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74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七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七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七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五十四

  小兒瘡瘍門二

  王肯堂證治準繩疔瘡 時毒 流注 天蛇毒 天泡瘡 楊梅瘡 王

  爛瘡 紅絲瘡 惡核瘰𤻤 瘡疥 斑疹 黃水粘瘡 頭面瘡 頭瘡 面瘡 眉煉

  耳膿 口瘡 腮癰 臂癰 腋癰 脅癰 腹癰 腎癰 腿癰 肺癰 腸癰 便毒

  囊癰 腳凍瘡 湯火瘡 翻花瘡 多骨疽 漏瘡

  方一漏蘆湯 五香連𧄍湯 連𧄍圓 五香枳實湯 苦參湯 枳實圓 麻黃湯

  又方 塌方 澤蘭湯 神功散 柳華散 仙方活命飲 越鞠丸 神效當歸膏 神芎

  丸 三黃丸 理中丸 拔毒散 三聖散 清涼飲子 小兒丹瘤方 胡麻丸 連𧄍湯

   解毒湯 大補湯 紫金錠 防風升麻湯 急救法 三解散 當歸百解散 拂毒散

   疏風活血散 大連𧄍飲 胡麻丸 遡源解毒湯 雄黃解毒丸 敗毒散 天烏散

  青黛解毒丸 黑參劑 又 五福化毒丹 青露飲 驚毒掩子 驚毒諸般腫痛掩子

  涼膈散 清涼飲子 龍膽湯 大聖散 又方 槲皮散 白芨散 葛根橘皮湯 黃連

  橘皮湯 元參升麻湯 化斑湯 葛根白朮散 辛芎散 敗毒散 防己散 白玉散

  消毒飲 金華散 摩風膏 羌活散 升麻湯 牛黃散 三黃真珠散 瑩肌散

藝術典第四百七十四卷

醫部彙考四百五十四

编辑

小兒瘡瘍門二

编辑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疔瘡

编辑

諸瘡,惟疔瘡為甚,殺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二種,種各 不同。內三十六疔,滿其數即不可救。」亦有不滿其數 而死者,乃毒氣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發於頭面或 遍身者,又非此類。在小兒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 兒卒中飲食之毒,或感四時不正之氣,皆能致之。其 瘡多生頭面四肢,形色不一,或如小瘡,或如水泡,或 痛或痒,或麻木不仁,外證寒熱嘔吐,惡心,肢體拘急, 大要當分邪之在表在裡,急用隔蒜灸法,并解毒之 劑。若不省人事,牙關緊閉,急以奪命丹為末,熱酒調 灌。如食生冷之物,或用涼水淋洗,則輕者難愈,重者 不治。生於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生於兩手者,多有 紅絲至心。生於脣口之內者,多有紅絲入喉,急用針 挑出惡血,以泄其毒,可保無虞。其在偏僻之處,藥難 導達者,惟灸法有回生之功,若投峻厲之劑,是促其 危矣。小兒肌肉柔脆,且不能言痛否?灸法須將蒜切 薄片,著肉一面,略剜少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 試其冷熱得宜,然後移著瘡上,又別灼艾如前法試 之,以待相易,勿令間歇。

時毒

编辑

小兒時毒,因四時不正之氣,致鼻面耳項或咽喉赤 腫,寒熱頭疼,甚者恍惚不寧,咽喉閉塞,狀如傷寒,五 七日間亦能殺人。脈浮數者,邪在表;脈沉濇者,邪在 裡。在表用葛根牛蒡子湯,在裡梔子仁湯。表裡俱病 者,犀角升麻湯。甚則宜砭,及用通氣散,宜泄其毒,旬 日自消。若不消而欲作膿者,用托裡消毒散。欲收斂 者。用「托裡散。」若咽腫不能言。頭腫不能食者,必死。

流注

编辑

小兒流注,乃氣流而滯,血注而凝,元氣不足之證也。 或因閃跌墮傷,或因肝火氣逆,或因六淫內侵,或因 脾虛食積,或因稟賦所致,結於四肢節,髀,患於胸腹 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作痛,悉用「蔥熨之法,須固元 氣為主。閃跌者,和血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蘆薈丸;食 積者,四味肥兒丸。」藥能對證,未成自消,已成自潰。若 膿成不潰者,元氣虛也,先補而針之,庶使毒氣不致 內攻,氣血不致脫陷。若膿出而反痛者,氣血虛也,用 八珍湯。作嘔少食者,胃氣虛也,用四君子湯。欲嘔不 食,或腹作脹者,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口噤搐搦者, 氣血虛極而變證也,十全大補湯。內熱晡熱,陰血虛 也,四物參芪白朮。表熱惡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湯。」 熱來復去,或晝見夜伏,晝伏夜發者,虛熱也,當大補 元氣。若色赤腫起而膿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膿清, 或脈洪大,寒熱發渴,及不受補者,皆不可治。

天蛇毒

编辑

手指頭生瘡,俗名「天蛇毒。」然五指各有經絡,拇指屬 手太陰肺經,食指屬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屬手厥陰 心包絡經,無名指屬手少陽三焦經,小指屬手少陰 心經。亦有患於足者,足趺屬肝膽胃三經,大指屬肝 脾二經,次指屬膽經,小指屬膀胱經。各當隨經而治。 其致患之由,或因胃中積熱所致,或因乳母膏粱厚 味所致,或因濕熱下流,或因風毒外中,大率多由所 稟足三陰之經虛,故邪得以入之也。其初患腫痛者, 先用「仙方活命飲,次用托裡消毒散。」元氣下陷,重墜 作痛,久而不潰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服敗毒散,及敷 寒涼之劑,則瘡口變黑,或努肉突出,或指皆黑。《大扺》 手足為氣血難到之處,手屬於胃,足屬於脾,不可損 其真氣。丹溪以臀居僻位,尚言氣血罕到,況肢末乎? 故寒涼尅伐之藥,所宜深戒者也。

===天泡瘡===天泡瘡,狀如水泡,屬肺胃二經風熱。若發熱焮痛,邪 在表也,用「人參敗毒散。」發熱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 瀉白散;熱渴便祕,邪在內也,用加味清涼飲。此肌膚 之證,當去毒水,以金黃散或黃蘗蚯蚓敷之,當歸膏 亦善,既安不必服藥。若因攻伐過度,元氣虛而變生 別證者,當參各門治之。

