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 (行政區劃):修订间差异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 |
Jc.Sun1998(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6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Unreferenced|time=2023-12-03T11:02:11+00:00}} |
|||
{{Infobox subdivision type |
{{Infobox subdivision type |
||
| name = 盟 |
| name = 盟 |
||
第8行: | 第6行: | ||
| alt_name3= |
| alt_name3= |
||
| alt_name4= |
| alt_name4= |
||
⚫ | |||
⚫ | |||
⚫ | |||
⚫ | |||
1、8、11:现存的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_date=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br>中华民国:2006年(法源廢止) |
|||
⚫ | |||
⚫ | |||
| end_date= 中华民国:2006年(法源廢止)<br>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 |
|||
| current_number = 3个 |
| current_number = 3个 |
||
| number_date = 2005年起 |
| number_date = 2005年起 |
||
| type= 中华民国:[[省]]、[[地方 (中华民国)|地方 |
| type=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br>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省]]、[[地方 (中华民国)|地方]] |
||
| exofficio= |
| exofficio=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br>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塞北地区]]和[[中国西部|西部地区]]、[[东北新省区方案|东北地区]]部分省區{{NoteTag|主要包含[[熱河省_(中華民國)|熱河省]]、[[綏遠省_(中華民國)|綏遠省]]、[[察哈爾省_(中華民國)|察哈爾省]]、[[遼北省_(中華民國)|遼北省]]、[[吉林省_(中華民國)|吉林省]]、[[嫩江省]]、[[黑龍江省_(中華民國)|黑龍江省]]、[[興安省_(中華民國)|興安省]]、[[中華民國新疆省|新疆省]]、[[中華民國青海省|青海省]]等省及[[名义上]]的[[蒙古地方]]均設有盟部。}} |
||
| government = 中華民國:盟長公署/盟政府{{NoteTag|原設盟公署,後[[蒙藏委員會]]依《[[s: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施行條例|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施行條例]]》制定《[[s:蒙古自治原則八項|蒙古自治原則八項]]》,規定各盟公署改稱盟政府,組織不變。}}<br> |
| government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盟行政公署]]<br>中華民國大陆时期:盟長公署/盟政府{{NoteTag|原設盟公署,後[[蒙藏委員會]]依《[[s: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施行條例|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施行條例]]》制定《[[s:蒙古自治原則八項|蒙古自治原則八項]]》,規定各盟公署改稱盟政府,組織不變。}}<br> |
||
| subdivision = 中華民國:[[旗_(行政區劃)|旗]]、[[特別旗 |
| subdivision = 中華人民共和國:[[县级行政区]](旗、县)<br>中華民國大陆时期:[[旗_(行政區劃)|旗]]、[[特別旗]] |
||
}} |
}} |
||
[[File:China Prefectural-level divisions (PRC claim) sl.png|thumb|alt=一张中国地图,按地级行政区的种类涂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图中橙黄色即为现存的盟]] |
[[File:China Prefectural-level divisions (PRC claim) sl.png|thumb|alt=一张中国地图,按地级行政区的种类涂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图中橙黄色即为现存的盟]] |
||
'''盟'''({{mong|m=ᠠᠶᠢᠮᠠᠭ|PS=aimag|Ppp=ayimaγ|k=аймаг}})又称'''[[艾马克]]''' |
'''盟'''({{mong|m=ᠠᠶᠢᠮᠠᠭ|PS=aimag|Ppp=ayimaγ|k=аймаг}})又称'''[[艾马克]]'''。[[清代蒙古]]将其作为旗以上的[[监察]]区,不负责行政事务;至民国时,与[[旗 (行政区划)|旗]]演变为中国蒙古族地区特有的行政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改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的[[地级行政区|地級行政區单位]],相当于其他[[省]]和[[自治区]]的“[[地区行政公署|地区]]”。各盟不设[[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管理机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盟工作委员会和各[[盟行政公署]]。盟下辖区域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县]]、[[旗 (行政区划)|旗]]、[[县级市]])。 |
||
== 沿革 == |
== 沿革 == |
||
=== 清代 === |
=== 清代 === |
||
{{main|清代蒙古}} |
{{main|清代蒙古}} |
||
