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副作用令人絕望! 中西醫並進調養助抗癌

▲年輕女性罹患肺癌比例增加。(圖/免費圖庫xFame提供)

▲癌症時鐘快轉,年輕女性不抽菸不下廚者罹患肺癌比例升高。(圖/免費圖庫xFrame)

記者郭玲綪/採訪報導

癌症連續4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症時鐘快轉,令人聞之色變,醫學研究指出,癌症不但與遺傳有關,還有年輕化趨勢。

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女性,平常生活正常、沒有抽菸也不下廚,因為參加公司健康檢查,竟發現原來自己罹患肺腺癌,經過開刀後癌細胞雖然已經清除,但仍需要做後續的化學治療以及標靶藥治療來避免復發,緊接著來的是一連串的藥物副作用,大大降低生活品質,直到透過中醫輔助才讓症狀緩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睿昕中醫師指出:肺癌治療方式包括傳統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支持,身體能撐過西醫治療消滅癌細胞才算是抗癌成功,中醫就是在扮演身體元氣扶正却邪的關鍵角色。

▲▼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劑量較低且不需注射顯影劑也不必空腹,檢查過程不到5分鐘即可掃描整個肺部,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以安心完成檢查。(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氣滯、血瘀、痰飲的病灶,可能提高肺腺細胞癌化的可能性。(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中醫古籍《雜病源流犀燭》:「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外來的風邪(汙染物)、病氣(化學毒素)或疫毒(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等潛伏在呼吸系統黏膜或腺體,而形成氣滯、血瘀、痰飲的病灶,可能提高肺腺細胞癌化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基因遺傳,也就是自身細胞容易轉變成惡性的細胞,跟肺、腎兩臟腑密切相關,中醫傳統理論提到肺為嬌臟,主氣司呼吸,由於其嬌嫩特性,不耐寒熱,容易被外在氣候所影響,若是體內正氣不足與情緒波動大,造成免疫力下降,加之外在汙染環境與肺部反覆感受風寒等,久之引起痰濁瘀血積聚, 容易形成惡性腫瘤,加上腎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腎主納氣,腎氣本質不調。

西醫治療以抗邪為主,中醫則是扶助正氣、並減少副作用為輔。修復西醫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身體損傷,不但不與西藥起衝突,反而相輔相成治療效果。

中醫對於腫瘤患者,不管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都有相配合的調理,依照體質配合服用中藥,可以減輕化放療局部血液灌流量變差、穿透力降低的變化,才不會出現化療藥物越用越重、越毒的情形,並能加速局部清除肺部壞死細胞的功效。

▲癌症化放療副作用多。(圖/免費圖庫xFrame)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扮演身體元氣扶正却邪角色。(圖/免費圖庫xFrame)

賴睿昕中醫師指出:臨床上肺癌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反胃嘔吐、便秘或腹瀉、口腔潰爛、掉髮、皮膚癢或脫皮、神經和肌肉痲痹、聽覺改變、造血問題、生育能力下降等,中藥調理可以使化療充分發揮抗癌效能,提高藥物作用效率,配合中藥對腫瘤細胞具有抑殺作用,可輔助破壞癌細胞,另外中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增強抗癌能力,抑制腫瘤轉移,也可以對腫瘤細胞的耐藥、抗藥基因具有逆轉作用,減少出現化療藥抗藥性,通常在患者手術前後易耗傷氣血:以扶正為主,利用四君子湯,小建中湯等益肺氣健脾氣等方藥,增強體力改善疲累症狀,以幫助患者應付外科手術,術後引起腸胃不適、容易感染等現象,中醫常用四妙永安湯,當歸拈痛湯以改善發炎,快速修復傷口。

接著就是重頭戲肺癌的化放療,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脹、口瘡、白血球低下、貧血等症狀,可使用陳皮、半夏、茯苓、黃芩、紫蘇葉、厚朴、炒白朮調理腸胃不適,加以黃耆、雞血藤、枸杞、菟絲子等方藥補腎益氣血,改善白血球低下與貧血症狀,放療產生毒熱反應,引起皮膚炎、肺炎等副作用,可選用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板藍根等滋陰潤肺中藥治療。如果化放療程結束,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像是培正固本或養陰解毒的中藥,將治療的效果延長,達到治療的最好結果。

▲賴睿昕中醫師。(圖/醫師提供)

▲賴睿昕中醫師。(圖/醫師提供)

關鍵字: 肺癌 中醫 年輕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