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腸阻塞
-
英文名稱:Intestinal obstruction
腸阻塞是什麼?
腸阻塞顧名思義,是指腸道受到阻塞,使得應通過腸道的水和固體內容物,包括食糜、糞便、腸液、消化道中的水分等,無法順利抵達肛門的現象。由於腸道負有吸收水分的能力,腸阻塞發生時,水分吸收減少,容易導致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此外,若是水分淤積在小腸處,還容易引起腹膜炎,嚴重者甚至有敗血症的危險。
腸阻塞依照發生的位置可分為大腸阻塞與小腸阻塞;依照阻塞的性質又可分為腸道被物理性阻斷的「機械性阻塞」,以及腸道停止蠕動的「麻痺性 (或稱無動性)阻塞」;依照阻塞的程度,則可以分為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
腸阻塞該如何預防?
預防腸阻塞的方式以促進腸道蠕動為主要原則。執行上應多攝取纖維質和水分,並規律排便,以及養成運動的習慣,且應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規律作息、保持身心放鬆,也有助於預防腸阻塞;針對長期臥床的病患,則可以適度地進行腹部按摩。
腸阻塞的成因是什麼?
機械性阻塞的原因包括腸沾黏、腫瘤壓迫、疝氣、腸扭結、腸套疊、膽石阻塞、先天性閉鎖…等。其中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即為腸沾黏,而導致腸沾黏的原因,多是由腹腔手術引起。麻痺性腸阻塞的致病原因多與神經相關,包括服用部分治療青光眼及心血管疾病的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以及脊椎損傷…等。此外,尿毒症、低血鉀症及結腸炎、腹膜炎也會引起麻痺性腸阻塞。
腸阻塞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腹部X光以及電腦斷層是腸阻塞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透過上述影像學檢查,可以得知腸道的直徑,藉以判斷腸道有無擴張,藉以判斷是否發生腸阻塞以及腸阻塞發生的位置。此外,觸診、敲診、聽診等理學檢查,也可用於腸阻塞的初步診斷。然而詳細的腸阻塞原因,以及嚴重程度、是否已經發生腸壞死,則需要仰賴剖腹的方式才能準確判斷。
腸阻塞該如何治療?
因為腸阻塞使得消化道內容物無法順利前進,會導致腹壓升高,因此可以透過鼻胃管抽吸或灌腸,達到胃腸減壓的效果。此時還要搭配禁食,並輔以靜脈輸液,以免患者營養不良,同時還需監控患者體內的血糖及電解質變化。機械性腸阻塞的患者,則多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以解除腸道沾黏等情況。常見的手術有黏連鬆解術、病變腸管切除、腸吻合術…等。然而,由於腸沾黏的復發率高,是否採取手術治療需依個案情況評估。腸支架則是較新的手術方式,透過胃/腸鏡將支架送入腸道內即完成,可以降低麻醉次數,進而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