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殖民帝國: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維基化
top:​ 修正錯誤
 
(未显示14个用户的29个中间版本)
第27行:
|image_flag = Royal Standard of the King of France.svg
|image_flag2 = 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
|flag_type = 左:[[法蘭西王國]]皇家旗帜<br>右:[[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第一帝國]]、法蘭西王國[[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維希法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五共和國]]國旗
|flag_type = 左:[[法国国旗|法国波旁王朝皇家旗帜]]<br>右:[[法国国旗|法国三色旗]]
|image_coat = [[File:Grand Royal Coat of Arms of France & Navarre.svg|80px]]<br/>[[File:Arms of the French Republic.svg|80px]]
|image_coat =
|symbol_type = 上:[[法國國徽]]<br/>(1589–1791)<br/>下:[[法國國徽]]<br/>(1905—)
|symbol =
|symbol_type =
|image_map = EmpireFrench.png
|alt_map =
|image_map_caption =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淺藍)和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深藍)
|image_map_caption =
|area_km2 = 24000000
|area_footnote =
|population_estimate =110200,631000,000 (1939)<ref>{{cite web|url=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5390418?sommaire=5390468 |title=T1 – Évolution générale de la situation démographique - Séries depuis 1901|author=INSEE|access-date=2022-03-12|language=fr|archive-date=2023-07-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26062103/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5390418?sommaire=5390468|dead-url=no}}</ref><ref name=Code_Officiel_Géographique>{{cite web|url=http://projetbabel.org/gl/cog_2009.pdf |title=Le code officiel géographique (COG), avant, pendant et autour|author=[[INSEE]], Direction de la coordination statistique et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Département de la coordination statistique, Division Environnement Juridique de la Statistique (DEJS)|date=2009|page=108|accessdate=2022-03-12|archive-date=2022-04-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12011411/http://projetbabel.org/gl/cog_2009.pdf|dead-url=no}}</ref>
|population_estimate_year =1936
|currency = [[法国法郎]]
第42行 ⟶ 第41行:
{{法國歷史}}
 
'''法蘭西殖民帝國'''({{lang-fr|Empire colonial français}})指[[法国]]于1534年至1980年统治的[[殖民帝国]],為僅次於[[大英帝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其疆域巅峰期为[[战间期]],此时法国海外[[殖民地]]总面积为1300.7万[[平方千米|平方公里]],若包括[[法国本土]]则总面积为135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0%。這些殖民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後陸續獨立,时至今日只保留了分佈在遍佈[[五大洲]]的[[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個不同的[[島嶼]]及[[群島]],以及[[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法海外領土部分]]總面積只有119394平方公里,只是疆域巅峰期面積的1%,其總人口只有154约2,300790,000人,但屬地[[公民]]均享有完整[[公民權]]
 
==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
在16世紀,隨著航海家[[乔万尼·达·韦拉扎诺|韦拉扎诺]]及[[卡蒂亚]]開拓了航線後,法國[[漁民]]便開始在[[紐芬蘭島|紐芬蘭]]一帶航行,這樣就揭開了法蘭西殖民地擴張的序幕。但[[西班牙]]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在16世紀晚期[[法国宗教战争]]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法國在早期曾經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里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里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在1605年7月27日,當法國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link-en|Port-Royal|Port-Royal National Historic Site}})開始,就揭開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序幕。數年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的殖民地,稱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其後,法國更把其勢力擴展至[[圣劳伦斯河]]河谷一帶。隨著勢力的擴展,法國都把這些新的疆土作為貿易之用。但法國在本土發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對殖民地的發展的興趣則不大,因此後來的加拿大發展並不如英國在北美的發展,更在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失去了[[阿卡迪亞 (加拿大)|阿卡迪亞]]的土地。但法國在1699年聲稱自己在北美的領土不斷的深入擴大,遠至北美的[[路易斯安娜]]及[[密西西比河]]。此外,它更在[[美洲]]從事[[非洲]][[奴隸]]的交易。
第57行 ⟶ 第56行:
 
