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 (古代):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己轉移 |
||
第1行: | 第1行: | ||
{{other uses|梁州 (消歧義)}} |
{{other uses|梁州 (消歧義)}} |
||
'''梁州''',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 |
|||
'''梁州''',[[漢族]]文化中的[[九州 (中國)|九州]]之一。《[[尚書]]·禹貢》云:“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華陽國志·巴志》云:「昔在唐堯,洪水滔天。鯀功無成,聖禹嗣興,導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稟參伐,俯壤華陽,黑水、江、漢為梁州。...及武王克商,並徐合青,省梁合雍,而職方氏猶掌其地,辨其土壤,甄其貫利,迄於秦帝。漢興,高祖藉之成業。武帝開拓疆壤,乃改雍曰涼,革梁曰益。故巴、漢、庸、蜀屬益州。」可見梁州范圍廣及巴蜀及漢中。 |
|||
⚫ | |||
== 作為九州之一的梁州范圍 == |
|||
⚫ | |||
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 |
|||
{| class="wikitable" |
|||
|- bgcolor="#efefef"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州名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范圍 |
|||
|----- |
|||
| '''梁州''' || [[益州刺史部|益州]]<ref>揚雄《十二州箴·益州牧箴》「巖巖岷山,古曰梁州。」</ref><ref>揚雄《蜀都賦》「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彌望,郁乎青蔥,沃壄千里。」</ref><ref>《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並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ref> |
|||
|----- |
|||
|} |
|||
=== 晉代 === |
|||
{| class="wikitable" |
|||
|- bgcolor="#efefef"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州名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范圍 |
|||
|----- |
|||
| '''梁州''' || 梁州、益州、寧州<ref>《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梁州,案《禹貢》華陽黑水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益州,案《禹貢》及舜十二牧俱為梁州之域,周合梁於雍,則又為雍州之地。《春秋元命包》云:『參伐流為益州,益之為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險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始秦惠王滅蜀,置郡,以張若為蜀守。及始皇置三十六郡,蜀郡之名不改。漢初有漢中、巴蜀。高祖六年,分蜀置廣漢,凡為四郡;武帝開西南夷,更置犍為、牂柯、越巂、益州四郡,凡八郡,遂置益州統焉,益州始此也。............寧州,於漢魏為益州之域。........」</ref> |
|||
|----- |
|||
|} |
|||
=== 隋代 === |
|||
據《隋書卷二十九·志二十四·地理上》<ref>[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9A%8B%E6%9B%B8/%E5%8D%B729 隋書卷二十九·志二十四·地理上]</ref>所載的梁州州域如下: |
|||
{| class="wikitable" |
|||
|- bgcolor="#efefef"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州名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范圍 |
|||
|----- |
|||
| '''梁州''' || 漢川郡、西城郡、房陵郡、清化郡、通川郡、宕渠郡、漢陽郡、臨洮郡、宕昌郡、武都郡、同昌郡、河池郡、順政郡、義城郡、平武郡、汶山郡、普安郡、金山郡、新城郡、巴西郡、遂寧郡、涪陵郡、巴郡、巴東郡、蜀郡、臨邛郡、眉山郡、隆山郡、資陽郡、瀘川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黔安郡 |
|||
|----- |
|||
|} |
|||
=== 明代 === |
|||
{| class="wikitable" |
|||
|- bgcolor="#efefef"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州名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范圍 |
|||
|----- |
|||
| '''梁州''' || [[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四川省]];[[施州卫]]部分<ref>四庫全書《明一統志·卷六十六》禹貢荆梁二州之域,天文翼分野</ref> |
|||
|----- |
|||
|} |
|||
== 作為行政区划的梁州 == |
|||
* [[梁州 (曹魏)]],[[曹魏]][[魏元帝|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梁州初治[[沔阳县]](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 |
* [[梁州 (曹魏)]],[[曹魏]][[魏元帝|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梁州初治[[沔阳县]](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 |
||
* [[西晋]][[太康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县|西乡]]、[[镇巴]]及[[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区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县|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
* [[西晋]][[太康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县|西乡]]、[[镇巴]]及[[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区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县|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
||
第57行: | 第13行: | ||
{{reflist}} |
{{reflist}} |
||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
|||
{{中国九州}} |
|||
{{東漢行政區劃|nocat}} |
|||
{{三國行政區劃|nocat}} |
|||
⚫ | |||
{{西晉行政區劃|nocat}} |
|||
⚫ | |||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
2018年6月30日 (六) 03:38的版本
梁州,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
沿革
- 梁州 (曹魏),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梁州初治沔阳县(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
-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镇巴及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区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年)仍还治南郑县。
-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
-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城固、南郑、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汉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784年)改置兴元府。
- 梁州 (东魏),东魏天平初置,治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太康、杞县、尉氏、兰考、封丘等县地。北周宣帝改为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