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海苔受潮變濕軟後還能恢復爽脆口感嗎?職人給答案及改善方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失智者有自行出門的經驗,也曾走失,我該讓他配戴什麼防走失物品嗎?還是盡量不要出門?

聽健康

00:00/00:00

常見解答

在失智者確診後,家屬可替失智者申請捺印指紋,相關申辦方式如下:
1. 親自帶失智者至各縣市指定警局或刑事鑑識中心,申請自願捺印指紋,需先備妥申請人戶口名簿或身心障礙證明。
2. 民眾可先在家自行捺印指紋,在刑事警察局網站下載自行捺印專用指紋卡,按捺十隻手指指紋,一旦發生走失時,家屬攜帶指紋卡及身分證直接提交警局。

若擔心失智者走失,可到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或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機構申辦走失手鍊,檢附使用人身分證及身障證明正反面影本,或檢附下列其中之一影本:醫師診斷書、中低收入戶、警局所開立之走失紀錄單,即可免費申請辦理。

熱門討論

我要發問
  • 匿名

    最近,看到有藝人的家人失智走失過世,平時要怎麼留意失智家人的安全?
    如題.

    1 | 1回應 | 17次觀看

    黃邵莉

    防走失的6大對策 1.定期拍照記錄、觀察行為 當失智者走失時,警方或協尋單位會在第一時間請你提供走失者的照片、外型特徵及行為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便可觀察失智者的日常行為及習慣,例如說話是否容易重複特定字眼、走路時是否有特定肢體動作,同時,定期拍照記錄失智者外貌,例如每週拍照1次,以便在走失時提供最新、最準確的照片。 以下為警方及協尋單位可能會請你提供的資料,資料愈詳細,走失尋獲率愈高: 外型及個人特徵(身高、血型、體重、體型、髮型、五官特徵、穿著衣物、攜帶物品、身上是否有痣、胎記、疤、行為及認知能力) 明顯行為特徵(慣用語言、詞彙、慣用手、是否識字、視力狀況、認知表達能力、 身心障礙類別、其它可辨識特徵) 2.增加家門進出難度、在門口加裝感應器 針對失智情況由輕度邁入中度、認知能力低但活動能力尚可的患者,他們雖能夠自行四處走動,但已無法正常地辨識及記憶四周環境;因此,建議可加裝門鎖,增加進出難度,或透過添加與牆壁顏色相近的門簾、在大門前擺設物品等方法,降低大門的辨識度,讓失智者不易察覺大門在哪,嘗試進出。 照顧者亦可於失智者的床邊、房門或大門加裝感應器,例如人經過時,會發出聲響的市售感應器,或加裝鈴鐺,如此一來,即使失智者不在眼前,照護者也能在家中其它地方得知失智者的動靜。 3.穿著鮮豔衣物或顯眼配件 鮮豔衣物或顯眼配件,如顏色鮮豔的帽子、吊牌或拐杖,不只有助於成為警方或協尋單位找尋走失長者的關鍵線索,更能讓社區鄰里、看見走失公告的熱心民眾易於辨識走失者。 4.配戴愛的手鍊、愛心布標 5.到附近警局捺印指紋 「指紋捺印」是由內政部警政署開辦的指紋建檔服務。由於多數人遇到走失者時,通常會帶至警局確認身分,若警局已有走失者的指紋資料,警察便能迅速確認身分,並依據內建資料聯絡親屬。指紋捺印的好處在於能將失智者的搜尋網從社區里鄰、協尋單位,擴及至全國各地的警局。 6.為失智者配戴GPS定位器 儘管愛心布標、愛的手鍊的作用可於失智者走失之後,增加尋獲機率,但GPS定位器卻更進一步掌握走失者的行蹤,讓搜尋作業從被動變主動。 坊間擁有多種類型的定位器,有功能單一、體積小巧,可放置於鞋子、鑰匙的定位器,也有如同智慧型手錶(如台灣大哥大的myAngel御守錶),可連動手機App、查詢歷史軌跡及設定電子圍籬等多功能的定位器。 定位器可有效縮短尋獲時間、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性,讓照顧者不必每次都為長者走失勞心費神,在街頭巷尾穿梭或在家中焦慮枯等。

    顯示更多
  • 匿名

    請教 防走失手環
    各位前輩 午安 想請問前輩們,有沒有推薦的防走失手環,家父目前失智第4級,一直是一個溫馴的失智阿公,近日一直有想往外出門的衝動,上禮拜六,晚上真的跑出去了,所幸還在屋簷處就被攔截下來,所以為了預防事情再發生,想讓他戴防走失手環,但是家父又是對電子類產品有極大的興趣😅(搞破壞)的人,想說可以推薦那種不易取下的手環,感恩大家

