黃淑惠也建議,民眾只需注意飲食多樣化,不要每天食用同一類食物,例如早餐不要總是吃麵包,可以選擇烤地瓜、全穀類等替換,就不至於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6旬婦反覆加熱食物!常因胃痛進急診 醫曝:罹癌機率增
外科醫師陳榮堅日前分享,他遇過一名60歲的女病患,從年輕時就一直有腸胃問題,後來經過問診得知,病患很常反覆加熱食物來吃。而有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反覆加熱的食物,會增加罹患腸胃道癌的機會。因此,陳榮堅推斷,病患十幾年來腸胃不好,都是因為這個習慣。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自己Facebook粉絲專頁「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上發文,指出隔夜菜最大的問題,在於「食物放久會變質」,若是儲存不當,可能會滋生細菌或病毒,危害到健康。輕則引起腸胃炎,重則可能增加罹患肝癌、腸胃道癌症的機會。陳榮堅也分享,自己過去就曾遇到一名60歲的女病患,從年輕時就一直有腸胃問題,該次會遇到她,是因為對方腸胃不舒服掛急診,經過看診發現是大腸憩室炎,便收住院治療。後來,該名女病患每隔幾個月,就會因為肚子不舒服回診。陳榮堅透露,後來有次,女病患的小孩陪對方一起來看診,小孩才跟他說,媽媽因為很節儉,常常會反覆加熱吃不完的食物。讓陳榮堅推斷,病患從年輕就腸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食物反覆加熱的飲食習慣。對此,陳榮堅指出「當然,隔夜菜並非完全不能吃,偶而為之還是可以的,但必須要妥善保存與處理。」並呼籲「我還是建議,無論是自己煮飯還是外出用餐,都盡量準備剛好當餐吃完的份量,不僅更健康,也能避免浪費。」
吃隔夜菜注意! 營養師示警「這3樣食物」:不該重新加熱
不少人為了不浪費食物,會將剩菜加熱再吃。專家示警,3樣食物永遠不應該重新加熱,因為它們會帶來健康風險。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營養師巴拉(Harini Bala)表示,菠菜含有硝酸鹽,在高溫下,例如重新加熱時,硝酸鹽會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種與癌症有關的化合物。巴拉曾多次在影片中呼籲,「請不要重新加熱菠菜,煮熟後立即食用。」第二是茶,巴拉指出,當重新加熱時,茶的抗氧化特性會被破壞,導致苦味的單寧(tannins)含量會增加,茶葉中的任何「休眠細菌」,都會在重新加熱後變得「活躍」,對消費者構成健康風險。巴拉也示警,除非是烹飪後2小時內存放在冰箱內的密封容器中,否則不要重新加熱米飯,因為如果超過2小時,會增加危險細菌在食物中繁殖的風險,「如果你早上煮的飯,晚上才把它存放在冰箱,接著隔天吃,就很有可能形成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細菌,通常會影響澱粉類食物並導致食物中毒,通常被稱為「炒飯症候群」,這是一種嚴重疾病,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導致死亡。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每年估計有63400起蠟樣芽孢桿菌中毒病例,症狀通常包括胃痙攣、噁心、嘔吐、腹瀉和發燒。
蔬菜吃出病3/醫苦勸「這族群」少吃青菜 不聽話恐猝死
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可促進腸道健康與代謝,總被視為健康食物,但這樣的道理卻不適用於腎臟病患,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我都勸他們少吃一點蔬菜!」因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恐造成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可能因此猝死!一名40歲男子患有腎臟病卻不自知,因為近來容易疲勞、胃口差,所以想趁機調整飲食,謝絕所有澱粉、只喝蔬菜湯,大約2周後他因胸悶、喘而就醫,檢查發現男子下肢浮腫、腎病變、高血鉀,差點就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喪命。「對一般人來說,多吃蔬菜是很好的,但對腎臟病患而言就剛好相反,我常常都要提醒他們不要吃太多蔬菜!」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蔬菜富含的鉀離子必須透過腎臟代謝,這對腎臟病患是很大的負擔,尤其是洗腎患者,每周只有洗腎3次的機會才能代謝掉鉀離子,如果體內攝取過多,就容易造成高血鉀症。