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同年齡的病因不同。(圖/國衛院提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干擾睡眠的很重要的因素,國衛院分析台灣不同年齡層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病理成因及症狀,發現三種常見於台灣人的病因特徵,包括「高上呼吸道結構塌陷性併呼吸模式不穩定」的患者容易嗜睡,「覺醒閾值低」常伴隨失眠症狀,「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的患者則無特殊症狀。
據統計,一般成人約有1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60歲以上的民眾則有70%的男性和56%的女性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健康的影響很大,除提高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外,也與認知功能退化、白天精神不濟導致意外有關。
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醫師研究團隊,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杭良文主任合作,針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探究其病理成因以及相關的症狀表現,研究發現,高齡長者與一般年齡層病人相比,失眠症狀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
▲國衛院研究團隊分析睡眠呼吸中止症。(圖/記者趙于婷攝)
鄭婉汝說,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層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發現三種常見於台灣人的病因特徵,高上呼吸道結構塌陷性併呼吸模式不穩定的患者容易嗜睡,覺醒閾值低常伴隨失眠症狀,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的患者則無特殊症狀。
另高齡長者的症狀以失眠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因此長者可能因沒有明顯的嗜睡、打鼾等症狀,而容易被忽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
鄭婉汝表示,睡眠時配戴正壓呼吸器雖是現在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病人不易耐受,因此治療的依從性偏低,近年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與病因因人而異,新興的個人化治療方法,例如上呼吸道手術、藥物治療,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來處置,病人的接受度更高,但對於病理特徵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的長者,建議可選擇能穩定呼吸模式的內科藥物給予治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