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合作空品衛星與國際監測 環境部攜手太空中心與央大

本文共764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琮皓/台北即時報導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26日與國家太空中心董事長吳誠文及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分別簽署衛星應用在環境監測與溫室氣體觀測交流合作協議及環境監測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協議,透過與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央大學合作,發射我國的大氣污染監測衛星及推展國際監測網,展現臺灣監測技術與能力。

未來即時掌握境外、本地污染傳送分布及臺灣與亞太地區溫室氣體時空變化,可提早預警空污發生及其科學數據提供相關策略擬定參考,衛星及國際監測資料可分享其他國家,擴大區域應用,成為亞太區域之先驅。

環境部表示,為因應政府希望工程之氣候變遷相關前瞻行動,與太空中心合作規劃發射低軌衛星為國內首次衛星跨足環境領域之應用。歐洲太空總署(ESA)氣候辦公室指出,衛星觀測為監督工具,可檢視碳排放數據與實際觀測比較,也可歸納碳排放熱點,協助各國制定氣候政策的重要數據。

環境部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長期國際合作協定基礎上,與NASA合作評估發射臺灣第一顆觀測大氣污染及溫室氣體之同步軌道衛星,以高解析度提供10分鐘觀測資料為目標,提升通訊、遙測、災害預警及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近即時監測碳排放和空污變化,強化我國全域通訊網路韌性,提升臺灣的全球競爭力。

環境部表示,中央大學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為基於環境部與美國環保署(USEPA)長期合作下成立,開拓亞太大氣汞監測網(APMMN),該中心並引進或研發先進環境監測技術及加值應用資訊,整合衛星遙測、微脈衝雷射雷達監測網(MPLNET)與氣膠自動監測網(AERONET)觀測資料,高精度氣膠光學參數和溫室氣體數據、氣膠成分等可調校衛星數據,提升衛星觀測準確度。另參與聯合國背景地面輻射觀測網(BSRN)、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OAA)碳循環溫室氣體監測網(CCGG)及全球氣膠監測網(NFAN),獲取先進技術、拓展國際關係、擴散我國環境監測成果。

環境部與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央大學,分別簽署衛星應用在環境監測與溫室氣體觀測交流合作...
環境部與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央大學,分別簽署衛星應用在環境監測與溫室氣體觀測交流合作協議及環境監測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協議。圖/環境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賴總統提「價值外交」 將台灣打造成經濟日不落國
下一篇
獨家/行政院指定 NCC 委員陳崇樹為代理主委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