楊梅瘡

编辑

楊梅瘡,乃天行時毒,亦有傳染而患之,或稟賦所得 者,受證在肝,故多起於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蝕傷眼 目,腐敗腎莖,拳攣肢節。初起之時,上體多者,先用荊 防敗毒散;下體多者,先用龍膽瀉肝湯;大便祕者,先 用大連𧄍飲,後用換肌消毒散。若蝕傷眼目,兼用九 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肢節拳攣,兼用蠲痹解毒湯。 若因脾胃虧損而不能愈者。先用異功散。後用「換肌 消毒散。」若用輕粉之藥。多致敗證也。

按:楊梅瘡起於近代,多淫夫御不潔之婦,傳染而致者。其在小兒得之乳抱傳染者輕,得之父母遺體者重。治法與大人同,更當求之專科。

王爛瘡

编辑

夫小兒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 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勢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出 大汁,潰爛如湯火所傷灼,故名「王爛瘡」也。

紅絲瘡

编辑

有一種紅絲瘡,雖非丹胗,其毒實同。多生於兩手中 指節上,男左女右則尤甚也。其狀但一水泡,清澄光 瑩,如小雞頭大,其底下《濈濈》然數十,如小針孔,不痒 不痛,都無妨礙。泡邊則有一絲,脈如紅絲,隱隱在皮 裡,其行甚速,循臂而上,過肘則危,至心即死。有此證 者,急以針迎頭挑斷,或嚼白梅封之,絲即不行。

惡核瘰𤻤

编辑

《瘰𤻤》一證,先賢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熱,稽考形狀 非一,不過隨象命名。大概初發於頸項肌肉之間,未 成膿者,從本引末,可使衰去,針之灸之、傅之,從其所 因而施療。然小兒幼弱,豈堪針灸,但以服餌塗貼之 劑為治。此疾多生於耳後及頸項兩旁,初發止是一 枚,次必連生,大小十數,纏繞項下,累累如貫珠,逐個 先腫,作膿穿破,輕者可愈,重者難治。先穴漏膿,長歲 不乾,謂之「漏項。」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陽感受風熱, 與血氣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加當歸散,水薑蔥、燈 心煎服;次用元參飲及牛蒡湯、木通散、內消丸與之 宣熱化毒,洗以槲皮散,塗用白芨散、二香散,使血氣 行,膿乾汁盡,則自愈矣。仍忌臊毒野味。其證不致再 作。

熱毒《瘰𤻤》,乃手足少陽、足厥陰二經風熱之證,或肝 疳食積所致,其證發於項腋,或耳前後,或如貫珠,當 分表裡虛實。若焮赤腫者,肝經熱毒也,用「人參敗毒 散。作痛寒熱者,肝火內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湯。不痛 而小便黃,肝血虛也,用六味地黃丸。隱於肉裡而色 不變者,肝疳內作也,用九味蘆薈丸。」膿成而不潰,或 潰而不斂者,脾氣虛弱也,用「益氣養榮湯。」凡此腫焮 疼痛,寒熱作渴者,屬病氣有餘,形氣不足,宜清肝火, 生肝血。腫硬不潰,潰而不斂者,屬病氣形氣俱虛,治 宜補腎水、實脾土。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遺患者,又當 隨所因而治之。

驚風結核,屬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 同化,其病抽掣擾動,此乃風熱血燥而然耳。蓋風動 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故筋攣結 核如貫珠然。頸項兩側,正屬肝膽經部分,治宜滋腎 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蓋腎水旺則肝火自清,肝 火清則陰血自生,陰血生則相火自寧,火既寧則無 熱傷元氣,火乘土位之疾矣。

胎毒瘰𤻤者,乃稟肝膽二經鬱火氣滯所致。蓋肝膽 經行人身之側,若因肝火動而受患,故發於肝膽二 經部分,當審其因而藥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虛內 熱者,當審其所因而調其母,不可用峻厲之藥,恐傷 元氣也。

瘡疥

编辑

小兒經絡蘊熱,頭面及身體生瘡,四君子加瓜蔞根、 桔梗各半錢煎服。

小兒惡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 宜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法。若將養合宜, 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節,勿令過飽,此養生之理也。 胎毒瘡疥,因稟胎熱,或娠母飲食之毒,七情之火,初 如乾癬,後則膿水淋漓,或結靨成片。或發於兩耳眉, 或耳前後髮際之間,屬手少陽經。若發於四肢,屬脾 胃經。發於兩脅,屬肝經。發於額,屬心經;發於腦,屬膀 胱經;發於頦頰,屬腎經。當隨各經所主五臟勝負,及 乳母食啖厚味鬱怒所傳致而調治之,不可驟用化 毒、犀角等丸。設元氣復傷,轉變他證,尤為難療。 熱毒瘡疥,因乳哺過早,或嗜甘肥,臟腑積熱;或母食 膏粱厚味,或七情內火所致,當分臟腑所屬之因,病之虛實,調其血氣,平其所勝。如「肝經實熱,用柴胡清 肝散,虛熱用六味地黃丸。心經實熱,用導赤散,虛熱 用補心湯。脾經實熱,用瀉黃散,虛熱用補中湯。肺經 實熱,用瀉白散,虛熱用五味異功散;腎經熱,用六味 地黃丸。大凡手足冷者屬虛寒;手足熱者屬實熱。脈 沉數有力,作渴飲冷,大便」乾實,此邪在裡,宜內疏。若 脈浮數有力,作渴飲冷,此邪在表,宜發散。若脈浮大, 按舉無力,或作渴飲湯,乳食少思,此真氣虛而發熱 也,調理脾胃,其病自愈。切不可用寒涼之劑,復損真 氣。嬰兒宜調治乳母為主。

諸疳瘡疥,因脾胃虧損,內亡津液,虛火妄動,或乳母 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失宜,致兒為患,當分其因,審其 經而平之。如面青寒熱,或白瞖遮睛,肝經之證也;面 赤身熱,或作渴驚悸,心經之證也;面黃體瘦,或作渴 泄瀉,脾經之證也;面白咳嗽,或鼻間生瘡,肺經之證 也;面黧體瘦,或喜臥濕地,腎經之證也。嬰兒宜調治 乳母,若不審五臟勝負,形病虛實,妄行敗毒,多致不 救。

