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買房16歲就決定 2張圖揭「薪資殘酷差異」!專家有5個建議

▲▼大學學測登場,考生準備應試。大考,考試,學測,指考。(圖/記者林敬旻攝)

▲是否買得起房子,早在16歲讀書選類組就決定?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林依榕/今周刊

房價不斷飆漲,想當有殼一族對現在的首購族而言,可能是個沉重的目標,由於買房主力已經漸漸交棒到七年級的手上,有網友分析,其實能否買房的關鍵,早在16歲那年就已經決定了你的未來。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去(2021)年第1季房貸數最多的族群,多是35~40歲的7年級生,平均購買總價1066萬元的房屋、貸款約8成,購置43.6坪的房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名同樣身為7年級生的網友在PTT發文表示,這個年齡層能不能買房的關鍵,與高中16歲那年的選組有很大關係,「7年級的人生,在15~16歲選組的那一年,就決定了一半成敗」。

理組的人畢業後,大多是進入科技產業,35歲的人平均年薪都已經超過百萬,更傑出優秀的人就更不用說。

文組的話,除了律師或者業務能力超好的人,以該名網友身邊來看,多數當老師或考公職,同樣35歲年薪有70~80就算不錯了,整體薪水而言只占理組的50~60%。

若論買房,高薪的理組買房熱區是房價相對低的桃園、新竹,年薪較低的文組,買房熱區卻是在高房價的雙北,也因此會造成理組大多都買房了,文組反而覺得壓力好大,讓他不禁感嘆「16歲那年的選組,對人生影響居然那麼大,真的是蠻殘酷的」。

很殘忍,但這是事實!你的系所決定了「起薪」

雖然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但不諱言,你所選擇的科系確實會對初出社會的「起薪」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根據2019年104人力銀行針對近5年畢業的碩士、學士,首份工作起薪中位數進行分析後發現,光電、電機、資訊工程等3類研究所,碩士起薪達4萬5000元,平均比同領域學士多出約1萬5000元,「含金量」相對較高。

▲對起薪加分作用最大的3類研究所。(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今週刊提供,下同)

和學士起薪差距最小的,是哲學研究所,碩士起薪約3萬1750元,僅較同領域學士高出1750元。

▲對起薪加分作用最小的3類研究所。

▲▼高教專題搭配示意照。高教崩壞、高教、大學校園、大學生、高等教育、台大、台大校門(圖/記者季相儒攝)

▲專家提供5個重要領悟,藉以突破自己障礙。(圖/資料照)

熱門科系真的好?你有多強大,人生就有多自由

熱門科系或許在未來職場中,有不錯的薪資條件,不過社會上卻也有許多人經常表示「勇敢做自己」、「想做過自己的人生,做有興趣的事」,只要工作和生活求得平衡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彷彿透露著「事業成功的人失去得更多,不如一般人幸福快樂」的潛台詞。

知名專欄作家洪雪珍曾在《今周刊》說到,雖然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在做你自己之前,你先要有選擇的自由。

光是憑著一技之長,以及朝九晚五、埋首苦幹,是無法還給你人生的自由、工作的選擇權。唯有讓自己強大,而且是全方位的強大。成為強大,是一個自我應許、自我砥礪、咬著牙不間斷磨練的過程。

那麼該怎麼強大?她認為當你有5個領悟,才能幫助自己層層突破自己的障礙,成為自由的巨人:

【領悟1】認清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別擔心,每個人都會自卑

每個人都有天賦,這是老天藏在你身上的禮物,去察覺它、辨識它,並且培養它、發展它,成為你的核心能力。在你還未找到之前,以為自己一無所有時,學習向「沒有」借東西,從相反的視角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亮點。

【領悟2】看透職場眉角,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

選擇比努力重要,站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要會看產業趨勢,儘量選擇明星產業,站到風口,跟著大勢飛揚,事半功倍。埋首苦幹之餘,記得抬頭觀察天色的變化。

【領悟3】強化戰鬥力,既然職場就是江湖

推動經濟背後的那隻黑手,是人類的本性:自私自利,它讓你享受到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進步,因此這世上,沒有人應該對你好,除了自己的父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認清江湖險惡,學好一套防身功夫。

【領悟4】鍛鍊強大素質,就算你懷疑人生、迷失自我,也要往前走

強人與弱者的分野,在於心理素質。在數十年漫長職涯中,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恐懼改變、不敢選擇、懷疑自己,最重要的事是活下來,不要陣亡,再一邊囤糧一邊練兵,壯大自己,迎接挑戰。

【領悟5】最可怕的不是行動,勇敢吧!你的決定,你的自由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選擇的好壞,是生涯成敗的關鍵。人不是神,不可能有全知的觀點,因此一定會做錯選擇,即使如此,人生也不會就此崩塌,因為選擇之後,仍然有不斷調整的機會,所以要充滿信心,不要害怕選擇。

不管你選擇了哪條路,壓力一直都會在,只有當你鼓起勇氣、強大自己,正面迎擊、超越它,你才會掌握「選擇」的自由。

更多今周刊文章
Outlet折扣商品,真是正櫃過季出清?那些精品名牌沒說出口的秘密
營業員從「排骨便當」領悟選股3原則,42歲財富自由:以佳世達為例,操作密技一次看

