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台師大等前段班公立大學缺額均破百。(圖/資料照)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6月14日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媒體標題寫著「11校醫學系出現122個缺額,僅2校全部滿招」,連最熱門的醫學系都出現缺額,令人匪夷所思。所有大學科系招生,其中11所大專校院缺額比率大於50%,前段班公立大學(台大到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台師大等)缺額均破百;而私立大學中,老私校的中國文化大學和淡江大學缺額最多。
公立大學縱使有缺額,但難傷筋動骨,私立大學院校才是受創最深的受災戶,本文僅從企業管理觀點,探討少子化下台灣私立大學因應之道。
解決現在、避免未來發生、追究過去
柯文哲曾被媒體問到轉型正義,他表示多年前曾到波蘭拜訪前總統華勒沙(Lech Wałęsa),特地詢問華勒沙對轉型正義的看法。華勒沙當時表示,轉型正義有三件事,依序是:「解決現在的問題,避免以後再發生,最後才是追究過去的責任。」
過往多有學者認為普設大學是現今大學過多的濫觴,而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的「一縣一國立大學」政策更促成公立大學加速設立,當然「少子化」才是影響大學院校生源的最關鍵因素。但以上因素都屬於「過去」,追究以上責任或原因已經無濟於事。因此,本文只從「解決現在和避免未來發生」探討因應之道。
▲ 柯文哲曾於2018年到波蘭拜訪前總統華勒沙,特地詢問華勒沙對轉型正義的看法。(圖/記者陳家祥攝)
解決現在問題:顧客要甚麼?
顧客是企業的命脈,學生是學校的最重要顧客(消費者)。行銷學理論上細分顧客(付錢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人)和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的人),同時購買和使用產品/服務的人,就一人二角扮演顧客和消費者兩種角色。
而在台灣大部分家庭中,父母親是顧客(支付子女學雜費),子女不付錢只享受教育服務(單純消費者)。因此在大學教育中,如果商業化的將「學校當成企業,而學生是學校顧客(消費者)」,釐清顧客或消費者需要何種教育產品,當為學校執事者首要工作。
以身為父母的顧客立場,個人希望子女在大學教育中,學會「正確價值觀、專業學識和畢業後順利工作」,小孩畢業後不要成為「啃老族」。若大部分學校都會傳授正確品格和專業教育,「如何保障就業」,畢業生「畢業即就業」無縫接軌,就會成為招生亮點。
▲ 傳授正確品格和專業教育,以「如何保障就業」為賣點,是大學招生端可參考的方向。(圖/記者林悅翻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因應少子化招生不易的未來作法
惟少子化衝擊之下,學校招生不易,身為最基層老師近三十年,過往也在企業服務多年經驗,以下應是企業遭遇困境,組織變革可能採行之三大類必然做法:
1.組織瘦身(學校縮減規模)
以往私校多強調學生人數多、科系多元綜合,但國外治校哲學未必如此,小而美的著名大學院校,專精某些領域反成名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小而美或許是深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私立大學少子化可參考之辦學趨勢,大而全面的綜合大學就留給資源豐沛的公立大學擔綱。
企業經營企業不外乎「開源」與「節流」,少子化開源(招生)不易之下,面對生員在未來五年仍在趨減趨勢,如何「節流」(降低人事與其他開銷成本)成為治校重點,組織瘦身是不得不為而又對教職員殘忍的方法。
2.人事精簡(教職員人數降低)
組織瘦身直接問題就是減少員工。首先,今年度立馬「人事凍結」,教職人員只出不進,縱有通過聘任程序,亦不發聘書以因應缺額常態化;其次,教師65歲之後不續聘,亦即「不延退」,此在若干私立大學已經採行,反倒公立大學反其道而行,台大已開放延退;第三,資深員工勸退(或採優退,但實務上常發生優秀者先退、無能轉職者不走,優走劣留);第四,減薪(當企業不欲裁員,就係全員減少工時、減薪度小月)。
▲ 明道大學欠薪4個月,自救會喊「快活不下去」。(圖/記者許敏溶攝)
3.行銷調整(產品/價格/通路/推廣策略)
企業顧客來源減少之下,若從4P行銷角度,學校首先應檢討與推動企業新產品,如:推出新科系、舊有科系名稱調整、科系合併等院系產品重規劃;其次,價格策略在教育部監管下,調漲須待部核准,但少子化下,私校為爭取生源,調降學費或第一年免學費,已是少數學校曾採行手段。
再來,通路策略僅從學校設置地點切入分析,台北市高中學生選填志願依據,已以挑選交通方便(捷運站附近)學校為優先,天龍國交通方便趨勢影響下,身處台北市較偏遠(捷運未到或公車運輸時間耗時)的大學院校,必須考慮多購置市區交通方便地點設為城區部,縱使無法「全校、四年全市區」,至少「兩年、部分熱門科系在市區」,或可成為招生訴求;而偏遠校本部之交通運輸,除有學生專車外,「優惠或免費交通車」可為另類解決交通不便因素之方法。
▲ 大眾運輸方便與否,是影響學生就讀意願的因素之一。(圖/記者林裕豐攝)
此外,推廣策略包含了廣告、公共報導、人員銷售和促銷等,廣告方面在有公信力媒體和網路(YT、抖音、IG等)之廣而告知,都必須有專職單位和專人籌畫;公共報導則是要能創造學校有報導意義之議題,與文教線記者建立良好關係,經常性持續報導;人員銷售,不是著重在學校人員電話催打考上學生註冊,而係在大學博覽會或是高中端大學說明會,挑選適合之教職員和學生,介紹學校給參觀學生和家長。另外,當然在高中端即支援學校老師前往授課,這是長期紮根的人員推銷;最後,促銷部分可以增加學生獎助學金、工讀機會,或是介紹親友就讀也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期待外援 緩不濟急
Don’t limit your challenge, challenge your limit. (勿自我設限,要挑戰極限)。少子化成為台灣私立大專院校最大挑戰,這也是挑戰學校經營者能力極限最佳時機,期待公立大學減招名額,舒緩私校壓力,或是寄盼教育部放寬外籍生和陸生來台就讀限制,已屬緩不濟急。「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學校也要自己救」,期盼對台灣教育產業多年來卓有貢獻的私立院校,不會在這波少子化浪潮中灰飛煙滅。
▲ 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學校也要自己救。(圖/記者屠惠剛攝)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若大部分學校都會傳授正確品格和專業教育,「如何保障就業」,畢業生「畢業即就業」無縫接軌,就會成為招生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