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今天更窮或明天更熱的難題 脫碳與脫貧難兼顧

我們想讓你知道…支持經濟發展和希望援助機構全心全意轉向脫碳的人之間爆發了一場史詩般的資源爭奪戰。這是一場關於事情會不會變得更糟糕的鬥爭:那就是選擇今天更窮或是明天更熱。

▲ 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正在讓經濟發展成本更高。(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這個世界,充滿諷刺。最近,一個包括了美國總統拜登、肯亞總統魯托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紮耶德在內的全球領導人公開信提及,他們確信脫貧和保護地球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沒錯,有些政策確實有用:永續農業可以减少碳排放,保證糧食供應,降低饑荒風險。紅樹林可以幫忙碳封存、阻止風暴潮以及幫助漁民謀生。但大家心知肚明,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正在讓經濟發展成本更高,唯有成功阻止氣候變化才能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

但聰明的人都知道,政治人物有的時候根本不了解自己嘴巴喊的口號。辛苦的是,協助脫碳的資金援助對象本來就是那些污染嚴重的中等收入國家,但增加脫碳支出造成脫貧支出被擠壓的也是這些相對貧困的低收入地區。原因很簡單,它們不斷發展的工業需要大量的電力,推進大型機械化農業需要大量的空間,持續經濟增長更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非洲開發銀行就估計,到2025年,非洲需要160 GW的額外產能,但非洲大陸現在只能產生約30 GW的再生能源。最諷刺的是,非洲進出口銀行最近在迦納首都Accra舉行的年會上,議程討論的明明是如何開採金屬以實現綠色轉型,但因此涉及的污染根本沒人關心。

▲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聚焦氣候變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權衡取捨。(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隨著6月23日巴黎氣候融資峰會(Climate-Finance Summit)的落幕,《經濟學人》把焦點放回了氣候變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權衡取捨。在全球版本的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讓我們看見的是,在浩瀚無際的一大排風力渦輪機下,一個瘦弱的非洲小孩背影貌似提著水桶,無助的望向遠方。他的頭頂上方幾個黑色大字 「HARD TRUTH ABOUT GREEN GROWTH 關於綠色增長的殘酷事實。」

《經濟學人》這次用了緒論板塊第一篇第9頁、第14頁的Briefing專文以及財經板塊第一篇第54頁三篇文章解析這個議題。文章說到真的應該感謝那些狂熱和癡迷份子。如果沒有他們的緊迫盯人,有關氣候變化的各種努力肯定落實的更糟。但也是這些活動人士的世界觀滲透到了古板的決策和全球論壇,一大串糟糕的决定變得難以避免。不幸的是,在氣候變化的真實世界裏,所有的變化就是這樣。

▲ 巴黎氣候融資峰會於6月23日落幕。(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氣候難民只會越來越多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全球變暖對這個世界貧窮人群的影響。隨著地球變暖,乾旱、洪水和風暴等極端事證變得越來越普遍以及嚴重。許多地方早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未來幾十年,從非洲馬利到東南亞的湄公河三角洲,弱勢的農民將開始發現農地無法耕種。隨著資源的稀缺,更多的戰爭也將頻繁發生。

這種模式不再僅僅是氣候活動人士的警告。它已經被主流社會所接受,以致於對氣候移民激增的擔憂一下子成為了本土主義右翼份子的關注重點。氣候變化迫使農民離開耕地的不安更讓大家的畏懼越來越強,能不能調整支出幫助他們留下已經變成很多國家的重要目標。

但實際情況非常複雜。絕大多數流離失所者不會選擇離開國家,他們只能在國內四處流動。到2050年,可能會有5000萬至2100萬人被迫成為氣候移民。它揭示給我們的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必須調整的支出應該是幫助人們遷移,而不再是將小農場想方設法保存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

▲ 隨著地球變暖,乾旱、洪水和風暴等極端事證變得越來越普遍。(圖/路透)

另外,從達沃斯論壇到各地媒體,那些認為,中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减少溫室氣體排放之間沒有需要取捨的想法是錯的。許多已開發國家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成功减少了碳排放是一個煙霧彈。實際狀況是這些預算有限的貧窮國家和開發銀行不願意面對現實,它們口頭承諾的所有,最後都在政治考量下變了調。

然而今天,明確的選擇已經難以避免,權衡取捨的需要更是顯而易見。為什麼這麼說?