「正常人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是3.6~5.0meq/l(毫當量/公升),如果超過標準值,會造成電解質異常,肌肉會無力麻痺、口唇發麻、換氣過度、心律不整,如果升到7 meq/L時,會覺得全身無力、脈搏變慢,如果高到8.0 meq/L時,就有心跳停止、猝死的危險。」顏宗海說。其實不只腎臟病患須當心,許多人腎功能下降但不自知。「因為腎臟病往往要到三、四期才開始有症狀,例如泡泡尿、水腫,但也有人已經重度腎衰竭仍沒有症狀,所以定期檢測很重要。」對腎臟病患來說,燙青菜是安全的食用蔬菜方式,因為鉀離子會溶於水中,不會吃進肚內。(圖/報系資料照)顏宗海提醒,假使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就屬於腎臟病高風險族群,平時應定期追蹤腎功能。如果身體不適,也要提高警覺,立即就醫。顏宗海也表示,燙青菜是比較適合腎臟病患的烹調方式,因為蔬菜中的鉀離子會溶於水中,因此不會過度攝取。除了腎臟病患,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腸躁症患者也要慎選蔬菜種類。「豆類易在腸道發酵,引發脹氣、腹痛;花椰菜、高麗菜含有果聚糖,容易引起腸道不適。」至於一般人,程涵宇建議要注意3大重點,首先是蔬菜清洗,由於蔬菜表面可能附著農藥殘留或細菌,若未徹底清洗,食用後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應用流動水徹底浸泡邊沖洗15分鐘。其次是過度烹煮損失營養,長時間烹調蔬菜,其中的水溶性營養素容易流失,尤其是維生素C和B群。建議避免長時間的加熱,選擇蒸、快炒、輕烹調方式以保留更多營養。第三,要盡量避免吃隔夜蔬菜,因為隔夜菜重複加熱雖然對膳食纖維含量影響不大,但造成維生素C和B群流失,建議蔬菜現煮現吃可以吃進更多的營養。
男病患狂流「黃綠色鼻涕」 醫曝警訊:恐失明得腦膜炎
天氣一變冷,許多人就會流鼻涕,不過有時候可能是其他問題。一名26歲男子因為流黃綠色鼻涕,嚇得趕緊就醫,結果診斷為「嚴重鼻竇炎」,原來是因為過去蛀牙接受根管治療,研判是口腔內細菌入侵到鼻竇導致。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嘉鈞在《健康2.0》網站指出,男子因左側上排牙齒疼痛,延誤好幾周才就醫,檢查已是嚴重蛀牙,治療後疼痛有緩解,但鼻子卻出問題,包括鼻塞、嗅覺下降,還流出黃綠色鼻涕,才發現是感染鼻竇炎。鼻竇炎是細菌跑到鼻竇孳生膿和分泌物,因引流不順暢,導致細菌蓄積在鼻內,容易反覆發生,急性發作時若沒有立刻就醫,拖到3個月會變成慢性鼻竇炎,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顏面部疼痛腫脹或壓力感及嗅覺減退等;次要症狀包括咳嗽、頭痛、口臭、牙痛、耳痛或腫脹感等。若還是不治療,不但可能影響視力,甚至會造成腦膜炎。除了單純鼻竇炎,蛀牙也可能引發鼻竇炎,也就是牙齒或牙齦病變的細菌,入侵鼻竇而引起發炎反應,稱為「齒源性鼻竇炎」,約占單側上顎竇鼻竇炎3成,且近年來與牙科相關的鼻竇炎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患者被診斷為單側鼻竇炎就要提高警覺。劉嘉鈞解釋,急性鼻竇炎多為病毒感染引起,約5成患者可以自行痊癒,但若症狀持續超過10天,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機率就很高,可以考慮用抗生素治療。雖然齒源性鼻竇炎不是罕見問題,只是一旦延誤就診,病情就會惡化,也會拉長治療時間,不可輕忽。
長期依賴胃藥恐罹癌! 醫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許多人會依賴胃藥或止痛藥緩解胃痛。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能帶來多重健康風險,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他強調,真正改善胃痛及胃食道逆流的關鍵在於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如少喝酒抽菸、多運動、減重等。李思賢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少人認為胃酸過多是導致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主因,但胃酸其實是人體消化與防禦系統的重要角色,負責分解食物、吸收營養,還有殺菌的功能,幫助我們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多數器官功能會逐漸退化,胃酸分泌亦可能減少。李思賢指出,許多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案例其實源於胃酸分泌不足。