==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很多法國殖民地都被劃為[[大英帝國]]所有,特別是[[南美洲]]北岸的[[英屬圭亞那|法屬圭亞那]],以及在[[西非]][[塞内加尔|塞內加爾]]所建立的貿易站。因此,法國需要再次擴張殖民地,因而揭開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建立,始於1830年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侵略,法國之後通過控制北非,得以在之後和英國共同擁有對地中海的控制權。雖然法國在法皇[[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曾出兵入侵[[墨西哥]],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國|墨西哥帝國]]並企圖對墨西哥以保護國之名進行殖民統治,但最後失敗落空,美國在[[美國內戰|內戰]]後對墨西哥的支持使得法國被迫放棄了對墨西哥的企圖。但法國在亞洲的[[印支半島]]殖民計劃較為順利,先佔領越南南部[[交趾支那]],以及取得柬埔寨的保護權。
 
[[普法戰爭]]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国]]取代[[拿破崙三世]]的統治,它成功的將法國的殖民帝國大大擴大,主要集中在非洲的擴張。在[[北非]],以早已成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為基礎,向東把[[突尼西亞]]、[[利比亞]]一帶建立勢力範圍,後來更將[[摩洛哥]]變為自己的保護國。而在[[中部非洲|中非]]及[[西非]],法國逐漸把[[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几內亚]]、[[馬里]]、[[科特迪瓦]]、[[貝南]]、[[尼日尔]]、[[查德]]、[[中非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等地納入自己的控制下,在東非則佔據[[吉布提]]一帶[[东非]]的狹長海岸。在東南亞,中法战争後,法國在印支半島的殖民統治進一步得到確保,將整個[[越南]]、[[柬埔寨]]及[[老撾]]變成法國殖民地,建立起[[法屬印度支那]],更向[[中國]]租借[[廣州灣]](今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市区部分)。與此同時,法國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玻里尼西亞]]一帶的群島以及[[新赫布里底群島]]。
 
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到顛峰。它接收了前[[奧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黎巴嫩]]及[[敘利亞]],以及[[德意志帝國|德國]]擁有的[[喀麦隆]]及[[多哥]],使得帝國版圖再次增加,其後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屬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 帝國的瓦解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国本土被[[纳粹德国]]及[[義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占领,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分解,當中大部份都為他國所佔領(如[[大日本帝國]]佔領[[法属印度支那]],英國因怕[[維希法國]]佔據的[[敍利亞]]、[[黎巴嫩]]等地會受德國控制,以及防日本登陸[[馬達加斯加]],因此英國決定佔領他們,英美因[[火炬行動]]登陸北非而佔領[[法屬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並導致意大利搶奪了[[法屬突尼西亞]])。但在1944年法国光复后,由[[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重新控制這些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儘管法國是戰勝國,然而這無法掩飾法國國力衰退的事實,而在法國各殖民地興起的[[非殖民地化運動]]浪潮影響,紛紛走向獨立建國之路,這使得法國的殖民帝國面臨嚴重挑戰,雖然法國試圖嘗試繼續維持殖民地的統治,但各地反抗獨立力量,已非法國所能對付,如[[越南]]在[[胡志明]]的領導下經過9年[[越南抗法战争|戰爭]],在1954年擺脫法國的統治,其後經過20年[[越戰]],最終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在經過8年的战争後,在1962年取得獨立,[[阿爾及利亞戰爭]]也直接导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1958年垮台。法国也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放弃其在中国的租借地和治外法权,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法国和英国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撤军也标志着法国彻底失去全球大国地位。戴高樂1958年再次上台後,容許通過全民公決實現殖民地獨立,受到非殖民地化運動影響的法屬非洲也有很多從法國殖民地中獨立,而這些殖民地也得以立於萬國之林。至1980年,法国主要的殖民地全部脱离法国独立。
第78行 ⟶ 第77行:
[[File:La france en 1920.png|right|thumb|450px|1920年的法蘭西殖民帝國]]
 
===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16世紀至1814年)===
==== 美洲 ====
===== 北美洲 =====
第86行 ⟶ 第85行:
 