蒙古各部自古就有[[会盟]]习俗,[[清代]]初年沿用旧时的“楚固拉干”({{mong|m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PS =Qûûlgan}},[[卫拉特语]]多译为“丘尔干”)为盟,与[[旗 (行政区划)|旗]]形成[[盟旗制]]。清廷规定,每三年各盟选出之盟长都要在指定地点“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盟长仅负责协调各旗之间的军事和司法关系,而没有行政权力。[[崇德]]年间,清廷派员参加漠南蒙古各部的会盟,但会盟地点和名称尚不固定,康熙年间[[多伦会盟]]後此制度扩展到漠北,同时清廷停派大臣参加,改由蒙古王公轮流出任盟长,乾隆年间清廷给内外蒙古十盟会盟长颁发印信,印文中以会盟地作为盟名,後又对厄鲁特蒙古各盟赐名。<ref>{{cite journal |author1=达力扎布 |title=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journal=《民族研究》 |date=2020 |issue=2 |url=http://mzyj.ajcass.org/Admin/UploadFile/Issue/2hm5cw0v.pdf |access-date=2024-05-01 |archive-date=2024-0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30215232/http://mzyj.ajcass.org/Admin/UploadFile/Issue/2hm5cw0v.pdf |dead-url=yes }}</ref>[[道光]]以后,[[內札薩克蒙古]]设六盟;[[喀尔喀蒙古]]设四盟;[[科布多]]设三盟,[[青海蒙古]]各部设二盟;新疆境内厄鲁特蒙古各部设五盟。 |
|||
⚫ | |||
蒙古自古就有[[会盟]]习俗,[[清代]]初年沿用旧时的“楚固拉干”({{mong|m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PS =Qûûlgan}})为盟,与[[旗 (行政区划)|旗]]形成[[盟旗制]]。[[道光]]以后,[[內札薩克蒙古]]设六盟;[[喀尔喀蒙古]]设四盟;[[科布多]]设三盟,[[青海蒙古]]各部设二盟;新疆蒙古各部设五盟。 |
|||
⚫ |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單位}}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單位}} |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民国]]初年[[外蒙古独立]]後,[[蒙古人民共和國]]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民国]]初年[[外蒙古独立]]後,[[蒙古人民共和國]]改革[[蒙古国行政区划|其行政区划]],将原先的“盟”(čiɣulɣan)改为“部”(ayimaɣ),並重新劃分,1946年被中国承认後一般译为「[[省 (蒙古国)|省]]」。而中国国民政府所能控制的[[塞北四省]]境内,其汉语名称未随着蒙古语而改变,“盟”在内蒙古沿用至今。民國19年(1930年)5月,[[國民政府]]在[[中華民國南京市|南京]]召開蒙古會議,與會各盟旗代表決議要求蒙古盟、部、旗法制化,成為蒙古地區合法地方行政組織,翌年政府公布《[[s:蒙古盟部旗組織法|蒙古盟部旗組織法]]》,使蒙古盟旗制度在中華民國法律上取得與省縣同等與合法地位。國民政府後續制定《[[s:蒙古自治原則八項|蒙古自治原則八項]]》,並一度在蒙古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自治政務委員會]],後取消該會,並將轄區依省界劃分,成立「[[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及「[[察哈爾省境內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分別負責辦理部分盟旗地方自治事務。<ref>{{cite book|url=https://themefile.culture.tw/file/2017-12-15/5451ea37-11d0-4747-a644-b93041dd281f/%E8%92%99%E5%8F%A4%E7%9B%9F%E6%97%97%E5%88%B6%E5%BA%A6.%20%E8%A5%BF%E8%97%8F%E6%94%BF%E6%95%99%E5%88%B6%E5%BA%A6%E7%95%A5%E8%BF%B0%E7%A8%BF.pdf|title=蒙古盟旗制度西藏政教制度略述稿|author=劉學銚、陳又新|publisher=[[蒙藏委員會]]|year=1996|isbn=9789570084382|access-date=2024-02-28|archive-date=2024-02-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8152210/https://themefile.culture.tw/file/2017-12-15/5451ea37-11d0-4747-a644-b93041dd281f/%E8%92%99%E5%8F%A4%E7%9B%9F%E6%97%97%E5%88%B6%E5%BA%A6.%20%E8%A5%BF%E8%97%8F%E6%94%BF%E6%95%99%E5%88%B6%E5%BA%A6%E7%95%A5%E8%BF%B0%E7%A8%BF.pdf|dead-url=no}}</ref><ref>[https://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show_gaztext.hpg&sysid=E0605609 《總統府公報》第6671號] {{Wayback|url=https://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2Fshow_gaztext.hpg&sysid=E0605609%7C|date=20240228152207 }},民國95年1月27日出刊。</ref>随着1947年中共主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和1949年國民黨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內戰戰事]]失利,中華民國政府對各盟旗陸續䘮失實際控制。該組織法在2006年被[[立法院]]決議廢止。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位}} |
||
[[中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盟属于地方自治政权,存在相应的人民政府或人民委员会。 |
||