他解釋,胃酸分泌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影響碘、甜菜鹼、鋅和維生素B群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甚至提高胃癌風險。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患有萎縮性胃炎,胃酸幾乎無法分泌。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干擾消化功能,出現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在糞便中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李思賢提醒,常用的胃藥酸阻滯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雖然短期能緩解症狀,但長期依賴可能會引發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胃內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甚至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胃內食物長時間停滯,發酵後產生酸氣,加重胃食道逆流,讓人感覺喉嚨「酸酸的」。至於如何改善胃酸逆流的症狀,李思賢建議用以下方法改善:1.調整飲食:調整飲食與習慣:避免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尤其是睡前不要吃大餐。同時,嘗試抗發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VLCD),這對緩解胃食道逆流非常有幫助。減少飲酒、吸煙,並避免過量攝取會放鬆食道括約肌的物質(如咖啡因和巧克力)。對於一些人來說,添加少量蘋果醋(無糖,稀釋20倍)有助於改善消化。2.支持消化功能:可以考慮補充鹽酸(HCL)、甜菜鹼和消化酶,幫助胃部有效分解食物;鋅(如鋅胺基酸螯合物)和益生菌則有助於修復消化道健康。此外,像洋甘菊茶、生薑和鎂這類天然補充品也能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3.生活方式調整:減重(如果有輕中度肥胖)、增加日常運動,並在睡覺時將床頭稍微抬高,都可以有效減少夜間胃酸逆流的情況。胃藥主要用來解決急性問題。李思賢呼籲,要改善胃痛和胃食道逆流,應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才是長遠之道。
知名漢堡餐車遭爆「絞肉變色發黑」食材放地板!廚房髒亂驚見鼠輩亂竄
以販售美式手作漢堡聞名的行動餐車「Yeah Right Food Truck」近日遭踢爆,業者不僅經常違規亂停車,還售賣放了好幾天的漢堡肉,就連廚房也是髒亂不堪,引起衛生疑慮。照片曝光後,網友紛紛驚呼,「肉的顏色看起來很母湯!」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PO出多張食材照片及廚房內部影片,發文揭露知名漢堡餐車「Yeah Right Food Truck」的黑心內幕,「這台到處違停、引發各種交通疑慮的黑色黃招牌餐車,大家應該不陌生吧,除了交通的問題,他們內部的品管也涉及嚴重的食安問題。」原本應該呈現嫩粉色的漢堡排,顏色卻明顯變色發黑,不免令人懷疑肉品是否變質、不新鮮。(圖/擷取自Facebook/爆料公社)生菜、絞肉等食材全放置在地面,引起衛生疑慮。(圖/擷取自Facebook/爆料公社)備料廚房不僅髒亂不堪,還有老鼠出沒。(圖/擷取自Facebook/爆料公社)從畫面中可見,廚房不僅髒亂有老鼠出沒,備料空間也只有一台電風扇,食品在悶熱室溫下恐滋生大量細菌,甚至就連生菜、絞肉等食材也全被放置在地面,還與多雙拖鞋的距離相當靠近,讓原PO忍不住大酸,「品牌理念真的是,在地美食呢!?」更誇張的是,原本應該呈現嫩粉色的漢堡排,顏色卻明顯變色發黑,不免令人懷疑肉品是否變質、不新鮮。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食物放地上真的不行」、「光食物容器需離地十公分就重大缺失了」、「那個肉都放到微發黑了餒...很不行」、「那個肉排,顏色怪怪的」、「為什麼肉還沒煎,就已經是煎熟的顏色...」、「這食材品質真的母湯」、「鞋子也離食物太近了吧!超噁」、「鞋子跟食物放在一起,看起來就很有味道。」對此,一名知情人士向《三立新聞網》投訴,該間餐車的漢堡排並非當天現做,「如果生意比較差的情況放個3至5天都有,原本漢堡排是用牛肉絞肉製作,生意越來越差以後開始使用加工肉」,食物品質大不如前。
天冷吃火鍋「7大傷腎地雷」曝光 醫示警:超過30分鐘不要再喝了
