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安君/台北-台東電話專訪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 我才不會害怕。」用歌手潘美辰「我想有個家」來形容寄居蟹的心情,應該非常貼切。生態工作者山豬(本名呂縉宇)看到一顆會移動的水龍頭,嚇了一跳,蹲地上仔細一看:「哎呀,是寄居蟹!」寄居蟹的「家」都被遊客撿走,找了半天,找到一顆被人丟棄的水龍頭,好加在,鑽進去,暫時棲身。牠像難民,像街友,只能住瓶蓋、養樂多這種人們不要的「廢棄屋」。
山豬說,其實不只瓶蓋、空瓶、水龍頭,他還看過寄居蟹暫住破掉的「電燈泡」,「看了心裡好難過。」這幾年,山豬和義守大學趙仁方教授團隊長期做綠島的保育工作,並發起公益旅行環境教育活動,教導遊客如何善待生態,同時也讓更多人知道寄居蟹無家可歸的情況。「多數的人都不是故意要把殼貝撿回家,而是不了解殼貝的重要性,很多遊客參與活動後,會把以前撿的貝殼寄回來,或是把螺殼洗乾淨,丟回海邊,讓寄居蟹有『永久屋』居住,這是好結果,但這樣的力量還是不夠的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量的遊客浪漫地撿了沙灘上的貝殼,很多的饕客開心的吃了海裡頭味美的螺貝類,他們做了不同的事情,但都是為自己好,唯一共同的是貝殼沒有放回沙灘,沒有還給大海。」螺與貝有情,往生後就將殼讓給寄居蟹,但人類卻因無知而中途攔劫,「沒有螺貝類的寄居蟹就這樣被迫變成難民!」山豬呼籲,不要再撿貝殼,也不要再買寄居蟹,如果家裡存放很多貝殼,請放回去大海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從去年開始,台東市吉林路美娥餐廳配合山豬的公益旅行教育,長期提供餐廳客人吃過的螺貝,山豬很感謝老闆的配合,「其實很不容易呢。」叫大家不要吃螺殼貝類,那是很困難的事,餐廳願意友善配合將「寄居蟹的家」再送還,真的非常感謝,「要有人清洗,放久了會臭,要這樣配合我們做生態教育,已經是充滿善心了,很謝謝老闆和主廚、員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知道寄居蟹更多心情嗎?潘美辰「我想有個家」道盡牠們的心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想要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時候 我會想到它
我想要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驚嚇的時候 我才不會害怕
誰不會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臉上流著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
我好羨慕他 受傷後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單的 孤單的尋找我的家
雖然我不曾有溫暖的家
但是我一樣漸漸的長大
只要心中充滿愛 就會被關懷
無法埋怨誰 一切只能靠自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你有家 什麼也不缺
為何看不見你露出笑臉
永遠都說沒有愛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紀 不同的心靈讓我擁有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