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台湾维基人布告板/档案3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2010年1月-12月已存档
台湾与香港维基社群的互动性比较
我刚才查了一下Wikipedia talk:香港维基人布告板(香港社群讨论页)的修订历史统计与本讨论页(台湾社群讨论页)的修订历史统计,发觉两个社群讨论页的编辑热络度实在差很多:
项目 | 台湾社群讨论页 | 香港社群讨论页 |
---|---|---|
number of edits(历年总编辑次数) | 319 | 6,736 |
first edit(首次编辑时间) | 2006-01-19 | 2004-11-17 |
average number of edits per month(平均每月编辑次数) | 7.6 | 110.7 |
unique editors(参与编辑人数) | 129 | 283 |
average number of edits per user(平均每人编辑次数) | 2.5 | 22.5 |
number of edits within previous year(过去一年编辑次数) | 109 | 644 |
社群讨论页的编辑情况与“社群互动性”有密切关连性,由此可见,台湾维基社群的互动性远不如香港维基社群,建议大家多多利用这个版面加强社群内部的连络。-Kolyma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1:22 (UTC)
- 这个比较是有缺陷的,其一,台湾维基社群最早的讨论页不是在本讨论页,台湾开的比香港早上许多;其二,台湾维基社群的外部平台很分散,PTT是一处,香港没有类似的外部沟通平台。--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21:07 (UTC)
- 说到这,我免不了要抱怨一下,PTT很多关于维基的讨论都不按照中文维基讨论规则走,如:“推定善意”等,这结果让台湾的维基发展,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受到一定阻碍。我或许比较自以为是;我认为“外部平台”分散,正是台湾维基无法蓬勃发展的很大原因。在这里,很希望这些平台的发言能集中在“维基本身”,另外,各位跨平台维基朋友在看到PTT相关讨论时,能同时间顺手转贴在中文维基内供社群讨论。这样做,才能让台湾的维基发展循著正确方向走。--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6:04 (UTC)
- 事实上...PTT上面的讨论并没有比较热络。其实我觉得与其说热不热络,不如说在台湾用惯了PTT,BBS式的阅读风格跟写法要搬到维基上还真的颇绑手绑脚,而且中文的排版很容易找不到谁在讲什么。-蜜蜂猫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8:23 (UTC)
- 目前台湾社群的活动处于低点,PTT上面除了零星的新人发问,是没有人开新讨论的。除了不开新话题,某些资深用户对新手的态度也很高傲。Winertai兄所言甚是,我也认为平台的发言应回来集中在“维基本身”,毕竟BBS的使用群体正在萎缩,我们应加强维基本站的社群经营。--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9:00 (UTC)
- 我去年曾试著要注册PTT以参与中文维基讨论,但发觉它是给学生玩的,令我有“非其族类”的感叹,而且说真的也不太喜欢那种介面,因而作罢。在此赞同两位先进的话:希望能将平台集中在维基本身。-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4:09 (UTC)
- 目前台湾社群的活动处于低点,PTT上面除了零星的新人发问,是没有人开新讨论的。除了不开新话题,某些资深用户对新手的态度也很高傲。Winertai兄所言甚是,我也认为平台的发言应回来集中在“维基本身”,毕竟BBS的使用群体正在萎缩,我们应加强维基本站的社群经营。--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9:00 (UTC)
台湾社群首页
由于原来的台湾社群页面被删掉了,现在的分类:台湾维基人和Wikipedia:台湾主题公告栏实际上就是负担了“台湾社群首页”的功能。而Wikipedia:台湾主题公告栏已经长期没有更新,我想与三位页面管理员交换想法,将公告栏重新打造,制作成新版的台湾社群首页重新设计台湾社群首页。--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日 (六) 16:07 (UTC)
- 感谢Jason君的关注,不过,我更殷切见到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能正常运作。一年开一次会,发几回新闻稿,应该不是难事。--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00:29 (UTC)
改版动机
- 社群首页作为台湾社群的据点。
- 社群首页作为外界认识台湾社群的窗口。
- 社群首页作为新人踏入台湾社群的桥梁。
- 社群首页能够引导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合作、聚会。
- 新的社群首页设计以达成上列目标为原则。
- 目前两个页面是跟台湾社群有关:分类:台湾维基人、维基百科:台湾主题公告栏。前者偏向社群,后者偏向编辑公告栏,但两者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11:03 (UTC)
草拟架构
- 版本一,雏型一,资讯量少,相当容易阅读,主要传达内容是社群介绍。目前完成度低。
- 版本二,雏型二,以社群介绍为主要概念的设计。目前完成度低。
- 版本三,新增雏型三,目前完成度低。考量到06年之后加入的用户与资深用户的距离感,上面的设计可能无法吸引到部分用户的认同,所以新作了一版,将主旨回到台湾维基人列表。这样一个进入门槛低、认同度较高;打算以签名列表为主,再以适当的位置提醒台湾维基人更深入的认识各项交流活动。
我慢慢修,页面的架构先立,内容再慢慢乔。由于大规模的改版牵涉到社群页面的运作流程,各页面的定位也需要调整。--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5日 (二) 11:54 (UTC)
回应:版面基本上不觉得有特别的问题,初次感觉良好。不过在网络上宣传比不上在现实中的工作;那就要靠社群的新来者承继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成员及其他曾出力的人们的工作。Ktsquare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18:03 (UTC)
- 谢谢Ktsquare兄的回应。第一届的理监事也会在合适的时机交接与退场,协会是有期待出现适合的“社群新来者”承继。
- 目前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台湾维基人仍有十分活跃者,为数不少。但目前维基网站已不同于04年的小网站,当年中文维基是百人内的活跃社群,彼此相识容易,认同感也高,相当团结。但后来几位核心人物完全投入维基媒体国际会议,无暇顾及线上部份的“社群经营”,原本的社群就逐渐与新人脱节。
- 举例来说,在过去,每天有一批志愿者每天发送{{welcomeTW}}模板给新进的台湾维基人,指引新人与台湾维基人互相认识,这是社群经营的一环。为此,我认为应申请恢复Wikipedia:台湾维基人列表,作为未来台湾维基人的签名页,并利用{{welcomeTW}}指引新人前往签到。--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21:51 (UTC)
- (!)意见:我支持发送{{welcomeTW}}模板给新进的台湾维基人,也愿意参与此一工作。至于签名页的摆放,建议放在子页面即可,不必占用主页面。-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10:52 (UTC)
- 对了,各位伙伴,请以{{subst:WelcomeTW}}的方式发送,这样留在讨论页的内容就不会随模板而有更动,详细说明请见template:welcomeTW。另外,征求志愿者对{{welcomeTW}}模板进行更新或调整,谢谢。--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09:16 (UTC)
- (!)意见:我支持发送{{welcomeTW}}模板给新进的台湾维基人,也愿意参与此一工作。至于签名页的摆放,建议放在子页面即可,不必占用主页面。-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10:52 (UTC)
新闻
是不是可以新增一个专门放置新闻的地方呢?维基人可以经过不同报纸、网路新闻的阅读,整理出比较正确的内容。梦游漫画艺廊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2:29 (UTC)
- 目前有Portal:台湾新闻动态,但仅为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服务,没有收录价值的新闻事件不会被接受。另一个方式为中文维基新闻网站,专门刊载新闻,但该站的协作有时效性,发稿上去一阵子,页面就会停止编辑。--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9:48 (UTC)
台湾维基人,各页面所负担之职能
页面越开越多,许多页面在建立者离开之后就荒废了。最早是原生的2004台湾维基人列表页,接著是2005开的台湾首页,后来阿儒在创台湾主题公告栏,阿儒等人离开之后,公告栏的功能就大大的降低,2009又多了新改版的台湾专题。我不打算再多开需要经营的页面,长期无人参与的页面要转型或合并。
台湾维基人列表页面已经恢复了。当下,我们有Wikipedia:台湾维基人列表、分类:台湾维基人、维基百科:台湾主题公告栏、Portal:台湾、Portal:台湾新闻动态,以及前述各页对应的讨论页。我对各页面的定位意见如下,欢迎各位发表看法:
- 维基百科:台湾维基人列表:维基人报到与自我介绍、认识社群(管理员、聚会)、台湾维基人各式活动介绍。以其中一或二项功能为主页,其馀功能放子页面。
- 维基百科:台湾主题公告栏:支援Portal:台湾,组织维基人对台湾主题条目进行协作。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已停摆超过一年,先退为子页面存档,待适合时机再进入该页。适度简化Wikipedia:台湾主题公告栏/需要进行的工作页面。另有一个使用率很低的页面,维基百科:台湾专题。
- Portal:台湾:现阶段不动,功能如旧。侧重对读者展示、引导编者关注重要性较高的台湾主题条目、提示编者更新相关条目。
- Portal:台湾新闻动态:现阶段不动,功能如旧。但采纳User:梦甜芯的意见,透过些许的版面设计,加强该页与其他页面的横向连结,引导台湾维基人对合适的台湾新闻题材进行协作。--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09:27 (UTC)
- 请问未来的“社群首页”会是哪一个?-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5:13 (UTC)
- 列表页。我主张诉求对象扩张到全体台湾维基人。
- 我正等候更多的意见回馈,小B设计的首页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思路。-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3:39 (UTC)
