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風: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如沐春風: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出版日期:2019/01/31
印刷:半彩印刷
裝訂:軟精裝
頁數:448
開數:25開,長21.6×寬15.1×高3.4
EAN:9789570852639
出版社:聯經
訂購數量
庫存量>10

  定價:580
優惠價:79458
內容簡介
余英時先生是一位休休有容、含弘光大的學者,並以身教感化所有門生。其學問、天資、創造力、努力與成就,更是一代典範。

王汎森、田浩、丘慧芬、何俊、河田悌一、林富士、周質平、陳玨、陳弱水、彭國翔、葛兆光、鄭培凱、冀小斌、謝政諭、羅志田、陶德民,十六位門生共襄盛舉,有懷舊憶往,有紀實文章,有思想整理,有學術論文,並附帶兩篇余英時的演講稿,共同呈獻《如沐春風: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余英時先生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在中文與西方的漢學界以及史學領域,早已是研究傳統中國思想史的代表權威。其六十多年的學術思想論述,涵蓋了對傳統與現代中國文化各個主要面向的考索,也構成了一個具有整合性的通貫系統。
余英時先生於中國文化傳統的天人範圍用功之餘,數十年來始終堅持著將自己學術思想上的信念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所以誠如本書作者之一丘慧芬教授所言:「余先生令人敬重感佩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研究貢獻,而是因為他的論說與行動,已經和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在現代的存續發展,形成了一個獨特且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慶祝余英時先生的九秩華誕,其門生故舊各自書寫與余先生互動的種種,文章的內容以余先生的教學與治學為主,間及處世、做人的態度。相信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各篇文章,對余先生的為學與處世有更真切的瞭解。同時藉著這本書的出版,對余先生在學術與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做人與行事上的風格,表示最深的敬意。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一九五八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以十五世紀以降到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史為主,近年來將研究觸角延伸到中國的「新傳統時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學思想的政治意涵等問題。著有《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等書。

作者:田浩(Hoyt Tillman)
曾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現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作者:丘慧芬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教授,著有研究陸贄重建唐代帝國的專書To Rebuild the Empire: Lu Chih’s Confucian Pragmatist Approach to the Mid-T’ang Predicament (2020),以及唐代婦女與當代中國思想史等多篇論文。編有《現代知識貴族的精神:林毓生思想近作選》(2020),並合譯葛兆光著《中國思想史》二冊(2014、2018)和《余英時回憶錄》(2021)。

作者:何俊
曾任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哈佛燕京學社、臺灣大學東亞儒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現為上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作者:河田悌一
日本關西大學前校長,大學資產共同運用機構理事長。

作者:林富士
1960年出生於臺灣雲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史、疾病史與文化史。著有《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初版,1999新版)、《紅色印象》(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小歷史──歷史的邊陲》(臺北:三民書局,2000)、《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臺北:三民書局,2001)、《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等書。

作者:周質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研究所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Yuan Hung-tao and Kung-an Schoo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胡適與魯迅》、《胡適叢論》、《儒林新誌》;編有《胡適早年文存》及《胡適英文文存》等書。

作者:陳玨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作者:陳弱水
1956年生於臺灣屏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並長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行政服務方面,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副所長、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專長為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史、比較思想史。著有《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等學術專書五種及論文數十篇。

作者:彭國翔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國際中西比較哲學學會(ISCWP)會長、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編委等。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並擔任世界多所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訪問學者,包括:美國哈佛大學、夏威夷大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馬普研究院宗教與民族多樣性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等。曾獲德國洪堡基金會與教育部頒授的“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等。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宋明理學、現代新儒學、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和宗教的比較。

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學生書局,2003;北京三聯書店,2005)、《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儒家傳統與中國哲學:新世紀的回顧與前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儒家傳統的詮釋與思辨:從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鉤沉》(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3;北京中華書局,2015)、《重建斯文:儒學與當今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及中英文論文近百篇。

作者:葛兆光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京大學、臺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等。

作者:鄭培凱
曾任教於耶魯大學、臺灣大學等。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現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香港集古學社社長。

作者:冀小斌
獨立學者,時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兼課。

作者:謝政諭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曾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作者:羅志田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陶德民
日本關西大學教授。

主編:林載爵
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曾任《歷史月刊》總編輯、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書店董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

在擔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期間因在台推廣法國文學並促進台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受法國政府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獲得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2010),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2012)。

研究專長以日據時期臺灣文學與中、西近代思想史為主。在出版領域,致力於人文與社會科學圖書,將出版作為開展視野與國際文化合作的窗口,推動彼此文化及思想的交流。近年來致力於東亞出版圈的聯繫與交流,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沖繩等六地出版人共組「東亞出版人會議」(East Asia Publishers Conference),展開交流與合作計畫。

延伸閱讀
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
第一本紀錄余英時先生談自己年幼生活、 青少年時期、學生時代及…
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
為什麽這位學者的英文著作比較少,可是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三版)
本書是余英時先生最新發表的史學專題研究,初稿刊於香港《知識份…
3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目前  Go /共1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生徒年代:茶金歲月前傳
最美時代劇《茶金》的感動原點 北埔姜阿新…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