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分積水就可養蚊!北台灣防登革熱 積水容器「刷」重點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蚊子專家、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徐爾烈說明白線斑蚊特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過往登革熱疫情多發生在南部縣市,不過今年新北市新莊區出現登革熱群聚疫情且有擴大跡象,疾病管制署正在密切觀察,希望把疫情在第二波傳播時就控制下來。專家表示,北部登革熱病媒蚊以白線斑蚊為主,只要有一公分的淺水就足以讓幼蟲孵化,非常容易滋生,且產卵都在容器外壁而非水面,民眾做孳生源清除時一定要特別刷洗,以杜絕疫情再擴大。

今年本土登革熱個案10例,當中9例出現在北台灣,而新北市新莊區的登革熱群聚已經從原本的瓊林里又再擴及到興漢里,有北移的趨勢,且當地人口密度高,流動較大,疫情發展仍須關注。疾管署7日疫情週報就請到蚊子專家、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徐爾烈說明登革熱病媒蚊習性與防蚊措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明新莊區登革熱群聚。(圖/記者洪巧藍攝)

徐爾烈表示,北部登革熱病媒蚊為白線斑蚊,主要棲息於室外,且多在離孳生源不遠、陰涼不通風處活動,日出後1至2小時,以及日落前2至3小時,是白線斑蚊叮咬高峰,出沒時間和人上下班時差不多,也被戲稱為「朝九晚五」的蚊子。

白線斑蚊要注意的是牠「非常容易滋生」。徐爾烈表示,一般蚊子多在水面上產卵,白線斑蚊則在積水容器的壁面上,只要有一點水,約1公分左右就可以孵化,而沒有水的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卵可以存活三個月,在這段期間只要碰到水,就有機會孵化,所以清掃時積水容器壁面的刷除相當重要,而刷洗完的水也不要倒向水溝,該倒向土壤或地面。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科長王任鑫指出,白線斑蚊的卵會下在積水容器的壁緣。(圖/記者洪巧藍攝)

因應疫情,近日中央與地方衛生及環保單位於登革熱個案活動地周邊查核,防蚊達人、疾管署科長王任鑫表示,近期發現最容易被忽略的孳生源有冷氣機集水桶、盆栽底盤、屋簷排水槽(俗稱天溝)、懸吊電線塑膠管及塑膠椅凹陷處等容易積水處。

徐爾烈也已經前往新莊疫情熱區協助巡視2次,他表示,地面上孳生源大多已經清除,但是二樓以上的花盆常常被遺忘,當地民眾的警覺性仍有待提昇。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按照潛伏期推算,若下週還出現新的病例,表示疫情擴大、出現第三波疫情,中央已要求地方政府強力執行公權力,希望能把新莊區疫情控制在第2波以內,並在8月底前結束這一波疫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