- 请问未来的“社群首页”会是哪一个?-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5:13 (UTC)
- 我觉得哪一个页面(风格)当社群首页都无妨,但是“名称”要精确,不要令新加入的成员感到混淆。因此我建议直接用“台湾维基社群首页”或类似字眼可能会比较好一点。先前一段时间以维基百科:台湾主题公告栏作为社群首页时,我就曾提出改名建议,不过没有得到回响。当时实在有点不明白为何“善小而不为”呢?况且我已表明要自己作修改,也不用麻烦到任何人啊!日子久了,终于慢慢了解及适应资深维基人的保守习性。不过当我看到上面支援Portal:台湾这几个字时,心里多少还是感到一点点安慰。我觉得这一回Jasonzhuocn兄展现出前所未见的企图心,令人佩服。希望在这方面能多考量一下新人的角度,谢谢!-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4:30 (UTC)
- 我非常期望能够听到目前还有参与“台湾主题公告栏”的伙伴的意见。Kolyma兄建议“台湾维基社群首页”的名称,那么就改吧,谁还在参与社群就该让谁决定才是。过去阿儒十分捍卫他经营的部份,那是阿儒的风格,希望Kolyma兄不要介意。
- 这段时间我在survey许多横向连结的方式,所以进度有些慢下来。想用其他的方式置换掉{{TwBoardTop}}和{{TwBoardBody}}的横向连结功能,之前已经在PTT上发信通知该模版的作者:爱索跟大摩,迄今没有回应。我参考了许多不同的方式,维基百科讨论:ACG专题和维基百科:免责声明或是澳门社群的聚会页面都很不错。--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20:06 (UTC)
- 我觉得哪一个页面(风格)当社群首页都无妨,但是“名称”要精确,不要令新加入的成员感到混淆。因此我建议直接用“台湾维基社群首页”或类似字眼可能会比较好一点。先前一段时间以维基百科:台湾主题公告栏作为社群首页时,我就曾提出改名建议,不过没有得到回响。当时实在有点不明白为何“善小而不为”呢?况且我已表明要自己作修改,也不用麻烦到任何人啊!日子久了,终于慢慢了解及适应资深维基人的保守习性。不过当我看到上面支援Portal:台湾这几个字时,心里多少还是感到一点点安慰。我觉得这一回Jasonzhuocn兄展现出前所未见的企图心,令人佩服。希望在这方面能多考量一下新人的角度,谢谢!-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4:30 (UTC)
- 我曾在某些条目的讨论页面看过他的发言,大致也了解其行事风格便是如此,并非对我有什么成见,所以还好啦!
- 我觉得维基百科讨论:ACG专题色调颇佳,是三者当中最好的;维基百科:免责声明比较单调;澳门社群的聚会页面太过刺眼,上端文字被截掉一部分,下方字体也太小(我视力不太好,最怕看小字)。-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29日 (五) 16:34 (UTC)
- 再来看英语维基百科,en:Wikipedia:Quick_directory,似乎也不错。干净清爽,维基百科的淳朴风格。但就地方社群来说,该页的连结都会通往其他页面回不来,地方社群的子页面最好是进去逛一逛都能够连回社群主页。--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0日 (六) 03:53 (UTC)
- 增列一处,旧白俄罗斯语,be-x-old:Дапамога:Зьмест,横向连结可以放两层。--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02:41 (UTC)
能有人帮忙将be-x-old:Дапамога:Зьмест上头的横向连结模板be-x-old:Шаблён:Індэкс移植过来吗?很想搬这款作为台湾社群页面的横向连结。--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2:27 (UTC)
活用Special:链出更改
-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来分享一些比较冷僻的小技巧。
- 看看Special:链出更改/Portal:武汉/武汉条目索引,还有Portal:武汉/武汉条目索引。若有人经营,台湾维基人可仿效之。
- 必须避免被过度的内部链接所影响,所以才开条目索引,直接使用百科条目的链出更改也行,必须避免被过度的内部链接所影响。--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1:53 (UTC)
有关台湾规划中的捷运、轻轨车站条目
今天看到交通部退回8项捷运、轻轨计画的报导,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于这些没有兴建计画的捷运、轻轨车站,到底该不该建立条目?-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3:56 (UTC)
个别事件必须颇为肯定会发生、而且具一定的重要性,才应该值得记载。
我觉得应适用此项正式方针;另外政府组织再造的条目异动及新增也该同样适用。--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6:59 (UTC)
- 我同意Winertai兄的意见。中文维基百科的方针需要向用户多加宣导。--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18:10 (UTC)
- 我的意见是,对于整个兴建计画本身(例如某条捷运线)的条目还算值得一写,因为纵使有规划之后没盖成,好歹它曾经昙花一现的“存在”本身也算是历史的一部份(例如日本的铁路历史中有很多‘未成线’的存在,甚至还有专书介绍这些未成线的),但是至于细节的某某车站之类的细目就没啥撰写必要了,可以直接放在母条目中,除非是盖一半废站的,或许还有点详细说明的意义。另外,日文版维基中有个“急躁编辑”的模版告知读者条目中的内容只是初步的计画,还没有成为确定的事实,中文维基有时在这点上不是标示得很清楚。—泅水大象 讦谯☎ 2010年1月21日 (四) 19:41 (UTC)
- 我继续做补充。从另一个角度视之,某些计画案或主张,可将之视为“未实现之政策”来撰写。假若该计画有足够重要性而值得记载,未尝不可收录,这点我与大象同。如此一来,内容需载明处于规划阶段,有案就应使用计画案的正式名称,避免误导读者。
- 至于细节的某某车站之类的细目,其实我有想到另一个议题,但目前台湾铁道条目的问题不大,所以我在下方另开一章。--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21:07 (UTC)
由于诸位先进一致赞同,我已直接提删。另外,我新建立一个Template:台湾规划中建设,用以标示“仅有规划,尚无兴建案”的建设项目,并会自动将条目纳入Category:台湾规划中建设,以便于和其他已有兴建案的未来建设作区别。欢迎大家以{{台湾规划中建设}}方式引用之。-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2:43 (UTC)
次文化细节以及中文维基百科
最近在互助客栈,出现了香港配音员迷的不平之鸣,Winertai兄提出地区差异是很好的观点,而我认为,除了地区差异,也可尝试解释为次文化(小众)和维基百科严肃本质的矛盾:部分次文化迷所追求的目标,即是刊载小众且不符合百科收录标准的内容(配音迷抱怨配音员无法以媒体关注度达到收录标准,除此之外,中文维基百科许多歌手、影星和节目条目的细节也遭遇到这样的影响跟百科全书严肃的特质互相矛盾)。
- 这个部份,香港网路大典已经面临过这个议题,并获得了良好的解决。香港网络大典曾有过这样的讨论,“这里到底是网典还是杂物大典?”,香港的交通迷、电视迷、动画迷将各自喜好的题材过份收录在网典中,为数不少的内容缺少可靠来源,致使网典成为第一手资料或创作的记录场地。但是网典的宗旨在纪录香港网络界传奇人物、网上大事和网上术语等,是一个以网路为主题的大典网站。所以网典并不是一部线上百科,而是以香港网路为主旨的百科。像是详尽的巴士路线、电视节目语录等内容不是网典的范畴。
- 接著请看香港网络大典:社区,有无发现特别之处? 依循著Wikia的中央站政策,香港的巴士迷和铁道迷另立了自己的wiki,并以网典做为中央站,这三个wiki站的社群页面作了良好的横向连结,又具备Wikia的特性:帐户互通,从而解决了交通迷的需求。但是我们可以留意到,配音员迷似乎是没有自己的wiki的,他们的需求自然跑到了网典和维基百科,以至于和维基百科社群(或方针)产生摩擦。以上是我的意见。--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21:07 (UTC)
此处正在发起讨论,敬请诸君前往发表意见。-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2:47 (UTC)
香港维基媒体协会通讯
http://blog.wikimedia.hk/,这是香港协会的通讯刊物,有许多香港那边的讯息。字体太小的话,可以ctrl键+移动滑鼠滚轮将字体放大。我记得很久之前,台湾社群也有定期发行刊物的构想。--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21:22 (UTC)
BRT车站条目
公车捷运系统车站的条目,中文版以厦门BRT建的最全,日文版和英文版有一条位于日本爱知的BRT路线也建有车站条目,不过那些车站都有比较齐全的设施,多半有独立的站体或是高架车站。我去翻了BRT发源地的葡文版库里奇巴条目,没有收录BRT车站。嘉义BRT车站的设施算是BRT系统里面,最阳春的了。
制度方面,应该明确规范这类条目的收录范畴的界线。--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5:26 (UTC)
Koika提议撰写台南教育博物馆条目,也就是清代的两广会馆,台南女中以及台南二中都是在该处创校,在会馆内上课的。--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15日 (一) 16:21 (UTC)
我们的社群网志
除了 wikimania.tw/blog ,我们在blogger上还有一个2006年使用的旧窝,网址为http://wikimediatw.blogspot.com/,当年作为刊登“Wikimania 2007筹备快报”之用,它现在已经功成身退了。请问是否有人想投稿或是有意愿参与这个社群网志的运作?各位可以讨论一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20:48 (UTC)
- 若有人有意愿参与,请留言给我,我会将意见转交予该网志的所有人进行讨论。--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18:20 (UTC)
有人将归类到Category:台东县的条目及子分类移到Category:台东县
今日T0118163(讨论 | 贡献)将Category:台东县重定向至他新建立的Category:台东县,并逐一修改所归类的条目及子分类。请问此一作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回退?-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18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35 (UTC)
刚才发觉Category:台东交通、Category:台东交通也有同样问题。已在该用户讨论页留言,请他先暂停此一行为。-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37 (UTC)
- 该用户已被管理员封禁三天,理由为“繁简破坏: 警告无效,大量破坏”。-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5:00 (UTC)