《癬瘡治法》「浸淫瘡宜用苦瓠散塗之。乾癬宜用羊蹄 根絞自然汁,調膩粉塗之。濕癬宜用青金散貼之。」

斑疹

编辑

《潔古》云:「斑疹之病,焮腫於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 斑;小紅靨隱於皮膚中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斑 疹並出,則小兒難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裡藥 多,發表藥少,小便祕則微疏之。身溫者順,身涼者逆。 大忌外敷寒涼,內用疏導,無此二者,可保無虞。」

黃水粘瘡

编辑

小兒黃水粘瘡,屬肝脾二經風熱積熱所致。邪在表 而痛痒者,輕則犀角消毒散,重則連𧄍防風湯。邪在 內而大便祕者,輕則九味解毒散,重則大連𧄍飲。若 頭目不清,憎寒壯熱,作渴便祕者,表裡俱有邪也,加 味清涼飲。若悮服尅伐之藥而致發熱惡寒者,肺氣 傷也,用四君、桔梗、柴胡。發熱嘔吐,胃氣傷也,用異功 「散。發熱作瀉。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竝加柴胡升麻。 餘當隨證裁之。」

頭面瘡

编辑

「人身諸陽之氣,會於首而聚於面。其有患瘡痍者,因 臟腑不和,血氣凝滯于諸陽之經,或稟賦腎陰虛肝 火,或受母胎毒,或乳母六淫七情,或食膏粱醇酒,或 兒食甘肥厚味所致,其因不同,當各辨其經絡,審其 所因而治之。」若發於目銳眥、耳前、上頰,抵鼻,至目內 眥者,皆屬小腸經。發於巔,及頭角、下頰、耳後、腦左右 者,皆屬膽經。發於頰前、鼻孔,及人中左右者,皆屬大 腸經。發於鼻之挾孔,下脣口,及承漿、耳後、頰車、耳前、 髮際、額顱者,皆屬胃經。發於目內眥上額尖,至後腦 項者,皆屬膀胱經。既察其經,即當分治。若稟腎火者, 用「六味地黃丸。胎毒者,犀角消毒丸。食積疳者,四味 肥兒丸。乳母膏粱者,東垣清胃散。」至於諸腑受病,必 兼諸臟,故患於「額間」屬心經。發熱飲冷者,為實熱,用 導赤散。發熱飲湯者,屬虛熱,用養心湯。《左腮》屬肝經, 或頸項勁強者,為實熱,用柴胡清肝散,或咬牙煩悶 者,虛熱,用六味地黃丸。《右腮》屬肺經,咳嗽飲冷者,為 實熱,瀉白散。發熱咳嗽者,為火刑金,用人參平肺散。 「鼻間」屬胃經,發熱飲「冷,大便黃硬者,為實熱,用瀉黃 散。發熱飲湯,大便清白者,為虛熱,用異功散。」患於頦 及耳輪者,屬膀胱經,腎無實證,用地黃丸。若瘡已潰, 久而不愈,則當審其臟氣之相勝,病邪之傳變,而以 調補脾胃為主。若因乳母遺熱為患者,當先治其母, 則兒病自愈也。

頭瘡

编辑

小兒頭瘡,是六陽受毒,熱而攻頭成瘡也。若頭上散 成片,常常燥癢,毛髮稀少,有類白屑,此因積熱上攻, 名曰禿瘡。瘡雖生於頭,世人只知以藥外傅得愈,不 逾旬月,其瘡又發。何為而然?蓋頭者,諸陽所會之處。 《洪範》五行,火曰炎上。熱毒上攻,兩陽相灼,故瘡生於 頭。法當解陳莝之積熱,導心經之煩躁,斯可矣。 又用「防風通聖散」酒製。除大黃另研為末。再用酒拌 曬乾為末。每一錢水煎。日四五服。至三十貼見效。

面瘡

编辑

治小兒面瘡,通面爛無全膚,膿水淋漓不效者,陳年 臘、豬油不入鹽者,傅之神效。

眉煉

编辑

眉煉者,小兒兩眉間生瘡如疥癬,當求其因而藥之。 蓋眉屬膽經,若原稟肝膽經熱,或乳母肝膽經有熱 者,用「柴胡梔子散。或乳母食厚味醇酒者,用加味清 胃散。或乳母有鬱怒者,用加味逍遙散,俱與乳母服, 子亦飲少許。」仍參前證主之。

《眉煉治》法,用青金散傅之,如不愈,燒小麥存性,細研, 好酒調塗。

耳膿

编辑

湯氏云:「耳有五般,常出黃膿者為聤耳;出紅膿者為膿耳,出白膿者為纏耳,疳臭者為伍耳;耳內虛鳴,出 青膿者為震耳。證雖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風水入耳, 積熱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則成聾,宜胭脂膏治之, 仍服化痰退熱等劑即愈也。」

口瘡

编辑

「口瘡」一證,形與名不同,故治法亦異。有發於未病之 前,有生於已病之後。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氣盛 者,又加將養過溫,或心脾二經有熱,或客熱在胃,熏 逼上焦而成其瘡,此為實證。宜宣熱拔毒,使無炎熾, 自然作效。可用當歸散加升麻、乾葛、黃芩,水薑、蔥燈 心煎服,及投牛蒡湯、拔毒飲、木通散,點以硝黃散。 若口內白爛於舌上,口外糜潰於脣弦,瘡少而大,不 甚為痛,常流清水,此因脾胃虛熱上蒸,內已先發而 後形於外,宜百解散疏表,當歸散水薑棗煎服,和胃 氣,理虛熱,次投牛蒡湯、三解散,塗以「綠袍散」、立效飲、 黃金散,或投天竺黃散、地黃膏。