關鍵字: 今周刊買房小租族社會組自然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群創53萬股民注意! 股東會紀念品「白米1斤」

快訊/群創53萬股民注意! 股東會紀念品「白米1斤」

擁有逾53萬股民的面板股群創(3481)今(17)日公告即將於5月7日召開股東會,由於今年將進行董事改選,為鼓勵投資人踴躍出席,股東會紀念品為「台灣產製真空包裝白米1公斤」。

2025-02-17 16:54

160萬股民鬆口氣!00878填息達陣 共耗時58天

160萬股民鬆口氣!00878填息達陣 共耗時58天

擁有近160萬股民、號稱「國民ETF」的季配型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17)日在台股大漲下,完成去年第4季填息進程,雖耗時58天,為近9次除息以來最長,但也寫下「次次填息皆達陣」的紀錄。

2025-02-17 16:52

快訊/0050分割開獎!確定「1拆5」 每張4萬元有找

快訊/0050分割開獎!確定「1拆5」 每張4萬元有找

國內首檔台股ETF元大台灣50(0050)分割確定了!元大投信今(17)日指出,0050從資本利得到股利發放,全面參與台股長線成長,在長期累積投資成果下,目前一張(1,000股)交易價格約為20萬元,為使交易價格回歸市場習慣的交易區間,將召開受益人大會決定分割細節,初步規劃「1拆5」,每張4萬元有找,3月25日為參與表決最後買進日。

2025-02-17 15:03

快訊/23萬人注意!00939再配0.05元 3/5除息

快訊/23萬人注意!00939再配0.05元 3/5除息

擁有逾23萬受益人的月配型ETF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今(17)日公告3月配息初評,每股配發0.05元,為連續3次同燈同分,預計3月7日除息,3月6日為最後買進日,並將在3月27日入帳。

2025-02-17 14:21

長榮航總座看高端旅客需求不墜 空運貨量成長價格居高

長榮航總座看高端旅客需求不墜 空運貨量成長價格居高

長榮航(2618)今(17)日舉行第4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總經理孫嘉明認為,疫後旅客對於商務艙、豪經艙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新的豪經艙對營收增加有很大優勢;貨運方面量還是持續成長,每公斤價格約落在新台幣300元,但整體貨運價格仍要看市場決定,川普政策變化多端仍待觀察。

2025-02-17 15:04

勇鷹高教機首次失事!漢翔盤中跌逾4% 公司:全力配合調查

勇鷹高教機首次失事!漢翔盤中跌逾4% 公司:全力配合調查

由漢翔(2634)國機國造的勇鷹高教機日前首度發生意外,15日於台東外海墜落,雖然飛行員林瑋跳傘獲救,但外界仍對此充滿疑慮,對此,漢翔強調,本次事件的肇因調查由空軍主導,本公司現正全力配合辦理,有關事故原因判斷,現階段不做任何評論。漢翔今股價一度跌逾4%。

2025-02-17 13:15

00878公布第二階段Q1配息0.5元 2/20除息

00878公布第二階段Q1配息0.5元 2/20除息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近來除息話題發酵,加上投資人逢低布局等影響,規模已正式突破4000億元大關,再寫嶄新里程碑,今(17)日公告第二階段今年首季配息0.5元,若以今(17)日收盤價22.83元計算,單次配息率2.19%,年化配息率8.76%,除息日為2月20日,最後申購日為2月19日。

2025-02-17 14:54

長榮航看俄烏戰後重建商機可期 油價成本估省18%

長榮航看俄烏戰後重建商機可期 油價成本估省18%

長榮航(2618)今(17)日舉行第4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總經理孫嘉明受訪時談到俄烏戰後重建商機,他表示,恢復飛越西伯利亞領空之後,可以節省18%油價成本,載客人數也能恢復正常,對於營收有正面助益。

2025-02-17 14:52

當心愛情騙子! 兆豐卡統計:APP詐騙高達87%為交友軟體

當心愛情騙子! 兆豐卡統計:APP詐騙高達87%為交友軟體

愛情沒來,狼卻來了!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會透過手機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然而詐騙集團卻利用此管道找尋目標下手,甚至利用連視訊都難以出現破綻的AI變臉技術進行詐騙,造成假交友真詐財的案例頻傳。根據兆豐銀行統計,截至去(2024)年底接獲的信用卡3D詐騙案件中,手機應用程式類別中就有高達87%都是交友軟體詐騙,反倒以往常出現的遊戲軟體詐騙僅占13%,兆豐銀行提醒卡友千萬要提高警覺,勿隨意聽信網友建議下載不明APP,以免落入詐騙集團陷阱。

2025-02-17 13:38

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去年僅台糖賺錢」 台電虧411億元最慘

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去年僅台糖賺錢」 台電虧411億元最慘

經濟部旗下4大國營事業2024年財報陸續出爐,除了台糖(1237)持續賺錢之外,其他3家都是虧損狀態,台電跟中油虧損最大,分別虧損411億元、355億元,台水虧損也達40億元,因此外界預期今年水電雙漲趨勢無法避免。

2025-02-17 13:0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