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漂綠 恐掉訂單丟金主
2022-03-28 01:41:52經濟日報 / 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相比過去企業做「永續報告」(CSR),還可談談做善事的理念跟故事,來到ESG時代,專家們更看重兩件事,一是回到「核心本業」談ESG,二是,具體行動有那些?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說,如果只是點綴,或虛偽不實的陳述,就要小心有「漂洗」的問題。
如果「漂」的行為,是發生在環境面(E),如,企業宣示要力行減碳,但並不務實做好碳盤查,只是種種樹,買買碳權,做一些「表面處理」的事,很可能會有評級機構或組織質疑你「漂綠」(Greenwash);在國外,甚至有ESG評鑑機構會去查,有那些業者嘴上說ESG,私底下去遊說反對氣候變遷政策。若被抓到表面漂綠,嚴重者恐掉訂單,甚至投資人不願再投資。
漂的行為,若是發生在社會面(S),比如在台灣,有企業標榜自己是幸福企業,卻多次發生違反勞動法令,就有社會漂洗的問題了。
還有一種是從漂綠延伸出來的「漂藍」,意思是,嘴巴說要響應「聯合國永續標準」(聯合國標誌是藍色的),但從聲明到落實,花了好多年,也缺乏關鍵行動。
要避免漂洗,林泉興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本業來想在ESG面向上那些事最重要?如化工產業最不能迴避的ESG痛點,就是管控汙染排放與管理化學品;由此延伸的S,就可以是,採購更好的設備,減少員工受傷。