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指期以台股作為交易標的。(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李瑞瑾/台北報導
期交所掛牌的臺股期貨契約(臺指期)以台股加權指數作為交易標的,已是期貨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旗艦商品;觀察去年一般交易時段之臺指期日平均成交量達15萬口,若以當日結算價換算為契約價值,每日平均成交的契約價值逾3000億元;臺灣指數公司表示,如此熱門的期貨商品,需要有能比照股價指數這樣的指標,讓市場參與者很簡單地觀察臺指期價格的變化,所以開發設計「臺股期貨指數」,統一投信預計未來以此指數發行ETF商品。
「臺股期貨指數」編製方法可參照股市採用發行股數作為加權依據,所以平日可以全數以近月臺指期作為指數代表成分計算指數,指數公司分析臺指期到期前之近月與次近月契約歷史未沖銷部位消長,在近月契約最後交易日前五天指數代表成分再加入次近月契約,並分五日依等比例將近月臺指期轉為次近月臺指期契約,表彰臺指期所有期別契約未平倉部位結構,計算指數評量臺指期之行情走勢。
指數公司模擬上述指數編製方法,分析運用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歷史資料所回溯編製的指數,「臺股期貨指數」的年化報酬約8.84%,年化波動度為15.48%,相較加權指數之下,超額年化報酬達5.48%,年化波動度高不到1%,整體夏普比率則優於大盤逾30%。
▲ 回溯台股期貨指數績效表現分析。(表/記者李瑞瑾製)
分析「臺股期貨指數」之正超額報酬,原因之一可歸納為近月臺指期到期前與加權指數的價差收斂;觀察臺指期每月進行建倉時,有八成以上皆與加權指數處於逆價差,但當該臺指期契約屆臨到期時,臺指期、加權指數的價差趨於收斂,近月臺指期相較於加權指數大多會創造正的超額報酬。
另外,近月臺指期主要反映市場對於近一個月內加權股價指數走勢的預期,同時也將除息可能造成加權股價指數點數減少的預估值反映在內,然研究分析歷史資料發現,市場對於除息造成點數減少的預估值經常較實際點數來得大,因而推升「臺股期貨指數」之相對績效,係另一正超額績效的原因。
透過臺指期契約到期轉倉的長期持續多方操作,「臺股期貨指數」提供一種無需進行股票投資而簡易複製發行量加權報酬指數績效的方式,未來可作為ETF、ETN或權證等金融商品追蹤之標的指數;這些商品適合對市場走勢有樂觀預期的投資人應用,但需留意,未來臺指期與加權指數的正、逆價差,或者近月與次近月契約轉倉產生的正、逆價差,均會對指數產生負向或正向的報酬影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