若瘡生於口角,是脾有積熱,才開口則燥痛,飲食多 難,甚至再有外風吹著,便覺拆裂,微有清血,謂之「燕 吻瘡」,治法同前藥餌。輕者用甑蓋上炊流汁塗之,亦 驗。

有口脣下成小片赤爛,此因飲食膩汁,淋漓不潔。蓋 以嬰兒皮肉脆嫩,浸漬成瘡,及有風熱乘之,名曰「承 漿瘡」,又謂之「疳蝕瘡」,其所因者一也。治法同前證內 藥劑。

有無故口臭,糜潰而不成瘡,或服涼劑,或塗末藥不 能療者,此名元焦。故叔和《脈訣》曰:「陰數脾熱并口臭」, 是脾家有虛熱,上攻於口,宜服回陽散。兒大者用黑 鍚丹,早食前新汲水入鹽少許,調勻送下,與正元氣 及參苓白朮散、調元散服之,以立效飲。黃金散乾點 潰爛處,或用蜜同熟水調點舌上,令其自化,嚥下無 妨。仍忌毒物。

諸疳口瘡,因乳哺失節,或母食膏粱積熱,或乳母七 情鬱火所致。其證口舌齒齦如生瘡狀。若發熱作渴 飲冷,額間色赤,左寸脈洪數者,此屬心經,先用導赤 散清心火,次用地黃丸滋腎水。若寒熱作渴,左頰青 赤,左關脈弦洪者屬肝經,先用柴胡梔子散清肝火, 次用六味地黃丸生肝血。若兩腮黃赤,牙齦腐爛,大 「便酸臭,右關脈洪數,按之則緩者,屬脾經,用四味肥 兒丸治脾火,以五味異功散補脾氣。若發熱咳嗽,右 腮色赤,右寸脈洪數,按之濇者,屬肺經,先用清肺飲 治肺火,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胃。若發熱作渴,兩頦黧 色,左尺脈數者,屬腎經不足,先用六味地黃丸以生 腎水,次用補中益氣湯以生肺氣。」又有走馬疳者,因 病後脾胃氣血傷損,虛火上炎,或痘疹餘毒上攻,其 患甚速,急用銅綠散、大蕪荑湯。輕則牙齦腐爛,脣吻 腮腫;重則牙齦蝕露,頰腮透爛。若飲食不入,喘促痰 甚,此脾胃虛而肺氣敗也。腮頰赤腐,不知痛者,此胃 氣虛甚而肉死也,並不治。

經云:「手少陰之經通於舌,足太陽之經通於口。」因心 脾二經有熱,則口舌生瘡也。當察面圖部位,分經絡 虛實而藥之。若元氣無虧,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 用亂髮纏指,醮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 傅之。上齶腫脹,或有泡者,並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 黛搽之。刺後又生又刺。若脣吻坼裂者,用當歸調柳 花散敷之。若元氣虧損,或兼服寒涼之藥,作嘔少食 者,此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瀉作 渴者,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惡寒者,脾 胃虛寒也,用六君、薑、桂。若因母食酒麪煎煿者,用清 胃散。若因母飲食勞役者,用補中益氣湯。肝脾血虛 者,用加味逍遙散。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母子 並服。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 之。

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宜「附 子理中湯。」

腮癰

编辑

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癰者,多因兒食甘甜厚味,脾 胃積熱所致。亦有乳母鬱怒,兒受其患者。若因積熱 於內,二便不通者,用涼膈散。風邪相搏,二便如常者, 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 若稟賦陰虛,火動頦間,或兩耳內生瘡,或膿出不止 者,宜用地黃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遙散。 脾經鬱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 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

臂癰

编辑

臂癰之證,當分經絡所屬,受證之因而治之。上廉屬 手陽明經,下廉屬手太陽經,「外廉」屬手少陽經,「內廉」 屬手厥陰經。內之上廉屬手太陰經,內之下廉屬手 少陰經。或經絡熱鬱,風邪外干,氣血有乖,即生癰毒。 若因心經有熱者,導赤散加黃連;「心包絡有熱者,柴 胡梔子散;肺經有熱者,瀉白散;大腸經有熱者,大連」 𧄍飲。焮腫作痛者,血氣凝結也,用「仙方活命飲。」腫痛不散者,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膿熟不出者,氣血 虛也,用托裡消毒散。膿出反痛者,氣血虛甚也。肌肉 不生者,脾胃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不可外傅生肌 散,恐反助其邪,而肌肉難長也。

腋癰

编辑

腋癰屬足少陽、手少陰、手厥陰三經,小兒患之,多稟 賦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飲,次用柴胡梔子散。五 七日間,作膿,焮腫作痛者,亦用活命飲,殺其大勢,雖 潰亦輕而易斂。若膿已成,用托裡消毒散,已出,用托 裡散。如有變證,當隨證治之。

脅癰

编辑

脅癰者,足厥陰、少陽之經,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 膽之氣不平,則風火內搏,榮逆血鬱,熱聚為膿,而癰 腫之所由生也。亦有稟賦母氣,肝膽之熱,恚怒之火 而致。然初患焮腫作痛者,宜用柴胡梔子散;未消者, 用仙方活命飲。其熱既殺而腫不消者,則必成膿也, 乃用托裡消毒散。其膿已成,以代針膏決之,仍用托 裡散自愈。若膿出而痛止腫消。則不必用藥也。

腹癰

编辑

腹癰者,患於臍下,或傍二寸許,屬脾經,近脅屬膽經。 蓋因脾經陰虛,氣滯血凝,或因脾虛飲食積熱所患。 若焮腫作痛者,瀉黃散;堅硬腫痛者,清胃散;腫痛便 祕者,清涼飲。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滯也,活命飲。既 用此藥而不消,則內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若膿 出而痛不減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藥。若膿出而反加 痛,及膿水清稀者,氣血虛也,用參芪托裡散。若食少 體倦者,脾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柴胡、升麻。 晡熱內熱者,脾血虛也,用四君、當歸、丹皮。如有他證, 當隨證治之。

臀癰

编辑

臀癰屬膀胱經濕熱,或稟賦陰虛。若腫硬作痛,用內 托羌活湯。微腫微痛,用托裡消毒散。若初起大痛,或 五日之間,似消不消,似潰不潰者,先用「仙方活命飲」, 飲後用托襄消毒散。若已潰食少體倦,瘡不生肌,脾 胃虛弱者,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稟賦陰虛,小 便數而不斂者,加減八味丸。氣虛久不生肌收口,用 「豆豉餅及補中益氣湯。培養元氣。」若用解熱攻毒及 敷圍寒涼之劑。則氣血受傷。必成敗證矣。