除了珍珠奶茶、雞排,不少台灣人也很喜歡吃火鍋,儘管夏天,火鍋店依舊生意滿滿。然而錯誤的吃火鍋習慣,可能3顆腎臟都不夠用。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列出吃火鍋傷腎7大地雷,讓大家健康吃鍋沒負擔。1.愛吃麻辣鍋麻辣鍋不單是辣椒,其主要原料高湯、中藥材、另添加沙茶醬、咖哩粉、起司、奶油、及豆瓣醬等高脂調味料提味,屬於高鈉高飽和油脂與高熱量湯底,熱量更是高達800kal,相當於3碗白飯的熱量,熱量是所有鍋底的第一名,2碗湯含鈉量高達4942毫克。2.愛挑選濃醇香火鍋醬料火鍋無論湯底與食材已經是熱量與油鹽糖爆炸的一餐,如果你吃火鍋醬料習慣是選擇濃醇香醬料如沙茶醬、胡麻醬、豆乳醬、沙拉醬、醬油膏等,且一餐火鍋下來你添加醬料次數超過一次,經年累月下來你的腎臟功能將備受摧殘。選擇醬料有一個大原則就是「越稀越好、避掉濃醇香三合一」,薄醬油、烏醋、白醋都可以較安心添加,像是蔥花、蒜末、香菜、蘿蔔泥、碎洋蔥等這類天然的辛香料,可以放心吃。3.愛吃吃到飽且要吃回本吃高檔的和牛、海鮮、甜點,代表的就是高熱量高油鹽糖與高普林,有統計一頓吃到飽的火鍋下來可以攝取高達3900大卡熱量,相當於14碗白飯的熱量,吃一頓需爬8座101大樓,才能將多餘的熱量消耗,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建議熱量700大卡,吃一頓就半公斤。除了熱量問題,一頓吃到飽火鍋鈉攝取量高達6600毫克,吃完非常口渴就會拼命喝含糖飲料或啤酒,不但超傷腎,可能隔天痛風就發作了。4.吃超長時間吃火鍋一餐吃下來可能是原來的2到5倍時間,除了熱量的問題,火鍋湯不斷的加進食材與滾煮,30分鐘後那鍋湯底裡頭的食品添加物、鈉離子、重金屬、磷酸鹽、硝酸鹽等物質會濃縮,尤其亞硝酸鹽濃度就開始暴增,一旦持續煮了超過90分鐘,鍋內的「亞硝酸鹽」濃度就會飆升近10倍,過量亞硝酸鹽會引發急性中毒,症狀為缺氧、呼吸困難。高濃度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經腸內細菌分解,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不只傷腎臟過量將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肝、大腸及胃部的癌症,超過30分鐘的火鍋湯不要再喝了。另外一個問題是喝酒,酒精不但會傷代謝,更是誘發癌症與痛風的危險因子,喝酒又會想要喝火鍋湯,不只傷血管肝腎,更是致癌的危險因子。5.生食熟食餐具沒區分吃完麻辣鍋很多人隔天就拉肚子,除了過辣與高油鹽糖造成腸胃道過量負荷外,不乾淨的火鍋飲食習慣通常是主因,除了生食未煮熟就吃進肚外,揪團吃火鍋一群人生食、熟食的筷子、湯匙根本未分開使用,或大家的筷子直接伸進鍋裡夾食物,沒有用公筷母匙等地雷行為都是導因。病毒細菌在火鍋內大傳染,導致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每一次的拉肚子腸胃炎傷的不僅是腸胃道,腎臟負責水分與電解質的調控,每一次腸胃炎更是對腎臟一次嚴重的負荷與傷害不可不慎。6.王子麵與冰淇淋最後儀式感想一想那一碗王子麵加2球冰淇淋就等於一餐的熱量了,除了又吃進去過多的熱量外,最後王子麵與冬粉的問題是,王子麵與冬粉都是超吸湯汁的食材,前面不是提到越後面的湯汁越危險,那坨麵食吸滿了滾燙了2小時以上的濃縮火鍋毒湯汁,然後又吃進了你的肚子,你的該有儀式感又給腎臟帶來更多的負荷。7.湯底打包帶回去煮消夜有些節省的美食愛好者總會吩咐老闆把鍋內湯底打包帶走,加個麵與食材又變成一餐美味消夜,除了過餐食物的滋生細菌問題外,相信大家看到這裡都已經了解火鍋湯底煮越久是越不能喝。
女子衛生棉用完全包塑膠袋 等生理期走一次丟…未來婆婆看了崩潰
這衛生習慣真是堪憂!近日一位女子表示,她用過的衛生棉都會拿塑膠袋包好,等生理期過了再一次丟,這樣不會污染地球,她被未來婆婆念太邋遢,「我對婆婆有恐懼症,還好現在沒結婚,我拍拍屁股隨時可以溜走。」不少人直呼,「未來婆婆說的沒有錯這樣真的會滋生細菌。」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我是環保達人,用過的衛生棉全部都用膠袋包好,等乾淨後一次過才拿去扔掉,這樣就不會浪費膠袋,污染地球。」未來婆婆說,「不能這樣,會滋生細菌,太邋遢了」原PO表示,「這些老人真煩,前三任婆婆都是這麼煩人,我對婆婆有恐懼症,還好現在沒結婚,我拍拍屁股隨時可以溜走。」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母湯喔」、「除了邋遢還噁心,婆婆是對的,還好沒結婚,不要去糟蹋這位男人和婆婆」、「為什麼要等乾淨後再一起丟,未來婆婆說的沒有錯這樣真的會滋生細菌,只要包好跟浴室衛生紙一起處理就好」、「乾淨後要大約5天耶也太久了吧」、「你要放枕頭底下,這樣還能保平安」、「乾脆一年大掃除一次,還不用每天追垃圾車」。
雞蛋千萬別放冰箱蛋架!日本蛋農揭2招正確擺法 擺錯恐細菌入侵