    2 | 10回應 | 114次觀看

    佩儀

    我有在淘寶買過或是你可以買刻字的鑰匙圈

    顯示更多
  • 匿名

    出遊
    阿姨有輕微失智症狀,有吃藥控制,過年想帶她一起出門遊玩,但又擔心走不見,最近林葉亭爸爸的新聞讓我們都感到怕怕的,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忙嗎?我們真的很像帶她一起出門

    0 | 2回應 | 16次觀看

    楊雅惠

    對的,準備定位裝置真的很重要!最好裝置在他不易拿下來的地方。

    顯示更多
  • 匿名

    他總是一直躺在床上,不愛運動
    我爸今年88歲了, 他也沒有什麼嗜好,就喜歡爬山健走 本來老人退休之後,有這樣一個興趣也挺不錯 但近來令人苦擾的是 自從他在兩年前診斷出失智後 又在今年初不小心在外面跌倒以後 他就很少外出活動,甚至到最後,也漸漸變得不怎麼活動 整天一直躺在床上滑手機看電視 躺久了,整個人都好像懶懶散散的 感覺退化的更快,更嚴重 讓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想拉他出去運動,他又都不肯 請問有沒有人可以給我們比較好的建議?

    0 | 5回應 | 238次觀看

    匿名

    有些長輩隨著年紀的增長 他們的活動力與四肢肌力的確會漸漸的衰退並流失 這時候要留意他們的活動量是否也會相對應的受到影響

    顯示更多
  • 匿名

    失智者外出追蹤器
    75歲,輕中度失智症,記憶力衰退,時常忘記回家的路,曾有一次迷路被發現走到距離住家5公里的地點(有在身上放置定位儀器,常常被取下)。家屬希望能保障其外出安全,避免發生走失事件。 如何避免將定位器取下?

    0 | 1回應 | 15次觀看

    徐慧君

    長輩有配戴定位儀器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但可以進一步結合其他方式來增強保障效果,確保他們的安全。 為了避免長輩取下定位器,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隱藏設置:將定位器放在不易發現的地方,例如衣服內袋或隱蔽處。 結合日常配件:將定位器設計為手錶、項鍊等長輩會習慣佩戴的物品。 固定佩戴方式:使用束帶或固定裝置,將定位器固定在手腕或腳踝。 情感引導:告訴長輩佩戴定位器有助於他們的安全,減少抵觸情緒。 警示功能:選擇有警報功能的定位器,一旦取下會立即通知家屬。 定期檢查:家屬應定期檢查長輩是否佩戴定位器,並提醒佩戴。 以下是一些其他方法,除了定位儀器外,可以有效協助防止走失並增加找回的機會: 1. 愛心手鍊或愛心布標 這些工具雖然與定位儀器不同,但能在長輩走失後提供關鍵協助。愛心手鍊上刻有緊急聯絡電話,一旦長輩走失,路人或警方可以迅速聯繫家屬。愛心布標則可以縫在衣物或帽子上,方便在走失時找到聯絡資訊。如果長輩不願佩戴愛心手鍊,愛心布標是一個不太引人注意且有效的替代選擇。 2. GPS手錶或智能手環 如果定位儀器容易被取下,考慮將GPS功能嵌入手錶或智能手環中。這樣長輩日常佩戴的物品也能提供定位功能,增加定位器不被取下的可能性。而且,智能手環除了能提供位置追蹤外,有的還有步驟計數、健康監測等功能,對長輩日常生活有更多益處。 3. 緊急連絡卡 這是另一種非常實用的工具。緊急連絡卡內含家屬聯絡資訊,設計上簡單易攜,家屬可以隨時隨身攜帶或掛在包包上。這種卡片不僅適用於長輩,也適合家人用來隨身攜帶。如果長輩走失,卡片能幫助周圍的人立刻找到聯絡方式,增加找回的機會。 4. 指紋登記與身份辨識 有些地方提供失智症患者的指紋登記服務,家屬可以為長輩進行指紋登記,並將其登記在警察系統中。這樣萬一長輩走失,警方可以利用指紋資料進行比對,迅速找到身份並幫助返回家中。此外,也可以考慮更新長輩的身分證照片,以便在失聯時能夠使用。 5. 家庭與社區的協助系統 建立一個緊密的鄰里和社區守望系統,讓周圍的鄰居或社區成員了解長輩的情況。如果長輩不慎走失,社區內的人可以幫忙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報警處理。特別是在長輩經常外出散步的區域,可以事先告知附近的人,幫助他們在發現可疑情況時及時採取行動。 6. 固定的外出行程與提醒 長輩走失往往是因為對環境的熟悉度降低,造成找不到回家的路。家屬可以制定固定的外出行程,比如每次外出都陪伴他們,或確保他們走過的路線是熟悉且簡單的。定期提醒他們回家路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走失的風險。 雖然定位儀器是目前最有效的防走失工具之一,但結合其他方法,如愛心手鍊、GPS手錶、緊急連絡卡等,可以形成多重保障系統,從而進一步保障長輩的外出安全。通過多元化的預防措施和家庭、社區的共同努力,可以大大降低走失事件的發生,並提高找回的速度和效率。 參考網站: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