腿癰

编辑

腿癰之證,所主之經不同,而所治之法亦異。發於內 側者,屬肝脾二經。發於外側者,屬膽胃二經。漫腫堅 硬者,元氣虛弱也,用內補黃芪湯。腫勢高焮者,元氣 未虛也,用內托柴胡黃芪湯,外竝用隔蒜熨法。若瘀 血凝滯而不消,或不作膿者,用活命飲。血氣虛弱而 不能潰,及不生肌肉者,用托裡散。此其梗概云爾。

肺癰

编辑

「肺癰」肺痿:因脾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 辛辣厚味,遺熱於兒;或兒有病,過於汗下,內亡津液, 虛火爍肺;或服尅伐之藥,虧損脾胃,不能生肺金。其 證惡風咳嗽,鼻塞項強,呼吸不利,甚則四肢微腫,咳 唾膿血,若吐臭穢,胸中隱痛。脈數而實者,為肺癰。咳 嗽涎沬。脈數而虛者,為肺痿。惡寒喘嗽者,寒邪內蘊 「也,小青龍湯。」咳唾膿穢者,此肺癰內潰也,桔梗湯。竊 謂前證若喘咳短氣者,脾肺氣虛也,五味異功散。咳 唾膿痰,左尺脈數而無力者,腎氣虛也,六味地黃丸。 咳唾膿痰,右關脈數而無力者,脾氣虛也,七味白朮 散。若發熱喘嗽,唾膿不食者,脾肺虛甚也,難治。大要 補脾肺,滋腎水為善。仍審五臟相勝,「乳母七情」,後證 倣此。

腸癰

编辑

張仲景云:「腸癰之證,因飲食積熱,或母食辛熱之物 所致,小腹按之則痛,小便數似淋,腹急惡寒,身皮甲 錯,或自汗惡寒。若脈遲緊,未有膿者,用仙方活命飲 以解其毒。脈洪數,已有膿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膿。小 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竊謂 《經》云:「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故坐臥轉側 之間。須令徐緩。時少飲薄粥。及用八珍湯。固其元氣。 靜養調理。庶可保也。

便毒

编辑

便毒,因肝火肝疳,或稟肝經熱毒。若初起腫硬作痛 者,先用龍膽瀉肝湯一二劑。腫痛不減,用仙方活命 飲二劑。五七日不減。腫尚硬,亦用前二藥各一劑。如 不消,或更痛,欲成膿也,用活命飲一劑,卻用托裡消 毒散加柴胡、山梔一、二劑。若膿已成而不潰者,血氣 虛也,用托裡消毒散一、二劑。膿已潰而痛不止者,毒 「氣不解也,用活命飲」一劑。若膿已出而反痛者,血氣 虛也,用「內補黃芪湯。膿已潰而發熱煩躁者,氣虛血 脫也,用當歸補血湯。膿已潰而惡寒發熱者,血氣俱 虛也,用十全大補湯。」膿已潰而惡寒者,元氣虛也,用 補中益氣湯。膿已潰而不生肌者,脾氣虛也,用六君 子湯。若稟賦怯弱,或因飲食勞倦而「為患者,但用補中益氣湯加射干自消。」設使不分經絡,不別虛實,概 行攻伐,虧損氣血,則輕者難治,重者必變瘵證,甚至 不起。

囊癰

编辑

囊癰,屬肝經濕熱,或稟胎肝熱所致。初起腫痛,小便 赤澀者,濕熱壅滯也,先用「龍膽瀉肝湯。如不消,用仙 方活命飲。若腫痛數日不止,欲成膿也,用托裡消毒 散。」若腫未潰而小便不利者,毒氣壅滯也,當分利之。 膿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毒氣未解也,當針泄之。膿出 而反痛者,氣血虛也,當補益之。若元氣無虧,雖陰囊 悉潰,睪丸懸露,亦不為害。若乳母恚怒,令兒患此者, 加味逍遙散。肝經氣血虛者,八珍散、加味柴胡、山梔, 俱加漏蘆,子母並服。

腳凍瘡

编辑

「足指凍瘡」,因受稟虛怯,故寒邪易乘,氣血凝滯,久而 不愈,則潰爛成瘡。治法須壯脾胃,溫氣血,則死肉自 潰,良肉自生。若骨脫筋連者,宜急剪去,否則毒延腳 面而死。蓋肢末之處,氣血難到,又為外邪遏絕,則氣 血不能運行。若用湯盪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 必潰腐脫落,元氣無虧,雖患無害。如外敷寒藥,內服 消毒之劑,則元氣受傷,必成敗證。凡初凍時,以熱手 頻熨之為妙。北方凍耳,莫誤以手觸之,其耳即落。大 寒能裂膚墮指,信然。

湯火瘡

编辑

湯火之證,若發熱作渴,小便赤澀者,內熱也,用四物 加山梔、連、𧄍、甘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熱毒也,用四 君加芎、歸、山梔、連、𧄍。若肉已死而不潰者,氣血虛也, 用四君加當歸、黃芪,外傅當歸膏,或柏葉末蠟油調 搽,至白色,其肉自生。若因煙熏將死者,以生蘿蔔汁 灌之即蘇。若飲食後被湯火所傷,發熱腹脹,惡食發 搐。變證者。當參「食積驚搐門」治之。

翻花瘡

编辑

翻花瘡之證,由瘡瘍潰後,風寒襲於患處,或肝火血 燥生風,或乳母肝火生風,必致瘡口努肉突出如菌, 或如指,大小長短不同。如風邪承襲者,先用補中益 氣湯加防風、天麻;風寒凝滯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 天麻兒。肝火生風者,先用加味逍遙散加天麻、羌活 母。肝火生風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湯,次用加味逍遙 散加漏蘆、天麻。其風邪所乘,外用豆豉餅。風寒所凝, 外用熨蔥法,更用太乙膏護瘡口。突肉不消,更以藜 蘆膏塗之。如瘡口不斂,而惡寒發熱者,元氣虛也,用 補中益氣湯。晡熱內熱者,氣血俱虛也,用八珍湯,倍 加參、芪。食少難化者,脾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若飲 食少思,大便不調,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 脾疳證也。用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火,用五味異功散 以補脾氣,外仍用熨治之法。