台版的百度、互动百科-伊莉百科出现了
转PTT消息,台版的百度、互动百科-伊莉百科出现了
作者 ffaarr (远) 看板 Wikipedia
刚才发现这个 http://wiki.eyny.com/ 伊莉百科,已经成立4个多月了。
词条数目有多少不确定。 是个由论坛发展成的百科。 系统有点像wiki但可能不是mediawiki。(待查)
版权属于伊莉讨论区 所有。
编辑规则很简单:
http://www02.eyny.com/thread-3973851-1-1.html
但完全没提到不能抄袭。
另外也是有一套得分的系统。
可想而知会有一堆转贴的条目,还有不少直接把维基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也贴上去了。
目前看起来虽然不是一团乱,但也有一些恶搞的东西。主要问题还是抄袭。
(有看到有人编完写“引述维基百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将删除!!”
有说出处还算不错的了,但还不够了解cc-by-sa不能这样用)
参与人数看来也还有一些。(可能大约有十几个活跃用户,以中文wiki站来说算不错的)毕竟它还是有之前伊莉讨论区( 现在是台湾第6大站)的人气作支持。
人数当然是远不如百度、互动,不过类似这样搞的站在台湾倒是首次出来,不知会有如何的发展。
--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47 (UTC)
- 这个网站用的软件是来自大陆的HDWiki:http://kaiyuan.hudong.com/ --Liangent(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1:32 (UTC)
- 希望伊莉百科网站能够妥善管理版权,别让中文维基生出类似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对维基百科的侵权这样的页面来。--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3:40 (UTC)
提交表决台湾wiki发展史的去留
- (!)意见由于作者已自称那不是条目,所以我主张请他搬到维基教科书去。基本上,我认为Wikipedia:的命名空间应该放跟维基百科直接相关的内容,例如像是“方针”、“互助客栈”……等。而不是放像是这篇像是广告的“台湾wiki发展史”,里头一堆与维基百科无关的外部链接。就像Wikipedia:台湾维基人列表放的是参与编辑维基百科的名单。而不是把任一个Wiki系统的台湾User都加进这里一样。 就事论事,如有得罪之处,敬请见谅。-P1ayer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19:16 (UTC)
- (-)反对:我认为那文章不像广告,而且与列表有关。--Winertai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00:54 (UTC)
- (!)意见,目前4个选项(广告的说法或许过于自由心证,但不是有营利行为的才算是广告,有特定宣传目的的通常也被视为“广告”。……orz)
- 比照Wiki/发展历史,请他搬到维基教科书b:Wiki/台湾wiki发展史
- 比照Category:维基用户论述里其他人的方式,请他搬到User:Jasonzhuocn/台湾wiki发展史
- 视为维基百科内的一般条目,原作者需自愿开放供其他人编辑与添加相关内容,也就是请他搬到台湾wiki发展史,但条目内现有的版权宣告则相当唐突。但日后有可能发展为跨语言的条目。
- 维持现状的Wikipedia:台湾维基人列表/台湾wiki发展史(虽然这种命名方式看起来很奇怪)
- -P1ayer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05:58 (UTC)
承蒙P1ayer兄的关注,我只是想为维基百科尽点微薄之力,将KJ的文章转回百科这个平台。同时我对P1ayer兄所言“不是把你的文章藏在这边就没事了。”感到不解,这并不是我的文章,而是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KJ为了对外介绍台湾的社群而撰写的,不是百科条目,也不属于我的论述,仅作为台湾维基人介绍的一部份,希望P1ayer兄能够理解,谢谢。--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14:28 (UTC)
- 抱歉,是我误会那是您的文章了。只是该文放的命名空间看起来怪怪的。-P1ayer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11:01 (UTC)
- 没关系,还是感谢P1ayer兄的意见。--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8:11 (UTC)
提议行政区或观光区的条目,是否要在第0段使用Template:Pathnav
- 先讨论看看,因为我刚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第1个参数该放“台湾”还是“中华民国”?因为如果把县市放在第1个参数就失去用这个模板把台湾的地理类的条目串起来的意义了。(只是提议,在社群做出决议前,请先不要添加此模板到相关条目去。)
- 例如在长春祠使用:
- {{Pathnav|台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 或
- {{Pathnav|中華民國|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 使用效果像是核心危机:太空战士VII
- (-)反对:破坏版面整洁,妨碍正常阅读。-Kolyma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13:08 (UTC)
- 不妥。如同P1ayer兄所提到的问题,不管放哪个都会引起争议,就算社群谈妥一个都能接受的方式,还是会持续引来不同背景的新进人员对该问题的争论。这是一个可以预先避开的争议。--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9日 (二) 23:41 (UTC)
建议调整Portal:台湾/Opentask版块的呈现方式。Portal:台湾/Opentask是显示在面向台湾维基人社群的“台湾主题公告栏页面”的请求建立工作的一部份。既然现阶段台湾维基人社群活动处于低点,关于台湾主题的协作交流不若以往,长久荒废的子页面应当缩编或精简,有意愿者请直接动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01:53 (UTC)
汉字版台语百科
Ianbu兄在Wikia开了一个汉字版台语百科wiki,用字从台湾教育部的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目前完成度较高的条目有香港、地球、上海、智识。--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2日 (一) 06:51 (UTC)
请求协助解决问题
本人最近在编辑民主进步党、模板:民主进步党党主席、民主进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等条目和模版时与User:Horford-1发生冲突,详细可参见模板讨论:民主进步党党主席。
当然我的语气也有不当之处,但对方不断跳针,即使我自认已经提出了足够的依据反驳,对方仍不肯罢休。并且对方最近又把2008年民主进步党主席选举合并到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已被修正),此人显然是破坏。我在此请求台湾主题的相关用户能协助解决此问题,看是要参与模板讨论,或是要提请管理员封禁等。
-Yr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11 (UTC)
- 模板的部份,我同意Reke兄的看法,以时间顺序排列较佳。--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18:15 (UTC)
台湾维基人夏季聚会暨Wikimedia Taiwan会员会议
各位好,我是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Wikimedia Taiwan)的理事之一,也是一个曾经颇为积极而后来转为潜水的台湾维基人(潜水到自觉必须做一下这样的自我介绍 XD)。
虽然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台湾网路使用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志愿贡献一己之力的编辑也一如往常的在努力著,但是,无庸讳言的,目前社群的确不如过去热络,而维基协会也有颇一段时间未能执行其推广之责。这对曾经在2007年主办国际维基媒体会议(Wikimania)的台湾维基社群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
究其原因,其实很单纯,当原来社群中的活跃份子或者因为忙于生活其他面向,或者因为兴趣的转移,或者因为觉得自己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而趋于沉寂,其他成员如果不能即时承接,活动和聚会很容易中断,人际网络出现断层,逐渐的就有散掉的感觉。这是网路社群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并非不能克服和避免。
我希望在台湾维基人夏季聚会暨Wikimedia_Taiwan会员会议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应该怎么重新活化台湾维基社群以及使维基协会重新启动。 --mingwangx (talk) 2010年4月5日 (一) 18:56 (UTC)
布袋戏正在举行撤销特色条目评选
- 希望大家能前往投票表示意见。--Winertai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7:53 (UTC)
- 关注的人数可能让Winertai兄失望了。现在这个页面讨论页还没有做好良好的导引设计,人不容易进来。这件事我会在聚会里提出。--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2:18 (UTC)
- 我前一阵子实在太忙了,等有空到图书馆借了几本时,已经来不及了。建议Winertai兄不必太介意,虽然没有头衔加持,布袋戏依然是好条目。-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2:48 (UTC)
- 嗯,感谢Kolyma兄关注,近日以来,已有两位数的特色、优良条目被提请重审,这情形请各位在聚会中讨论;谢谢。--Winertai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4:07 (UTC)
- 我前一阵子实在太忙了,等有空到图书馆借了几本时,已经来不及了。建议Winertai兄不必太介意,虽然没有头衔加持,布袋戏依然是好条目。-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2:48 (UTC)
请求注意解决某些政治人物任期、届数问题
近来有用户不断对台湾政治人物(多数为民进党籍)的任期、届数进行更动,而且皆无视于机关网页正式的登载,任凭己见,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监控。我个人觉得这已经与破坏无异,不知道是否有办法停止这样的动作?