雞蛋是不少人每天都會攝取的食材,但雞蛋究竟該如何保存呢?對此,日本蛋農就提醒,雞蛋買回家後,最好「連同包裝盒」一起冰,要避免將其放在冰箱門的蛋架上,因為冰箱門經常開開關關,導致冷藏溫度不穩定,進而影響到雞蛋的保鮮。日本蛋農高野昌典在節目《チコちゃんに叱られる!》上曾表示,由於冰箱蛋架大多設在冰箱門上,每次在開合冰箱門間,會導致冷藏保鮮的溫度不穩定,高野昌典解釋,雞蛋表面約有1萬個氣孔,當溫差較大的時候,蛋殼表面容易出現水珠,這時濕氣會覆蓋住氣孔,讓細菌更容易附著在雞蛋上,導致雞蛋變質。高野昌典建議,雞蛋最佳的冷藏方法是不拆包裝盒,直接將雞蛋放入冰箱中,且包裝盒不只能在運送過程中保護雞蛋,還可以防止雞蛋吸收冰箱中其他食物的氣味。高野昌典更說明,放置雞蛋要將雞蛋的尖端朝下,因為雞蛋的氣室在尾端,氣室向上可保持雞蛋新鮮。
女生「邊洗澡邊尿尿」沒衛生?泌尿科醫揭1好處:對健康有益
有部分女生會趁洗澡淋浴順便小便,有的人覺得方便,但有些人覺得不衛生,還曾有治療師不推薦稱會影響生理習慣。不過最近有國外泌尿科醫師支持女性洗澡順便小便,因為溫水可以讓人放鬆括約肌減少對膀胱的壓力,直言對健康有益。根據外媒《CNN》報導,美國洛杉磯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的泌尿科教授艾柏(Karyn Eilber)回應有關女性淋浴邊小便有害的傳聞,他站在健康的角度分析,淋浴時小便並沒有健康危害,大多時候是很方便。過去有觀點認為,女性站著小便會導致骨盆肌肉無法放鬆,使尿液不能排乾淨。紐約有另一位泌尿科醫師舒特曼(David Shusterman)表示,淋浴時溫暖的環境有助於肌肉放鬆,使尿液自然流出,能避免強行小便對肌肉和膀胱造成壓力。人們小便時尿道內括約肌與尿道外況約肌負責控制尿液從膀胱流出,用力會使括約肌縮緊難排尿,所以在溫暖放鬆的狀況小便對健康更有益。且舒特曼認為,尿液也不太會導致下水道堵塞。不過專家強調洗澡時一個情形不推薦小便,「絕對不能在浴缸內泡澡時排尿」因為溫暖的水是細菌和真菌滋生地,如果泡澡邊排尿容易增加細菌進入尿道,恐怕發生尿道感染的風險。據悉,曾有國內泌尿科醫師指出,尿液是從腎臟過濾出來,經過輸尿管儲存於膀胱,屬於密閉系統,其實算是無菌狀態又乾淨,除非泌尿道感染,才會變成有菌狀態。換句話說,邊洗澡邊小便完全不算沒有衛生的行為,還有人誇讚反而能省水。
未來每5人恐1人因此送命! 55歲男染菌有藥醫卻因「這1習慣」搶救無效
亂吃抗生素而導致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是全球性的健康緊急狀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分享,一名55歲的重症患者,由於長期亂吃抗生素,產生了全身性的耐藥性,導致藥物沒有任何作用,最終搶救無效身亡,讓他忍不住直呼「我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但敵人已經𧗠生具有強大的『護甲』,我所有的武器,也全都失效」。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他曾經遇到一位55歲的重症患者,因長期自行服用抗生素,產生全身性的耐藥性,「明明知道那個重症患者,是由於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我們原本是可以針對細菌,用有效的抗生素,至終都對他是完全沒有效的」。黃軒接著說到,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已經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挑戰,尤其是在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濫用的背景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每年約有70萬人因耐藥性感染而死亡,若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上升至每年1000萬人,並造成經濟損失達100萬億美元。黃軒指出,在亞太地區,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尤為嚴重,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醫療基礎設施的不足,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監測報告,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比例相當高,像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高達90%,而感染「多重抗藥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發的敗血症,其28天死亡率高達36.5%,這讓黃軒不禁感嘆「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2050年,台灣每5人中可能有1人因抗藥性感染而喪命」。