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餵管插久潰瘍!他改「從胃灌食」擺脫象鼻...7族群不適用

▲▼胃造口手術。(圖/亞大醫院提供)

▲鼻胃管的病人每一個月要更換一次管子,長期置放也會使鼻喉壓迫出血。(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鼻胃管讓許多患者痛苦又無可奈何!58歲賴先生因腦出血後長期臥床,加上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語言治療師考量管子長期置放,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不僅順利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當中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時,通常會以鼻胃管餵食,置放過程相當不適,且一個月需更換一次,長期置放也容易造成喉嚨及鼻腔壓迫、潰瘍、出血等,加上鼻胃管容易滑脫、阻塞,既增加家屬照護困難,更影響患者在外觀與心理上自信,讓不少患者家屬苦惱不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胃造口手術。(圖/亞大醫院提供)

▲胃造口手術有別於從鼻喉餵食,而是以「肚子吃飯」。(圖/亞大醫院提供)

張家熙指出,為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簡單來說,就是「用肚子吃飯」。比起傳統手術,現在有「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裝置胃造口,採局部麻醉,穿過腹壁及胃壁放入導線,套上餵食管後,最後由肚皮穿出,即可作為灌食入口,過程僅約15至30分鐘,且健保有給付。

張家熙補充,雖然胃造口優點很多,但對於「口腔或食道狹窄」以致內視鏡無法通過進入胃內、有瀰漫性腹膜炎、神經性厭食症、預期生命期望值低、先前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肥胖、有大量腹水等的患者,則不建議透過「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治療。

張家熙強調,裝置胃造口的民眾,照護者僅需每天用生理食鹽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並順時針旋轉灌食管,確認位置,平均每半年回門診更換管子即可。對患者及照護者來說,不僅改善外觀,亦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尊嚴,建議可與醫師多溝通,嘗試最適合的方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