容易被更改的内容如下:
- 中华民国历任总统、副总统
依总统府网页文献,中华民国总统皆只称为“任”,如陈水扁为第10任、第11任总统,并无届次的说法。但目前至少已发现以下条目有被更改为“第x任第y届”的纪录: - 民进党主席
依民进党网站,主席只称届、不称任。亦有多次被窜改为“第x任第y届”的纪录
※也许还有尚未发现的──可能民进党历任主席都要查过一遍
不知道是否有方法可以制止此一行迳?又,请协助清查多少台湾政治人物的条目被窜改资料。
─Reke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2:35 (UTC)
补充:该名用户还在被保护的民主进步党条目讨论页上要求管理员对任期进行修改,然而其日期的修正昧于历史事实,与条目2000年民主进步党主席选举曾经出现的谬误如出一辙。(参见该条目的历史版本,以及讨论页)
合理怀疑用户:Lunna II就是用户:Horford-1(至少也是熟识,并对这种窜改行动有共谋者)
─Reke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3:48 (UTC)
- (!)意见:不妨先到他的讨论页User_talk:Lunna II沟通一下,请他提出“xx任xx届”的WP:可供查证资料来源,不然就是原创研究,可以合理删除。-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2:58 (UTC)
- (:)回应:看起来应该不算是恶意破坏,只是坚持个人理念而已。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是采用如下步骤:
- 不要急著回退,先在他添加的相关内容上加上 Fact 模板,并放个2-3天看看
- 如果对方未提出参考资料,可以使用“删除无可供查证来源内容”名义合理予以删除
- 如果对方回退,这时候才能算是破坏,此时可以参考维基百科:模板消息/用户讨论名字空间的方法到对方的讨论页发布警告,然后再撤消对方的编辑,并说明理由。请注意警告要先从层级一开始,以您所描述的情况,{{subst:uw-unsourced1}}(没有使用适当的引用方法而增加没有来源的资料)可能比较合适。
- 如果再度回退,重复前项动作,并逐次提升警告层级。
- 正常的情况下,对方会体会维基百科重视WP:可供查证的立场,因而放弃他的编辑。但如果对方执迷不悟,累积到最高层级警告仍未改善,可以到维基百科:当前的破坏提请管理员予以封禁。
- -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04:54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4日 (六) 04:50 (UTC)
- (:)回应:看起来应该不算是恶意破坏,只是坚持个人理念而已。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是采用如下步骤:
将本页做为台湾维基人的讨论页
年初的时候,开始将本页定位为台湾维基人的讨论页,而且希望能够做到各平台的发言应回来集中在“维基本身”。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完成,以下列出几件实际推动的细节:
- 所有由台湾维基百科人社群所经营的平台,都要做到在明显位置放在通往本页的link。
- 百科本身的{{TwBoardNews}},要放通往本页的link
- BBS方面,包含PTT的维基板的进版画面、置底文。KKcity那边我管不到。
- 台湾社群在联合新闻网的专栏位置。这专栏我不清楚当初是谁开的
- skype台湾聊天室的明显位置。若聊天室还在,请聊天室内的人放
- 台湾社群的网志,恢复之后也要放。
- 协会的官方网站明显位置。--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4日 (六) 03:20 (UTC)
条目编辑的问题
我要建立条目'终极致癌物',我已经都查好没有相似的词了,所以去用创建条目请求,可是在要编辑的时候却说我不能编辑,要管理员建立这个条目我才能编辑,我又有点不懂要怎么联络管理员,我也很急著建立这个条目,想说这里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郭怡琳 (留言) 2010年6月13日 (日) 06:08 (UTC)
--
请将内容补充进致癌物质的条目中,勿创建内容相近或可归属于其他条目子分类之下的新页面。
-TW-mmm333k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5:46 (UTC)
--
悠游卡流通的范围?
只有台北捷运能用?
