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檢測加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黃金標準

▲台南市立醫院外科醫療團隊,呼籲民眾定期大腸癌篩檢及注意飲食,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名55歲林女士在例行檢查做糞便潛血檢測時呈現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降結腸惡性腫瘤,惟未轉移至其他器官,隨後接受微創腹腔鏡左側大腸切除手術,術後第8天出院,病理診斷為第一期,術後亦不需注射化學治療藥物,林女士1個月內檢查、手術一氣呵成,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最好案例。

台南市立醫院:消化外科周易韋醫師指出,2年前藝人豬哥亮因發現大腸癌卻未積極治療,日前則因大腸癌惡化開刀與化療,術後也重回演藝工作。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他提醒民眾,如果在幾個月內,大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次數改變、腹瀉或便秘,一定要盡早就醫,糞便潛血檢測與大腸鏡檢查,才是確診大腸癌的標準程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易韋進一步說,便便學問大,裡頭暗藏許多健康機密,如果平常排便順暢,突然不再順暢,或者原本排便困難,卻在短期內突然順暢無比、糞便不成形,這些都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只要幾個月內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出現血便、大便變細、想排但又排不乾淨的感覺、體重減輕,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不可不慎。

大腸癌發生原因,除與遺傳、基因有關外,飲食西化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尤其是油脂。現代人工作繁忙,多以外食為主,食用蔬果比例低,再加上吃太多肉、油脂,大腸癌可能悄悄上身。根據國建署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癌發生人數7度居冠。

一般外科主任趙瑞和醫師指出,大腸癌會因腫瘤發生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像在下結腸部位長腫瘤,因距小腸較近,便便較軟稀,所以腫瘤不易造成阻塞,而以腹瀉呈現,但在乙狀結腸或直腸部位,就易阻塞,而以便秘呈現,所以大便狀況改變是大腸癌一項特徵。

周易韋醫師說,定期篩檢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 50歲以上的民眾享有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周易韋醫師提醒,糞便潛血檢查陰性,不代表安全,如有任何懷疑,接受大腸鏡檢查,才是確診大腸癌的黃金標準。

周易韋醫師建議民眾,除了積極篩檢預防大腸癌,平時飲食也應少肉多蔬果,定期運動,避免燒烤、油炸食物,多吃大量纖維素的地瓜、高麗菜、含有水溶性纖維的蘋果、以及有豐富花青素的藍莓..等食物,因豐富的膳食纖維會與腸道膽酸結合,加速糞便排泄,減少腸道接觸致癌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