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尿不等於蛋白尿。(圖/翻攝自pixabay,下同)
文/問8線上健康諮詢 蘇家龍醫師
「泡泡尿」是不是「蛋白尿」 ?
望著馬桶裡解尿後久久不散的白色泡沫,你不由得擔心了起來:這樣是不是蛋白尿呢?自己是不是腎臟出了些問題?以後可能面臨洗腎度日的未來?
先別過度緊張,其實泡泡尿的形成就跟肥皂泡泡一樣。肥皂分子是界面活性劑,能夠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讓泡泡可以穩定存在。同樣地,若尿液中出現了其他物質,在尿液衝擊馬桶水面,也容易產生久久不散的泡泡。過去常會有人把這種現象與「蛋白尿」劃上等號,但實則不盡然,並不是所有泡泡尿都代表蛋白尿。
泡泡尿也可能代表尿液中含有其他原本不應該出現的物質,如:特定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等。當然,也不是所有泡泡尿都代表腎臟出現了問題,喝太少水導致尿液過濃、泌尿道感染、或者是馬桶裡有清潔劑也都會導致泡泡尿喔!
腎臟是我們重要的排泄器官,能過濾血液,並以尿液的方式排除濃縮的廢物。按照一般腎臟生理,健康腎臟過濾的尿液是不太會存留蛋白質、氨基酸、葡萄糖的。一旦腎臟出現病變,便可能導致這些物質跑到尿液中,或沒能力把這些物質再次回收到血液之中。
不過,正常尿液中還是會存在一些蛋白質的。腎小管在正常情況下會分泌尿蛋白(尿調理素 Tamm-Horsfall glycoprotein),以抑制結石與泌尿道感染。但若過多其他的蛋白質滲漏在尿液中,便是異常現象,也容易產生泡泡尿。
事實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泡泡尿患者是蛋白尿。但即便如此,泡泡尿依舊可成為病人作腎臟亮起紅燈的警訊之一。若不太放心,可以到醫院以尿蛋白試紙或其他檢驗方法,篩檢看看自己有沒有蛋白尿。
如上所述,蛋白尿成因眾多,可能是腎臟問題(如慢性腎病:腎小球過濾出現病變導致蛋白流失、腎小管損傷導致重吸收蛋白的能力衰退),也可以是血液中小分子蛋白含量增加(如:多發骨髓瘤、漿細胞病)、泌尿系統過度分泌(如尿道感染),導致我們能在尿液中測得到蛋白質。
當然,蛋白尿也不是「只看一次」就可以下的診斷,三次尿檢中兩次以上測得尿蛋白含量異常才可以立下診斷。
若單就腎臟問題而言,嚴重的蛋白尿意味著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多半為腎絲球病變導致腎絲球對血液過濾的通透性增加。如一個破了洞的濾網,大分子的蛋白質會慢慢從間隙中流失到尿液之中。除了蛋白尿的表現之外,因血液中重要蛋白的流失,還可能間接導致高血脂、全身性水腫的狀況。
為什麼蛋白尿與腎病變的關聯如此重要呢?根據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DIGO)慢性腎臟病(CKD)指引,慢性腎病的定義是:為期超過3個月的腎臟功能或結構異常。
其中,又以腎絲球過濾率(eGFR)以及蛋白尿作為功能異常的兩大指標。若腎臟因長期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發炎遭受破壞,有可能導致腎臟產生永久性的病變,造成腎功能受損,這時我們便容易在尿中發現蛋白質。
▲三次尿檢中兩次以上測得尿蛋白含量異常,才可以診斷為蛋白尿。
淺談「腎病變」與「高血壓」的關係
持續性的蛋白尿通常意味著慢性腎病,其致病機轉多元:可能是免疫性、代謝性疾病、腎毒性物質、血流動力、或是腎臟感染等因素。
我們又可依腎絲球過濾率以及持續蛋白尿的嚴重程度將慢性腎病分成低風險(綠色)、中度風險(黃色)、高風險(橙色)、以及超高風險(紅色)患者。若是早期較低風險的慢性腎病,經過積極治療還是有機會挽回腎臟功能,而不致踏上洗腎之路的!
慢性腎病常見的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老化......等等,其中又以高血壓作為造成慢性腎病惡化最重要的單一風險因子。在諸多慢性腎病成因之中,高血壓排行第三,僅次於排行第一的糖尿病與第二的腎絲球病變,可見血壓調控對於腎臟健康扮演莫大的角色。
更有趣的是,慢性腎病與高血壓有著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微妙關係,兩者環環相扣,各自可以是彼此的成因跟結果。在恆定的生理環境下,腎臟可以藉由調控血流來維持腎內微血管壓力的穩定,然而對於過高或過低的血壓依舊可能導致疾病。
若血壓太低,可能會造成腎臟灌流不足而導致缺血壞死:若長期過高的血壓,則會引起腎絲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增加的壓力會損害足細胞(podocyte)與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的完整性,讓腎臟過濾血液的屏障受損,在血管張力與通透性增加的情形下,使血漿中的蛋白質更容易滲出,進而產生蛋白尿。
也因腎絲球發炎、微血管受損、蛋白尿等因子,導致腎小管缺氧壞死,腎臟功能下滑,使患者暴露於慢性腎病的風險。同時,也因爲慢性腎病打亂了神經與荷爾蒙對血壓的調控,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若欲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打破這個由慢性腎病與高血壓形成的惡性循環至關重要。
高血壓除了可能引起腎臟疾患,也可能導致心衰竭、中風、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喪失等慢性共病。根據最新的台灣2022年高血壓指引,高血壓的定義已下修至收縮壓/舒張壓大於等於130/80毫米汞柱。
欲控制血壓,可以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如:限鈉、減重、戒菸戒酒。控制不良便會需要降壓藥物的輔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拮抗劑(ARB)(前述兩者為高血壓用藥的一線選擇)、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等。
未控制的高血壓,最終若使腎功能腎絲球廓清率下降至15mL/min以下,便須考慮洗腎(即血液透析)或者是換腎(腎臟移植)。透過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我們也可以避免腎病狀況的惡化。
一些流行病學研究也更加確立了慢性腎病患者白蛋白尿與高血壓控制不佳的關聯性。相較於腎絲球過濾率,蛋白尿更是在高血壓、血壓控制不佳扮演重要的決定因子。泡泡尿雖然不盡然代表蛋白尿,但仍能作為警訊,反映出腎臟功能可能出現慢性腎病變。
慢性腎病的病程不容小覷,當病人有逐步惡化的腎功能、高血壓和白蛋白尿(albuminuria),未來死於心血管疾病也會較常人高出許多。如廁時若看見長久、持續性的泡泡尿,懷疑是蛋白尿時,別過度緊張,可以前往醫療院所進行檢查以排除心中的疑慮。
若不幸被診斷蛋白尿一樣別太過擔心,因為透過及早介入治療也是有辦法改善腎臟病的預後的!
本文經授權轉自:問8線上健康諮詢《【蘇家龍醫師】泡泡尿怎麼辦?要洗腎嗎? 淺談腎病變與高血壓的關係》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