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女性主義: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ranslatorX(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TranslatorX(留言 | 贡献) 小 修改上方翻譯連結 |
||
第1行: | 第1行: | ||
{{expand|time=2016-03-09T13:57:08+00:00}} |
{{expand|time=2016-03-09T13:57:08+00:00}} |
||
{{Translating|[[:en:Material |
{{Translating|[[:en:Material feminism]]||time=2016-03-08T23:32:04+00:00}} |
||
2016年3月10日 (四) 20:51的版本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3月9日) |
唯物女性主義在理解女性的壓迫時聚焦於資本主義與父權作為中心。它聚焦於社會轉變,而非在資本主義系統內尋求轉變。[1]珍妮佛·維克(Jennifer Wicke)定義唯物女性主義為「一個女性主義,堅持檢查物質狀況在社會結構,包括性別階級(hierarchy),發展......唯物女性主義避免將性別階級是為單一的效果.....父權與替代計量社會網路與精神的關係構成了一個唯物、歷史的一刻。」[2]
歷史
唯物女性主義出現於七零年代晚期並且和關鍵思想家,如:羅斯瑪莉·韓賽(Rosemary Hennessy)、史蒂菲·傑克森(Stevi Jackson)與克莉絲汀·道菲(Christine Delphy)有關。
與馬克思女性主義的關係
唯物女性主義這個詞首次出現於1975年由克莉絲汀·道菲提出。現在的概念根源於社會女性主義與馬克思女性主義;《唯物女性主義:一個關於階級、差異與女性的生活的讀本》(Materialist Feminism: A Reader in Class, Difference, and Women’s Lives)的編者,羅斯瑪莉·韓賽與克麗絲·英格漢(Chrys Ingraham),將唯物女性主義解釋為結合數個理論-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女性主義與基進女性主義,就像意義與主觀的後現代理論與精神分析理論。
跨國行動
參見
- Christine Delphy
- Double burden
- Economic materialism
- Feminist economics
- Rosemary Hennessy
- Stevi Jackson
- 馬克思女性主義
- 社會女性主義
- Monique Wittig
參考
- ^ Jackson, Stevi. Why a materialist feminism is (Still) Possible—and necessary.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special issue: Local/Global IDs: Materialist Discursive Feminism (ScienceDirect). May–August 2001, 24 (3-4): 283–293. doi:10.1016/S0277-5395(01)00187-X.
- ^ Ferguson, Margaret. Feminism and postmodernism. Durham, North Carolina: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82231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