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only/鴻海(二):學AI很簡單 從問一個好問題開始
暑假忙碌的不只是偏鄉的南澳高中,暑假開始沒多久,鴻海AI推廣團隊來到北市的一女中,現場有150多位同學,還有自發來聽課的老師。北一女中物理科教師簡麗賢在台下當起學生,從鴻海AI推廣團隊的說明中,尋找新一學期跨領域教學的靈感。
鴻海AI推廣團隊邀請參與編寫《人工智慧導論》的吳信輝、台大資工系教授張智星、交大電子系教授鄭文皇等,從「洗耳恭聽的AI」、「看圖說故事」等AI在語音辨識、圖像辨識的應用,引導同學進入AI的世界。
吳信輝指出,現代工業革命包含蒸汽機促成動力革命、專業分工與各司其職帶來裝配線的大量製作、機器人手臂與電腦進入製造業的自動化革命,第四波則是由很多機器人彼此互聯用更聰明的方式控制帶來的AI革命。
師資培訓與共備教材並進
吳信輝表示,對鴻海來說,員工的工作價值不只是現在的工作內容,更是未來的進步。他說,鴻海集團企業在中國大陸被說是中國企業的高階經理人培養所,往往來鴻海工作三年,薪水就可能從兩萬變四萬,這本AI補充教材可以讓員工學會更多AI的知識,也讓自己成長。
吳信輝進一步指出,推廣AI教材除了線上、線下並進,類似在北一女中舉辦的「暑期高中生工作坊」會在北中南開辦,讓更多同學、老師體驗AI的應用;也會找不同高中的老師們一起研發教材,開發出適合各校同學的AI課程。他說,從五、六月開始在台灣推廣以來,已經有不少老師反映只有補充教材還不夠,還想給學生知道的更多,每周兩小時、四小時的課程也不夠,希望可以增加時數。
此外,吳信輝也透露,台北市教育局也有來接觸,希望可以針對國中、國小也編寫一本補充教材,希望在國、中小的程式教育就能銜接AI。
為何要學AI?
參與編寫教材的政大應用數學系副教授蔡炎龍指出,也許有人擔心AI會搶走人的工作,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很多的工作是會不斷在消失,但更好的事情是,新的工作也不斷在產生。他說,可以了解、參與AI,對自己是很有幫助的。
他舉例,IBM的AI系統華森(Waston),已成為醫療、作曲上很好的輔助工具,可以讓醫生繁瑣的工作簡化,醫師只要做最重要的判斷;AI也可以協助作曲者找出好的主題,但完整的歌曲還是要作曲者自己創作,「AI就是人類的好幫手」。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學院經理陳育良進一步舉例,AI已經可以寫文章,但需要有會寫文章的人告訴AI怎麼寫,提供AI訓練模型,就像訓練新進記者一樣。他說,發展AI最關鍵的是神經網絡,只要能讓神經網絡懂得提取特徵,AI就學得會。
陳育良說,特徵工程通常跟不同的領域專業有關,知道哪些是重要的特徵讓AI應用在很多領域,就需要很多跨領域的人才;反過來說,不同領域的人也都需要了解AI的運做原理。
AI入門從問一個好問題開始
蔡炎龍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AI,只是參與層面不一樣。他舉例,會寫程式的人可以變成AI工程師,數學比較厲害的人可以深入了解AI的原理。他說,入門學習可以從了解AI是要解決問題開始。
蔡炎龍說,「學AI很簡單,從問一個好問題開始」。
他舉例,在野外看到一隻動物、鳥,用手機拍下來後想知道是什麼?就可以製造一個AI的函數學習機,讓AI把這個動物辨識出來。他表示,這在《人工智慧導論》這本書的第一章就有提到,在生活周遭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想像去問AI,且愈問會愈有心得。
蔡炎龍認為,教育現場應該是要讓同學想學就有機會學習,畢竟,世界變化很快速,很難說哪個科技最重要,但同學的學習力、動力要很強,AI就是一種想學就可以學好的新科技。他說,以前科技教育忽略問問題是最重要的,忽略問問題是需要訓練的,只要會問問題,即便不是理工領域也可以跨入AI領域。
蔡炎龍說,AI可以在短時間內驗證成果,例如想用AI幫新聞分類,依照現在的軟硬體資源,高中學生也很快就可以完成專案,驗證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直接問的問題無法解,就要用更有創意、旁敲側擊的方式提問,這甚至比寫程式還要困難。蔡炎龍表示,重要的是透過入門學習讓學生產生興趣,有興趣後就可以有啟發,就可以讓AI幫助你實現想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