    顯示更多
  • 劉彥伶

    春節拜訪親戚,與失智長輩相處不尷尬!教你6招貼心小技巧,讓過年團圓時光更窩心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 介紹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預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 照顧失智症患者時,常會遇到難以處理的困境,例如,失智症患者老是忘了吃過飯,或擔心患者外出容易發生意外。面對這種情況時,可利用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解決春節可能遇到關於照護高齡長輩的困擾。 第1招:一起參與活動 失智者若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過年期間可能因為習慣改變而感到焦慮。建議家屬們可陪伴失智者進行簡單、有趣的活動,例如散步、打麻將、寫春聯或包紅包,讓他們保持參與感,或一起觀看運動影片並進行簡單運動等。不僅能讓家人更了解失智者的需求,也能透過互動增進情感聯繫,讓新年的團聚更加溫馨有意義。 第2招:親友主動自我介紹 失智者看見熟悉親人可能很開心,但也可能在對陌生親友或熱鬧環境時不安,親友可主動自我介紹,避免「猜猜我是誰」等記憶測驗的遊戲,也建議來家中拜訪的親友時間錯開,避免過度刺激或疲累。 若觀察到失智者有無法適應的狀況,可減少人群和環境刺激,包含繁複布置造成的視覺壓力等,安排安靜空間,由熟悉的照顧者協助安撫,或適時引導他們進行喜愛的活動、美食分散注意力,以幫助穩定情緒,營造更輕鬆愉快的團聚氛圍。 第3招:以水果取代糖果、餅乾 關注失智者的飲食分量,避免嗆咳或不適。可以選擇水果等健康食品來取代糖果和餅乾類零食,同時避免年糕、果凍等較容易哽噎的食物。裝飾品方面,可避免擺放易碎或體積小的物品,以免造成危險或誤食。對於失智者經常活動的區域,保持整潔避免雜亂,確保環境安全,營造悉、舒適的生活空間,讓失智者能在安心的環境中度過佳節。 第4招:背包衣物配置緊急聯絡卡 春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加上寒冬氣候,走失帶來的意外風險更高。家屬應特別注意長輩的保暖衣物,將外套放在玄關顯眼處隨時提醒,並於每日出門前拍下當天照片,作為協尋依據。也建議可在背包或衣物上放置緊急連絡卡、愛心布標,或衛星定位器等輔具,加強防走失安全。外出時,最好由兩位家人陪同,避免讓失智者單獨留在公共場所,必要時,也可主動尋求志工或工作人員的協助。 第5招:備妥照顧人力及藥物 家人親友的支援固然重要,但若有符合長期照顧2.0服務資格的民眾(包括失能身心障礙者、50歲以上失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失能長者)仍可使用長照資源,可提前預約春節長照並留意各地服務資訊,也可以聯繫各地長照中心。同時,回診及藥物相關事宜應提前準備,確保過年期間時也能穩定用藥。此外,也可觀察長輩的用藥狀況,協助分藥並做好記錄,不僅有助於穩定服藥,亦能更深入了解長輩的健康需求。 第6招:與親友先溝通 過年期間在親友到家拜訪之前,可事先與平日較不熟悉失智家人狀況的親友們溝通,讓他們了解失智者可能有的反應,以降低相處過程中的誤解。同時,失智者在外難免有無法配合之情事,隨身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可幫助他人理解,獲得包容。 < 轉自網路文章:https://www.marieclaire.com.tw/relationship/secret-talk/84132 >

    0 | 0回應 | 15次觀看

    匿名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