黃軒說明,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指的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對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及抗寄生蟲藥物)敏感性降低,導致這些藥物治療感染的效果減弱甚至無效,「這不僅會延長疾病的持續時間,還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率,且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不僅僅指抗生素而已」。黃軒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推出了《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行動計劃》,其核心目標包括提高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認識和理解、加強監測和研究能力、減少抗微生物藥物的不當使用、提供可持續的投資來應對耐藥性,以及鼓勵全球合作,共同採取行動。文末,黃軒也強調,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緊急問題,需要各國政府、醫療機構和個人共同努力,「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通過綜合措施的實施,我們可以延緩耐藥性的發展,保護人類健康的未來」。
常吃冰箱剩飯罹患胃癌 專業醫示警:3種食物不能久放
中國北京一名36歲的常姓女子,因長年習慣吃冰箱中的剩飯剩菜,結果後續被確診患胃癌。消息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討論。而也有醫師解釋,冰箱只有低溫功能,並不具備殺菌功能,而有3種食物其實是不能放冰箱太久的,免得對健康造成威脅。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常女由於工作忙碌,每週只買一次菜,買來的菜大部分存放在冰箱裡。由於他不願浪費食物,即使有些菜已放置許久,他也捨不得扔掉。有時甚至擔心沒時間做飯,便一次性煮很多,剩下的部分隔天再微波加熱來吃。而近期常女頻繁出現腹脹、胃痛等不適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胃病,於是自行購買胃藥服用,但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最終他為此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診斷結果竟是胃癌。醫生推測,常女長期食用存放過久的剩飯剩菜,這些食物中的致病菌可能是她患上胃癌的原因。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生高建凱、宣傳部的董麗琪表示,冰箱的低溫雖然可以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卻無法徹底滅菌。除此之外,冰箱可能藏有沙門氏菌、杆菌性痢疾、志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這些病菌感染後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敗血症等並發症。醫生也特別提醒,有三類食物不宜長期存放在冰箱中,以免對健康造成威脅:第一類是主食類,包括糕點、小麥、花生、大米、玉米和高粱等食材。這些主食類食物容易發霉,長期放在冰箱中可能滋生黃曲毒素,這種毒素不僅有中毒風險,還可能致癌。第二類是海鮮和河鮮類,例如魚、蝦、螺、蟹和蚬等。這類食物放置過久,其中的鹽溶性蛋白質會流失,導致人體中毒,還有可能滋生李斯特菌,引發中毒、腹瀉、甚至是腦膜炎等嚴重後果。第三類是堅果類食物,包括開心果、花生、核桃、杏仁、瓜子和腰果等。這些堅果類食品在冰箱中長期保存容易發霉,同樣可能產生黃曲毒素,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醫生也強調,冰箱並不是萬能的保鮮工具,低溫只能延緩細菌生長,但無法殺菌,長期食用存放過久的食物會對健康產生潛在風險,民眾對食物的保存仍需謹慎。為了自身健康,民眾也要避免長期食用剩飯剩菜及過久存放的食物。
拯救抗生素!抗藥性比例增10倍 70歲以上死亡人數增8成