- (:)回应:不只,请参考悠游卡条目。这个版面主要讨论维基编辑或推广事务,相关问题请到维基百科:询问处发问。另外,发言后请记得用“~~~~”签名-Kolyma (留言) 2010年5月2日 (日) 11:06 (UTC)
台北夏聚前请先来线上讨论
台北夏聚将在6月13日(星期日)举办,不管届时能不能到场,都欢迎先到台湾维基人夏季聚会暨Wikimedia_Taiwan会员会议筹备页面谈一谈聚会时会讨论的话题。--mingwangx (talk) 2010年4月23日 (五) 01:55 (UTC)
字词转换系统
最近字词转换系统好像坏了,留了言也没反应,不知道有没有管理员可以问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Gonbom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7:46 (UTC)
建议取消参与者/签名板页面
会建议取消签名板/参与者页面是因为目前的签名板已经变成‘到此一游板’,已无法达到凝聚共识、提升关注度的目标,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废除,透过宣传让更多人能参与这专题,不晓得各位意下如何?—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6月14日 (一) 03:18 (UTC)
- 我想, 签名板应该能当成通讯录. 若有需要协助的部分可以从此找人. 毕竟签到的人多少代表著对台湾主题有某种程度的兴趣和关注. 但, 我了解David的意思, 签名板可能需一定的规范和整顿. (如 A)几次征招未回应者可考虑除名, B)依贡献度做排名的调整, C)定期鉴定签到者的参与度... 等.) 以上我的 2 cents 供参考 TSA的小K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06:22 (UTC)
- 可以做某种形式的整理,别让页面长度过长影响阅读。例如做个类似Wikipedia:台湾主题公告栏/Tabs的页签,以地区来分,分为北中南东离岛。长久没活动的签名就放到一个地方存档。--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2:09 (UTC)
- 与其花时间与人力整顿通讯录,不如去完善相关条目。当然我很了解TSA的小K的想法,只是小弟我目前是从事资讯管理的工作,任何会浪费成本(显性与隐性)的流程都会被弹劾,所以会自然地用工作时的心态看这件事情,还请见谅。我还是希望能废除签名板,当然还是要透过讨论取得共识。-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1:59 (UTC)
台湾维基人页面
请比较这几个页面的流量:
由上面的数字得知,Category:台湾维基人页面聚众能力最强,有些日子甚至日以千计;而公告栏和本页在大多数日子只有个位数。Category:台湾维基人页面本质上就是整个中文维基分类树的一个分支,存在上百个台湾维基人用户页面连入,这是很稳定的连结入口。很显然的,我们要优先经营Category:台湾维基人页面,将该页面当做台湾维基人交流的中心。--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2:04 (UTC)
- (+)支持:点阅数多代表关注度高,优先经营+1。--TranslatorX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23:15 (UTC)
台湾专题模板
由于看到了{{欧洲历史专题}}的样子,再加上检视旧{{台湾专题}}的编码发现内原有就有质量评比的设置,所以我便把原有模板改成如下的格式。不晓得各位台湾维基人觉得这种格式如何?另外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评比标准,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评比标准。而如果大家觉得评比不需要,也可以改回原来的格式。而觉得可以试著评比的人可以参考一下欧洲历史专题的标准。--祥龙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5:20 (UTC)
- 我在维基百科:台湾专题/评级里试著为各重要度条目制作范例,请大家看一下这设置有没有问题。另外在重要度上,我希望大家能为各个领域订出标准,例如一级古迹归类为High、二级古迹归类为Mid、三级古迹归类为Low、市定及地方古迹归类为Bottom之类的。--祥龙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8:24 (UTC)
台湾专题 |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 |||||||
---|---|---|---|---|---|---|---|---|
|
- (+)支持:这模板做的真好,应该马上启用才对。不过记得要放到公告栏并且在撰写指南说明需使用该模板。—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2:02 (UTC)
- (:)回应,感谢楼上的支持,不过还需要讨论一下评比的标准才能使用。而讨论前可以先可以参考一下欧洲历史专题的标准。--祥龙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3:44 (UTC)
- (+)支持,要不要像欧洲专题一样,派一个机器人到处发送呢?--海藻脑袋~YA!※~剽窃事件。投诉热线~~~拯救特色条目协会招人了-- 2010年6月30日 (三) 03:30 (UTC)
- (:)回应,这个意见是不错,但因为我不会用机器人,所以这方面可能得需要其他人的协助。另外使用机器人添加模板的话,可能会一不小心添加到只是稍微提到台湾的条目讨论页去(或许对程式的编写可以避免这一点也说不定)。--祥龙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3:44 (UTC)
- (!)意见:评比我看直接抄过来就好了吧。—Rocking Man !! 舌战 2010年6月30日 (三) 04:41 (UTC)
- (:)回应,有基于阁下的提议,我便参考欧洲历史专题的标准写了一个维基百科:台湾专题/评级当作评级标准的草案,大家可以去看看并在这里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个人是觉得就质量标准来说由于有现成的,所以比较没问题,比较要需要注意的是重要度的评比标准,请大家对此多发表看法。--祥龙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6:29 (UTC)
- 非常好啊!我没什么意见,啥时会定案?--Rocking Man !! 舌战 2010年7月1日 (四) 14:18 (UTC)
- (:)回应,目前是我个人是打算能有更多人发表意见,而如果在7月7日前没有人表示异义的话就视为通过,开始对其他台湾相关条目使用此模板。--祥龙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4:27 (UTC)
- 非常好啊!我没什么意见,啥时会定案?--Rocking Man !! 舌战 2010年7月1日 (四) 14:18 (UTC)
(※)注意:由于已经数天都没有人对此提议提出反对,故本人认为这项提案已经获大多数人认可。也就是说从即日起正式依照维基百科:台湾专题/评级所写的标准对台湾专题条目进行评比。大家可以将{{台湾专题}}或{{台湾专题}}加到与台湾有关的条目讨论页里,并依照标准进行评比。--祥龙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1:25 (UTC)
- 有没有个时间限制之类的,况且现在两个条目提出申请,也都没人去发表意见,到底是怎么评分?是协议评分还是多数决?多数决要几个人?—Frankou (留言) 2010年8月11日 (三) 10:01 (UTC)
- (:)回应,这的确是当初未设想到的问题。目前基本上条目质量及重要度是大家可以直接到各个条目讨论页直接评分,有争议或希望征求大众意见者才提出申请、诉诸公评,不过诉诸公评之后的规则就有些匮乏了。目前我暂且先拟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出公评之后的一个礼拜内,如果第一个人所下的评分未遭到其他用户反对,那么就直接以此评分作为结论;如果有异议出现,那么就在台湾维基人公告栏发出投票公告,将异议列为选项让更多人选,投票期限为两个礼拜。另外申请累积到十条以上后,便开始进行存档工作。”这个暂行办法我想应该还可以吧,如果阁下也觉得可以的话,就先把这个规则加进去试行看看。另外申请未被受理这一点,我已经将申请页列入监视列表中了,今后会对该页面多加留意的。--祥龙 (留言) 2010年8月11日 (三) 11:56 (UTC)
启动“台湾专题创作奖”
仿造动漫创作奖和以前香港专题创作奖一样,不知各位意见?--海藻脑袋~向匿名说“不 ! ”的时间到了!※动员令 2010年8月11日 (三) 08:50 (UTC)
- (:)回应:这意见是不错,但是要有个游戏规则--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2日 (四) 11:15 (UTC)
共享资源上的发现——提议增加台湾星章
这是我在共享媒体那边无意间找到的图,让大家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将此星章引入中文维基,用来奖励对台湾专题或对台湾维基社群做出贡献的人。--祥龙 (留言) 2010年8月26日 (四) 14:42 (UTC)
- (+)支持:图中蓝色及绿色都有,很好--Wolfch (留言) 2010年8月27日 (五) 04:31 (UTC)
- (+)支持:既无政治纷扰又有台湾图案--Honmingjun--铭均 2010年8月27日 (五) 06:34 (UTC)
- (+)支持:很好,讲一下使用方法吧。—以上由 Enco 安可 (欢迎至酒吧谈天说地) 发表于 2010年8月28日 (六) 11:20 (UTC)
- (:)回应:基本上在一周后(9月2日)如果没有人反对,我便会依照现有的星章格式去建立模板,然后使用方法基本上就和其他的星章一样,只要有用户觉得某位维基人对于台湾专题或者是对台湾维基社群有所贡献便可以对其赠予此星章,表彰他的贡献。--祥龙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11:34 (UTC)
- (+)支持:其实星章尽管引进就是了,除非有不合维基方针的情况。--章·安德鲁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16:55 (UTC)
- (!)意见:澎湖、金门、马祖、东沙、南沙群岛、钓鱼台岛,甚至是泰北孤军等方面的贡献也适用吗?--章·安德鲁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16:55 (UTC)
- (:)回应:我想应该都适用,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只要与台湾有一定程度关系的条目都可以包含在台湾专题里面。--祥龙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03:38 (UTC)