1958年4月起,盟虚级化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归类为[[地级行政区]]。此后,盟的行政管理机构称“[[行政公署]]”,盟也不再设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是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盟人大工委不具有选举、罢免盟行政公署官员的权力,行政地位上与“[[地区行政公署|地区]]”类似。截至2005年,仅存三个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兴安盟]]。 |
1958年4月起,盟虚级化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归类为[[地级行政区]]。此后,盟的行政管理机构称“[[行政公署]]”,盟也不再设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是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盟人大工委不具有选举、罢免盟行政公署官员的权力,行政地位上与“[[地区行政公署|地区]]”类似。截至2005年,仅存三个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兴安盟]]。 |
||
第57行: | 第52行: | ||
|[[阿拉善盟]]||{{MongolUnicode|ᠠᠯᠠᠱᠠᠨ}} ||Alxaa||[[阿拉善左旗]]||成立于1979年 |
|[[阿拉善盟]]||{{MongolUnicode|ᠠᠯᠠᠱᠠᠨ}} ||Alxaa||[[阿拉善左旗]]||成立于1979年 |
||
|- |
|- |
||
|[[巴彦淖尔盟]]||{{MongolUnicode|ᠪᠠᠶ᠋ᠠᠨᠨᠠᠭᠤᠷ}} ||Bayan Nûûr||[[临河区]]|| 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巴彦淖尔市]] |
|[[巴彦淖尔盟]]||{{MongolUnicode|ᠪᠠᠶ᠋ᠠᠨᠨᠠᠭᠤᠷ}} ||Bayan Nûûr|| [[临河区]]|| 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巴彦淖尔市]]。 |
||
|- |
|- |
||
|[[哲里木盟]]||{{MongolUnicode|ᠵᠢᠷᠢᠮ}} ||Jirem|| [[科尔沁区]]||1999年1月13日撤盟改设地级[[通辽市]] |
|[[哲里木盟]]||{{MongolUnicode|ᠵᠢᠷᠢᠮ}} ||Jirem|| [[科尔沁区]]||1999年1月13日撤盟改设地级[[通辽市]]。 |
||
|- |
|- |
||
|[[昭乌达盟]] ||{{MongolUnicode|ᠵᠤᠤ ᠤᠳᠠ}} ||Jûû Ûd|| [[红山区]]||1983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赤峰市]] |
|[[昭乌达盟]] ||{{MongolUnicode|ᠵᠤᠤ ᠤᠳᠠ}} ||Jûû Ûd|| [[红山区]]||1983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赤峰市]]。 |
||
|- |
|- |
||
|[[乌兰察布盟]]||{{MongolUnicode|ᠤᠯᠠᠭᠠᠨᠴᠠᠪ}} ||Ûlaanqab|| [[集宁区]]|| 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乌兰察布市]] |
|[[乌兰察布盟]]||{{MongolUnicode|ᠤᠯᠠᠭᠠᠨᠴᠠᠪ}} ||Ûlaanqab|| [[集宁区]]|| 1954年绥远省烏蘭察布蒙古族自治區舆[[绥东四旗]]合并改為烏蘭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乌兰察布市]]。 |
||
|- |
|- |
||
|[[伊克昭盟]] ||{{MongolUnicode|ᠶᠡᠬᠡ ᠵᠣᠤ}}||Ih Jûû||[[东胜区]]|| 2001年2月26日撤盟改设地级[[鄂尔多斯市]] |
|[[伊克昭盟]] ||{{MongolUnicode|ᠶᠡᠬᠡ ᠵᠣᠤ}}||Ih Jûû|| [[东胜区]]|| 2001年2月26日撤盟改设地级[[鄂尔多斯市]]。 |
||
|- |
|- |
||
|[[呼伦贝尔盟]] ||{{MongolUnicode|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 ||Holonbûir|| [[海拉尔区]]|| 2001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呼伦贝尔市]] |
|[[呼伦贝尔盟]] ||{{MongolUnicode|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 ||Holonbûir|| [[海拉尔区]]|| 1947年兴安省[[呼伦贝尔部|呼伦贝尔各旗]]改为呼伦贝尔盟。2001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呼伦贝尔市]]。 |
||
|- |
|- |
||
|[[卓索图盟]]||{{MongolUnicode|ᠵᠣᠰᠤᠲᠤ}} ||Jôst(iin)||[[朝阳市]][[双塔区]]|| 1933年[[蒙地奉上]]时 |
|[[卓索图盟]]||{{MongolUnicode|ᠵᠣᠰᠤᠲᠤ}} ||Jôst(iin)||[[朝阳市]][[双塔区]]|| 1933年[[滿洲國]][[蒙地奉上]]时废除,1946年國民政府派員至蒙旗宣撫善後時曾短暫復設,後因內戰再次廢除。<br>范围包含今[[辽宁省]][[阜新市]]、[[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地区。 |
||
|- |
|- |
||
|[[察哈尔盟]]||{{MongolUnicode|ᠴᠠᠬᠠᠷ}} ||Qahar||[[宝昌县]]|| 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 |
|[[察哈尔盟]]||{{MongolUnicode|ᠴᠠᠬᠠᠷ}} ||Qahar||[[宝昌县]]|| 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分别并入[[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 |
||
|- |
|- |
||
|[[纳文慕仁盟]] ||{{MongolUnicode|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Nûûn Moron||[[扎兰屯市]]|| 1949年4月11日同[[呼伦贝尔盟]]合并, |
