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62字
編按:作者研究所畢業後,接受為期8個月的交易訓練,過程中模擬各國股市,嚴守進出場紀律,最終通過選拔,成為實戰操盤人。結訓先後任職自營商部門、可轉債部門,及證券法人部門,至今參與超過千場上市櫃公司法說會,曾經歷某同事不遵守操作紀律,明知虧損超額卻還期待隔天反彈,賠掉整個部門的年度風控額,讓他領悟「紀律」,才是波段高手的根本!
作者:雷老闆(王韋閔)
同事不守紀律的震撼教育
有了海龜計畫的經驗後,我進入康和證券的自營部工作,負責操作台指期當沖,同時也有小部位執行趨勢交易,做法就像海龜時期一樣,順著指數方向,如果看好上漲就買進,下跌就放空大盤。
不巧的是,當時正好遇到台指期 2012∼2013 年的盤整行情,市場在歐債危機後開始陷入量縮,常常台股一開盤,一整天點數都走不到 30 點,根本沒有方向性可言,讓我無從出手,整體績效難以大幅度突破。
儘管如此,這段時間我依然紀律進出,隨著大盤起伏,所操作的部位會在一天之內不斷改變買進或賣出方向。剛開始我的情緒會跟著起起落落,比起在海龜培訓營只是操作模擬單,不是真正的金錢交易,壓力僅來自於害怕被淘汰,無法成為正職員工,但在康和已是實單操作,自己的損益直接關係到公司的獲利,壓力放大許多,因此上班時間每一秒都是戰戰競競。
經過兩個月的磨練後,我的心理素質才穩健不少,知道進出場只是整體策略的其中一個步驟,也將之內化成反射動作,這些也都成為日後操作股票的養分。
然而,一般投資人買賣股票,多半非常不習慣換方向或換股操作,因為對他們來說,「換」就等於認錯。但我在期貨交易體認到,大盤不是上漲就是下跌,行情一天之內本來就會來來回回,所以隨時修正方向是常態。
把這個認知運用在股票時,就是只要基本面或技術線型表現好就買進,表現不佳就賣出,在遵守最初的選股理由之下,買進或賣出都不糾結。而這看似簡單的操作,也是一連串工作經驗、不斷重複操作之下養成的紀律。
一次紀律失守,賠掉一個部門
在康和的日子裡,我每天最早到公司,也最晚下班回家,每天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盤,雖然非常樂在其中,但如此沉迷於金融市場的我,卻因此差點得了乾眼症。
就在眼睛出問題後不久,某天收盤後突然收到通知,公司計畫減少人力,讓我意識到可能真的要找工作了。經過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有位同事未遵守紀律,觸犯風控造成大賠,這在自營部可說是絕對不能觸犯的天條,且不只犯錯的同事,就連主管都連帶有失職之責。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自營部的運作邏輯是,正常情況下,交易員只要在時間內虧損達到一定金額上限,公司就會強制停機,不讓他繼續操作,而為了控制風險,公司往往有多道停損關卡,與嚴格的風控機制。
一般來說,第一線是由交易員自行控管,每位交易員都有自己的日風控、月風控額度,例如日虧損額不能超過部位 2%、週累計虧損額不能超過部位 5%、月累計虧損不能超過 8% 等,目的是避免交易員連續停損、心神不穩定後,會想要賭一把凹單不停損,或是不停盲目交易導致虧損瞬間擴大。
第二道防線便是主管,當發現交易員的虧損超過風控上限時,就必須強迫對方停止交易,通常達到日風控時,會要求交易員停止交易 3 天,好好靜下心來檢討策略;達到週風控休息 1週;如果真達到月封控,多半那 1 季都要先暫時休息了。
第三道防線則是部門風控,若整個部門的虧損達到上限,則整個部門都需要重新檢討。
而觸犯風控的那位同事,他本來有可以留倉的權限,也在收盤前留了不少期貨多單,然而隔天大盤因為突發事件導致跳空大跌,那些留倉的部位讓同事在一開盤就觸發風控上限,被停止交易沒辦法再下單。
原則上,此時主管就要立即介入處理,將部位平倉認賠出場,並召開檢討會議。但沒想到主管因為這位同事過去操作績效佳,一時心軟選擇忽略虧損,繼續留著錯誤的部位,期待隔天盤勢可以向上反彈,能夠減少虧損後出場。但結果有如莫非定律,隔天行情繼續往下跳空,虧損擴大到超過部門風控上限,導致全部門面臨調查與停權,最後整個部門連坐,全部裁撤掉。
這件事情對於當時初入社會的我來說,其實非常震驚,因為在海龜時期,我們的任何操作都只要對自己的績效負責,從來沒想過,不守紀律的結果,有可能是賠掉一整個部門。紀律問題永遠是投資圈的大忌,只要一次沒處理好,整個投資生涯都可能因此垮掉,不管過去有多麼輝煌的紀錄都沒用,在我往後的投資中,也會時不時拿這段經驗來管理下屬,和警惕自己。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波段的紀律:我在海龜操盤手訓練、法人交易現場學到的進場、加碼、退場紀律,守住紀律獲利至少50%》
作者:雷老闆(王韋閔)
逢甲大學財稅系、中興大學財務金融所畢業。
曾任康和證券期貨自營經理人、兆豐證券可轉債自營經理人、中國信託法人業務資深經理,參與超過千場上市櫃公司法說會。
現任金玉峰證券投資顧問董事長、分析師;YouTube頻道「金玉峰投顧」版主,主持《從0抱豹》單元;Podcast《雷老闆—董事長聊投資》主持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主筆。
曾接受《Smart智富》月刊、《Money錢》、《今周刊》封面人物,及《鏡週刊》「億元達人」專題專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