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片開拍之前,你從你的導演處女作《暴力特區》學到了什麼?
《即刻救援》和《暴力特區》這兩部片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類型,不過如果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動作的節奏了。《暴力特區》純粹是以動作場面為主,效率一定要夠好。《即刻救援》的處理手法要比較敏感一點,動作場面也是要儘量有效率才行,免得觀眾陷入布萊恩的搜尋過程中無法自拔。
你是在片場或剪接室裡讓電影的步調保持一致?
雖然很多關鍵都在剪接上面,但是拍攝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節奏在,要不然沒拍好就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我總是會要求演員保持緊湊的步調,而且要愈逼真愈好。我個人拍起片來是幹勁十足的,所以這部電影的很多活力都是來自於此。如果你凡事都慢慢來,等到你開始剪接的時候又要刪減,整個節奏就都沒了。
你經常挑釁這個電影類型的尺度,從主角布萊恩開始,他比007龐德還要老了吧。
對啊,這個角色有趣的是他很脆弱,有點脫線,雖然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會發現他以前是情報單位的特務,但是他不太知道該怎麼為人父親,這個缺點對劇情的發展尤其重要。布萊恩好像有點跟不上腳步,不過等到他適應了以後,打起架來就有板有眼了,只是不可能像007龐德那麼威風啦。以他這個年紀的男人而言,他打架的功夫算是不錯了。
這對動作場面有什麼意義?
連恩尼遜要排演很多次,因為我要他儘量事必躬親,不要用到替身演員。當然囉,我不會叫他從橋上跳下去,他也不必衝出去擋車子,但是他花了好幾個小時彩排好每一場戲之後,所有打鬥場面他都要親自上場。尤其,我不想用鏡頭的效果來讓動作變快,所以連恩變得很辛苦,但學到了矯捷的好身手。
布萊恩拿著電話聽到另一頭發生了綁架事件,就是動作場面開始的時候。那一場戲你們做了什麼準備?
我們剛開始是在洛杉磯,拍攝連恩尼遜在一段戲裡的反應,就好像他在現場聽著歹徒敘述一樣。瑪姬葛瑞斯來到片場,站在攝影機旁邊模擬被綁架,幾乎所有的台詞都是尖叫著在念的,讓連恩可以即時作出反應。時間表的安排,讓我在巴黎有多一點的發揮空間,我可以拍出綁架的具體畫面,但是我需要在單一的鏡頭裡呈現出連恩的情緒,他才拍兩次就OK了。
連恩尼遜是出了名的敬業和專注,你跟他合作也有這種感覺嗎?
連恩拍起戲來非常投入。他做事的態度是一絲不苟,我們大概跟他描述一場戲之後,只要拍幾次就能抓到那個感覺。我想不到有別人比他更適合這個角色了,連恩是這個角色的絕佳人選,在外型上也非常符合,因為他的身高195公分,同時靈敏度也夠。當你看到他的時候,你看到的不是個很會打鬥的機器人,而是會察覺到表象底下的潛能。
瑪姬葛瑞斯在電視節目演出的經驗,有沒有表現在她演電影的技巧上?
瑪姬真是太專業了,她動作很快,不管什麼事都能一次OK。她知道什麼戲該怎麼演,也知道片場上的規則是什麼。她早就是有經驗的資深演員了。
你在拍片的時候,會不會看到攝影指導就又手癢了?
那你要去問問米歇爾亞伯拉莫維茲了,他是這部片的「另一位」攝影指導!顯然是有點影響啦,因為我不可能完全不管,在執導的時候還是會掌鏡,就是沒辦法把這份工作完全交給別人去做,好像變成我的反射動作了。不過,如果我也當攝影指導,就會有點照顧不來了。我對米歇爾很有信心,相信他能把豐富的經驗投入這部片,我們開拍之前就常討論我想要呈現的手法和風格。
怎樣的風格?
我不想改造巴黎,或是把巴黎給「整型」了,我想呈現的是巴黎的真實面貌。反正就是要愈寫實愈好。
拍那麼多夜景,應該不容易吧?
這部電影要自然地打燈光是滿複雜的事,有很多夜間的戲都是用一台數位攝影機,感光度比較高,但不是每次都行得通,比如在建築工地追逐的那場戲,就是用35釐米拍的,因為數位攝影機在比較差的條件下就不好用了,我們可是要手持攝影機跳上跳下的咧!
麥可曼恩的《落日殺神》也有用數位攝影機在夜間拍戲,是不是他給你的靈感?
絕對是,他的電影提升了夜間在都市裡拍戲的標準。
在《即刻救援》中,你呈現了巴黎幾個強烈的對比,有知名的景點和比較少人知道的地區。你在勘景的時候要找的是什麼?
要拍到巴黎如畫般的美景,避免讓片中人物站在艾菲爾鐵塔或塞納河對岸的廣場前面搔首弄姿,而是要一眼就看得出來背景是在巴黎,於是我們就找了典型的巴黎地標,卻又不能是人潮太多的觀光景點。最後我們在總統選舉之後的隔天跑去香榭麗舍大道取景,大半的街道都被封閉,因為新上任的總統決定要在大道上遊行。我們是在鎮暴警察的包圍之下拍片的。
動作片的必備要件,你的處理手法是什麼?比如讓人聯想起《神鬼認證》對峙場面的那場追逐戲?
當然囉,大家都記得單行道的那場追逐戲。原本以為我們在夜間拍攝又不能砸壞任何東西,情況會搞得有點複雜。結果,我們是弄壞了滿多東西的,幸好拍到的畫面沒有搞砸。他沒把尾隨而來的追兵甩掉,但是緊追著船跑的畫面,撞壞什麼就都不重要了,重點是在他的速度和技巧上。
最後那一場船上的戲,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最後那一場打鬥戲要重複拍很多遍,因為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精確才行,而且也是基於安全因素。為了要把這一場戲拍好,我們必須有危險的爆破、拿刀子掠過臉,就算刀子不是很鋒利,還是要彩排很多次,才能在狹窄的空間裡拍好。
你有照著分鏡腳本去做嗎?
我是用分鏡腳本在拍片的,可是從來沒有完全照著做!對我來說,分鏡腳本是個工具,是和其他部門討論的一個根據,但也就只是一張照片而已。在片場上,你要隨時就眼前的情況去應變。反正這部片不需要什麼太複雜的後製工作,比如所有的爆破場面都是現場實景拍攝的,我就可以保有我的彈性空間了。
皮耶莫瑞爾重要作品
導演
2009 《The Messenger》
2008 《即刻救援》
2004 《暴力特區》
攝影指導
2007 《愛情大災難》(導演:亞力革斯史恩)
《終極殺陣:最後衝刺》(導演:傑哈卡胡奇)
2005 《鬥犬》(導演:路易斯賴托瑞)
2004 《The American》 (導演:派屈克亭西)
2002 《玩命快遞》(導演:元奎)
[延伸閱讀]
[電影研究] 私人保鑣-黑水國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