===== 加勒比 =====
 
* {{flag|安圭拉}}
* {{flag|安提瓜和巴布达}}
第121行 ⟶ 第119行:
==== 亞洲 ====
*{{flag|法属印度支那}}
** {{flagicon image|Flag_of_Republic_of_Cochinchina_(variant).svg}} [[法属交趾支那|交趾支那]](南圻)
** {{flagicon image|Flag_of_Colonial_Annam.svg}} [[東京保護國|东京]](北圻)
** {{flagicon image|Long_tinh_flag.svg}} [[安南保護國|安南]](中圻)
** {{flagicon image|Flag_of_Cambodia_(1863–1948).svg}} [[柬埔寨保护国|柬埔寨]]
** {{flagicon image|Flag_of_Laos_(1893–1952).svg}} [[老挝保护国|-{zh-cn:老挝;zh-tw:寮國;}-]]
** {{flagicon image|Flag_of_Colonial_Annam.svg}} [[广州湾]]
** {{nowrap|{{flagicon image|Flag_of_South_Vietnam.svg}} [[越南临时中央政府]]}}
** {{flagicon image|Flag_of_South_Vietnam.svg}} [[越南国]]
===== 南亞 =====
* [[法属印度]]
 
===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1830年起) ===
==== 美洲 ====
===== 北美洲 =====
第140行 ⟶ 第146行:
==== 非洲 ====
===== 北非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Morocco (large stroke).svg}}[[法屬摩洛哥]]
* {{flag|摩洛哥}}
* {{flag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法屬阿爾及利亞}}]]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Beylik of Tunis (1831–1881).svg}}[[法屬突尼西亞]]
* {{flag|突尼西亞}}
 
===== 西非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法属达荷美]]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法属上沃尔特]]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科特迪瓦历史#法国殖民时期|科特迪瓦]]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几内亚历史#殖民时期|法屬几內亚]]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法屬蘇丹]]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毛里塔尼亚历史#法国殖民统治|法屬毛里塔尼亚]]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尼日尔历史#殖民化|法屬尼日尔]]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塞内加尔历史#殖民时期|塞內加爾]]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svg}}[[法屬多哥蘭]]
 
* {{flag|貝南}}
* {{flag|布吉納法索}}
* {{flag|科特迪瓦}}
* {{flag|几內亚}}
* {{flag|馬里}}
* {{flag|毛里塔尼亚}}
* {{flag|尼日尔}}
* {{flag|塞內加爾}}
* {{flag|多哥}}
===== 赤道非洲 =====
* {{flag|喀麦隆}}
第189行 ⟶ 第195行:
* {{ROC-1912}}[[汉口法租界]]
* {{ROC-1912}}[[天津法租界]]
[[云南]]、[[海南岛|海南]]、[[两广]]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 大洋洲 ====
第200行 ⟶ 第206行:
==== 南極洲 ====
* [[法属印度洋诸岛]]
 
=== 法蘭西保護國 ===
* {{flag|摩洛哥}}(1912–1956)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unisia with French canton.svg|1830}}[[法属突尼斯|法属时期]](1881–1956)
* {{flag|突尼西亞阮朝}}
* {{flagicon image|Flag of Laos (1893–1952).svg}}[[老挝保护国]](1893-1954)
* {{flagicon image|Flag of Cambodia (1863–1948).svg}}[[柬埔寨保护国]](1863–1953)
* {{flag|摩哥}}
* {{flag|Batavian Republic}}(1795–1806)
* {{flag|布吉納法索荷蘭共和國}}
* {{flagicon image|Flag_of_the_Tahiti_Protectorate_1843-1880.svg}} [[大溪地王國]](1842–1880)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Kingdom of Rimatara 1891-1900.svg}} [[里馬塔拉島|里馬塔拉王國]](1889–1900)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Kingdom of Rurutu (1889-1900).svg}} [[魯魯土島|魯魯土王國]](1889–1900)
* {{flag|French Equatorial Africa}}
* {{flag|貝南上伏塔}}
* {{flag|几內亚French Indochina}}
* {{flag|科特迪瓦达荷美}}
 
=== 現今法國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