每年的11月18至11月24日是「世界抗生素週」,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抗藥菌的傳播涉及人類、動物及環境等多層面。南投縣衛生局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所黃旭山教授進行用藥安全論壇講座,傳遞正確使用抗生素及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黃旭山教授指出,隨著醫療、農業用藥發展、家庭寵物普及率提升,抗生素使用越來越頻繁,抗生素對人類、動物及環境等環保永續議題不斷提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原本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可能因為藥物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抗藥性產生等相關問題而變得難以治療。另外不正當的使用藥物於非醫療上,也造成了藥物濫用等社會問題,因此正確使用藥物及避免藥物濫用,是醫療衛生單位、環境單位及農業單位與你我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希望透過此講座傳達正確用藥安全及建立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呼籲民眾謹記「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感冒藥,更不是萬靈丹,依照醫生囑咐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保障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的最佳方式。陳南松說,抗生素是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細菌感染和病症所開立的藥物,不可與他人共用或分享,並且須注意抗生素的服用,務必將整個療程吃好吃滿,如有症狀儘速就醫並聽從醫囑服藥,絕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全民一同響應「世界抗生素週」。
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抗生素濫用」釀危機!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縮短1.8年
根據最新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失去生命,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預估到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抗藥性問題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抗生素濫用恐致「無藥可用」 10年後壽命恐縮短1.8年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為降低抗藥性風險,加護病房已與藥師和感染控制團隊合作,嚴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並升級感染監測系統。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指出,臨床上遇到抗藥性細菌時,醫療團隊往往不得不使用副作用較高的第二線藥物,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亦對醫療資源帶來額外負擔。防無藥可用 謹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提醒民眾,抗藥性問題遠比想像中嚴峻,必須共同努力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加強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臨床上仍發現許多民眾對抗生素存在錯誤迷思,如擅自停藥、私自購藥、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等行為。他再次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要」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此外,他也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有效溝通:「有沒有」:藥物是否包含抗生素?「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服用多長時間?「小心什麼」:服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保存期還1年!女子眼睛乾澀滴眼藥水 視力竟驟降至0.1
