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
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九:乾燥症
【建議就診科別】免疫風濕科
莫名咳嗽查不出原因 不知是否心理性咳嗽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過了,也沒有看到甚麼異常,怎麼看醫師都說正常,他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性咳嗽了。
門診請他張開嘴巴看看喉嚨,本來想看看有沒有無症狀的胃食道逆流的喉嚨病兆,沒想到反而先看到又紅又薄又乾的舌苔,整個口腔黏膜都非常乾燥,這位大哥說平常睡醒有時候嘴巴都乾到快要張不開。問了一下眼睛的狀況,乾眼也蠻厲害的。立刻幫這位大哥安排了自體免疫抗體的抽血檢查,果然,乾燥症相關自體免疫抗體陽性,轉介了風濕免疫科做了一連串眼睛和唾液腺的檢查,證實是修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
修格連氏症候群常見口乾眼乾 喉嚨乾癢容易咳嗽
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是一種以攻擊腺體和淋巴為主的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唾液腺分泌下降,個案常常會口乾眼乾,因為太乾,也常合併唾液腺阻塞、結石的症狀,缺少口水滋潤,不只容易蛀牙,也容易讓喉嚨乾燥,黏膜萎縮,咳嗽受器變得敏感,喉嚨乾癢容易咳嗽。
這位大哥接受了乾躁症的治療,再加上胸腔科開立的化痰藥物讓口水變稀後,咳嗽就大幅改善,不再因莫名咳嗽感到困擾。修格連氏症候群導致的乾躁症,其實是好發在中年女性,像這樣五六十歲才診斷的男性並不常見,男女比例約1:9。然而,因為這個疾病輕症通常只有口乾眼乾的症狀,大家常常不以為意,沒有就診就不會被診斷。很多中老年的女性個案,合併嚴重牙周病或牙根蛀牙時,其實已經發病一陣子了。修格連氏症候群其實並不少見,盛行率約0.5%,兩百個人大概就會有一個,事實上,我們過去風濕科的老師都覺得,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多人沒被診斷,盛行率絕對不只0.5%,可能更多。
修格連氏症候群衍生問題多 還可能有情緒問題
倘若發現自己有明顯眼乾口乾症狀,常常反覆結膜炎針眼、唾腺阻塞結石、蛀牙又常常是牙根蛀牙的話,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醫,釐清乾躁症的可能,畢竟修格連氏症候群,不只會引起乾躁症。有四成的個案會有腺體外侵犯,這群個案很多會合併甲狀腺疾病。因此,如果年輕時有甲狀腺疾病的個案,出現口乾眼乾時,要格外注意。修格連氏症候群患者有三到四成合併有焦慮或憂鬱的情緒問題,可能跟人格特質或跟身體一直處在發炎狀態有關。一篇關於修格連症候群人格分析研究指出,這群個案和健康族群相比,有較高神經質、內向、焦慮特質和較低的社交能力(文獻五)。
此外,腎炎、肝炎、關節炎、血管炎、肺纖維化甚至是淋巴癌,都是這個疾病嚴重時可能產生的問題。這群個案的皮膚也很敏感,有很明顯的光敏感性,照太陽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皮疹和血管炎,外出須做好防曬的準備。壓力和失眠,可能會惡化自體免疫疾病,九日常跟門診的病友說,自體免疫疾病就像是身體的警示煞車,稍微過勞就會有症狀,提醒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生活也不要太緊張,倘若診斷出這種自己打自己的自體免疫疾病,就是提醒病友要好好愛自己的身體,調整生活,睡飽吃好少煩惱,就是減少發炎和協助治療最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黃德豐,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與診斷
2. 魏正宗,抗乾燥症從調整生活開始 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info.asp?/75.html
3.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volume 18, Article number: 131 (2018)
4.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gni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leep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atients, 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12, Article number: 13176 (2022)
5. Person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comorbidity, PLOS ONE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10466 January 17, 2019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