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差暴動(日语:コザ暴動コザぼうどう Koza bōdō */?),或譯古座暴動,是美國統治琉球時期的一起大規模軍民衝突,爆發於胡差市(今日本沖繩縣沖繩市),從1970年12月20日凌晨持續到翌日早上,原因是沖繩人對於25年的外國軍政所產生的民怨[2]:p176[3],在一起作為導火線的交通事故發生後,共約5千位市民和美國駐軍的700名憲兵捲入了騷亂之中,最終導致約60名美國人受傷、27名沖繩民眾受傷[1]、80輛汽車被焚,嘉手納空軍基地內多處建築被毀或嚴重受損[4]

胡差暴動
胡差街頭的一名美軍士兵站在暴亂中被縱火的汽車旁
日期1970年12月20日
地点 琉球胡差市
(今日本沖繩縣沖繩市
类型軍民衝突
参与者沖繩居民、駐琉球美軍琉球警察日语琉球警察
结果56至60名美國軍人負傷
27名沖繩人受傷、82人被捕[1]
1955年時的胡差市

背景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後,盟軍對日本列島展開了為期七年的佔領。儘管日本在1952年4月恢復了獨立主權國地位,也使得日本本土的佔領結束,但琉球群島仍繼續被美國軍政所治理了20年。至1970年,美國決定於1972年終止對琉球的統治,並且透過沖繩返還協定將其主權移交給日本,然而美軍依然持續在當地駐留規模可觀的部隊。另一方面,這些駐軍在當地引起的犯罪事件或相關意外仍時有發生。例如胡差暴動不久前,在1970年9月的「糸滿死亡車禍」(糸満轢殺事件)中,一位美軍駕車在糸滿圓環日语糸満ロータリー附近撞死一位54歲婦女[5],並且事後逃逸,之後卻在美軍法庭上獲得無罪判決[6][7]。這類肇事美兵受駐軍地位協定英语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影響、而得以像一般美國長期駐外軍人一樣不為當地法令約束的情形,使得沖繩民間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8]:p163

暴動經過

编辑

胡差事件持續的時間共達7至8個小時,衝突從凌晨延燒到早上。雖然其發生並非出於預謀、刻意計畫或煽動,但當下的緊繃情勢仍然引起騷亂[6]。約在12月20日當天的凌晨1時,一群隸屬於桑江營(Camp Kuwae)陸軍醫院的美軍士兵酒後駕車,在胡屋十字路日语胡屋十字路以南200米處撞上一名家住具志川市(今宇流麻市)、正要橫越軍道24號線(今國道330號線)的男子[5]。這處地點靠近胡差市內的紅燈區,距離嘉手納空軍基地也不遠[9]。美軍士兵們立刻下車察看,而這名受到輕傷的男子在不久後就能夠起身離開了。但當士兵們正要回車上時,一群目睹事發經過的計程車司機團團圍住他們,而民眾也開始朝現場聚集,人群當中開始傳出「又要無罪開釋了嗎」、「美國佬滾回家」、「別欺侮我們沖繩人了」的罵聲[8]:p158

 
一名琉球警員坐在暴動結束後的街頭

美軍憲兵在車禍後,派了兩輛軍車鳴著警笛奔馳現場。當憲兵準備替四名肇事的同僚解圍時,市民們要求稍早被撞的男子躺回路上、讓他重演車禍經過[6]。許多事後報告書強調這些後到的美軍憲兵只顧著自己人,完全無視被害男子[10][11]。接著,另一輛到達該處的美軍軍車又不慎撞上一名身處現場的沖繩市民,在場示威人潮也已增加到700名,他們開始朝美軍丟擲石塊和瓶罐、並試圖掀翻那輛撞到人的車。儘管當地警方日语琉球警察之後成功將肇事美兵送離現場,騷亂還是進一步升級成大規模暴動[12]

之後,雖然事發現場響起了鳴槍警告聲,但卻適得其反地引來了更多市民,數量很快就達到5千人之眾,而到場馳援的美軍憲兵也已增至700人。沖繩民眾搗爛、推翻了70輛以上的汽車,甚至加以縱火,在空中飛舞的已經不只有石塊和空罐,周遭的住家、酒吧和餐廳也開始組裝燃燒瓶。美軍士兵被憤怒的市民拖下車痛毆,空車則被點火燒毀,有些群眾則直接在一片騷動之中跳起民族舞蹈。與此同時,另一批市民闖入空軍基地大門,見車就砸,打碎房屋的窗戶,基地內的美國人物品也被搗毀。接著,市民當中又有約500人在嘉手納基地內攻擊美軍職員辦公室、美軍軍報《星條旗》分社[6]和3間美僑小學[5],美軍憲兵則動用催淚彈還擊[6]。直到早晨7時以後,胡差的暴動才逐漸平息[10]。事發之後包括60名美國人和27名沖繩人受傷[5],82人被拘捕[13]

相關文化

编辑

沖繩當地的電音雙人組合——地下琉球樂團英语Ryukyu Underground在同名專輯中收錄了一首名為「胡差暴動」的曲子[14]

相關條目

编辑

注釋及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第4部・南島サウンド行<5>コザ暴動 「人生をグチャグチャにされた」 支配への怒り臨界点に達し―連載. 西日本新聞. 2006-10-14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1). 
  2. ^ Kadekawa, Manabu (ed.). Okinawa chanpurū jiten (沖縄チャンプルー事典, "Okinawa Champloo Encyclopedia"). Tokyo: Yamakei Publishers, 2003.
  3. ^ 矛盾に満ちた住民対立/コザ騒動から30年 - 琉球新報 - 沖縄の新聞、地域のニュース. Ryukyushimpo.jp.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4. ^ Mitchell, Jon, "Military policeman's 'hobby' documented 1970 Okinawa riot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pan Times, 17 December 2011, p. 12.
  5. ^ 5.0 5.1 5.2 5.3 新報アーカイブ・あの日の紙面 車両炎上 コザ騒動(1970年12月21日). 琉球新報. 2009-12-25 [201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3日). 
  6. ^ 6.0 6.1 6.2 6.3 6.4 Inoue, Masamichi S. Okinawa and the US Military: Identity Mak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53-55.
  7. ^ "Koza hanbei sōdō". Okinawa konpakuto jiten (沖縄コンパクト事典, "Okinawa Compact Encyclopedia").
  8. ^ 8.0 8.1 Christopher Aldous. ‘Mob rule’ or popular activism? The Koza riot of December 1970 and the Okinawan search for citizenship. Glen D. Hook; Richard Siddle (编). Japan and Okinawa: Structure and Subjectivity. Routledge. 2003. ISBN 0-415-29833-4. 
  9. ^ Ex-MP revisits Okinawa’s Koza Riot. JapanTimes. [201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10. ^ 10.0 10.1 Shinzato, Keiji et al. Okinawa-ken no rekishi (沖縄県の歴史, "History of Okinawa Prefecture"). Tokyo: Yamakawa Publishers, 1996. p243
  11. ^ 沖縄市が「コザ反米騒動」資料入手/米国民政府、騒乱罪適用に消極的 - 琉球新報 - 沖縄の新聞、地域のニュース. Ryukyushimpo.jp. 2011-01-08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6). 
  12. ^ Mitchell, Jon, "Ex-MP revisits Okinawa's Koza Riot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3", Japan Times, 8 January 2011, p. 12.
  13. ^ 沖縄タイムス |. Okinawatimes.co.jp. 2007-10-09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4). 
  14. ^ "Ryukyu Underground at Discogs." Discogs.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4 September 2009.

參考書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