|[[纳文慕仁盟]] ||{{MongolUnicode|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Nûûn Moron||[[扎兰屯市]]|| 1949年4月11日同[[呼伦贝尔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
||
|- |
|- |
||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MongolUnicode|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br />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 Holonbûir<br />Nûûnmoron || [[海拉尔区]] || 1949年4月11日由[[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 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3年4月撤銷,並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MongolUnicode|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br />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 Holonbûir<br />Nûûnmoron || [[海拉尔区]] || 1949年4月11日由[[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 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3年4月撤銷,並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
||
|} |
|} |
||
第86行: | 第81行: | ||
* [[地区行政公署]] |
* [[地区行政公署]] |
||
* [[旗 (行政区划)]] |
* [[旗 (行政区划)]] |
||
* [[省 (蒙古国)]] |
|||
* [[蘇木_(行政區劃)|蘇木]] |
* [[蘇木_(行政區劃)|蘇木]] |
||
* [[內屬蒙古]] |
* [[內屬蒙古]] |
2024年12月24日 (二) 01:02的最新版本
盟 | |
---|---|
分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级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省縣間分區[註 1] |
位置 | 大清(1636-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12-1949)[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創建法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中华民国:《蒙古盟部旗組織法》 |
创建时间 | 1636年 |
廢除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2006年(法源廢止) |
數量 | 3个(2005年起) |
應用範圍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省、地方 |
適用地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塞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省區[註 3] |
本级政府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盟行政公署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盟長公署/盟政府[註 4] |
上級 |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级行政区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無(國家直轄)[註 5] |
下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县级行政区(旗、县)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旗、特別旗 |
盟(蒙古语:ᠠᠶᠢᠮᠠᠭ,汉语拼音字母:aimag,鲍培转写:ayimaγ,西里尔字母:аймаг)又称艾马克。清代蒙古将其作为旗以上的监察区,不负责行政事务;至民国时,与旗演变为中国蒙古族地区特有的行政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改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的地級行政區单位,相当于其他省和自治区的“地区”。各盟不设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管理机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盟工作委员会和各盟行政公署。盟下辖区域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县、旗、县级市)。
沿革
[编辑]清代
[编辑]蒙古各部自古就有会盟习俗,清代初年沿用旧时的“楚固拉干”(蒙古语:ᠴᠢᠭᠤᠯᠭᠠᠨ,汉语拼音字母:Qûûlgan,卫拉特语多译为“丘尔干”)为盟,与旗形成盟旗制。清廷规定,每三年各盟选出之盟长都要在指定地点“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盟长仅负责协调各旗之间的军事和司法关系,而没有行政权力。崇德年间,清廷派员参加漠南蒙古各部的会盟,但会盟地点和名称尚不固定,康熙年间多伦会盟後此制度扩展到漠北,同时清廷停派大臣参加,改由蒙古王公轮流出任盟长,乾隆年间清廷给内外蒙古十盟会盟长颁发印信,印文中以会盟地作为盟名,後又对厄鲁特蒙古各盟赐名。[1]道光以后,內札薩克蒙古设六盟;喀尔喀蒙古设四盟;科布多设三盟,青海蒙古各部设二盟;新疆境内厄鲁特蒙古各部设五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编辑]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行政區劃單位 |
---|