要脫貧就不可能脫碳

經濟增長是人們擺脫貧困和提高平均生活水準的最佳途徑。但在開發中國家,更多的增長仍然在導致更多的碳排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人員發現,自1990年以來,72個開發中國家的年GDP平均增長1%,排放量平均增長0.7%。到2030年,光是快速增長的印度和印尼的碳排放量就將新增相當於8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德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額。在巴西、埃及和菲律賓等其他大型新興市場,排放量也在不斷上升。

▲ 開發中國家經濟增長的背後,伴隨的往往是高碳排量。(圖/路透)

許多富裕國家的領導人表示,他們可以通過資助綠色發展項目來解决這個問題,表面上看起來,這些項目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時促進經濟增長。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碳定價和跨境碳排放交易制度來鼓勵民營部門主動投資,這其實是一個知易行難的任務。6月23日的巴黎峰會結束時,富裕國家再次承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資助此類項目。然而,這相較於在2030年讓開發中國家走上綠色增長需要的2.8兆美元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資源有限的現實讓這種權取捨得更加惡化。強迫大型發展中經濟體花錢脫碳,會威脅到原來援助的預算,而且擠壓最兇的就是非洲最貧窮地區的疫苗和學校教育費用。

當外國援助和貸款必須附帶綠色條件時,原本就沒有希望的他們將變得更沒希望了。 除了面臨更為吝嗇的醫療和教育預算外,他們可能會發現擴建天然氣發電電網的資金不足。 非洲各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對被告知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幫助急需幫助的人感到不滿,尤其是考慮到西方人才是這個世界繼續碳排放的罪魁禍首。

▲ 強迫大型發展中經濟體花錢脫碳,會威脅到原來援助的預算。(圖/路透)

因此,儘管領導人對永續增長提出了一大堆有關氣候變化的陳腔濫調,但在幕後,那些支持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的人和那些希望援助機構全心全意轉向脫碳的人之間爆發了一場史詩般的資源爭奪戰。這是一場關於事情會不會變得更糟糕的鬥爭:那就是選擇今天更窮或是明天更熱。

考慮到已開發國家該不該支付開發中國家氣候帳單的道德責任,這是一個令人痛苦的選擇。全球溫度取決於大氣中的碳儲量,而不是當前的排放量。按人均計算,富裕國家對全球氣溫上升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它們確實也擁有更大的能力應對。貧窮國家缺乏資源來投資脫碳或適應氣候變化。然而,相對於它們的經濟規模,它們面臨的成本負擔難以想像。

就像在阻止或適應氣候移民的痛苦一樣,假裝這種艱難選擇不存在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 政治現實呈現出的是:適合的碳定價不見蹤影,西方資金也從來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限的資源使得從現有資源中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變得至關重要。在權衡成本和收益時的過於拘謹已經成為事實。這些逃避現實的後果,最後很可能會將惡果落在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 已開發國家該不該支付開發中國家氣候帳單的道德責任,是一個令人痛苦的選擇。(圖/路透)

誰也改變不了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的取捨

在台灣,性騷擾和總統大選的新聞鋪天蓋地,所以,我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去關心那個由法國總統馬克宏主辦,為期兩天的「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但我覺得這個峰會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它是為開發中國家在氣候變遷及債務問題之間找到一個解決方式的全球集會,原因當然就是應對氣候變遷需要的上兆美元資金迄今無解。你說重不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就在會上開罵,現行的全球金融體系過時、不公正且無法妥善運作,因而未能對開發中國家提供實質的安全網。所以世界銀行承諾,將透過允許延後還款,減輕受到天然災害侵襲國家的財務負擔;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也表示,它們將賦予脆弱國家高達1千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希望可以提升對低收入國的危急財政支持。當然,各國政要與企業家也是大聲響應,甚至高喊地球只有一個,必須當仁不讓。

▲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直言:很多國家信誓旦旦的說幫助開發中國家解決脫碳問題,但從經驗法則看來,這些承諾最後都不會實現。(圖/路透)

這聽起來很棒吧?不過大家心知肚明,每次都這樣,很多峰會上的承諾最後都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就對記者直言:在會議中聽到很多國家說會提供這、提供那已經習以為常,當下大家都會表現得信誓旦旦,不過從經驗法則看來,這些承諾最後都不會實現。或許就像《經濟學人》團隊在文章中說到的:經濟學人記者在這次的巴黎會議上採訪了20多位參與峰會論壇的經濟學家、金融領袖和政策制定者。當被問及是氣候變化還是經濟發展更重要時,他們的選擇剛好各佔一半。我認為隨著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熱,貧困當然也會變得同樣緊迫,但有關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的權衡取捨以及這種各說各話的現實情況很難改變,就像現在的酷熱夏天一樣,誰也改變不了。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丁學文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