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網戰 奪回數位主權不易 前行政院長陳冲提供解方 科技巨頭以免費服務取走大量資料,卻沒有說清楚使用範圍、如何使用,從隱私權來看,民眾用自己的個資交換到的其實也不是更好的利益。前行政院長陳冲指出,大多數人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現在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好處,但其實人民個資應該視為數位主權的延伸,現在被拿走,「當場不會痛,以後會痛就來不及」。...
隱私網戰 數位主權三大爭議 詹宏志、高虹安這麼看 【平台壟斷】 科技巨頭(蘋果、臉書、Google、亞馬遜等)透過免費服務收集全球用戶的行為數據,形成巨大廣告商機。在這場數位經濟戰中,產業選擇不多:靠巨頭發展,或自己在艱難中存活,或被迫退場。 ...
隱私網戰 刷臉當護照 個資隱憂怕不怕 人臉辨識技術早在全球機場通關上被廣泛運用,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更讓面部辨識技術大量被應用在偵測臉部口罩與細節管理,「刷臉當護照」也被視為可以減少接觸與降低染疫風險。日本東京成田及羽田機場從4月13日起推出「Face Express」登機手續。在台灣,松山機場今年3月27起趕上這波「刷臉潮」,桃機則要在10月上路。讓民眾擔心的是,刷臉事小,個資事大,將來有圖有真相,是否會串連到其他系統作為監督管理?...
隱私網戰 培養自流量成關鍵 企業紛紛展開作戰 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在2019年初,親自整合包括86小鋪、UNT、BeautyMaker、BeautyEasy等四大美妝品牌和通路、合而為一;2020年找來服飾電商品牌Wstyle創辦人周品均,連人帶公司一併延攬,整合為唯品風尚集團。周品均一上任,先把大家通通搬到一個辦公室,接著大刀闊斧做了一件事:砍掉網路廣告費,靠自己的網站與App,「看看不靠平台,自己能拿到多少流量」。...
隱私網戰 NCC委員王維菁:科技巨頭落地應接受管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坦言,現有的法律工具不能規管臉書、Google等科技巨頭,實際上這些平台對訊息的篩選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大家都看得到。要等待政府出手,官方永遠是被動的,要透過外部的「他律」介入,讓臉書等巨頭知道,很多規範不能是自己獨有的權力,必須與社會對話,接受公民社會的監督。...
隱私網戰 AI Lab創辦人杜奕瑾:台灣用戶意見不應被境外少數人決定 習於各種社群媒體和科技平台的台灣用戶,難以改變依賴行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常常在臉書挑戰文章下架或不被刊登的標準。最近AI Labs進行平台中立性分析研究「葉黃素計畫」,透過Chrome瀏覽器安裝網路插件,用戶可以主動提供臉書平台內容,分析是否有被下架的貼文,觀察貼文被監督甚至被移除的狀況。...
隱私網戰 台灣大總座林之晨:數位世界重「治理」非「管理」 人們在網路式的活動越來越普遍,數位數據成為臉書、Google精準提供服務與廣告的憑藉,更是大幅獲利的重要來源,各國政府一方希望透過取得數據來提升行政效率,打造更好智慧城市與智慧生活,卻也可能因此監視人民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
隱私網戰 文化資傳系副教授柯舜智:要遇到多元聲音越來越困難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柯舜智說,當前雖然有網路科技,但溝通與認同反而變得更困難。她常強迫自己要去看不同的意見、或是看學生正在沉迷的動畫或內容,嘗試去了解年輕世代。不過她笑說,要看反對意見很簡單,要認同才是問題。...
隱私網戰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別為網民篩選訊息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認為,臉書、亞馬遜、蘋果、Google四大科技平台,透過蒐集個人資料對不同的族群與個人推播相關議題、投放廣告,其實讓閱聽人只聽到自己認同新聞,產生同溫層,結果接受到正確訊息時反而誤會是假訊息,當訊息量龐大來不及審查就信以為真,就可能受到假訊息的影響。...
隱私網戰 世新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奪回網路自主權 用戶要覺醒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觀察使用者的習慣,認為要談使用者「奪回自己的控制權」之前,「你要問,使用者想不想知道這件事?」當前使用者在消費主義前提下,是先滿足享樂的行為,想要更快得到答案和結果,不在乎自己的資料被如何使用、如何行銷。很多網路世代覺得為了方便,交換一些資料無所謂、也很正常。...
隱私網戰 網家董座詹宏志:政府低估「平台落差」 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長期關注台灣政府、民眾對國際數位平台的依賴。他說,「依賴只是一個結果」,主要的問題點是台灣太不重視「擁有平台是很重要的事情」。他說,自己常提醒立法者、政策主導者必須重視這個事情,講到都覺得太過老生常談,即使台灣已經要成立數位發展部,詹宏志仍坦言「我對執政團隊的數位程度非常擔憂」。...
隱私網戰 Appier獨董簡立峰:發展本土數據事業 新經濟發展至今,形成了數據經濟,更被稱為新時代的石油,但當數據巨頭取得橫跨國際的數據產業時,台灣的政策能否保障本地用戶的數據安全?Appier獨立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有網路以來就有數據,email、聊天室是典型的例子。但台灣必須思考有哪些數據必須自己掌握,台灣不能沒有自己的數據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