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达警告: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VIA W+ |
小 VIA W+ |
||
第3行:
'''米兰达警告'''({{lang-en|Miranda Warning}}、{{lang|en|Miranda rights}}),又譯'''米兰达忠告'''、'''米兰达告诫'''、'''米兰达公约'''或'''米兰达宣言''',是指[[美国]][[美国警察|警察]](包括[[检察官]])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66年[[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384 U.S. 436 (1966))一案的[[判例]]来确立的规则,时任[[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撰写的裁决书成为米兰达警告的基础原型。<ref>{{Cite web|title=Miranda v. Arizona Exhibit {{!}} Law Library of Congress|url=https://www.loc.gov/law/help/digitized-books/miranda-v-arizona/miranda-documents.php|accessdate=2019-09-04|date=2016-06|work=www.loc.gov}}</ref><ref>{{Cite web|title=The Supreme Court . Printable Page {{!}} PBS|url=https://www.thirteen.org/wnet/supremecourt/rights/print/landmark_miranda.html|accessdate=2019-09-04|work=www.thirteen.org}}</ref>在讯问[[刑事案件]]嫌疑人之前,警察必须明白无误地告知嫌疑人有权援引[[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宪法第五修正案]],即刑事案件嫌疑犯有「不被强迫自証其罪的特权」,有权行使[[沉默权]]和要求得到[[律师]]协助的权利。
雖然有關警告源自美國,但由於証供的可信性在[[普通法系]]的法庭非常重要,這項警告對司法過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這項聲明確保了證供的可信性;另一方面,這項聲明也保證避免疑犯屈打成招。因此,現時世界上採用[[普通法系]]的地區都吸納了這項警告的精神,以保障被扣押人士的權利及司法的公正。歐洲人權法院自1996年John Murray v. the United Kingdom 案後,已數度表示[[緘默權]]及不自證己罪權利乃是國際普遍認可的準則,也是[[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所闡述的公正審判理念之核心內容<ref>John Murray v. U.K., Reports 1996-I</ref><ref>林鈺雄,〈論不自證己罪原則-歐洲法整合趨勢及我國法發展之評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35 卷 第 2 期,1-60頁。</ref>。
==警告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