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美目前都在爭取盟友,國際戰略格局處在從「冷戰」到「後冷戰」的「典範轉移」過程當中。經濟是其中的重要變數,它會使敵友關係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2.7%。(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今(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因為新冠疫情、地緣衝突、物價飆漲、利率升高等一連串問題環環相扣,今年全球經濟有陷入衰退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在去(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已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2.7%,低於去年的3.2%。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歐尼爾(Tip O'Neill)說過一句名言:「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全球有12個國家將在今年舉行重要的地方、國會和總統大選。「民以食為天」,為了爭取選民手中的一票,政治人物不得不優先關注經濟議題。

紓困計畫助民主黨選情 儘速復甦經濟是選後主要挑戰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拜登總統為爭取連任,必須在今年展開「超前部署」。拜登上任初期的大規模支出舉措,曾被認為是推升通膨的因素之一;雖然當時引發民怨沸騰,但還是讓他避過了一場「政治災難」。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顯示,拜登端出價值1.9兆美元的「美國紓困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協助促進就業快速成長,確實對民主黨選情有加分的作用。然而拜登選後面臨的主要挑戰,將是如何儘速促進經濟復甦。因此,拜登最近的演說,大都離不開經濟問題。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2.1%,較前一年下滑,而第4季GDP年增率為2.9%,優於預期。拜登政府官員想藉此宣揚政績,聲稱他們成功讓美國擺脫了險境。

▲如何儘速促進經濟復甦,是拜登在期中選舉後面臨的主要挑戰。(圖/路透)

清零、房地產重創經濟 中國上半年經濟前景仍不樂觀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官方數據顯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增長了3%。這遠低於政府預期的5.5%目標,且是數十年來最疲軟的經濟表現。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榮靜(Jacqueline Rong)告訴BBC,這個結果揭示了去年中國清零政策和房地產崩盤,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沉重打擊。如今限制措施在無預警的狀況下突然放鬆,但有可能導致新冠病例激增,進而拖累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

其實,中共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坦承,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展望今年的經濟情勢,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會議把「穩增長」的位階擺在「穩就業」之前;沒有再提「清零」,而稱「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強調「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說法,意味著今年中共會更大規模地刺激經濟復甦。

▲中國官方於去年底宣布社會面清零後,民眾走出小區時難掩興奮之情。(圖/CFP)

貿易戰加重美國負擔 美中存「選擇性脫鈎」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經濟也將成為2023年各國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所謂「經濟外交」(Economic Diplomacy),不僅影響國際政治的雙邊關係,也會影響多邊關係。

中美關係是當前最重要的雙邊外交。當初川普政府擔心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會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故於2018年發動對中貿易戰,中美關係自此每況愈下。拜登政府上台後變本加厲,於去年10月公布半導體出口管控命令,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晶片。中美兩國從貿易戰擴大到科技戰。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對中國產品實施的關稅政策,產生了高成本、高價格的負面影響,而這些都落在美國公司和美國家庭身上,也引發中美經濟應否「脫鈎」的討論。

根據《美國之音》中文網本(1)月19日報導,美國政府截至去年11月的數據顯示,過去11個月美國向中國出口1400多億美元,進口4990億多美元,總貿易額近6395億美元,有望創下兩國貿易額的新高。就此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認為,這些數據意味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只影響了部分產品,中美存在的是一種「選擇性脫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中國副總理劉鶴於18日面談。(圖/路透社)

中美雖維持戰略競爭關係,但都意識到經濟上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20國集團(G20)峰會,雙方同意要加強溝通合作,希望從經貿談判起步,緩和兩國的緊張關係。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本月18日在瑞士蘇黎世的會晤,創造了良好的氣氛。兩人同意加強宏觀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對兩國關係和全球經濟運作非常重要。

歐中貿易依存度高 對中採「去風險化」

除了對美關係,習近平在出席G20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時,也表達中方願與美國的盟國修復關係。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在內,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以及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今年都有訪問北京的計劃。

中國是歐洲的主要貿易伙伴,歐洲在關鍵礦產方面,有98%需要依賴中國。這些礦產在向清潔能源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因此,歐洲需要與中國合作與貿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為了修復與中國的商業往來,採取的是「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鈎」的政策。

▲被外界認為立場友台反中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今年亦有訪問北京的計劃。(圖/路透)

中國擴大內需帶動區域成長 「經濟」模糊敵友界線

聯合國25日發表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提到,今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4.4%,高於2022年的3.2%增長率。主要因為中國採擴大內需戰略和經濟復甦,惠及周邊國家,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中共希望藉由生效滿一週年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外交關係。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1月份至11月份,中共與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11.8兆美元,同比增長7.9%,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0.7%。其中,中國向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同比增長17.7%,超過中國出口總體增速5.8個百分點。

中美目前都在爭取盟友,但中共與前蘇聯不同,因此國際戰略格局仍處在從「冷戰」到「後冷戰」的「典範轉移」過程當中。經濟是其中的重要變數,它會使敵友關係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