- (!)意见。不建议使用现在的颜色设计。即使说现在的设计上蓝色和绿色都有,可是整个绿色的台湾是有在其他的媒体和设计上出现过,会不会引起抄袭或者是过于接近的争议,这还是有疑虑的。而且,这个颜色的使用也过于接近某个政党的设计,还是加以修改的好。-cobrachen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18:12 (UTC)
- (:)回应:不会有版权问题,因为缺乏“独特性”。另外,卫星云图的台湾的确是绿色。--章·安德鲁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18:48 (UTC)
- 即使是绿色的部分,差异也很大,上面缩小的影像其实离绿色有段距离。-cobrachen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20:38 (UTC)
- (!)意见:如果对图案有意见,或许也可以公开征求新的创作吧;把大家一些要求的条件列出,让有兴趣的人照条件设计。61.20.143.234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16:45 (UTC)
- (!)意见:添加徽章很好,但是图案应该重新设计为一个比较中立的图案,最好不应当出现地图这种比较敏感的徽标,而且被涂层绿色,并且还在中央,希望设计成比较中立的图案。Urga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23:44 (UTC)
- (?)疑问:台湾星章放上台湾图案还好吧,这个讨论页上方也是用了台湾图片,很多台湾小作品图案也是用了台湾的图片。而且此星章实际上已经在英文维基使用了,真的这么有政治意涵吗?一般说来用绿色代表陆地并没有什么特别,而且既然是用台湾作主题当然就会把台湾放中间,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太特别的设计。我个人目前想不到除了台湾之外还有什么图片能代表台湾,还请大家多提些具体的意见。--祥龙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23:54 (UTC)
- (!)意见:大陆维基人的意见:为了美观,建议使用“星”章(即轮廓为五角星),而不是“勋章”(下挂五角星)的形式。并设计大图。-i am cat※we need to talk 2010年9月2日 (四) 11:03 (UTC)
- (!)意见,地图不行的话,改放玉山主峰如何?同样都能代表台湾,只是图片得另行绘制。灯火阑珊处-点灯Wahrheit wird man frei machen. 2010年9月2日 (四) 13:13 (UTC)
星章
目前暂时试著做了一个合并原星章与台湾专题图案的星章,不晓得大家感觉如何。--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6:05 (UTC)
- (:)回应:我先声明我没有政治意图,我是觉得台湾的线条用绿色会不会比较好,毕竟星章是暗色,台湾线条用暗色就看不出来--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3日 (五) 04:39 (UTC)
- (:)回应:阁下的建议不错,但使用绿色的话不管有无政治意图恐怕都会有瓜田李下的可能(蓝色亦然),所以我倾向更改星章的色彩或选择其他亮色系的线条。--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06:01 (UTC)。
(1)第一设计稿 | (2)调亮台湾线条 | (3)调亮星章颜色 换成File:Barnstar of Diligence Hires.png |
(4)调整色彩 |
- (:)回应:调整的版本出来了。--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06:32 (UTC)
- (+)支持:颜色上的使用确实,台湾图型外围可以加国花-梅花图形(颜色为红色),会更好点。《 中坛太子元帅 》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17:12 (UTC)
- (:)回应:点子不错,但是图缩小至正常尺寸后反而会更加杂乱。--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4日 (六) 01:11 (UTC)
- (:)回应:可以麻烦大家说一下比较喜欢哪一幅吗?当然,如果有其他设计上的建议也欢迎提出。--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02:16 (UTC)
- (:)回应:没有意见那我先提出第4--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4日 (六) 05:11 (UTC)
- (:)回应:台湾还是使用绿色比较习惯,绿色作为番薯状的台湾代表色,事实上早已成为大众心中习以为常,并无所谓政治意图问题。提醒一下,完成后放入维基百科:维基星章。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发表于 2010年9月5日 (日) 04:30 (UTC)
- (:)回应:政治方面的顾虑还是得稍微关注一下比较好。如果要将线条设为绿色的话,那么为了平衡就将星章底图设为蓝色的File:Editors Barnstar Hires.png吧。我会在做好后上传给大家看一下。--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4:38 (UTC)
- (:)回应:色彩更改的版本上传了。--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5:08 (UTC)
- (:)回应:政治方面的顾虑还是得稍微关注一下比较好。如果要将线条设为绿色的话,那么为了平衡就将星章底图设为蓝色的File:Editors Barnstar Hires.png吧。我会在做好后上传给大家看一下。--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5日 (日) 04:38 (UTC)
由于已经一周以上没有更多意见,所以以蓝底绿纹为星章定案。当然之后如果有更好的设计也可提出,经讨论后更换图片。--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9:26 (UTC)
古迹分类
根据1997年修正的文化资产法,古迹分类从一级、二级、三级改为国定、省、(市)定、县(市)定三类,精省后省定古迹变成国定古迹,最新的文化资产法(2005年)是分成国定、直辖市定、县(市)定。但由于一二三级仍普遍使用,现行的古迹模板及古迹内的文字是否要对应为:国定(一级)、直辖市定(二级)、县(市)定(三级),这三类呢?Template:台湾一级古迹已经重定向为Template:中华民国国定古迹,Template:台湾二级古迹、Template:台湾三级古迹还没有更改。如果有人要查询现在的古迹分类,可以到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查询。—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8月28日 (六) 23:21 (UTC)
地区性公告
建议此地区的参与者将地区性公告,同时发布至Template:AdvancedSiteNotices,以便测试VPP一个正讨论的新功能。-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30日 (一) 09:40 (UTC)
希望能够重启台湾条目提升计画!
以上--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8月30日 (一) 13:25 (UTC)
- (+)支持—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8月30日 (一) 13:49 (UTC)
- (+)支持--天哲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23:02 (UTC)
- (+)支持顺便把 Portal:台湾新闻动态与Portal:台湾/Opentask欠缺的条目建立起来吧。—
-以上由 Enco 安可 (欢迎至酒吧谈天说地) 发表于 2010年9月1日 (三) 14:44 (UTC) - (+)支持是该动一动了--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2日 (四) 11:13 (UTC)
- 不如我们自己发个小动员令,增加与台湾相关的条目、和补充小条目内容怎么样?可以订个6个月...—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9月2日 (四) 12:21 (UTC)
- 不错!据我所知目前好像没有任何一专题发动自办动员令。或许我们台湾专题可以开创先例!--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9月2日 (四) 13:15 (UTC)
- 不知道大家对动员令有没有什么建议?如果大家有意愿参加,我就开始著手拟草稿啰。我的预计是中动员令针对所有台湾主题,小动员令针对个别主题如消红、古迹或其他等。还有其他范围有要扩充的吗?—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9月6日 (一) 04:30 (UTC)
- 草案好了,在这里User:Frankou/第九次动员令。—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9月7日 (二) 05:03 (UTC)
- 时间一期为一个月不会太长--Honmingjun--铭均 2010年9月4日 (六) 05:13 (UTC)
- 在Wikipedia_talk:台湾主题公告栏/每周提名讨论这里有用户提出一期同时进行多个条目的意见,如果是这样一个月应该还好,而且也要考虑收集资料的时间,像每周翻译一周两个条目,但还是有完全没动工或一周过去了还做不完的情况。另外对于这个计画,我有个想法,那就是用推荐制的方式,即是大家推荐几个优先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然后制成一组名单,有条目质量提升完成了再拿掉补新的上去。至于要达到怎么样的程度才算完成,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以上DYK吧,又或者是编辑者完成编辑后,可以请其他用户去评比,如果有一定数量的用户认可了就算完成。这样子应该就可以解决一期的时间长度问题,也可以增加用户编辑上的选择。不晓得大家觉得这个提议如何?--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7日 (二) 07:04 (UTC)
- (+)支持 而且会与新版质量提升计画进行同步改版,成为其常态子计画之一。--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21日 (四) 13:51 (UTC)
建议!!!!! 希望能进行 台湾范围的“每周翻译 ”!!
我们知道,目前有很多关于台湾的条目是英文版或日文版有而中文版却没有的,要不然就是写的比中文版更详细。因此建议能仿造维基百科:每周翻译的模式进行,以丰富台湾条目!或著是将现有中文版的内容翻译到其他语言版本!