多骨疽

编辑

「多骨疽」,由瘡瘍久潰,脾胃損虧,血氣不能榮於患處, 邪氣陷襲,久則筋爛骨腐,故骨脫出,非稟胎所有也。 當補脾胃,壯元氣,內用大補湯、地黃丸,外以附子餅、 蔥熨法祛散寒邪,補接元氣,則骨自脫,瘡自斂。若用 尅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危。嬰兒患此,當調補乳 母,外用蔥熨,以歲月除之,尤不可用追蝕之藥。

漏瘡

编辑

漏瘡之證,因稟氣血不足,或久病血氣虛弱,或兒肝 脾食積內熱,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氣不能 收斂。當審其所因,調補元氣,佐以「如聖餅」、蔥熨之類 為善。若用流氣破血、追蝕等藥,反為敗證矣。餘當參 各門主之。

方一

编辑

漏蘆湯千金要方下同

编辑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瘡癤。

漏蘆 連𧄍一用白薇、 白斂、 硭硝一用芍藥、 甘草各六銖。 大黃一兩, 升麻、 枳實、 麻黃、 黃芩各九銖。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五香連𧄍湯

编辑

治小兒風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𤻤,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

青丁香, 薰陸香, 雞舌香, 沉香, 麻黃。

黃芩各六銖 大黃二兩 麝香三銖, 連𧄍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實各半兩, 竹瀝三合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內竹瀝,煮取。

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朞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連𧄍圓

编辑

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𤻤,及心腹脅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

連𧄍 桑白皮 白頭翁 丹皮 防風 黃蘗 桂心 香豉 獨活 秦艽各一兩 海藻半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已上者,以意加之。」

五香枳實湯

编辑

治小兒暑風熱㾦㿔堅如麻豆粒,瘡癢,搔之皮剝汁出,或遍身頭面年年常發者。

青木香九銖, 麝香六銖, 雞舌香, 薰陸香, 沉香, 防風, 秦艽, 漏蘆各半兩, 升麻

黃芩、 白斂, 麻黃各一兩, 枳實一兩半。

大黃一兩十八銖。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兒五六歲者,一服四五合,七八歲者一服六合;十歲至十四五者,加大黃半兩,足水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苦參湯

编辑

治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

苦參八兩 地榆 黃連 王不留行 獨活 艾葉各五兩 竹葉二升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兒瘡上,浴訖,傅黃連散。

枳實圓千金方

编辑

治小兒病風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㾦㿔如麻粒,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手足乾枯,毛髮細黃,及肌膚不光澤,鼻氣不利,此則少時熱盛,赤體當風,風熱相薄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風疾。

枳實 菊花 蛇牀子 防風 蒺蔾子 白薇 浮萍各一兩 天雄 麻黃 漏蘆各半兩

右十味,為末,蜜丸如大豆許。五歲兒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歲已上者,隨意加之。兒大者可為散服。」

麻黃湯

编辑

治小兒丹腫及風毒風疹。

麻黃一兩半, 獨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黃芩各一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歲兒分為四服,日再。

又方

编辑

治小兒惡毒、丹毒及風疹。

麻黃, 升麻, 葛根各一兩, 射干, 雞舌香, 甘草各半兩, 石膏半合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歲兒分三服,日三。

塌湯

编辑

治小兒數十種丹

大黃、 甘草、 當歸、 芎藭、 白芷、 獨活。

黃芩、 白芍藥、 川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蘭皮各一兩, 《硭硝》三兩。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及四升,去滓,內硭硝,以綿浸湯中,適寒溫塌之,乾則易之,取瘥止。

澤蘭湯

编辑

主丹及癮疹入腹殺人

澤蘭 芎藭 附子 茵芋 藁本 莽草 細辛各十二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與此湯,然後作餘治。

神功散小兒直訣下同

编辑

治瘡瘍腫臖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即愈。丹瘤用之尤妙。但砭縫作痛。

黃蘗炒 草烏炒 血竭各等分。

右為末津調敷患處

柳華散

编辑

治熱毒口瘡

黃蘗炒 蒲黃 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為末敷之

仙方活命飲

编辑

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者,元氣虛也,當補之。

「穿山甲、 白芷、 防風、 沒藥、 甘草、 赤芍藥、 歸尾、 乳香、 花粉、 貝母」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二錢。

右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錢煎。

越鞠丸

编辑

治乳母六鬱,傳兒為患,或胸滿吐酸,齒痛、瘡疥等證。

蒼朮 神麴炒 香附子 山樝 山梔炒

撫芎 麥芽炒,各等分

右為末,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月二三十丸,白滾湯下,子母並服。

神效當歸膏

编辑

治「跌撲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當歸、 黃蠟、 生地黃各一兩, 《麻油》,六兩

右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渣,入蠟鎔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神芎丸儒門事親下同

编辑

大黃, 黃芩各二兩, 滑石, 黑牽牛各四兩, 黃連, 薄荷, 川芎各半兩。

右,水丸梧子大,水下。

三黃丸

编辑

大黃、 黃芩、 黃蘗各等分

右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水下。

一方去「黃芩」 用黃連。

理中丸

编辑

人參 白朮 乾薑 炙草 附子炮,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盞化破,煎至七分,稍熱空心服之。

拔毒散

编辑

寒水石不以多少,燒令赤。

右研為末,以新水調,雞翎掃痛處。

三聖散

编辑

治「臁瘡、疔瘡瘩、手背疽等瘡。」

蔥白、 馬莧、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濕搗為團,陰乾為細末,貼瘡。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潰死肉藥。」

