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忍耐」是好事:自以為的感同身受,有時反而會把事情複雜化

文/女子學

明明是電影盛宴,不曾想愈來愈少人在關注,而驚天的一巴掌,打出了話題,提高了這屆奧斯卡的討論度,卻也模糊了典禮的初衷。對此事件,有的人說這是為了提高萎靡不振收視率的陰謀論,有的人稱讚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護妻行為,也有人說主持人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的玩笑不當,還有人說打人就是不對,一時間眾說紛紜。

談到奧斯卡打巴掌事件,不是要討論誰是誰非,而是在其中,我們能看到的是,大家都在講兩個男人的行為如何,卻鮮少人把焦點回歸到事件真正主角潔達史密斯(Jada Smith)的感受,對於被開玩笑,她有真的覺得被冒犯了嗎?

你的「以為」,真的是他人想的嗎?

▲學著適時地「忍耐」。(圖/翻攝免費圖庫Pexels)

在日常生活中,這類的事件不斷地發生,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去揣測對方遇到某件事時當下的感受是怎樣,更會依著自己的想法,而做出自以為對他好的行動,尤其是親近的人,更是如此,但我們卻很少會去思考對方是否覺得困擾,或需要他人幫忙嗎?也就是常常忽略了這點,我們很容易好心辦壞事,甚至危及人際關係。

你以為某些東西是對方想要的,但實際上他一點都不想要,或者根本就毫不在意,當我們一股勁地以為我們在為他好,反而弄巧成拙,讓自己變得裡外不是人。像是工作時,明明是好心想要讓新人更快進入狀況,而指導做事方法,反而被覺得是多管閒事;或是朋友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只是想抱怨,到最後卻是自己變得比他還激動,不停地提出自己覺得能解決的意見,反而把事情複雜化,把氣氛搞得很尷尬。

關心則亂,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學著適時地「忍耐」。(圖/翻攝免費圖庫Pexels)

不過,這也不是是說不能為親朋好友挺身而出,或為他們做任何事,只是在行動前能先想一想,或是跟當事人溝通,看他是否覺得需要幫忙,到時再行動也不遲,只要能適時地「忍耐」,就可以避免後續很多麻煩事的發生,也不會傷害到與親近之人的感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一個個關卡,我們幫得了一時,能幫得了一世嗎?試著把「在乎別人」的專注力轉向「在乎自己」,我們要先瞭解自己需要什麼,好好地把自己照顧好。若有關係不錯的人遇到某些事,也許可以先「傾聽」,不用急著提出建議,發現真的幫得上忙時,再伸出援手也不晚,說不定對方只要講一講,發洩一下情緒就沒事了。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期的自我省思:別再跟風批判!把重心回到自己身上,試著向內心發問這 4 個問題

同理心,其實沒有妳想像中的簡單:同一個國家,不同感受,請從彼此體諒理解開始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