民国初年外蒙古独立後,蒙古人民共和國改革其行政区划,将原先的“盟”(čiɣulɣan)改为“部”(ayimaɣ),並重新劃分,1946年被中国承认後一般译为「省」。而中国国民政府所能控制的塞北四省境内,其汉语名称未随着蒙古语而改变,“盟”在内蒙古沿用至今。民國19年(1930年)5月,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蒙古會議,與會各盟旗代表決議要求蒙古盟、部、旗法制化,成為蒙古地區合法地方行政組織,翌年政府公布《蒙古盟部旗組織法》,使蒙古盟旗制度在中華民國法律上取得與省縣同等與合法地位。國民政府後續制定《蒙古自治原則八項》,並一度在蒙古成立自治政務委員會,後取消該會,並將轄區依省界劃分,成立「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及「察哈爾省境內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分別負責辦理部分盟旗地方自治事務。[2][3]随着1947年中共主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和1949年國民黨於內戰戰事失利,中華民國政府對各盟旗陸續䘮失實際控制。該組織法在2006年被立法院決議廢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类型 |
---|
民政登记行政区划层级 |
行政级别与其他术语 |
历史:清朝 → 中華民國(大陸部分)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盟属于地方自治政权,存在相应的人民政府或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起,盟虚级化成为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归类为地级行政区。此后,盟的行政管理机构称“行政公署”,盟也不再设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是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盟人大工委不具有选举、罢免盟行政公署官员的权力,行政地位上与“地区”类似。截至2005年,仅存三个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兴安盟。
内蒙古各盟列表
[编辑]现存的盟
汉字 | 蒙古文 | 鲍培转写 | 行政中心 | 备注 |
---|---|---|---|---|
兴安盟 | ᠬᠢᠩᠭᠠᠨ | Hinggan | 乌兰浩特市 | 成立于1954年 |
锡林郭勒盟 | ᠰᠢᠯᠢ ᠶᠢᠨ ᠭᠣᠤᠯ | Xiliin Gôl | 锡林浩特市 | 成立于1954年 |
阿拉善盟 | ᠠᠯᠠᠱᠠᠨ | Alxaa | 阿拉善左旗 | 成立于1979年 |
巴彦淖尔盟 | ᠪᠠᠶ᠋ᠠᠨᠨᠠᠭᠤᠷ | Bayan Nûûr | 临河区 | 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巴彦淖尔市。 |
哲里木盟 | ᠵᠢᠷᠢᠮ | Jirem | 科尔沁区 | 1999年1月13日撤盟改设地级通辽市。 |
昭乌达盟 | ᠵᠤᠤ ᠤᠳᠠ | Jûû Ûd | 红山区 | 1983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赤峰市。 |
乌兰察布盟 | ᠤᠯᠠᠭᠠᠨᠴᠠᠪ | Ûlaanqab | 集宁区 | 1954年绥远省烏蘭察布蒙古族自治區舆绥东四旗合并改為烏蘭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乌兰察布市。 |
伊克昭盟 | ᠶᠡᠬᠡ ᠵᠣᠤ | Ih Jûû | 东胜区 | 2001年2月26日撤盟改设地级鄂尔多斯市。 |
呼伦贝尔盟 | 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 | Holonbûir | 海拉尔区 | 1947年兴安省呼伦贝尔各旗改为呼伦贝尔盟。2001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呼伦贝尔市。 |
卓索图盟 | ᠵᠣᠰᠤᠲᠤ | Jôst(iin) | 朝阳市双塔区 | 1933年滿洲國蒙地奉上时废除,1946年國民政府派員至蒙旗宣撫善後時曾短暫復設,後因內戰再次廢除。 范围包含今辽宁省阜新市、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地区。 |
察哈尔盟 | ᠴᠠᠬᠠᠷ | Qahar | 宝昌县 | 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分别并入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 |
纳文慕仁盟 | 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 Nûûn Moron | 扎兰屯市 | 1949年4月11日同呼伦贝尔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 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 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
Holonbûir Nûûnmoron |
海拉尔区 | 1949年4月11日由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 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3年4月撤銷,並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
历代设盟情况
[编辑]参见
[编辑]注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达力扎布. 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PDF). 《民族研究》. 2020, (2) [2024-05-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1-30).
- ^ 劉學銚、陳又新. 蒙古盟旗制度西藏政教制度略述稿 (PDF). 蒙藏委員會. 1996 [2024-02-28]. ISBN 978957008438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8).
- ^ 《總統府公報》第6671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國95年1月27日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