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神水的秘密?泰王加冕的「聖水政治」祕辛
泰國宋干新年連假進入尾聲,期間各個潑水熱戰地區除了年輕世代拿水槍對噴外,更多泰國人到寺廟浴佛、做功德(ทำบุญ,即供僧),以及向長輩淋水致意。在泰國佛教中,水代表著純淨與傳遞功德的媒介,是宗教儀式裡不可或缺的物質。不僅是大眾,在皇室典禮與儀式中,水也扮演重要功能——5月將舉辦的拉瑪十世加冕典禮中,「聖水」(น้ำศักดิ์สิทธิ์)就是個相當鮮明的例子。
目前泰國屬卻克里王朝,始自1782年拉瑪一世在曼谷建城。換言之,這個王朝的歷史,也就是曼谷的歷史。王國的君主專政一直至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才轉型成現在的君主立憲政體樣貌。2016年,拉瑪九世駕崩,由他的兒子——王儲瓦集拉隆功——繼位為拉瑪十世。
但繼位不等於即位。儘管拉瑪十世接替他父親的位子已邁入第四個年頭了,但還不算是真正的國王。例如皇室用傘,目前拉瑪十世僅能使用和王儲、皇后一樣的「七層白傘」,必須經過加冕,才能使用「九層白傘」,並冠上封號全銜,成為(儀式上)賢明的「轉輪王」,也才擁有主持宗教儀式與發佈皇諭的正當性。
拉瑪十世的加冕儀式表定於4、5、6三日舉行,但其實整個儀式早已開始。4月初,泰國各大電視台轉播各處的「聖水取水儀式」,以採集加冕典禮用的聖水,便是整個加冕儀式的序曲。
▌「聖水」加冕:政治與宗教的統治正當性
水在泰國佛教儀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媒介,用以淨化、傳遞功德與祝福。這項物質文化背後有著深深的婆羅門–印度教身影,並可溯及至13~18世紀的素可泰時代與大城時代——被視為淵遠流長的泰國文化,也能看作當今卻克里王朝樹立統治正當性的政治/宗教手段。在加冕過程中,聖水有兩種,個別使用在不同儀式:
- 沐浴淨身禮,使用「灌頂聖水」( น้ำสรงพระมุรธาภิเษก):根據婆羅門-印度教傳統,要賦予一個人權威,便需要「澆淋水於頭首」。進行正式加冕禮前,即將上位的國王必須沐浴淨身。他會身穿白袍,坐在特別為該儀式建造的涼亭中,接受從頭頂落下的灌頂聖水,以及佛教僧王與婆羅門主祭的聖水祝福,作用在於淨化國王身心,為之後的加冕儀式(接受皇冠、皇家聖物)做準備。
- 八方獻水禮 ,使用 「八方聖水」( น้ำอภิเษก):沐浴淨身後,國王會換上皇袍,坐在大皇宮拍薩塔欣王位大廳裡的「八角優曇缽王座」上,由聖俗兩界的位高權重者,在國王雙手淋上八方聖水,象徵獲得治理全國的合法性。
▌灌頂聖水哪裡來?何以為聖?
「聖水」主要概念是「採擷王國中各大重要的水源,混合並祝聖」。根據婆羅門–印度教經典,灌頂水必須來自「南贍部洲/印度大陸上的『五大河』 (ปัญจมหานที) 」,分別是:恆河、默希河、亞穆納河、阿吉拉瓦帝河以及沙拉育河。
根據婆羅門–印度教傳統,這五條河源於同脈,都發自喜馬拉雅山上濕婆住所的岡仁波齊峰。當然,這是古人就當時的生活經驗與想像綜合而成的空間觀。經歷了數千年的地形變遷與口傳書改,要用現代地圖對應指認這些河流相當困難。
儘管這些河流現今大部分流經印度,但泰國的加冕典禮若真用上印度的水,也是大費周章、所費不貲。目前唯一真正使用過印度水來加冕的君王,只有拉瑪五世朱拉隆功,趁出訪印度時採擷印度五大河水,並用在自己第二次的加冕儀式上。
至於其他君王呢?當前王朝的開基祖拉瑪一世,在他所編撰考據的《大城皇室加冕手冊》中,提到大城時期的聖水來自五處,其中四個來自泰國中部重要城市——素攀武里府——的「四大聖池」,剩下另一個則來自「班加素孔卡」(เบญจสุทธคงคา,意為「 五淨河」)。卻克里王朝的國王加冕,基本上都遵循這個取水傳統。
所謂班加素孔卡是指「綜合泰國/暹羅境內五條河流的水」,也就是把婆羅門教中印度本位空間觀裡的「五大河」,轉化成泰國版「五大河」混合而成,並嚴格規定應在哪裡取水。這五條河的取水處分別是:昭披耶河、巴薩河、邦巴公河、美功河、碧武里河。
班加素孔卡基本上都落在曼谷都心方圓百里之內,「四大聖池」所在的素攀武里府也離曼谷不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泰國這麼大,為何都只在中部取水?在拉瑪一世時期,諾大的暹羅其實是由不同的小王國/城邦組成,依照曼荼羅體系彼此朝貢、相互承認。而真正受到暹羅實質統治的地區,大致就是灌頂聖水取水地所在的泰國中部。換句話說,班加素孔卡本身就是暹羅視角下的產物,反映了當時的王國的治理空間範圍。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班加素孔卡的五個取水處都不在該河本流:邦巴公河的在沿線沼澤,其餘四個在運河水道的交會處或寺廟河港。在這五處取水後,會各自在各區的著名佛塔中祝聖,然後再運到曼谷和「四大聖池」的水混合使用。
▌從「水」變為「聖水」