--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9月4日 (六) 06:06 (UTC)
中央行政机关组织调整后的条目问题
最近比较热门的是五都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好像已经有些共识了。不过最近我注意到行政院的一些所属单位开始被人编修2012年的组织调整内容了,还帮单位首长加上卸任时间2011年12月31日。看来五都这个大议题过后,下一波应该可以来关注中央单位的调整。
关于中华民国中央行政机关组织调整这个条目所会牵涉到的部会单位,是否要比照五都的条目来做些讨论,或是让这些部会单位有个模板挂著,来提醒新手或是让有心编辑的人稍安勿燥呢?在这边提出讨论--Dodd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22:06 (UTC)
RE:中央行政机关组织调整后的条目问题 Dodd你好: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行政院新部会订2012年成立,遭裁撤之部会其首长任期当于2011年12月31日届满应为正确.但有人事异动我当自会编辑周知 ;无须担心. 我已将新部会组织法草案和外部网址连结编辑于条目中;请自行参考.2月立法院开议后将开始审查相关法案;我也会将立法进度编辑于条目中.请留意. 小麟2011.元.28 3:41
第14期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画讨论
本期获选条目:台湾百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提案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日 (三) 16:47 (UTC)
- 理由:台湾百合是台湾特有品种的百合,为台湾全国分布最广阔之草本植物。台湾百合在建国党于1997年初所办的台湾国花选拔活动中,被选为台湾国花,目前仅为刚脱离小作品的初级作品,可改进空间相当大。
- 主持人:安可
- 金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与地下茎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周华健唱的“忘忧草,忘了就好”就是指萱草。
- 唐菖蒲(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待创建
- 菊花(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在现代中文用语中,菊花有时是肛门的代称。
- 拖鞋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 海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大陆称为姑婆芋,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外接触则会引致痕痒、麻木及发疹。但是台湾称马蹄莲为海芋应该是无毒,老实说百度的内容好太多了。
- 文心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蝴蝶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火鹤花(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圣诞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在美国通常流传著错误的观念,认为一品红有毒,但已被证明为虚假的,一品红没有任何部份对人类或动物构成危险。
- 其他曾参选过台湾国花的10个台湾特有品种花卉亦可提出或创建:
- 玉山杜鹃(待创建)、玉山薄雪草、高山萝卜(待创建)、玉山籁萧(待创建)、玉山绣线菊(待创建)、玉山金丝桃(待创建)、玉山石竹、台湾叶兰(待创建)、台湾栾树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37 (UTC)
- 参与者(条目贡献纪录统计):安可
改进建议
来源搜索:“"台湾百合"”——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 日本语版本ja:テッポウユリ亦有许多相关资料。--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6日 (六) 15:34 (UTC)
- 注释当道,德语版本de:Lilium formosanum的参考文献和条目内容刚好适中。此外,中文现有的内容可以跟德语混合起来,就能成为dyk级条目。--海藻脑袋~YA!※古埃及建筑 2010年11月6日 (六) 15:40 (UTC)
- 可参考--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7日 (日) 16:15 (UTC)
上面提出的“2010年台北市国际花卉博览会品种”好像是普通类别不算台湾专有。既然是搞活动,不妨将力量集中在台湾特有品种上?—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04:43 (UTC)
- 延伸思考并希望能吸引人气而已,本期主力还是在台湾百合,本月敝人真的超忙的,已经难以抽出时间关注那么多计画,因此最多搜集资料并希望有人能帮忙提供多多改善意见。--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3日 (六) 08:44 (UTC)
- 敝人提供的参考来源(请各位继续提供来源资料作为参考)
- 台湾百合
- 台湾维管束植物志
- 环境资讯中心-台湾百合
- 农业知识入口网搜寻台湾百合
但维基百科似乎没有植物爱好者...--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7日 (三) 16:50 (UTC)
- 大家就算只是修修标点符号给个优良来源,也算是条目改进,只要敝人看到该条目历史纪录有其他维基人的更新就可以了,拜托拜托。--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1日 (日) 11:04 (UTC)
- 此条目经提升后已送往WP:DYKN评选。--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1日 (日) 15:44 (UTC)
- 台湾百合是由敝人提升为DYK,能逼得主持人亲自下海,可见台湾维基人实在令人无言以对,不过敝人还是会维持下去,下期预计条目是中华队。--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3日 (二) 15:51 (UTC)
- 此条目经提升后已送往WP:DYKN评选。--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1日 (日) 15:44 (UTC)
第15期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画讨论
- 写作建议:
- 版面清理:挑出错别字,调整格式、排版,移动或调整段落章节,拟订欠缺段落。
- 考究来源:原有内容考究是否有来源支撑其说法,并标示为脚注。
- 寻找文献:内容不足的段落,使用关键字借由搜寻引擎寻找可靠来源或至图书馆借阅相关学术书籍。
- 评论与建议:针对可引用至条目但有疑义的来源内文评析。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06:03 (UTC)
中华台北
中华台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此为参加国际体育运动的代表团简称,但仅介绍奥运赛事过于狭隘,且需更多来源以改善模板所提出的问题。--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8日 (四) 08:47 (UTC)
- 提供可用的文献来源:
- 蔡创宇,〈“中华台北”模式对海峡两岸政治互动与体育交流之影响(1986年4月6日至今)〉,南华大学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亚太研究硕士班硕士论文。本文第二章有详细的历史背景叙述与参考文献,第四章则有影响分析。足以提供原文有力文献与扩充资料。
- 卓慧菀,〈两岸共同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经验〉,《全球政治评论》第26期,页93-130。有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名称列表,还有一些以Chinese Taipei参与国际组织的个案探讨。第二章第三小节同样提供了奥会模式的历史,可与前项论文相互参校。
- 刘进枰,〈1981年奥会模式签订之始末〉,《‘台湾民主的兴起与变迁’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0月编。本份文件只有整理详细始末,无学术价值,但为台湾省谘议会出版的可信文件,可与上二条参校。
- 廖清海、郭信聪,〈台湾参加国际运动赛会使用名称问题探讨〉,《运动健康与休闲研究集刊》第2辑,82-92页。2005年1月。本篇历史介绍非常简略,大概不出前几篇范围,不过有份1932-2004年间中华奥运代表团人数列表,很有价值。
以上部分希望有所贡献--Reke (留言) 2010年11月24日 (三) 08:22 (UTC)
- 感谢,这些资料对条目扩充非常有帮助。--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0日 (二) 13:04 (UTC)
意见交流
- 以下参考书籍如下:
- 李昆霖、杨蕙如、蔡明勋、王莹瑾. 《台灣.加油!聽見我們的聲音》. 春天出版社. 2008年8月. ISBN 9789866675621 (中文(台湾)).
- 陈仲丹. 《圖說體育競技史》. 联合出版社. 2008年8月. ISBN 9789620426353 (中文(台湾)).
其他资料稍后补充。--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10:59 (UTC)
台湾小吃
台湾小吃(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建议有数位相机,或是有能够拍照手机的人,多加拍摄并上传相关图档。以用于改善相关条目。-P1ayer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11:25 (UTC)
- 来源搜索:“"台湾小吃"”——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可参考台湾小吃美食网,但注意可能涉及现世利益与广告化的问题。--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3:12 (UTC)
- 图档,请勿出现商标,相关叙述请勿出现店名,除非确定是该小吃的原创出处。这样应该可以避免广告化的问题。其实我是很想加上营养成分分析,但是这个恐怕窒碍难行,因为就算是同名的台湾小吃,可能因各地的作法差异,导致营养成分出现差异。-P1ayer (留言) 2010年12月2日 (四) 23:23 (UTC)
- 点进去这些分类之后有点吓到,没想到维基上有这么多的小吃条目。照片问题我很乐意帮忙,只要我能买到那些小吃的话(不过有些东西不敢吃又是另一个问题)。--祥龙 (留言) 2010年11月25日 (四) 13:24 (UTC)
- (~)补充最能代表台湾十大小吃排行榜,建议可从这十大小吃且为小作品开始著手。另外提醒一点,如果愿意协助协作,请为该提案投下支持票,以便于统计并作为您负责该条目提升之签章。--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4:30 (UTC)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Reke(对话|贡献)于2010年11月26日 (五) 01:25加入。
- 我已试著协助整理现有条目的状况,因为名单很长所以折叠起来。其他人如果要对这份表格进行改善的话(例如修改分析的栏位叙述),欢迎主动修改。--祥龙 (留言) 2010年12月2日 (四) 17:43 (UTC)
台湾小吃条目现况分析 | ||||
类别 | 条目 | 简单分析 | 图片 | |
概论 | 台湾小吃 | 有一定内容但缺乏来源 | 有附图 | |
台南小吃 | 有一定内容 | 未附图 | ||
专论 | (串)烤 | 一串心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一口香肠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烤玉米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有地域偏颇问题。 | 无 | ||
烤甘蔗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烤鱿鱼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烤鸟蛋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烤番薯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油炸 | 两相好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卜肉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卜鸭肉 | 小条目,无来源。语气方面有点广告的感觉。 | 无 | ||
地瓜球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多卷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无食物本身图片 | ||
天妇罗 | 4000位元组以上,缺乏来源。 | 有 | ||
东山鸭头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油条 | 有一定内容 | 有 | ||
炸土魠鱼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炸蚵仔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蚵嗲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虾饼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有地域偏颇问题。 | 无 | ||
糕渣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香鸡排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咸酥鸡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冰品 | 鸡蛋冰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刨冰 | 小条目,无支持主要内容的来源。有提议要将黑糖锉冰的内容并入。 | 有 | ||
黑糖锉冰 | 虽然有来源,但似乎是在讲黑糖的好处而与本文关连不大。有合并到刨冰里的提议。 | 无 | ||
芋头冰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冰沙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泡泡冰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花生卷加冰淇淋 | 小条目,无来源。现有内文比较像是食谱。 | 无 | ||
芒果冰 | 小条目,无来源。挂有语调修饰请求模板。 | 无 | ||
包、夹馅 | 割包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大肠包小肠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大饼包小饼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但最好有更直接的特写 | ||