清涼飲子儒門事親

编辑

治小兒月裡生赤,肌膚如赤丹塗者。

大黃蒸 赤芍藥 當歸 甘草炒,已上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後以意加減。

小兒丹瘤方東垣十書

编辑

木𪔀子新者,去殼。

右研如泥,淡酢調傅之,一日三五次,便效。

胡麻丸片玉心書

编辑

治小兒風瘡疥癬

苦參五錢 何首烏 胡麻仁炒 蔓荊子炒 葳靈仙 荊穗 白蒺蔾去剌 牛蒡炒,各三錢 石菖蒲 乾菊花各二錢

共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竹葉、燈心湯下。

連𧄍湯

编辑

連𧄍 人參 川芎 黃連 生甘草 陳皮 白芍 木通

水煎入竹瀝服

解毒湯

编辑

元參 連𧄍 升麻 黃芩 赤芍 當歸 羌活 防風 生地 甘草 荊芥穗。

水煎服

祕結者加大黃木通

大補湯

编辑

人參 黃芪 川芎 連𧄍 白芷 白茯苓 當歸 生地 白朮 甘草 赤芍

薑棗引水煎服

紫金錠

编辑

山慈姑三兩, 《五倍子》三兩, 《大戟》一兩半。

續隨子一兩, 麝三錢, 雄黃、 硃砂各一兩。

為末。糯米糊作錠子,磨水搽。

防風升麻湯

编辑

防風 升麻 山梔仁 甘草 麥冬去心。

荊芥穗、 木通、 葛根、 薄荷葉、 元參、 連𧄍、 牛蒡子。

水煎服

便祕者加大黃

急救法

编辑

取竈心對鍋底焦土,研末。

右以新汲水調搽,乾即易之。

三解散

编辑

人參 防風 天麻 鬱金 茯神 白附子 大黃 黃芩 殭蠶 全蠍 薄荷葉 枳殼、 粉草 赤芍

燈心引水煎服

當歸百解散

编辑

當歸 赤芍 大黃 川芎 升麻 薄荷葉 乾葛 麻黃 黃芩 甘草 枳殼、 皂角剌。

蔥薑引煎服

拂毒散

编辑

半夏一錢。 貝母、 大黃、 𥐚硝、 五倍各二錢半。

共為末,淡酢調敷患處,乾則易之。

疏風活血散

编辑

當歸、 生地 川芎 赤芍、 荊芥、 防風。

甘草、 紅花、 蘇木

水煎服入酒少許

大連𧄍飲幼科發揮下同

编辑

治小兒丹瘤及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𧄍、 瞿麥、 滑石、 車前子、 大力子、炒 赤芍各一錢, 木通、 山梔子仁、 川當歸

防風、 黃芩各錢半, 柴胡、 炙草各二錢。

荊芥穗一錢五分, 蟬蛻一錢。

右剉細燈心水煎服

一方加石膏

《嬰童百問》加紫草,煎溫服。

熱甚加大黃。更詳證加減。

胡麻丸

编辑

胡麻仁炒 苦參 甘菊 大力子炒 石菖蒲 何首烏 葳靈仙 蔓荊子、 烏蛇肉各等分 蒺藜炒 黃連炒,各量加減。

右為末,酒糊為丸,麻子大,竹葉湯下之。此《祖傳十三方》也。

溯源解毒湯

编辑

小兒瘡疥,以此方調乳母。

人參 歸身 赤芍藥 川芎 黃連酒炒。

連𧄍、 木通 生地黃、 陳皮 甘草

水煎服。以少許餧兒佳。

一本有竹瀝

雄黃解毒丸

编辑

治兒瘡入腹,腹脹,大小便不通,或喘或作搐者。

雞冠雄黃飛,二錢 真鬱金 大黃各二錢

巴豆霜一錢。

右共碾勻,麴糊丸小豆大,每服一二丸,茶清下。《一本》無大黃。

敗毒散奇效良方

编辑

治小兒痹毒初發,遊走遍體,燥悶腹脹,啼哭。

桔梗 花粉 乾葛 川升麻 川芎 赤芍 獨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右剉碎,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天烏散嬰童百問下同

编辑

天南星。 赤小豆。 草烏。 黃蘗。

右等分為末,生薑自然汁調貼患處,用米酢調尤佳。

青黛解毒丸

编辑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兩 青黛四兩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箇,水調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薑湯下亦得。如中諸毒,竝宜服。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每三歲兒可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黑參劑

编辑

解諸般熱消瘡癤

生地黃 黑參各一兩 大黃煨,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煎燈心竹葉湯化下,入沙糖少許亦可。加羌活、川芎、赤芍藥、連𧄍、防風。

治疹痘後餘毒不散,遍身生瘡不已,大能解毒。

黑參、 赤芍藥、 生地黃、 赤茯苓、 荊芥。

防風、 木通、 桔梗、 黃芩、 朱砂、 青黛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大小加減服之。

五福化毒丹

编辑

治「小兒蘊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乾,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言煩躁,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黑參、 桔梗各三兩, 茯苓二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各二兩, 甘草七錢半, 麝香一字, 金箔、 銀箔各十片,為衣。

右為末,煉蜜和劑,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及治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汁化下一丸,及用雞翎刷在口內。

青露飲

编辑

治背疽一切惡瘡。圍藥不開。

白芨、 白斂、 白薇、 白芷、 白蘚皮 𥐚硝 青黛 黃蘗 大黃 花粉、 「青露葉」,即芙蓉葉, 「老龍皮」,即老松木皮,各等分。

右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塗,留小孔,如乾,再用生薑汁潤。

驚毒掩子

编辑

治「瘡癤初發,掩上即退,已成速破。」

蔥白帶根七箇, 《木𪔀子》七箇, 《香白芷》三箇《巴豆》十四箇, 《黃丹》二兩, 油四兩

右「先用油入前四味,武火熬,用柳木篦攪,以白芷焦黑為度,用綿濾去滓,再入銚,用文火熬,卻入黃丹熬令紫黑色,成膏為度。治諸般瘡癤,去膿收瘡口。」

驚毒諸般腫痛掩子

编辑

蒲黃、 大黃、 黃蘗、 真粉、 連𧄍、 白芷、 白芨、 白斂、 牡蠣、 丹參。

右為末水調塗腫處

涼膈散

编辑

治小兒腑臟積熱,煩躁多渴,頭昏脣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粘,睡臥不寧,譫語狂妄,腸胃燥結,便溺赤澀,一切風腫,竝宜服之。