近日,中國武漢一位年輕女性因從事編輯工作,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眼睛酸澀難當,於是拿出眼藥水滴了幾滴,沒想到第2天起眼睛就開始紅腫流淚,之後視力嚴重下降,視物模糊不清,就醫後才發現,雖然眼藥水外包裝上的保存期限還有1年,不過開封後疑似保存不良,因此已經「提前過期」。據陸媒《極目新聞》報導,武漢市29歲趙小姐是一名編輯,由於工作原因,常常對著電腦工作就是一整天。日前,她覺得眼睛酸澀難受,便從抽屜裡翻出一瓶眼藥水。確認過保存期限還有將近一年後就滴了幾滴。滴了後眼藥水後,趙小姐感覺眼睛乾澀的症狀有所改善,沒想到第2天眼睛就開始紅腫流淚,分泌物明顯增多,隨後,趙小姐還發現自己雙眼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嚇得趕緊讓家人帶她前往武漢大學附設愛爾眼科醫院就診。據愛爾眼科醫院眼表及角膜科副主任醫師陳翔熙說法,他在檢查了趙小姐的眼睛後,發現角膜紅腫、發炎嚴重,視力僅剩0.1。陳醫師仔細確認了趙小姐攜帶過來的眼藥水,透過詢問了解到,這瓶眼藥水是她半年前開封剩下的。最後確診她是因為使用了過期眼藥水所導致的細菌性角膜炎。陳翔熙醫師解釋稱,眼藥水的「保存期限」不等於「使用期」。一般眼藥水的保存期限有1、2年,如果不開封,可以期限內一直存放。但如果將眼藥水開封,保存環境就發生了改變,藥液容易被空氣中的微生物和細菌污染,時間越長越容易滋生細菌。陳翔熙醫師提醒,當眼睛出現乾澀、疲勞時,許多人習慣滴一滴眼藥水來緩解不適感。但由於每次用量少,一瓶眼藥水很難在短時間內用完,有些人覺得丟了又浪費,於是收起來以便下次使用。然而,使用到過期眼藥水導致角膜炎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引起角膜潰瘍、視力下降,甚至導致失明等後遺症。陳醫師提醒,不同種類、包裝的眼藥水,開封後有效期都不同,多數為1個月,有些是1周,甚至24小時,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一旦超過有效期限,即使外觀沒有改變也不能再用。此外,自己用過的眼藥水,也不要讓家人拿去用,因為極容易造成二次感染。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科學家終於有答案了
近日科學家們對在2017年發現的一種史前生物進行研究後,找到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古老謎題的答案。研究人員在夏威夷沉積物中的單細胞生物「Chromosphaera perkinskii」內,發現它的細胞分裂成與動物胚胎驚人相似的東西,而這些物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億多年前,比第一批動物的出現還早了很長時間,因此他們認為,是先發展出產生卵子的能力,後才有動物生命。據《每日鏡報》報導,結束這場爭論的突破來自於2017年發現的史前生物化石,這項研究由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並發表在《自然》雜誌上。「Chromosphaera perkinskii」是種在夏威夷沉積物中發現的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分裂成與動物胚胎高度相似的東西,而這些物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億多年前,比第一批動物的出現還早了很長時間,因此他們認為,導致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的遺傳程序發生在動物生命之前。研究作者杜丁(Omaya Dudin)表示,雖然「Chromosphaera perkinskii」是單細胞物種,但這種行為表明,早在第一個動物出現在地球上之前,該物種就已經存在多細胞協調和分化過程。而眾所周知,細菌等單細胞生命在動物之前就已經存在,它們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不同動物物種的胚胎發育非常相似,人們認為這個過程很可能可以追溯到動物出現之前的時期。先前的研究也表明,硬殼雞蛋直到3億年前才出現,而現在看來,第一批雞蛋似乎是在10億多年前產生的。
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