扁肉燕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春卷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月饼 | 有一定内容,但历史一段需要来源。 | 有 | ||
棺材板 | 小作品,需要更多来源 | 有 | ||
沙拉船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润饼卷 | 有一定内容,但缺乏来源。 | 有 | ||
炭烤三明治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萝卜丝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肉圆 (台湾) | 有一定内容,但沿革部分希望能扩充。 | 有 | ||
糖葱饼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有 | ||
淡水阿给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韭菜盒子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飞碟 (食品)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营养三明治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煎 | 葱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葱油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葱抓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虾仁煎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蚵仔煎 | 有一定内容,无来源。 | 有 | ||
卤 | 卤味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茶叶蛋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铁蛋 | 有一些内容,但主要集中在历史部分 | 无 | ||
糖果 | 新港饴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糖葱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无 | ||
麦芽糖 | 食物的与化学的麦芽糖都并在一起 | 好象算有又好像没有 | ||
肉类 | 咖啡香肠 | 小条目,无来源。语气方面有点广告的感觉。 | 无 | |
药炖排骨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万峦猪脚 | 小作品,有一些来源 | 有 | ||
胆肝 | 小条目,无来源。目前内文极为短小类似广告。 | 无 | ||
羊杂 | 小条目,无来源。目前内文质量极低,仅为一些零碎资料。 | 无 | ||
猪大肠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鸡屁股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鸭赏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咸猪肉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盐水鸡 | 小条目,无来源(目前内文主体是食谱) | 无 | ||
牛杂 | 小条目,无来源,有地域偏颇问题 | 有 | ||
麻油鸡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海鲜、水产 | 小卷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药炖土虱 | 小条目,需要与小吃本身相关的来源 | 无 | ||
烧酒螺 | 小条目,无来源 | 无 | ||
鱼酥 | 小条目 | 无 | ||
鱼丸 | 有一定内容但需要更多来源 | 有 | ||
饮料 | 木瓜牛乳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珍珠奶茶 | 有一定内容 | 有 | ||
青蛙包二奶 | 小作品 | 无 | ||
白玉凉瓜汁 苦瓜汁 |
小作品 | 无 | ||
西米露 | 小条目,无来源 | 有 | ||
汤品 | 下水汤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四神汤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无 | ||
牛肉汤 | 小条目,无来源,主要内容是食谱 | 无 | ||
米食 | 卤肉饭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焢肉饭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虱目鱼肚粥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素鲁饭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糯米肠 | 有一定内容,无来源 | 无 | ||
糯米糍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米血糕 | 有一定内容,需要更多来源 | 有 | ||
筒仔米糕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新丁粄 | 有一定内容,无来源 | 无 | ||
茶粿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碗粿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无 | ||
发粿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 | 无 | ||
油葱粿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米香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米筛目 | 小作品,唯一来源是部落格 | 有 | ||
粄条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野姜花粽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鼎边趖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鼎边糊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面食 糕饼类 |
雷古多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太阳饼 | 有一定内容,无来源 | 有 | ||
月光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牛舌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胡椒饼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蛋黄酥 (台湾)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肚脐饼 | 小作品,无来源(有外连)。 | 无 | ||
澎湖咸饼 | 小作品,唯一参考来源是部落格 | 无 | ||
绿豆椪 | 小作品 | 无 | ||
关庙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蚵仔面线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状元糕 (台湾)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绿豆糕 | 小作品,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但可靠性需确认。 | 有 | ||
鲜奶派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牛肉面 | 有一定内容,需要来源 | 有 | ||
赤牛面 | 小作品,无来源 (~)补充:已增加一个来源。 |
无 | ||
猫鼠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担仔面 | 小作品 | 有 | ||
豆菜面 | 有一定内容 | 无 | ||
傻瓜干面 | 小作品 | 有 | ||
摵仔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鳝鱼意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凉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蚌面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黑猫包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羹 | 浮水虱目鱼羹 | 小作品,需要更多来源 | 无 | |
豆签羹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大面羹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虾仁羹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花枝羹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肉羹 | 小作品,需要更多来源。行文语气需要改善。 | 有 | ||
龙珠 (食物)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豆类 | 臭豆腐 | 有一定内容,但需补充更多来源 | 有 | |
深坑豆腐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豆浆豆花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其他 | 包心粉圆 | 需要来源脚注的小条目。 | 无 | |
大菜糕 (洋菜冻) |
混有食谱,最好能补充更多来源。 | 有 | ||
彰化凉圆 | 小条目,附有非脚注形式的来源,但其中有些有可靠性争议。 | 无 | ||
柠檬爱玉 | 小条目,附有来源。但有与爱玉子合并的提议。 | 有 | ||
芋馒头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青蛙下蛋 | 小作品,无来源(不知道要不要移动到粉圆去) | 无 | ||
烧仙草 | 小作品,无来源 | 有 | ||
番薯圆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番茄切盘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鸭血 | 小作品,无来源(似乎与我认知的鸭血有点不同) | 无 | ||
黑白切 | 小作品,无来源 | 无 | ||
龙凤腿 | 小作品 | 无食物本身图片 | ||
麻辣鸭血 | 小作品,无来源。语调需要改善。 | 无 |
- 另外也可参考小吃列表,整理过滤出较有内容可供写作参考范例的条目为饺子、臭豆腐、豆菜面、汉堡 (食物)、太阳饼、油条(好吃阿~)。-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3日 (五) 04:12 (UTC)
- 对了,下期重点还是在于台湾小吃,这方面要补强“历史”与“饮食文化”而非仅陈列著名小吃,这方面可参考香港街头小吃的段落,不过台湾文化#饮食文化已经有一些内容可作引用,当然老缺点还是没有来源出处,但相信据原文Google继续搜寻应该找得到支撑性来源。记得之前写中华文化时候曾跑不少次图书馆,也有发现不少台湾饮食文化的相关文献。如果情况许可再顺便补强其他有兴趣的小吃。--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3日 (五) 06:09 (UTC)
意见交流
- 借阅了如下书籍(国立台中图书馆):
- 林明德. 《台灣民俗小吃》 (PDF). 汉光文化事业. ISBN 9576293108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中文(台湾)). - 张幼雯. 《台灣名食小吃全集 》. 户外生活图书. ISBN 9579476489 (中文(台湾)).
- 杨惠卿; 黄进善. 《尋味‧台灣小吃》. 上旗文化. 2009年4月. ISBN 9579476489 (中文(台湾)).
- 童世璋. 《小吃的藝術與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1991年6月 (中文(台湾)).
资料已足以汇集成数个条目--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10:46 (UTC)
- (:)回应:我在学校图书馆查到有这些藏书,之后会去借阅,先感谢阁下提供书单。顺便在此列一下我这边借到的其他书籍。
- 邓景衡. 《符號、意象、奇觀 : 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 田园城市文化. 2002. ISBN 957-04-0681-X (中文(台湾)).
- 邓景衡. 《符號、意象、奇觀 : 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下). 田园城市文化. ISBN 957-04-0682-8 (中文(台湾)).
- 林明德. 《臺中飲食風華》. 台中市文化局. ISBN 986-00-3826-0 (中文(台湾)).
- 财团法人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 《臺中學硏討會 : 飲食文化論文集. 2006》. 台中市文化局. ISBN 978-986-00-6649-4 (中文(台湾)).
- 林明德. 《彰化縣飲食文化》. 彰化县文化局. ISBN 9570101261 (中文(台湾)).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bdragonwang(对话|贡献)于2010年12月8日 (三) 17:12加入。
- 这几天会先整理旧有内容为主,亦可能会大量删除无来源且疑似原创内容(删除内容会移至讨论页作为参考)。--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0日 (五) 01:43 (UTC)
- 圣诞礼物数位相机 Nikon Coolpix S3000 + 8GB的记忆卡 入手。不过这几天感冒恶化,台湾小吃暂时无法入口,等感冒过几天好转后再来试拍。-P1ayer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0:43 (UTC)
- 要保重加油,楼上的中华台北已经提升并送荐DKY,当然也别感到太大压力,心有馀力再扩充即可。--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24日 (五) 16:29 (UTC)
台湾质量提升计画改版建议
从客家基因族谱经过提升并获选为DYK之后,可以证明推荐制是可行的,不多说废话了,从明年开始若无人提案与投票则改为采用推荐方式进行。--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5日 (三) 09:1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