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城市中也能實現生物多樣性!藝術兼生態保育,這些設計如何讓麻雀、刺蝟、蜜蜂與人共存?

城市中也能實現生物多樣性!藝術兼生態保育,這些設計如何讓麻雀、刺蝟、蜜蜂與人共存?
撰文: 社企流/編譯:Jenny Yeh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Harrison Atelier 日期:2024-07-04

人類從大自然裡走出來,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一座座的城市,成為自己的棲息地,但卻讓一樣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生物,失去他們的家。有生物學家與建築師、景觀師聯手,盼透過建築的創新設計,讓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存在城市裡。

匆匆趕車上班的你,是否曾留意行道樹下飛過的蝴蝶?傍晚時分,一定也曾遇見廣場上成群的鴿子、麻雀成群覓食;回到家裡,飛舞果蠅、蛾蚋、蚊子,擾得你煩躁不已。在繁忙的都市裡,處處會發現除了人類以外的許多生物,也正努力地活著。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在都市裡不僅是人類的「棲地」,也是不同生物的家。圖片來源:Unsplash

 

隨著人口快速增加,都市面積、規模也日益擴大。全球趨勢顯示,到了 2050 年世界上有近 70% 的人口將移居都市,都市成為人類重要的「棲息地」。但由人類打造出的「棲地」卻嚴重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在過去的 20 年裡,全球各地野生動植物因棲地遭受破壞而正以飛快的速度消失中

 

全球大型城市僅佔陸地面積 3%,卻居住了超過一半的人口;到了 2050 年,全球將有 70% 人居住在都市裡。在 2024 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最新指南《Nature Positive: Guidelines for the Transition in Cities》,打造生態永續城市,是人類本世紀中最重要的工作,讓城市是人類的「棲地」外,也能成為更多動植物的家。

 

從建築設計開始,讓城市成為各種生命的樂園

 

除了建造更多綠地、公園、小型森林以外,還有沒有其他與生物共生的方式呢?

 

來自德國卡塞爾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 Thomas Hauck 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生物學家 Wolfgang Weisser 在 2015 年時,共同合作提出「動物輔助設計(Animal-Aided Desig,簡稱 AAD)」理論設計方法,

 

並將一些實際應用的設計案例及一些都市常見動物的生物需求集結成冊。「就像是電腦輔助程式一樣」Hauck 希望在城市開發初期,將生存在此地的動物視為開放空間設計裡的一部分,並進行整體規劃,減少城市擴張對生物多樣性的傷害,讓物種也能與人類一同繁衍、生息。

 

「建築、景觀建築及所有規劃、運用城市空間的專業,都可以成為城市棲息地的創造者。如屋頂、房屋庭院等人工區域創造棲息地,每個空間或多或少都可以發展成為動植物棲息地的潛在區域。」Hauck 認為,城市是可能成為高生物多樣性的地區。

 

在建築外牆上增加圓形、方形的開口,提供鳥類及蝙蝠的築巢空間。圖片來源:慕尼黑工業大學 Terrestrial Ecology Research Group

 

第一個應用 AAD 的建築位於德國慕尼黑市的住宅區,與巴伐利亞護鳥協會(Landesbund für Vogel,LBV)及德國國營建築公司 GEWOFAG 合作,將麻雀、刺蝟、蝙蝠、啄木鳥與人類一起分享生活空間。他們將鳥類和蝙蝠的築巢空間融入在建築外牆和屋頂,調整植栽高度,為更多昆蟲創造棲地,也為刺蝟設置抽屜式的築巢空間。

 

此外,也考慮了平屋頂即便鋪上綠植,對動物仍非友善的棲地,他們在屋頂上堆疊一些石頭、木材、增添沙子等方式,既不影響原有的屋頂結構、不需要額外加固等成本,但可增加動物、昆蟲們的棲地。

 

在不利棲息的平屋頂,以不增加成本與影響建築結構方式,為了提供更多動物棲地。圖片來源:慕尼黑工業大學 Terrestrial Ecology Research Group

 

乍看是前衛藝術品,實際是蜜蜂們甜蜜的家

 

紐約的加弗納斯島上,一座拱型結構體特別顯眼,像是一件前衛的藝術品。表面遍佈著不規則、如拳頭大小的孔洞,這些孔洞層層堆疊,遠遠看過去就像一座超大型的蟻丘。

 

外型奇特的拱門上的孔洞,不僅是設計師的巧思,更可以作為蜜蜂的棲息空間。由建築師 Ariane Harrison 與致力解決蜜蜂生存危機的非營利組織——蜜蜂保護協會(Bee Conservancy)聯手建造,期望透過這個名為「避難所」的建物,創造一個既是蜜蜂棲息地也是人們參與環境問題的空間。

 

位於紐約加弗納斯島上的「蜜蜂避難所」,讓蜜蜂有個家也讓人們更認識這個自然界裡的鄰居。圖片來源:Harrison Atelier Instagram

 

蜜蜂在大自然裡扮演重要的授粉角色,對全球無數的生態系統生存至關重要,而有記錄的蜜蜂種類更是超過 2 萬種。在美國,更是有超過 4 千種本土蜜蜂,而這些蜜蜂卻面臨苦尋不到合適築巢的困境。

 

「大約有 70% 的蜜蜂生活在地底下,牠們只需要一小片裸露的土地就能築巢,但對於蜜蜂來說,要找到這樣的地方出乎意料的困難。」Harrison 說,「在農業地區,蜜蜂會被殺蟲劑殺死;如果是在城市,那就更別想了!」

 

這座蜜蜂避難所,是由大麻製成類似混凝土的材料建造而成,這種創新的建材比一般混凝土的碳排量更低。除此之外,避難所的孔洞背後,也藏進微處理器、太陽能板、攝影機等,不僅為蜜蜂創造棲地,更可以透過這些儀器收集物種的相關資訊、擴展對於物種的認識

 

Harrison 將底部設計成人類可進入的空間,當蜜蜂完成築巢後,人類也可方便進行清潔。「維護是很重要的一環,在你願意為其他物種考慮、創造棲地時。」她提到,雖然無人打擾、偏遠的地點對其他生物很好,但對於蜜蜂來說,生活空間的清潔、維護是十分重要。

 

這座蜜蜂的避難所,除了是蜜蜂的棲息地外,透過埋在建材裡的科學儀器,搜集蜜蜂相關資訊,讓人們更認識這個物種。圖片來源:Harrison Atelier Instagram

 

不論是這類結合動物棲息地和可覆蓋於建築外部的材料類型,或是透過建築的巧妙設計,嘗試讓人們與其他生物當鄰居,都為城市建築帶來生物多樣性的可能,但要真正解決生物多樣性消逝的問題,就如 Harrison 所說,「建築不是單一的解決方案,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人類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存。

 

參考資料

The buildings of the future won’t just be for humans—they’ll be for insects, too (Fast Company)

A landscape architect and a biologist team up to counter urban biodiversity loss.(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本文授權自社企流,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