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防深偽風險 政府打詐要加把勁

AI犯罪問題正嚴重遭低估,不只是個人詐騙,企業遭詐金額已屢創新高。 圖/AI自動生成模擬情境圖
AI犯罪問題正嚴重遭低估,不只是個人詐騙,企業遭詐金額已屢創新高。 圖/AI自動生成模擬情境圖

本文共1483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

AI犯罪問題正嚴重遭低估,不只是個人詐騙,企業遭詐金額已屢創新高,未來企業與企業、國與國之間的互信,都將因AI深偽技術干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速發展「AI鑑別技術」,打破AI技術不對稱發展現況、建立AI治理原則,提高AI詐騙素養,將是AI新世界重要三課題。

防深偽風險 政府打詐要加把勁

專家獻策開發新工具 杜絕造假 用魔法打敗魔法

數發部出招 研擬教戰手冊 將指導公務體系如何運用人工智慧

國家將AI列為積極發展戰略科技,政府打造AI內閣,鼓勵公務體系善用AI提供效率執政,數發部為此將於今年底提出使用AI指南(Playbook), 2025年AI政府正蓄勢待發,AI短時間內快速發展,AI犯錯頻傳,AI詐騙讓社會充斥對AI不信任感。

官方宣導 還在傳統模式

AI深偽技術擬真度大增,對政府帶來隱藏風險,舉例而言,政府首長若跟他國元首召開視訊會議,或國人收到一段總統談話影片,如何鑑別是否為AI深偽假造?數發部數位政府司司長王誠明指出,目前技術來說,深偽辨別不易,讓各國大選前夕都提高警覺。

王誠明指出,目前美國已有技術在政府官方影片中放入類似隱形暗記或QR Code圖示,民眾可以掃碼連到政府官網辨別是否是真實影片,但這取決民眾是否自主查詢,最怕是民眾收到影片看完就信了,政府更直接的管理方式是做源頭管理。

亦即政府未來對民眾提供AI服務時,應清楚標記哪部分屬於AI服務,讓民眾有警覺心,若AI提供資料不足,仍應直接洽承辦人員。除111短簡訊平台及165反詐騙電話供民眾查詢,現在打詐通報App也開發中,民眾將能直接複製貼上有疑慮網址查詢。

不過王誠明也坦言,現在多是以較為傳統的方式防詐,比較高深的深偽防詐技術還在發展。

陽明交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游家牧坦言,目前產學界很多人開始投入AI鑑別技術研究,但「做攻擊」比防守容易,AI偵測研究需要投入龐大專門工程人力,必須由政府借調或由公部門機關帶領投入,尤其詐騙技術推陳出新,商業力量更適合對抗AI深偽技術。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所長葉奇鑫也認為,未來AI深偽辨識將發展成產業,「就像有詐騙就有反詐騙,有病毒就有反病毒」,他坦言目前AI深偽辨識工具辨識率不高,呼籲政府要發展AI,除要給足夠多的高質量資料,更要給各機關足夠預算。

公司防護 認識風險來源

企業機關資安任務也加入深偽技術防範難題,國際許多科技大廠已經投入AI深偽技術鑑定研發,但都在初期,企業如何採購高準確率AI鑑別工具,建立資料安全規範,提高員工對AI深偽釣魚信件及影片的警覺,才能減少上述AI詐騙。

趨勢科技全球策略發展總監Steve Neville指出,AI威脅多利用傳統資安釣魚方式竊取企業資源開始,隨技術發展AI攻擊也多樣化,企業必須理解風險來源才能做出防護。現今比較常見的AI犯罪手法包括用提示注入、AI越獄等手法,去影響AI模型,企業也應慎防推出的AI服務遭駭客攻擊做出失控或犯罪行為。

未來公私部門還將面臨一項挑戰:委外業務AI驗收。王誠明舉例,若發包外部單位製作一份研究報告,如何驗收確知協力廠商是用AI寫,還是自己的貢獻?除從期約中要求,招標文件中制訂生成式AI招標規範,也可注意有許多開源工具可以做驗證。

而台灣詐騙案件量近五年屢創新高,AI工具推波助瀾是一大原因。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建議,個人與親密親友間應該建立一組通關密語,在有疑惑時,透過此密語確認對方身分,其次平日應養成媒體素養,保持一定警覺心,如名人免費提供個人理財諮詢服務,應知道不合常理。

延伸閱讀:AI社會新挑戰

AI 造假難辨 潘朵拉盒子打開了

守護資料財 台灣應發展主權AI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AI愛情騙子 「雅虎男孩」 黑人變身白人
下一篇
轉型陣痛 求職「開濾鏡」 考驗企業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