當水從各大聖地聖河取來後,它還只是一般的水。要經歷一連串的儀式轉換,才能變成供加冕儀式用的聖水。以拉瑪十世的灌頂聖水製作為例:首先,在各個聖地取的水會裝在「準聖水壺」(คนโทน้ำอภิเษก)中,供奉在各區的佛塔聖地,並舉行「準聖水儀式」,把在壺里的水(น้ำ)轉成「準聖水」(น้ำอภิเษก)。接著依照佛教傳統進行巡燭禮,為準聖水加持。
之後,各地的準聖水壺會被運送到位在曼谷的內政部,再移至皇家重地蘇泰寺舉行聖水混合儀式,藉世俗與精神世界領導人——軍政府總理帕拉育,以及高齡90歲的僧王——之手,把各地各壺的準聖水混合在一起,製成最後的灌頂聖水。灌頂聖水會再被送到大皇宮內玉佛寺的戒殿存放,等待5月份加冕大典的到來。
▌八方聖水的空間佈署
如果說沐浴淨身用的灌頂聖水,是透過班加素孔卡(即在地化後的印度五大河)來召喚婆羅門–印度教上的空間想像,那象徵治理合法性的八方聖水,就更具有世俗空間上的政治意圖。在八方獻水禮時,國王會坐在八角王座上,象徵性地接收來自各方的八方聖水。
然而,象徵全國的「八方」,必須物質化到實際的「水」上,才具有效力。這八方聖水要從哪裡採擷,進而代表王國各地空間呢?在拉瑪六、七、九世的加冕儀式上(八世沒有正式加冕過即逝世),八方聖水採擷於全國18個重要寺廟,其中多是各地的佛骨寺(วัดพระมหาธาตุ)、皇家寺院以及其他有著淵遠歷史的佛寺。
相較於暹羅本位、僅限泰國中部的灌頂聖水,八方聖水取水的18個佛寺散布全國各地,更具體表現出當前王國的治理範圍。其中有些寺院的選擇,不僅宗教意味濃厚,也有突出的政治色彩。例如位在泰國最東邊,緊傍泰寮邊界湄公河的帕塔帕儂寺。它始建於16世紀瀾滄王國最著名的君王賽塔提拉時期。在湄公河成為邊境之前,兩岸的寮人均會來此參拜,是該區域的信仰中心。
19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泰國大倡民族主義,當時的執政者把法屬印度支那渲染成全泰國人民的仇敵,並且要解救「位於湄公河對岸的兄弟姐妹」。依照當時的論述,寮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泰族」的分支。在帕塔帕儂寺採擷供給暹羅君王(也就是拉瑪九世)加冕的八方聖水,其背後寓意不言自明。
至於即將加冕的十世,他的八方聖水除了帕塔帕儂寺,還取遍了整個泰王國的76府,更具有當代國家的空間意義。有趣的是,十世的取水點不只從18個取水點大幅增加至108個,而且並非均勻分布在各府,而是特別集中於幾處。比方說,取水最為密集的洛坤府,本來就是泰國歷史重鎮,許多考古遺址和重要佛寺坐落於此。但十世並沒有選擇它父親曾在此處採擷過的洛坤佛骨寺,而是另外選擇其他寺廟,甚至使用山林溪水。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位於泰國南部的北大年府,計有四個取水點,僅次於洛坤府。同樣地,十世沒有採用他父親曾使用的寺廟,而是額外派出調查小組,依照當地傳說(例如哪裡曾有大象聚集),「新創」聖水點。
北大年府的人口幾近九成為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人,該府清真寺數量遠遠多過佛寺,自18世紀遭吞併後,長久以來的馬來穆斯林分離主義與泰國中央勢力有所磨擦。近期最大規模的衝突事件發生於2004年與2007年,粗估有上千人因衝突喪生。此後,泰國政府便在北大年府佈下重兵,部分地區至今仍處於幾近戒嚴狀態。在這情境下,皇家在北大年府開闢高達四個新興聖水點,反映了本次加冕典禮背後想處理的政治議題。
▌聖俗本一體:宗教聖水的政治寓意
據泰媒報導,本次加冕典禮將耗資10億泰銖(約9.7億新台幣),將會是卻克里王朝第12次加冕典禮,距離上次拉瑪九世加冕已有69年之久。對泰國國民而言,這無疑是場皇室文化遺產的巨型展演,許多塵封已久的宗教儀式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儘管歷代加冕儀式細節略有異動,但聖水總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聖水乘載的不僅是皇室傳統,也是至今泰國王室在宗教、政治上的影響力與象徵權力。聖水取水地的空間分布,更隱約透露皇室背後不同時代的政治訊息。
說到政治,許多報導猜測道:泰國之所以不斷延後重啟大選,其中一個因素便和拉瑪十世加冕有關。當然,由於卻乏確切證據,不能亂下定論。但能肯定的是,皇室神聖的加冕典禮與世俗政治緊密牽連。
泰國大選至今已逾半個月,選舉結果仍未有定數。但可以「樂觀」預期,一切應會在加冕典禮前塵埃落定。畢竟,幫拉瑪十世獻上八方聖水的,不僅有宗教與皇室代表(詩琳通公主),還有政治代表——總理與國會主席。今年4月的泰國,除了大眾忙著潑水,聖俗兩界亦是同樣忙碌。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