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以獲利為主,但賺錢有道,絕不能傷害人事物,尤其是我們成長的土地。對土地友善、讓身體健康、賺得財富,這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文/洪寶山
六月十日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在執行拍攝過程中墜機身亡,讓續集成了他未能完成的夢想。
二○一三年上映的《看見台灣》是第一部在戲院上映,以全高空拍攝畫面,講述台灣環境現況的台灣電影,具備歷史意義。透過這部片,讓大家看見了台灣的美麗,但也看見了台灣的醜陋。在齊柏林的鏡頭下,看見了各種環境面對人們的開發而造成的改變、破壞和傷害,看見台灣土地累積了一道道的疤痕,海洋沉澱了一層層的汙染,這是我們真真實實居住的台灣,而這些千瘡百孔,造就了多少人的財富?
真心疼惜台灣,絕不會如此殘害台灣。
一九五○年代,台灣獲得美援發展塑膠及輪胎工業,躬逢其盛的台塑也成了股王,曾幾何時,六輕被指為空氣污染、致癌的元兇,環保意識抬頭,企業必須轉型。
齊柏林鏡頭下的後勁溪被染橘,太魯閣新城山被挖空,之所以如此,都是企業恣意而為,為了生產將廢水排進溪流,為了採礦挖空山脈,這樣的台灣還能支撐多久?還能被蹂躪多久?
企業經營以獲利為主,但賺錢有道,對於業績我是錙銖必較,成本、毛利等要嚴加控管,不做無謂的浪費,但絕不能傷害人事物,尤其是我們成長的土地。而當我們更用心愛這塊土地,會發現它可以回饋我們更多。
我舉有機農業為例,當大家捨棄使用化肥、農藥,改有機農法來種植農作物,一來減少土地污染,二來可以吃到乾淨的食材。健康意識抬頭,用心經營有機農業的小農或企業也能從中獲益,這完全符合我所提倡的「理財、理善、理健康」,對土地友善、讓身體健康、賺得財富,這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可惜的是,有一些企業家並不這麼想,只見其不斷地殘害台灣,賺取不義之財,相信也難經營出「幸福企業」,無法聚攏員工向心力、激發員工潛能、帶來企業創新,又何來永續可言?
為了經濟發展,我們已經傷害這塊土地太多,錯誤的過去必須修正,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企業首當其衝,必須扮演領頭羊角色,而全民監督的力量更可發揮,讓不良企業無所遁形。
因為,台灣只有一個。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77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