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中美和兩岸已讀不回 「鬥而不破」面臨考驗

我們想讓你知道…當拜登把中美關係定位為一場「民主與專制之爭」後,中美關係就觸及兩國之間最深層的結構性矛盾,中美「鬥而不破」面臨考驗。

▲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近幾週熱情款待來訪的世界各國元首,卻刻意冷落美國,顯示習近平認為中美接觸並無成效。(組圖/路透)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紐約時報中文網》本月21日刊出由該報通訊記者David Pierson撰寫,題為「習近平如何『雙管齊下』應對美國」的評論文章。作者描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幾週熱情款待來訪的世界各國元首,卻刻意冷落美國,拒絕拜登政府重啟高層會談、緩和台灣緊張局勢的嘗試。作者在文中引述一些分析人士的話說,「這種雙管齊下的做法有力地證明,習近平已完全接受了中美接觸並無成效的觀點,至少目前如此。這已讓人們更加擔心這兩個大國正朝著可能發生碰撞的方向移動,並可能會導致危險的事件,甚至圍繞台灣和其他地緣政治熱點問題發生戰爭。」

中美和兩岸「已讀不回」 「鬥而不破」面臨挑戰

回顧過去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中美和兩岸同時出現這種「有讀不回」的情況實屬罕見。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吳心伯認為:「中國認為美國既沒有誠意也沒有能力改善關係。」

吳心伯在某種程度代表大陸美國研究學界,對當前中美關係的主流看法。實際上,當拜登把中美關係定位為一場「民主與專制之爭」後,中美關係就觸及兩國之間最深層的結構性矛盾。這使美國為遏制中國崛起所進行的權力競賽,得到了「合理化」的來源;也讓中共覺得,「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是眼前對美工作的唯一選擇,中美「鬥而不破」面臨考驗。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美國堵中力道加劇 科技與中「精準脫鈎」最受關注

▲ 美國為了圍堵中共,透過Quad等地區安全體系,把美國在歐亞兩地的盟友結合起來。(圖/路透社)

為了達到圍堵中共的目的,美國不僅在印太戰略體系下,強化「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AUKUS)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地區安全體系的功能;並且透過北約「亞太化」,把美國在歐亞兩地的盟友結合起來。而目前最引起外界關注的是,拜登政府對中共實施的科技「精準脫鈎」戰略。

涉及對中科技圍堵,拜登政府任內成立了許多專責機構,如國務院的「網路安全與數位政策局」、國防部的「中國特別工作組」等;國會亦透過立法方式,支持政府提出的科技管制政策,如通過《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即透露,美國對中科技圍堵戰略包括:投資科技生態環境,培養高階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人才,保護科技優勢和整合聯盟夥伴等。

拜登從四層面「去模糊化」 美中衝突持續升溫

台灣的戰略安全地位以及身為「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的一員,對美國的軍事和科技圍堵中共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根據廈門大學教授孫雲和薛振威的說法,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已從下列四個層面進行「去模糊化」:

一是認知「去模糊化」,即掏空一個中國原則;二是安全「去模糊化」,即增強對華軍事威懾;三是態度「去模糊化」,即美國兩黨「對華強硬」已成「共識」;四是輿論「去模糊化」,即煽動台灣問題「國際化」。

拜登政府上述的政策,使「拜習會」在去年印尼G20峰會中建立的「持續對話」和「管控分歧」兩項共識形同具文,中美有識之士對此皆感到憂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和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經濟理事會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 本月6日聯名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發表文章指出:「缺乏對話、訪問和交流正在增加衝突風險。

(圖/先探投資週刊 提供)

▲ 台灣為「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的一員,對美國的軍事和科技圍堵中共具有重要價值。(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美中缺乏互信 李顯龍:台海局勢出現誤判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認為中美關係是互信出了問題,因此強調「信任才是王道」。為了加強互信,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 Shirk)表示,從現在到今年秋天在美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將是一個關鍵的建立信任的機會」。我同意中美建立互信非常重要,但懷疑在台美都將進入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中共會在對美關係方面,有「積極有所作為」的意願。大陸前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受訪時表示,中美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言而有信」出了問題,故影響中美的高層往來。我認為,中共此刻不願與美國討論「台灣問題」,而是要努力防止美國與其盟國加大挺台的力道。

如果中美無法維持「鬥而不破」的常態,環繞中美周邊的國家勢將面臨「選邊站」的壓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國會談到美中關係時表示,中美之間最危險的潛在衝突熱點是台灣議題,並警告台海局勢出現誤判、意外的風險正在升高。台灣當局者迷,不能忽視李顯龍的警告。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表示,中美之間最危險的潛在衝突熱點是台灣議題,並警告台海局勢出現誤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共對台政策「超前部署」 兩岸關係是選戰必考題

習近平在中共「20大」報告中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台灣。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這意味著中共「20大」後將在兩岸關係扮演更加主動和主導的角色。中共目前最關注的問題應是台灣選舉。選舉結果雖不會改變中共對台政策的戰略目標,但會影響中共的戰術作為。

中共日前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提出「貿易壁壘調查」,就是一項戰術作為。在時機上充滿政治意味,公告當天選在賴清德參選總統之日,而調查期限則落在總統大選前一天。因此,可以看成是中共要為明年台灣選後的對台政策,進行「超前部署」。可以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獲勝,中共即會啟動對台經貿戰爭,片面中止ECFA只是其中的一個選項;但無論如何,台灣不可能再享有目前對大陸的巨額貿易順差;但如果國民黨勝選,兩岸就有可能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復談。雙方會立即針對經貿議題進行磋商,最後甚至出現互利共贏的結果。

無論誰贏得總統大選,台灣今後五年都會面臨對岸促統的壓力。換言之,中共不可能讓兩岸關係一直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在苦心經營選戰的時候,也必須針對中共的「促統」問題,準備好因應的方案。

▲大陸商務部,商務部大樓。(圖/CFP)

▲ 大陸商務部本月12日立案進行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的「貿易壁壘調查」,在時機上充滿政治意味。(圖/CFP)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