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嚴苛的封控政策,引起了遍地開花的白紙革命。(圖/路透)
● 林應然/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
即將遍體麟傷的中國巨龍
台灣隔海相望的中國巨龍,因為過度嚴苛的封控政策,引起了遍地開花的白紙革命,甚至喊出了「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的口號,因恐引發政治動盪、領導下台,中國政府突然開始放寬防疫措施,此後新冠疫情開始大量蔓延急速上升,雖然中國政府的官方數字一直不肯承認疫情失控,但以中國人口14億之眾,再加上大多只打當地國產科興及國藥等滅活疫苗,效力遠不及歐美各國所製造的mRNA疫苗,免疫效果相當有限,且中國人民大多是在較久前接種疫苗,接種加強劑的比率不高,抗體應該已經下降很多,更何況所打的疫苗缺乏現在所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成分(次世代疫苗),因此這波大流行應該很難避免。其實本來以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而言,感染原本就是必然,不感染只是偶然,不同的只是感染的時間先後問題而已,政府的決策應該就是在讓疫情不要瞬間爆發,控制疫情緩慢上升,維持醫療量能,避免醫療崩潰,再來就是以拖待變,讓人民接種疫苗及引進抗病毒藥物,減少重症及死亡的比率而已,要想遺世而獨立不被感染、完全清零,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面子似乎比裡子更重要
從感控的觀點觀之,中國過去嚴格的清零政策不能說對防疫完全沒有成效,只是為求清零的不擇手段政策弄到毫無人性、不顧人權,相信這個政策在絕大多數民主國家都無法苟同。再說既然感染是必然,只是時間先後問題而已,理想的策略應該是趁這段嚴格封控之時,執行有效疫苗的全面接種,特別是針對高風險的老年及免疫不全族群,而不是只採取日日全面的核酸檢測。
▲中國鬆綁防疫限制之後,北京一家藥店擠滿排隊購買藥品的民眾。(圖/路透)
中國可能為了顧全面子,遲遲不願引進外國更有效的mRNA疫苗,抗病毒藥物也難取得,因此即使現在的Omicron新冠疫情已經比原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緩和許多,但在感染人數急遽增加下,相信醫療崩潰的日子指日可待。中國目前連只適用於症狀治療的退燒藥都很難取得,還要人民跨國去收購藥品,怎能期望感染的人民可以獲得完善的治療呢?
保守穩健緩步的台灣 民性保守
台灣的防疫政策偏向保守穩健緩步,民性也相當保守,是以即使政府已經取消戶外戴口罩的規定,民眾還是自動自發戴上口罩,完全不像歐美各國戶外幾乎不戴口罩的景觀,這對防疫是好現象。2022年4月以來,台灣突然經歷了這一波新冠大疫情,從高峰的每日9萬確診人數,目前已經降為1~2萬,雖說近日疫情隨著冬天的到來及封控的鬆綁,似乎近日有些升溫,但相信疫情增加有限。一來台灣許多人已經打過至少3劑以上的疫苗,二來登記有案的確診人數已經來到860萬餘,若再加上所謂的黑數,相信台灣的國人確診比率應該有2/3以上,確診後的免疫力遠比打疫苗還強,也更持久,此可以從2度確診者占比相當少看出。
雖然有些專家認為Omicron已有變異,例如BF.7,BQ1,BA.2.75,XBB等等,可能會有免疫逃脫的效應,但所謂的變異至少還在Omicron的範圍內,突變有限,值得關心,但不必恐慌,就像流感一樣,大突變需要較久的時間,如果只是小突變,一般即使再度確診,我們的免疫力應該還可以保護個體免於重症或死亡,當然免疫力低下者要特別小心一下。
▲戶外免戴口罩令雖已實施一個多月,但民眾「脫罩上路」意願仍不高。(圖/記者屠惠剛攝)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會突變的病毒確實很難根除,想要「除毒務盡」是緣木求魚,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妥協走向與病毒共存的路線,他們應該也是基於確診與施打疫苗比率已經達到群體免疫的概念,因此才敢走向開放解封的道途,台灣應該也要跟進才對。連過去妄圖清零的中國都改弦易轍宣布2023-01-08要開放國門了,台灣更不必忌諱解封開放了。
中國離台灣如此接近,兩地交流與台商流通往返最有相關,有關政府部門忌憚中國疫情是否會再度吹向台灣,導致台灣疫情又一次爆發,這樣的顧慮不能說不對,只是應該不容易發生,因為中國這次的爆發流行是因先前嚴格隔離管控,封戶、封城、封省、封國,導致感染延後發生,台灣則是已經發生,也因充分的疫苗接種及備妥抗病毒藥物而有群體醫療的防護力,應可安然度過中國西風東吹的疫情蔓延威脅。
若是擔心中國疫情因大量感染而引發病毒創新突變,新變異株將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雖然理論上這種擔憂的可能性是隨時存在的,但我們過去百年來也沒有因為流感有可能發生創新突變而時時處在封控狀態,真的有那一天到來再來恢復升級管控即可,不必庸人自擾,因為封控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得失之間要細加衡量,做滾動式調整即可。
▲封控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得失之間要細加衡量。(圖/記者李毓康攝)
居家照護,分級醫療 維持醫療量能
台灣的可貴之處在有普及化的全民健保與健全的基層及醫院醫療,可以讓民眾病有所醫,特別是在這波疫情當中,由基層醫療系統擔當確診者之診斷與居家照護,篩減掉許多可能前往醫院就診的病患,維持住醫院的醫療量能作為重症住院治療所需,這樣的制度台灣獨有,也正是中國所欠缺的。居家照護宛如就是醫院住院的延伸,透過視訊診療,由基層診所端執行,讓確診者在居家隔離期間能獲得照護,真正符合普世分級醫療的精神。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過去百年來也沒有因為流感有可能發生創新突變而時時處在封控狀態,真的有那一天到來再來恢復升級管控即可,不必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