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通膨,都是一次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圖/pixabay)
(編按:在物價通膨高漲的時代,每個人都應有正確的理財觀。「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學習與執行的必修課。然而,我們在學校的教育與家庭生活,極少實際學習投資理財,等出社會工作後,才驚覺投資理財的重要,但沒有正確的知識,遇到各種詐騙與失敗。ETtoday雲論為服務讀者,邀約專業人士撰文解惑,提供正確理財觀念,讓財商成為年輕人的核心素養。)
● 胡偉良/品嘉建設、尚禹營造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
每一次的通貨膨脹,都是一次社會財富的再分配,貧富差距也在這一次分配中被不斷拉大。
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有兩個人,1個手上擁有300萬資金,1個擁有3,000萬資金,通膨發生,誰的損失最大?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第二個人更虧,因為第二個人手裡的錢更多,被稀釋掉的錢也就越多,這樣的理解本身並沒有問題。
但,在真正的現實中,事實卻是第二個人的錢越來越多,而第一個人錢則會越來越少。
第一個有300萬資金的人,對應成社會上的普通人,第二個有3,000萬資金的人,可以對應成社會上的富人,或者有一定資產的人。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源於兩個原因:
將錢轉化成保值資產 為錢莊上護甲和大砲
第一個就是對存款的運作不同,其實通膨相對於富人的損失並不大,因為很多富人都具備經濟意識,早早地就把自己的錢,轉化成了房子、黃金、基金,這些可以增值或保值的資產,通膨來臨時,這些東西的價值會隨著通膨一起上漲,這就等於讓他們的錢在通膨中裝上了護甲和大砲,所以並不會有太大的損失,而且如果收益跑贏了通膨,反而還會增值。
而反觀普通人這邊,大部分普通人由於缺乏投資理財意識和能力,所以只會把錢存銀行,而銀行利息很低,遠遠跑不贏通膨,所以存在銀行裡的錢只會不斷貶值。這就等於讓自己的錢在通膨中裸奔。也許有人會覺得,把錢存銀行都是自己爸媽這些老一輩人才幹的事,但其實誰也別笑誰,老人家把錢存銀行,跟年輕人拿去買基金,其實本質上是一碼事。就理財意識來看,其實並不比老一輩好多少。
▲一般人缺乏投資理財意識和能力,所以只會把錢存銀行,但銀行利息遠跑不贏通膨,所以存在銀行裡的錢只會不斷貶值。(圖/pexels)
搞懂貨幣傳導過程 負債就是財富
第二個原因就是,很多有一定資產的人往往都深諳一個道理,負債就是財富(這句話要記住,這是窮人與富人的差距之一)。為了帶大家看明白這件事,我們須先瞭解貨幣的傳導過程。
首先由央行把錢印出來,然後央行會把錢貸放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拿到錢再把這些錢貸放給企業和個人,企業會把這些錢用來運營開支,比如建廠房、買材料、給員工發工資。這樣錢就到了市場上,而最大的關鍵點就在這裡,大家可以想想誰最容易先拿到這些錢呢?答案當然是,富人,或者那些本身就擁有一定資產的人,因為這些人有資產和抵押物,銀行為了確保自己的債權,會優先把錢貸給他們,而當他們拿到了這些錢,會做什麼呢?有一些企業拿到了錢,會將一部分錢用來投入生產,但是也會有很大一部分企業自己留下來了,這些留下來的錢當然不是拿去花的,而是把這些錢拿去投資,像是房產、高收益理財,或者基金等可以增值的資產。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貨幣的傳導需要時間,因為錢剛發出去的時候,市場並沒有那麼快地做出反應,這個時候還沒有產出相對應的通膨,那麼第一批拿到這些錢的企業,把錢花出去的時候都是按現在的物價去計算的,等到這些錢到了普通人手裡的時候,通膨才會發生,而這時候拿到錢的普通人就需要按通膨後的價格購買商品,而你購買的這些商品,恰恰就是企業用通膨前的成本生產的,再次驗證,負債就是財富的道理。
▲本身就擁有一定資產的人,因為有資產和抵押物,銀行會優先把錢貸給他們,而當他們拿到了這些錢,便有錢去投資房產或基金等可以增值的資產。(圖/記者陳筱惠攝)
而在銀行獲得的貸款利息,大多是低於通膨率的,富人通過抵押資產在銀行獲得更多的負債,隨著每年的通膨,貨幣貶值,這些債務會被通膨不斷稀釋,後面實際的還款壓力會越來越小,所以低於通膨率的債務本身對通膨就起到了抵禦作用,但是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講顯然沒有這樣的意識,多數普通人對於負債往往都有著很大的恐懼性。
● 本文取材自胡偉良即將出版的新書《房地產的必勝勝經》。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很多富人都具備經濟意識,早早地就把自己的錢,轉化成了房子、黃金、基金,通膨來臨時,這些東西的價值會隨通膨一起上漲,就等於讓錢在通膨中裝上了護甲和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