川大黃 𥐚硝 甘草炙,各一兩 連𧄍二兩 梔子仁 黃芩 薄荷葉去土,各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四分,食後溫服,大小加減。

清涼飲子

编辑

大黃 連𧄍 芍藥 羌活 當歸 防風 甘草 山梔仁各等分。

右為飲子,每服一大錢,水半盞,煎三分,去滓,不拘時候。

龍膽湯

编辑

龍膽草 釣藤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各六銖 蜣螂二枚,去翅足 甘草六銖 大黃二兩,煨《直指》二錢半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藥者,有虛實,藥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以漸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為末,每服一錢,北棗煎服。或加防風、麥門冬以導心熱,黃芩減半,去蜣螂亦可。」

大聖散

编辑

治瘰𤻤,消風毒腫,上壅內熱,多生癮疹,風丹風證,食煎煿多致此疾。

羌活、 荊芥、 升麻、 薄荷、 防風、 甘草。

大黃、 黃芩、 黑參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又方

编辑

《牡蠣》二兩,火煅為末 黑參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清茶調下。

槲皮散

编辑

治小兒瘰𤻤作痛

槲皮去粗皮,此樹處處有之,即包鹽槲皮葉也。

右不拘多少,切碎,用水煎溫湯頻洗。

白芨散

编辑

治瘰𤻤膿汁不乾

白芨 貝母去心,各五錢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先用槲皮散洗過,後用清油調傅。

葛根橘皮湯

编辑

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泄,至天氣暄熱,其溫毒始發,肌中斑爛癮疹如綿紋,咳嗽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藥即靜。」 兼治小兒痲痘瘡。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 知母 黃芩 甘草各半兩

右剉散白水煎

有熱不吐去陳皮

「冷證。」 去黃芩知母。

黃連橘皮湯

编辑

治溫毒發斑,兼治痲證泄瀉,并去血。

黃連一兩 陳皮、 杏仁去皮尖 枳實炒

麻黃炒,去根節 乾葛根各半兩 厚朴製

炙草各一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白水煎服。亦治煩渴,或不用厚朴、甘草。

元參升麻湯

编辑

治「傷寒發汗吐下後,毒氣不散,表虛裡實,熱發於外,故身斑如綿紋,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痛。」

元參 升麻 甘草炙,各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服。又煎升麻湯,內加黑參亦可。

化斑湯

编辑

人參、 石膏、 萎蕤、 知母、 甘草各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糯米半合,煎六分,米熟為度,溫服。

葛根白朮散

编辑

治赤白丹腫毒

白朮二錢半 茯苓二錢 朮香、 甘草各二錢 芍藥、 葛根各三錢 枳殼去穰麩炒,二錢五分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

辛芎散

编辑

治赤遊腫。不可服冷藥。

茯苓 白朮 人參 甘草 枳殼 細辛。

川芎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

敗毒散

编辑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炒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㕮咀,加蟬蛻、防風。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

無汗加麻黃

防己散

编辑

治丹毒候,乃熱毒之氣與血相搏,而風氣乘之,故赤腫及遊走遍體者,又名「赤遊風」 ,入腹入腎則殺人。

漢防己半兩。 𥐚硝、 犀角、 黃芩、 黃芪、 川升麻各二錢半。

右剉散,加竹葉煎,大小隨病加減。

一方去𥐚硝,有澤瀉。

白玉散

编辑

治赤遊丹毒

滑石、 寒水石各一兩

右為末,米酢調傅患處。或腫至外腎有破處,只用水調。

消毒飲

编辑

治丹毒痘瘡已出,毒氣壅遏,壯熱狂躁,睡臥不安,大便祕澀,咽喉腫痛,胸膈不利,痘疹消破,卻可服之。

牛蒡子炒,二兩 荊芥穗 甘草炙,各半兩

右剉散,水煎自利。及瘡痘未破,不可輕服,或加防風、連𧄍、升麻、蟬蛻、赤芍藥。有熱加黃芩、防風、犀角消毒飲。

金華散

编辑

治乾濕瘡癬

黃丹煅,一兩 輕粉一錢 黃蘗 黃連各半兩 麝香少許

右為末,先洗次乾,摻之。如乾癬瘡,用臘月豬脂和傅。如無,用麻油亦可。加黃芩、大黃。

摩風膏

编辑

治小兒遍身疥癬瘙痒

苦參、 瀝青、 蕪荑、 黃蠟各一錢, 巴豆三粒, 輕粉五分, 全蠍二枚, 《真麻油》半兩。

右用麻油煎至巴豆焦,濾去所煎物,入輕粉和勻,傅瘡疥效。

《一方》:「治惡癬,以紫貝草根、生白礬少許,同擂爛塗患處,兩次,可斷根。」

一方:「用砒少許,滴酢同熬為膏塗之。」

一方:「以斑貓去頭足,糯米炒黃,去米,以淮棗煮熟,去皮取肉為丸,唾津調搽之,尤妙。」

羌活散

编辑

川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桔梗 枳殼 人參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 甘草減半。

右,㕮咀,生薑、薄荷煎。加《蟬退》,治驚熱。

升麻湯

编辑

升麻 葛根 白芍 藥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服藥身涼即止。

加紫蘇、陳皮、香附子,名「升蘇散。」

有熱加黃芩

咽痛加桔梗

發斑丹毒,加黑參乃效。

牛黃散

编辑

牛黃 龍腦 丹砂飛,各一分 鉛霜半兩

太陰元精石一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先於腫處鍼破出血,鹽湯拭口了,摻藥口內。

三黃真珠散

编辑

治疳積壯熱,生浸淫瘡,俗呼為「溜膿」 ,水流處更濕爛成瘡,此證當內服消食退疳之藥,後用此。

松香、 五味子、 黃連、 黃丹、 海螵蛸各三錢, 輕粉、 雄黃各少許。

右七味,竝為細末,瘡乾則以香油調傅,濕以乾摻。先以「瑩肌散」 煎洗,然後用此藥。

瑩肌散

编辑

洗瘡用之

赤芍、 防風、 薄荷、 苦參、 甘草、 劉寄奴、 黃蘗

右等分,煎湯,洗去患處宿膿後,以前《三黃散》末摻。

瘡上三二度。即成痂而愈。或只服「化毒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