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已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圖/記者許敏溶攝)
● 林柏維/水泥業永續策略研究員
隨著台灣即將進入「碳有價」的時代,許多企業對碳費政策帶來的壓力感到焦慮。根據第五次碳費審議委員會的決議,碳費費率將設定在每噸300至500元,並可能在2030年提高到1,200至1,800元,對高碳排放的企業而言,這將帶來龐大的成本負擔。
台灣碳費優先向「碳排大戶」徵收,可是這些企業早早推行減碳工作,減碳級數已經達到「擰毛巾」程度。在全世界尚未有革命性技術突破之前,任何進一步的減碳都會變得更加昂貴和困難,如果不考慮這一現實因素,貿然徵收高額碳費,將會造成企業的生存危機。
業者的困境:活著減碳才是關鍵
對於碳費該如何訂定,先前有大型石化集團的業者指出,企業每年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減碳,若碳費持續攀升至每噸千元以上,對許多企業而言,「活著減碳」將成為一大挑戰。
▲ 台灣許多產業都是出口導向。(圖/港務公司)
台灣是高度貿易依賴國家,許多產業都是出口導向。這意味著,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手若徵收較低的碳費,將對台灣企業構成強大的競爭壓力。
除了碳定價將劇烈影響經營環境,台灣產業還面臨能源轉型的風險。目前台灣80%發電量依賴火力發電,導致整體電力排放係數居高不下,即使政府推動「增氣減煤」,天然氣的碳排放量仍然無法顯著降低,這意味著企業除了支付高額碳費外,還要承擔台灣能源政策未來的不確定性。
所以碳費委員會與政府制定的配套措施,更有必要建構緩衝措施,避免台灣企業被迫採用比鄰國更苛刻的條件,導致競爭力快速流失。
▲ 台灣企業若被迫採用比鄰國更苛刻的碳稅條件,將導致競爭力快速流失。(圖/視覺中國CFP)
以鄰近國家的案例而言,日本的碳稅目前僅為新台幣63元,而南韓更針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提供100%免費配額,其他非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則有90%的免費配額,實際負擔非常低。這導致台灣企業擔心,在碳費負擔加重的情況下,可能被迫將生產線轉移到碳費較低的國家,甚至可能倒閉。
為了避免碳費造成企業倒閉或發生碳洩漏現象,台灣有必要審慎考量優惠費率的設計,優惠費率不宜跟隨一般費率同步規劃,才能為企業轉型緩衝工作建立安全閥。前面提到日韓低廉的碳定價政策,就是為了保護他們本國產業安全,以免轉型衝擊過大導致經濟動盪。
新加坡、英國的碳稅徵收也秉持相同原則,在實務運作中,英、星兩國政府會和業者個別會商,透過業者提出自主減碳目標,搭配政府的嚴格審核,政府可以提供產業界較寬鬆的碳定價減免。產業界指出,新加坡碳稅雖然一般費率調升幅度高,但是因為有優惠費率方案,「結果許多業者甚至都沒有被收到碳費。」
▲ 碳定價旨在健康的景氣循環中,漸進穩重地實現轉型工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讓產業活著,減碳才有實質意義。大蕭條能夠最大幅度降低現代經濟體係的碳排放,可是碳定價絕非為了製造經濟蕭條,而是希望在健康的景氣循環中,漸進穩重地實現轉型工作。欲達此目標,產業界莫不希望政府與碳費委員會能傾聽業界的聲音。
不確定性加劇焦慮 碳費政策仍待明朗化
儘管一般費率已經確定,但企業對於優惠費率的申請程序與最終費率的不確定性仍感到迷茫。雖然政府提供兩種優惠費率方案,包含以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為標準的優惠,但其門檻過高,僅有少數企業能夠達成。對產業界而言,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後,仍需等待政府至少3個月的審核,才能知道使用哪種費率,種種不確定性加劇了企業對未來經營環境的焦慮。
產業界也明白,碳費政策要給予優惠費率,需要嚴謹的審核流程以防「漂綠」。既然如此,業界越來越多聲音呼籲,政府應該在制度面給予業者充足信心:
建議一、長期費率保留彈性,不同步規劃
▲ 碳費影響在國內尚缺乏實證數據,未來可根據實際數據做滾動式調整。(圖/業者提供)
不同步規劃的好處,是彌補目前模擬推估的碳費徵收情境之不足。既有的衝擊影響評估皆來自模擬,碳費影響在國內尚缺乏實證數據,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碳邊境機制細節也尚未明朗。未來根據實際數據做滾動式調整,有益於保護我國經濟。
全球經濟局勢日益複雜,費率審議有多面向因素需綜合考量,建議後續年度費率應俟未來執行情形逐年審議是否需調整。政府宜先制定調整規則,讓費率調整之關鍵因子明確化,以此驅使產業達成淨零願景。
建議二、優惠費率一段時間內維持定值,降低經濟衝擊
為最大程度降低經濟動盪風險,建議優惠費率維持定值,考量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國之實質碳費費率,訂定優惠費率A-50元、優惠費率B-100 元,且不應明訂廢止年限,以極大化自主減量誘因。
▲ 目前政府所做的衝擊影響評估只有針對總體經濟和產業。(圖/總統府提供)
維持定值的關注好處是減少不確定性、增強企業完成自主減量計畫的誘因、確保台灣產業能夠與競爭對手國處於公平的條件。由於目前政府所做的衝擊影響評估只有針對總體經濟和產業,個別企業體質與遭遇環境有別,經營不確定性太大。
假使未來某天,碳費審議委員會要調整優惠費率,仍必須先考量企業的承受能力,若影響過大則應同時訂定碳費政策以外的配套措施,確保廠商可「活著減碳」,以達政策初衷。
在碳費政策的推動過程中,政府應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台灣與鄰國的競爭環境。保持優惠費率的穩定性,不僅能讓企業有足夠的預期進行長期規劃,還能避免因政策過度波動,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只有穩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確保企業順利完成綠色轉型,在全球排碳有價時代繼續生存。
▲ 穩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確保企業順利完成綠色轉型。(圖/pixabay)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碳費政策要給予優惠費率,需要嚴謹的審核流程以防「漂綠」。建議:長期費率保留彈性,不同步規劃、優惠費率一段時間內維持定值,降低經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